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_AZW3_MOBI_EPUB_前田雅英
内容节选
第二节 故意 1 总说 第38条第1款 没有犯罪的意思的行为,不处罚。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不在此限。 (1)处罚故意的原则 处罚故意 «刑法》第38条第1款规定,没有故意的行为不处罚 ( 处罚故意的原则 )。过失犯则是在有特别规定时,例外地予以处罚(第38条第1款但书)。 故意 是指 犯罪的意思 。换言之,是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表象 (大塚第179页)。但是,并非没有完全地认识到全部的犯罪事实时,就不能认定故意非难。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了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哪些部分,就能够认定犯罪的意思?这是故意论的实质。这一问题即为,认定了怎样的主观上的情况时,就能够进行故意非难。 构成要件的故意 如果不考虑故意,就不能确定构成要件。即便是比较实行行为与结果来看,也不可否认存在着这样的情形,即不能以此来区分杀人罪、伤害致死罪与过失致死罪。另外,应当将刑事诉讼法上的 构成犯罪的事实 理解为对应于构成要件。至少在实务中,故意是构成要件要素 (→第35页)。 误以为是正当防卫,于是怀着杀意反击对方,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急迫不正的侵害时( 假想防卫 ),不成立作为故意犯的杀人罪;但如果是由于过失产生误认,则会成立过失致死罪(→第318页)。并非“认定了构成要件的故意时,就不能成立过失犯”(→第156页)。 责任主义与故意 考虑故意的内容时,首先,责任主义要求“对达到非难可能程度的事实具有认识”。从国民的规范意识来看,必须存在着这样的主观上的情况,即能够对其施加非难,以适应于对故意犯所科处的重的刑罚效果。所以,在我国的“故意”这一词语如今所具有的语义之外,还要以我国刑事司法实务的现状为基础进行判断,将 对于犯罪事实 —— 一般人能从中获得该罪的违法性的意识 —— 的认识 ,作为奠定故意非难基础的主观上的情况。实务中常常使用的, 达到了能够直面该罪中的规范的程度的认识 ,也是同样的意思。 藤木博士认为,“之所以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在故意责任中是必要的,其意义在于,如果有了该认识, 通常能够从中直接唤起违法性的意识 , 形成反对动机 。对犯罪事实的认识中所说的‘事实’,意味着这样一种事实,即通常可以期待着从对其的认识中直接唤起违法性的意识,形成反对动机,并打消行为的念头”(藤木第217页)。可以说,对故意的这种理解近似于判例中的故意概念。 对能够从中意识到违法性的事实的认识 实际上,如果存在“......
- 信息
- 中译本序
- 致中国读者
- 序言
- 略缩语表
- 序章 刑罚与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 1 犯罪与刑法
- (1)犯罪、刑罚与刑法
- (2)刑法(刑罚)的作用
- (3)刑罚论——报应刑与目的刑
- 2 刑法学的谱系
- (1)近代西欧关于刑罚与犯罪的思考方法
- (2)日本刑法学的脉络
- (3)现代的刑法理论
- 第一章 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 1 犯罪论体系
- (1)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
- (2)犯罪论的机能
- 2 对构成要件的理解
- (1)形式的构成要件概念与实质的构成要件概念
- (2)构成要件的作用
- 3 违法性的思考方法
- (1)违法论的发展
- (2)客观的违法性
- (3)可罚的违法性
- (4)违法性的具体判断
- 4 责任要素与构成要件
- (1)责任主义
- (2)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 5 构成要件与阻却事由
- 第二章 客观的构成要件
- 第一节 客观的构成要件的构造
- 1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 2 客观的构成要件的要素
- (1)结果与实行行为
- (2)主体
- (3)客体
- 第二节 构成要件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 1 罪刑法定主义
- (1)两个原理
- (2)明确性理论
- (3)法律主义
- 2 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时间效力
- (1)刑罚的变更
- (2)刑罚的废止
- 3 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化
- (1)处罚规定的实质性考虑
- (2)类推解释的禁止与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
- (3)日本刑法解释的特色
- 4 刑法的效力
- (1)刑法的地域效力
- (2)刑法的对人效力
- 第三节 结果
- 1 构成要件中的结果
- (1)结果与危险性
- (2)结果与实行行为
- 2 值得处罚的结果与轻微性
- (1)轻微的结果与危险性
- (2)被害人的同意、承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
- 第四节 实行行为
- 1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 (1)裸的行为论
- (2)实行行为概念的重要性
- 2 实行行为性的具体判断
- (1)实行行为与故意
- (2)实行行为的开始
- 3 间接正犯
- (1)工具性
- (2)利用犯罪行为
- 第五节 不作为犯
- 1 总说
- 2 不作为的实行行为
- (1)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作为义务
- (2)作为义务的具体内容
- 第六节 未遂
- 1 未遂处罚
- (1)未遂犯
- (2)预备与阴谋
- 2 实行的着手
- (1)主观说与客观说
- (2)主观方面的考虑
- (3)间接正犯的着手时期
- 3 不能犯
- (1)不能犯的含义
- (2)不能犯的学说
- (3)判例
- 4 中止犯
- (1)中止犯的含义
- (2)“依自己的意思”——自动性
- (3)犯罪的中止与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
- (4)预备与中止犯
- 第七节 因果关系
- 1 客观上的归责——因果关系
-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含义
- (2)条件关系
- 2 因果关系的理论
- (1)条件说
- (2)相当因果关系说
- 3 判例中的因果关系论
- (1)从行为时的相当性到事后的综合判断
- (2)行为时存在特殊情况的类型
- (3)行为后的介入情况与实行行为的危险实现
- (4)介入第三人的行为
- (5)介入被害人的行为
- (6)介入行为人的行为与实行行为的一体性
- 第三章 主观的构成要件
- 第一节 责任主义
- (1)责任主义与道义责任论
- (2)国民的规范意识与非难可能性的内涵
- 第二节 故意
- 1 总说
- (1)处罚故意的原则
- (2)故意的种类
- 2 故意与违法性的意识
- (1)故意与错误
- (2)违法性的意识与法律的错误
- (3)判例中的故意概念与违法性的意识
- 3 成立故意时必要的对事实的认识
- (1)对构成要件的认识
- (2)对意义的认识与违法性的意识
- (3)对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
- 4 具体的事实错误
- (1)对犯罪事实的认识与事实的错误
- (2)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
- (3)因果关系的错误
- 5抽象的事实错误
- (1)抽象的事实错误的含义
- (2)法定符合说
- (3)故意犯的成立范围
- 第三节 过失
- 1 对过失犯的理解的变迁
- (1)传统的过失论
- (2)过失论的发展
- 2过失犯的客观的构成要件
- (1)过失犯的构成要件
- (2)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 (3)信赖原则
- (4)监督过失
- (5)过失犯的因果关系
- 3 作为责任要素的过失
- (1)预见可能性
- (2)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 (3)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 第四章 违法阻却事由
- 第一节 正当化的基本原理
- (1)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阻却事由
- (2)实质的违法阻却判断的构造
- (3)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
- 第二节 正当业务行为
- 1 法令行为
- 2 业务行为
- (1)治疗(医疗)行为
- (2)运动行为
- (3)采访活动
- 3 其他的正当行为
- (1)被害人的同意
- (2)推定的同意
- (3)安乐死
- 第三节 正当防卫
- 1 总说
- 2 急迫性
- (1)含义
- (2)对侵害的预见与急迫性
- (3)积极的加害意思与急迫性
- (4)自招侵害
- 3 不正的侵害
- (1)“不正”的含义
- (2)对物防卫
- 4 为了防卫的行为
- (1)防卫行为的类型性
- (2)防卫行为及其个数
- (3)防卫意思的内容
- 5 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
- (1)相当性
- (2)防卫过当
- 6 盗犯等防止法与正当防卫
- 第四节 紧急避险
- 1 紧急避险的含义
- 2 紧急避险的要件
- (1)现实的危难与法益的权衡
- (2)补充性
- 第五节 过失犯的违法阻却事由
- 第五章 责任阻却事由
- 第一节 责任的阻却
- 期待可能性
- 第二节 责任能力
- 1 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
- (1)责任能力的含义
- (2)责任能力与精神医学
- (3)心神丧失、心神耗弱
- (4)刑事未成年
- 2 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中自由行为的理论
- (1)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的同时存在
- (2)“同时存在的原则”的修改
- (3)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形
- 第三节 正当化事由的错误
- 1 假想防卫(避险)
- 2 假想防卫(避险)过当
- (1)假想与过当——故意犯的成否
- (2)第36条第2款的适用
- 第六章 共犯
- 第一节 共犯与正犯
- 1 共犯处罚的含义
- (1)正犯与共犯
- (2)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 (3)共犯、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 2 共同正犯的原理与共犯的原理
- (1)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
- (2)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 (3)要素从属性与共同的射程
- 3 共犯与身份
- (1)身份的含义
- (2)第65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
- (3)第65条第1款的解释
- (4)第65条第2款的解释
- 第二节 共同正犯
- 1 共同正犯的基本构造
- (1)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 (2)共同实行与意思联络
- (3)行为共同与犯罪共同
- (4)共同正犯与正当化事由
- (5)共同正犯的过剩与共同的射程
- 2 共谋共同正犯
- (1)判例理论与学说
- (2)共谋共同正犯的要件
- 3 承继的共同正犯
- (1)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含义
- (2)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范围
- 4 共同正犯的脱离
- (1)从共同关系中的脱离、共犯关系的消解
- (2)共犯与中止
- 5 不作为与共同正犯
- (1)不作为与共犯
- (2)不作为的共同正犯
- 6 过失的共同正犯
- (1)学说的对立
- (2)共同过失
- 第三节 狭义的共犯
- 1 教唆犯
- (1)教唆的含义
- (2)教唆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
- (3)教唆与错误
- 2 帮助
- (1)帮助的类型性
- (2)帮助的因果性
- (3)不作为与帮助
- (4)共同正犯与帮助的区别
- 第七章 罪数
- 1 罪数论的含义
- 2 一罪——单纯的一罪与评价上的一罪
- (1)单纯的一罪
- (2)法条竞合
- (3)包括的一罪
- 3 科刑上的一罪
- (1)科刑上的一罪的处断
- (2)想象竞合(一行为数法)
- (3)牵连犯
- 4 并合罪
- 第八章 刑罚论
- 1 现在的刑罚
- 2 刑罚的适用
- (1)刑罚的量定
- (2)缓刑
- 3 刑罚的执行
- (1)死刑
- (2)自由刑
- (3)财产刑
- (4)刑罚权的消灭
- 事项索引(含人名、法令)
- 判例索引
-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