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刑法学(第二版)_AZW3_MOBI_EPUB_陈兴良
内容节选
第二节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在犯罪预备是否应受处罚以及处罚范围如何确定问题上,各国刑法的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预备处罚的一般原则,在刑法理论上应对犯罪预备的处罚根据加以阐述。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犯罪预备不具有可罚性,这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是一个共识。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明确提出法律不处罚意向,认为着手实行犯罪以前的行为不具有可罚性。这一观点对大陆法系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10年《法国刑法典》在其总则中未设犯罪预备处罚之一般规定。在《法国刑法典》的影响下,大陆法系各国刑法典无不采取这一原则。应当指出,大陆法系各国刑法总则虽然未设处罚犯罪预备的一般规定,但并非对犯罪预备行为完全不予处罚,对于某些严重犯罪的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予以处罚。例如,日本刑法中有预备杀人罪之规定。如前所述,处罚预备犯的一般原则是苏俄刑法首先确认的。关于预备行为是否应受刑罚处罚,在苏俄刑法学界存在着争论。我国刑法承袭苏俄刑法,也在刑法总则中确立了处罚预备犯的一般原则,但由于刑法分则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本身性质并不严重,因而其预备行为极少被处罚。只是某些严重的犯罪,例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的预备行为才被追究刑事责任,因而,刑法总则关于处罚犯罪预备行为的规定具有一定的虚置性,表现为立法过剩。为此,我国学者认为刑法对犯罪预备的规定应当从单纯的总则概括规定修改为总则概括规定与分则列举规定相结合的立法方式。我认为,这一建议是可取的,这样可以限制预备犯的处罚范围。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1.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萌发犯意以后,已经开始实施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行为。犯罪的预备行为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从主观上说,预备行为是为了犯罪,即行为人具有犯罪的目的性。在一般情况下,故意犯罪都有一个预备过程。有些犯罪必须经过犯罪预备才能进入实行,例如伪造货币,事先必须准备纸张、油墨、颜料和印刷工具等,否则就无法着手伪造。有些犯罪经过预备以后,实现犯罪意图的可能性更大。总之,无论犯罪预备对进一步实行犯罪的作用大小,其目的都是便于完成犯罪。从客观上说,预备行为表现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准备工具是指准备实行犯罪所使用的一切物品。由于犯罪工具是多种多......
- 信息
- 一种叙述性的刑法学(代序)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刑法概说
-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 一、犯罪
- 二、刑罚
- 三、罪刑关系
- 第二节 刑法的结构
- 一、罪—刑结构
- 二、罪—责—刑结构
- 三、罪—责结构
-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
- 一、编
- 二、章
- 三、节
- 四、条
- 五、款
- 六、项
- 七、目
- 第四节 刑法的特征
- 一、公法的特征
- 二、刑事法的特征
- 三、强行法的特征
- 第五节 刑法的分类
- 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
- 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三、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
- 四、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 第六节 刑法的界定
- 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 二、刑法与监狱法
- 第七节 刑法的解释
- 一、刑法解释的原理
- 二、刑法解释的种类
- 三、刑法解释的方法
- 第二章 刑法机能
- 第一节 规范机能
- 一、评价机能
- 二、裁判机能
- 三、评价机能与裁判机能的统一
- 第二节 社会机能
- 一、保障机能
- 二、保护机能
- 三、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 第三章 刑法价值
- 第一节 刑法的公正性
- 一、刑法的正当性
- 二、刑法的公平性
- 三、刑法的平等性
- 第二节 刑法的谦抑性
- 一、刑法的紧缩性
- 二、刑法的补充性
- 三、刑法的经济性
- 第三节 刑法的人道性
- 一、刑法的宽容性
- 二、刑法的轻缓性
- 三、刑法的道义性
- 第四章 刑法原则
-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内容
- 二、罪刑法定的立法机理
-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运作
- 四、罪刑法定的现实考察
-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
- 一、罪刑均衡的价值内容
- 二、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
- 三、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
- 四、罪刑均衡的现实考察
- 第五章 刑法效力
-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 一、刑事管辖的一般原则
- 二、刑事管辖的特殊原则
- 三、引渡
-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 三、刑法的溯及力
- 第六章 犯罪概说
-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 三、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的相关考察
-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
- 一、法益侵害说
- 二、社会危害性说
- 三、法益侵害说与社会危害性说的相关考察
- 第三节 犯罪的特征
- 一、实体法上的犯罪特征
- 二、证据法上的犯罪特征
- 三、程序法上的犯罪特征
- 第四节 犯罪的分类
- 一、重罪与轻罪
- 二、自然犯与法定犯
- 三、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法益的犯罪
- 四、国内犯罪与国际犯罪
- 第七章 犯罪构成I:总说
-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理论
-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 二、犯罪构成的沿革
- 三、犯罪构成的性质
-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体系
- 一、犯罪构成体系的类型
- 二、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
- 三、犯罪构成体系的辩驳
-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
-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 二、普通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
- 三、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 四、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 五、封闭的犯罪构成与开放的犯罪构成
- 第八章 犯罪构成Ⅱ:罪体
- 第一节 罪体概述
- 一、罪体的概念
- 二、罪体的内容
- 三、罪体的意义
- 第二节 罪体构成要素
- 一、主体
- 二、行为
- 三、客体
- 四、结果
- 五、因果关系
- 六、客观附随情状
- 第三节 罪体排除事由
- 一、罪体排除事由概述
- 二、罪体排除事由Ⅰ:正当防卫
- 三、罪体排除事由Ⅱ:紧急避险
- 第九章 犯罪构成Ⅲ:罪责
- 第一节 罪责概述
- 一、罪责的概念
- 二、罪责的内容
- 三、责任的理论
- 第二节 罪责构成要素
- 一、故意
- 二、过失
- 三、主观附随情状
- 四、罪体认识错误
- 第三节 罪责排除事由
- 一、罪责排除事由概述
- 二、罪责排除事由Ⅰ:责任无能力
- 三、罪责排除事由 Ⅱ:违法性认识错误
- 四、罪责排除事由 Ⅲ:期待不可能
- 第十章 犯罪构成Ⅳ:罪量
- 第一节 罪量概述
- 一、罪量的概念
- 二、罪量的规定
- 三、罪量的性质
- 第二节 数额
- 一、数额的概念
- 二、数额的类型
- 三、数额的意义
- 第三节 情节
- 一、情节的概念
- 二、情节的类型
- 三、情节的意义
- 第十一章 定罪
- 第一节 定罪概述
- 一、定罪的概念
- 二、定罪原则
- 三、定罪的意义
- 第二节 法条竞合
-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 二、法条竞合的种类
- 三、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 第三节 定罪方法
- 一、法的吸纳:解释方法
- 二、事实识别:确认方法和推定方法
- 三、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的耦合:演绎方法
- 第十二章 犯罪形态Ι:未完成罪
- 第一节 未完成罪概述
- 一、未完成罪的概念
- 二、未完成罪的构成
- 三、未完成罪的范围
- 第二节 犯罪预备
-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
- 三、犯罪预备的类型
- 四、犯罪预备的处罚
- 第三节 犯罪未遂
-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 三、犯罪未遂的类型
- 四、犯罪未遂的处罚
- 第四节 犯罪中止
-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 三、犯罪中止的类型
- 四、犯罪中止的处罚
- 第十三章 犯罪形态Ⅱ:共同犯罪
-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 二、正犯的概念
- 三、共犯的概念
- 第二节 正犯的类型
- 一、单独正犯
- 二、共同正犯
- 三、直接正犯
- 四、间接正犯
- 第三节 共犯的类型
- 一、组织犯
- 二、教唆犯
- 三、帮助犯
- 第十四章 犯罪形态Ⅲ:法人犯罪
- 第一节 法人犯罪概述
- 一、法人犯罪的历史考察
- 二、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
- 三、法人犯罪的理论根据
- 第二节 法人犯罪的定罪
- 一、法人犯罪的罪体要素
- 二、法人犯罪的罪责要素
-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处罚
- 一、法人犯罪的处罚根据
- 二、法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 第十五章 犯罪形态Ⅳ:单复数罪
- 第一节 单复数罪概述
- 一、罪数的标准
- 二、罪数的判断
- 第二节 单数犯罪
- 一、单数犯罪的分类
- 二、单纯的一罪
- 三、法定的一罪
- 四、处断的一罪
- 第三节 复数犯罪
- 一、同种数罪
- 二、异种数罪
- 第十六章 刑罚概说
-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 一、刑罚权
- 二、刑罚的内在属性
- 三、刑罚的外在特征
-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 一、剥夺功能
- 二、矫正功能
- 三、感化功能
- 四、威慑功能
- 五、鉴别功能
- 六、补偿功能
- 七、安抚功能
- 八、鼓励功能
-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 一、刑罚的报应目的
- 二、刑罚的预防目的
- 三、刑罚目的二元论
- 第十七章 刑罚体系
- 第一节 刑罚结构
- 一、刑罚结构的基础
- 二、刑罚结构的调整
- 三、刑罚结构的构筑
- 第二节 生命刑
- 一、生命刑的存置论
- 二、生命刑的废止论
- 三、生命刑存废的评价
- 第三节 自由刑
- 一、自由刑的优点
- 二、自由刑的缺点
- 三、自由刑优劣的评价
- 第四节 财产刑
- 一、财产刑之利
- 二、财产刑之弊
- 三、财产刑利弊的评价
- 第五节 资格刑
- 一、资格刑主存论
- 二、资格刑主废论
- 三、资格刑存废的评价
- 第十八章 保安处分
- 第一节 保安处分概述
- 一、保安处分的源流
- 二、保安处分的功能
- 三、保安处分的类型
-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立法模式
- 一、一元制
- 二、二元制
- 三、一元制与二元制的评价
-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司法适用
- 一、保安处分的适用原则
- 二、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
- 三、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
- 第十九章 量刑
- 第一节 量刑概述
- 一、量刑的概念
- 二、量刑的原则
- 三、量刑的意义
- 第二节 量刑分述
- 一、生命刑的裁量
- 二、自由刑的裁量
- 三、财产刑的裁量
- 四、资格刑的裁量
- 第三节 量刑的情节
-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
- 二、量刑情节的功能
- 三、量刑情节的适用
- 第四节 量刑的方法
- 一、经验作业法
- 二、层次分析法
- 三、数学模型法
- 四、电脑量刑法
- 第二十章 量刑制度
- 第一节 累犯制度
- 一、累犯的概念
- 二、累犯的类型
- 三、累犯的条件
- 四、累犯的处罚
- 第二节 自首制度
- 一、自首的概念
- 二、自首的类型
- 三、自首的条件
- 四、自首犯的处罚
- 第三节 立功制度
- 一、立功的概念
- 二、立功的类型
- 三、立功的条件
- 四、立功犯的处罚
- 第四节 数罪并罚制度
-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
- 第二十一章 行刑
- 第一节 行刑概述
- 一、行刑的概念
- 二、行刑的原则
- 三、行刑的意义
- 第二节 行刑分述
- 一、生命刑的执行
- 二、自由刑的执行
- 三、财产刑的执行
- 四、资格刑的执行
- 第三节 行刑的变通
- 一、刑期的折抵
- 二、刑罚的易科
- 三、监外执行
- 第二十二章 行刑制度
- 第一节 缓刑制度
- 一、缓刑的概念
- 二、缓刑的类型
- 三、缓刑的条件
- 四、缓刑的适用
- 第二节 减刑制度
- 一、减刑的概念
- 二、减刑的类型
- 三、减刑的条件
- 四、减刑的适用
- 第三节 假释制度
- 一、假释的概念
- 二、假释的类型
- 三、假释的条件
- 四、假释的适用
- 第二十三章 刑罚消灭
-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 二、刑罚消灭的事由
- 三、刑罚消灭的意义
- 第二节 时效
- 一、时效的概念
- 二、追诉时效
- 三、行刑时效
- 第三节 赦免
- 一、赦免的概念
- 二、大赦
- 三、特赦
- 附录:参考书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