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心: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_AZW3_MOBI_EPUB_黄婕
内容节选
第一章 古代中日交流史中的洛阳 洛阳——中日实现正式交流的起点 洛阳虽然深处内陆,却自古就与四海环绕的日本关联匪浅,是有历史记载的、中日正式展开交流的起点。在关于日本列岛的最早的记录当中,可以发现种种日本与洛阳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学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到日本的文字记录是中国的史书《汉书》。《汉书》卷二八《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这个记载是现有最早的比较明确的关于日本列岛的记录 [1] 。唐朝的颜师古研究《汉书》,对此加注:“倭音一戈反,今犹有倭国。”并引鱼豢所写的《魏略》云:“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皆倭种。” [2]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东汉史学家班固与洛阳有深厚渊源。班固的父亲班彪出生于陕西扶风,在当时的京师洛阳任职,班固十六岁便进入洛阳太学学习。事实上,《汉书》这部皇皇巨著的编撰以班固为主,班彪、班昭等都有参与,是历时几十年、全家共同完成的。班固一直对洛阳这座城市情有独钟,曾作著名的《两都赋》对比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目的是盛赞洛阳的礼仪道德之美,打消当时朝中的迁都之念。这篇气势磅礴的大赋广为传诵,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萧统汇编《昭明文选》,荟萃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的700余篇文章佳作,《两都赋》作为汉赋文章之典范,被列于整套《文选》开篇的位置。 中国的《文选》最迟于8世纪前已传入日本,成为平安时代日本上流社会颇为崇奉的要籍,并直接影响当时的日本文学创作。除了中国人的注释外,还出现了日本学者自撰的《文选》研究著作,江户时期出现大量日文训点本《文选》。著名的《万叶集》就是受其影响的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文选》的开篇之作,《两都赋》不仅在文章技法上对日本文学有影响,班固塑造的重道德守礼仪的洛阳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奠定了后人对洛阳文化印象的基础。 由于中国与日本列岛只有一海之隔,沿海一带应该自古就存在人员的往来,因此《汉书·地理志》才会说“海中有倭人”,而从中国和朝鲜半岛去到日本的人被日本人称为“渡来人”。虽然《地理志》的记载证实当时我们已经知道倭国的存在,但并没有明确提到和他们的交流。直到成书于5世纪的范晔编纂的《后汉书》中,《光武帝纪》《安帝纪》《东夷列传》等才有进一步涉及日本的内容。其中的“建武中,东夷诸国皆来献见”,表明中日间发生了官方的正式往来。特别是“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
- 文前彩插
- 前言
- 第一章 古代中日交流史中的洛阳
- 洛阳——中日实现正式交流的起点
- 邪马台国使者来朝
- “日出处天子”的国书
- 往返于东西两京的遣唐使
- 小结
- 第二章 中日文化视域中洛阳的文化表象
- 第1节 洛阳的“实像”与“虚像”
- 如何“看”洛阳
- “文化表象学”与“文化表征”
- 关于洛阳的“文化表象”
- 第2节 天下之中:先秦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 先秦时期的洛阳
- 洛邑的营造
- 先秦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天下之中”
- 从“洛阳”到“中国”,再到“天下”
- “天下之中”的确立与影响
- 小结
- 第3节 礼制之美:两汉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 两汉时期的洛阳
- 都邑赋中的洛阳书写
- (一)汉赋与都邑赋
- 两汉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礼制之美
- “礼制之美”对后世的影响
- 小结
- 第4节 融合之始: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 洛阳城的几番兴废
- 思想的融合(以魏晋时期为主)
- 民族的融合(以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为主)
- 宗教的融合(以北朝为中心)
-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融合之始
- “融合之始”的影响
- 小结
- 第5节 归心之地:隋唐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 隋唐洛阳城
- 唐诗中的洛阳形象
- 隋唐时期洛阳文化表象——“归心之地”
- “文化乡愁”的确立
- 从“文化乡愁”到“归心之地”
- 根在河洛
- (二)全国各地的“洛阳”
- 小结
- 第6节 理学之源:北宋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
- 五代十国与北宋时期的洛阳城
- 儒学复兴的历史土壤
- 洛阳风土促使形成的“二程洛学”
- 北宋时期洛阳的文化表象——理学之源
- “理学之源”的影响
- 小结
- 第7节 南宋以后的洛阳文化
- 第三章 日本社会中的洛阳余韵
- 第1节 随处可见的洛阳印记
- 京都里的洛阳
- 日本佛像中的洛阳
- 日本汉诗中的“洛阳”
- 民众生活中的洛阳
- (二)园林中的洛阳
- (三)无处不在的洛阳
- 第2节 日本的“洛阳学”
- 日本洛阳研究历史回顾
- 国内对日本洛阳学的考察
- 日本洛阳学研究成果汇总
- 日本洛阳学研究最新动态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日本“洛阳”的启示
- 京都与洛阳的可比性
- 1.作为国都的时间及影响力
- 2.自然环境
- 3.历史遗产
- 4.与佛教的渊源深厚
- 京都的近代复兴之路
- 1.城市基础建设高潮以及人口百万都市
- 2.《古都保存法》
- 3.环境模范都市
- 京都复兴的原动力——文化再生
- (一)京都的商业
- (二)观光产业
- (三)市民意识
- (四)京都的文化活动——以祇园祭为例
- 终章
- 一 历史上洛阳的文化表象
- 1.先秦时期:天下之中
- 2.两汉时期:礼制之美
- 3.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之始
- 4.隋唐时期:归心之地
- 5.北宋时期:理学之源
- 二 “洛阳文化”的价值所在
- 三 探明中日文化视域中的洛阳
- 中日文参考文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