刑法与民法的对话_AZW3_MOBI_EPUB_佐伯仁志

内容节选

第六回 双重让与 ① 1.前言 2.有关所有权转移时期的议论现状 3.民法中为何重视交付? 4.刑法是否对被害的实质做出评价? 5.第二受让人的刑事责任 6.“自由竞争论”的现状 1.前言 佐伯 本回,我们探讨一下不动产的双重让与与侵占罪的关系。作为双重让与的典型,刑法中主要议论的是以下双重买卖事例:A将不动产卖给B后,在所有权移转登记于B的程序尚未结束时又将该不动产另外卖给C,并且先行完成了C的移转登记程序而由C取得所有权的情形。 这种情况下,因为委托物侵占罪中的“物的占有”,不仅仅被解释为事实上的支配,同时也包含法律上的支配,所以,作为不动产登记名义人的A占有该不动产。但是,根据买卖合同,由于A对B负有协助其转移所有名义的义务,所以A对不动产的占有是基于其与B的委托信任关系而存在的,因此,不动产所有权从A转移至B后,如果登记名义人A又将该不动产随意出卖给C的话,则成立委托物侵占罪——判例对此持肯定态度,学说上几乎也没有什么异议。 问题在于,对于不动产的卖主而言,土地所有权转移后何时能构成侵占罪中的“他人之物”呢?从关于物权变动的民法的意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因为作出转移所有权的意思表示时所有权即发生转移,因此,如果刑法也作同样的理解,则买卖合同成立之时——即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作出之时,该不动产对卖主而言即已成为“他人之物”,针对第二受让人而实施的双重让与行为则通常成立侵占罪。但是,刑法通说认为,仅有转移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即意味着该不动产成为“他人之物”,并肯认这种处分行为成立侵占罪的做法是不适当的。判例的态度虽然未必明确,但是,即使从抽象的意思主义立场出发的判例,在针对具体事例中的第一次让与仅处于意思表示之阶段时,也不肯认其构成侵占罪(上嶌一高:《(批判)刑法判例百选Ⅱ》,第4版,54事件(1997年))。不过,类似事例中也没有被判无罪的先例,总之,检察官可能未起诉吧(关于检察实务家的评价,请参见本江威熹监修:《与民商事相交错的经济犯罪Ⅰ》,第219页以下(1995年))。 关于这一点,藤木先生早就指出:“在对方支付价款前,卖方根据同时履行抗辩权享有拒绝协助其进行所有权移转登记的地位,故而实质上B并未取得应受保护的所有权”(藤木英雄:《综合判例研究丛书刑法(11)》,第60页以下(1958年))。在最近的学说中,通说认为,在侵占罪中的所有权转移问题上,须以一方价款是......

  1. 目录
  2. 作者简介
  3. 插图一
  4. 插图二
  5. 扉页
  6. 译序/陈兴良
  7. 中文版序/佐伯仁志 道垣内弘人
  8. 前言/佐伯仁志
  9. 第一回 寄托的现金
    1. 1.前言
    2. 2.被限定了用途的寄托现金是否“他人之物”?
    3. 3.与合同宗旨的关系
    4. 4.刑法与民法之间真的存在差异吗?
    5. 5.刑法=物权的保护、民法=债权的保护?
      1. ——债权保护不够充分的理由
    6. 6.民法认为恶意人也值得保护吗?
    7. 7.扣押的场合
    8. 8.盗窃犯占有的赃款(1)
      1. ——现实的问题
    9. 9.盗窃犯占有的赃款(2)
      1. ——特别论述混合
    10. 10.使用寄存款购买物品或卖出寄存物时
  10. 第二回 存款
    1. 1.存款人是谁?
    2. 2.合同的宗旨与不法领得的意思
    3. 3.与汇款送金的法构造之间的关系
    4. 4.关于错误汇款的最高裁的判决
  11. 第三回 不法原因给付
    1. 1.不法原因给付与所有权的转移
      1. ——对昭和45年最高裁判决的理解
    2. 2.不法原因寄托的思考方法的登场
    3. 3.刑法学者提出的民法学说?
    4. 4.赘述
    5. 5.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的关系
    6. 6.《民法》第90条与第708条的关系
    7. 7.不强制清偿的债务与诈骗罪的关系
    8. 8.总结
  12. 第四回 非典型担保(1)
    1. 1.前言
    2. 2.卖与担保与让与担保
      1. ——判例中的区别
    3. 3.外部转移型与内外部皆转移型的区别
      1. ——判例法理的现状
    4. 4.关于让与担保的清算义务的问题
    5. 5.让与担保的所有权构成与担保构成
    6. 6.论述所有权之所在的刑法意义
  13. 第五回 非典型担保(2)
    1. 1.让与担保权的效力接近于所有权还是抵押权?
    2. 2.所有权保留的问题点
      1. ——米仓教授的论文
    3. 3.应将所有权保留与让与担保作区别考虑吗?
    4. 4.关于典型担保权、特别是法定担保物权
  14. 第六回 双重让与
    1. 1.前言
    2. 2.有关所有权转移时期的议论现状
    3. 3.民法中为何重视交付?
    4. 4.刑法是否对被害的实质做出评价?
    5. 5.第二受让人的刑事责任
    6. 6.“自由竞争论”的现状
  15. 第七回 建筑物的他人性
    1. 1.前言
    2. 2.根抵押权设定之意思表示的撤销
    3. 3.抵押权设定无效的场合
    4. 4.民事实体关系与民事诉讼的结果
    5. 5.民事裁判与刑事裁判中的“证明程度”
    6. 6.“民法上也应该否定所有权存在的明确理由”与证明责任
    7. 7.民法保护占有吗?
  16. 第八回 占有
    1. 1.前言
    2. 2.共同占有的观念化
    3. 3.刑法“占有”中“意思”的要素
    4. 4.围绕着占有脱离物侵占罪的客体
    5. 5.哪一个“占有”的概念更广?
    6. 6.依据与谁的关系确认占有?
    7. 7.围绕着死者的占有
    8. 8.侵入住宅罪中“住宅权”的思考方法
  17. 第九回 信用卡(1)
    1. 1.信用卡交易的构成
    2. 2.自己名义的信用卡的不正当使用
    3. 3.针对会员资力的加盟店的利害关系
    4. 4.理论的循环
    5. 5.加盟店的交易拒绝义务或拒绝权的存在与否
    6. 6.第1款诈骗还是第2款诈骗?
  18. 第十回 信用卡(2)
    1. 1.前言
    2. 2.他人名义的信用卡的不正当使用与承担损害者
    3. 3.是否与使用自己名义的信用卡之间存在差别?
    4. 4.卡会员承担损害的情况
    5. 5.信用卡的CASHING
    6. 6.可否返还无法预见的借款
    7. 7.围绕着现金结算卡
  19. 第十一回 自救行为(1)
    1. 1.前言
    2. 2.占有的自力救济论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论的关系
    3. 3.民事判例与刑事判例的比较
    4. 4.紧急性的要件
    5. 5.手段的相当性
    6. 6.(以工薪阶层为对象的)高利贷的催收
  20. 第十二回 自救行为(2)
    1. 1.公司更生中的自力执行与盗窃罪
    2. 2.汽车的收回
    3. 3.非典型担保权人拥有的自力执行权
    4. 4.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救行为(自力救济)的概念
      1. ——刑法与民法的比较
  21. 第十三回 因合同而生的正当化
    1. 1.前言
      1. ——何谓“因合同而生的正当化”?
    2. 2.没完没了?
    3. 3.因诈骗·强迫而缔结的合同的正当化能力
    4. 4.因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而生的正当化
    5. 5.个别犯罪的检讨
  22. 第十四回 名誉·隐私的侵害
    1. 1.前言
    2. 2.损害赔偿的制裁机能·抑制机能
      1. ——损害赔偿额太低了吗?
    3. 3.事实的真实性与误信
    4. 4.真实性证明的基准时·证明的程度
    5. 5.因意见或评论导致的侮辱
    6. 6.名誉侵害与隐私侵害的关系
  23. 第十五回 从试管到墓场(1)
    1. 1.精子·卵子·受精卵
    2. 2.关于人的始期
    3. 3.父母的监护权
    4. 4.成年拟制与拐取未成年人罪
    5. 5.以结婚为目的的拐取
    6. 6.伪装结婚·伪装离婚与公正证书原本不实记载罪
  24. 第十六回 从试管到墓场(2)
    1. 1.夫妻间是否成立强奸罪?
    2. 2.占有说与亲属间相盗的特例
    3. 3.对尸体·埋葬物的权利
    4. 4.死者的人格权
    5. 5.继承
    6. 6.结语
  25. 结束语/道垣内弘人
  26. 判例索引
  27. 判例·判例集·杂志等的简称
  28. 译者后记/于改之
  29. 译者简介
  30. 本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