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刑法学: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第二版)_AZW3_MOBI_EPUB_陈兴良

内容节选

一、责任理论的线索勾勒 刑事责任,也可以简称为责任,本来是德日刑法学的犯罪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章不可能对德日刑法学中责任主义的学说史给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只能引用高铭暄教授为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所作之序的注②以为替代,该注提供了按照时间顺序德、法、日学者出版的有关责任的理论著作的一张书单: 在德国,1895年出版了尼奥弗纳(Lffler)的《刑法中的责任形式》、1907年出版了弗兰克(Frank)的《论责任概念的构成》、1910年出版了贝林(Beling)的《无责、有责和责任程度》、1914年出版了毕克迈尔(Birkmeyer)的《责任与危险性》、1927年出版了贝尔格(Berg)的《刑法中责任理论的现今状况》、1928年出版了沃尔夫(Wolf)的《刑法中的责任理论》、1946年出版了阿·考夫曼(A.Kaufmann)的《责任问题》、1948年出版了矛拉哈(Maurach)的《刑法中的责任和负担》、1961年出版了阿·考夫曼(A.Kaufmann)的《责任原理》、1975年出版了矛茨(Mauz)的《责任和赎罪的作用》、1976年出版了雅科布斯(Jakobs)的《责任和预防》等;在法国,1884年出版了布洛尔(Brubl)的《责任理念》、1911年出版了沃尔汀(Ur1tin)的《刑事责任的基础》、1920年出版了弗奥科纳特(Fauconnet)的《责任论》、1961年出版了莱沃特(Léauté)主编的《刑事责任》等;在日本,1948年出版了泷川幸辰的《刑事责任的诸问题》、1952年出版了不破武夫的《刑事责任论》、1968年出版了大谷实的《刑事责任的基础》、1972年出版了大谷实的《人格责任论的研究》、1983年出版了大谷实的《刑事责任论的展望》、1983年出版了真锅毅的《现代刑事责任论序说》等。 好长一张书单。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从1895年起算,到冯军《刑事责任论》一书1996年的出版,正好一百年。这张书单止于1983年,而在1984年以敬大力以《刑事责任一般理论研究——理论的批判与批判的理论》为题的硕士论文通过答辩,正好开始了我国刑法学界对刑事责任问题为期15年的学术探讨。接下来,我引用王晨在《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的前言中所列的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事责任的论文与专著的清单,可以勾画出我国关于刑事责任......

  1. 信息
  2. 总序
  3. 出版说明
  4. 代序 为刑法学写史
  5. 第一章 刑法学:向死而生
  6. 一、清末民初:刑法学的艰难草创
  7. 二、共和国的前30年:刑法学的由生而死
  8. 三、共和国的后30年:刑法学的起死回生
  9. 四、历史反思:刑法学的知识转型
  10. 第二章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11. 一、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
  12. 二、行为论:从存在论到价值论
  13. 三、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的关联
  14. 四、行为论与实行行为论的界分
  15.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16. 一、犯罪论体系的传播前史
  17. 二、犯罪论体系的苏俄模式
  18. 三、四要件体系的本土生根
  19. 四、三阶层体系的重新面对
  20. 五、犯罪论体系的理论辩驳
  21. 第四章 犯罪客体的去魅
  22. 一、行为客体的旧貌
  23. 二、犯罪客体的新颜
  24. 三、犯罪客体的反思
  25. 四、行为客体的复归
  26. 第五章 犯罪主体的消解
  27. 一、犯罪主体的辨析
  28. 二、犯罪主体的质疑
  29. 三、犯罪主体的分解
  30. 四、特殊主体的归位
  31.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的反拨
  32. 一、构成要件论的观念史
  33. 二、构成要件论的苏俄改造
  34. 三、构成要件论的中国蜕变
  35. 四、构成要件论的本土转换
  36. 第七章 违法性论的重塑
  37. 一、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错位
  38. 二、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分离
  39. 三、违法性与法益侵害性的勾连
  40. 四、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聚讼
  41. 第八章 有责性论的转向
  42. 一、责任理论的线索勾勒
  43. 二、刑事责任论的苏俄生成
  44. 三、刑事责任论的中国承继
  45. 四、责任理论的前缘再续
  46. 五、责任要素论的渐次深化
  47. 第九章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48. 一、不作为犯论的学说深化
  49. 二、从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到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50. 三、不作为犯论的司法认知
  51. 第十章 因果关系论的回归
  52. 一、因果关系论的哲学化
  53. 二、因果关系论的苏俄化
  54. 三、因果关系论的去哲学化
  55. 四、因果关系论的规范重构
  56. 第十一章 违法阻却论的演化
  57. 一、违法阻却论的逻辑梳理
  58. 二、违法阻却论的观念变动
  59. 三、违法阻却论的结构调整
  60. 四、违法阻却论的地位确立
  61. 第十二章 过失犯论的展开
  62. 一、苏俄过失犯论的概念铺陈
  63. 二、德日过失犯论的话语引入
  64. 三、中国过失犯论的晚近发展
  65. 第十三章 未遂犯论的滥觞
  66. 一、未遂犯论的转变
  67. 二、未遂根据论的争讼
  68. 三、客观未遂论的提倡
  69. 四、不能犯理论的颠覆
  70. 第十四章 共犯论的嬗变
  71. 一、共犯论的流变
  72. 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73. 三、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74. 四、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接受
  75. 五、共犯处罚根据论的引入
  76. 六、单一正犯体系的兴起
  77. 第十五章 罪数论的转换
  78. 一、罪数论的演变
  79. 二、罪数论的进展
  80. 三、竞合论的崛起
  81. 四、法条竞合的勃兴
  82. 附录一 参引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