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没有哪个历史时期比大清帝国的后十八年更耐人寻味、值得反思! 看晚清高层如何误判世界局势,造成政权崩溃! 《国家人文历史》公号撰稿人 徐飞首次出版个人作品) (经纬度丛书)_AZW3_MOBI_EPUB_徐飞

内容节选

第一章 甲午前奏 第一节 甲申易枢:清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建立 1.康有为的预言:祸在眉睫 189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这一年注定不会平静。在中国古代阴阳学理论中,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午属阳之火,是木火相生。因为木火相生,将会导致战火燃起,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个不平静的年份,已经37岁的康有为,带着他的得意弟子梁启超,从广州坐轮船到上海,再从上海坐轮船到天津,再由天津进入北京,几经辗转,疲惫不堪。 这是他第三次来北京,目的是参加光绪皇帝为迎接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特别举办的甲午恩科会试。康有为出身书香世家,年少时就已经熟读经史子集,博学多闻,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之路一直走得很失败。他自16岁成秀才后,乡试六试不售,失意科场二十载。直到1893年,他才时来运转,跟梁启超一起考中举人,才有资格来北京参加恩科会试。 其实,康有为还算是幸运的,他的很多广东老乡,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在广东三水,有个人叫陆云从,104岁时还在参加会试,结果还没考上,道光帝于心不忍,就钦赐他国子监司业的官衔,也算是尊老的体现。在广东顺德,康熙年间,有个人叫黄章,也是个百岁老人,还在千里迢迢进京赶考。结果也没考上,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赠给他钱和布匹作为安慰。在广东肇庆,乾隆年间,有个人叫谢启祚,百岁时参加乡试,一举考中,激动得作《老女出嫁》诗一首:“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如果另一位广东老乡洪秀全能有这样“生命不息、考试不止”的精神,估计中国也不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了。 康有为此次来北京考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尽快“出嫁”,他对科举考试一直持有强烈批判的态度,甚至打算废了它。他的真实目的是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入官府,只有这样才有发言权。他要让维新变法的宏图大业上达天听。不然一个平民老百姓,别说指望金銮殿上的皇帝会听你的,估计就连村西头的老村长都不会听你的。 来到北京后,康有为四处拜访那些达官贵人,拓展自己的人脉。有个贵人问他:“国朝可百年乎?”康有为回答:“祸在眉睫,何言百年?”对方大惊失色,难以置信。这个贵人,茅海建教授认为有可能是张荫桓。(1)张荫桓后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慈禧秘密处死,这是后话了。 此时,甲午战争尚未开打,大清帝国外强中干的面目还没有被戳穿,像康有为这样有强烈危机感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当那位“贵人......

  1. 信息
  2. 目录
  3. 清朝从哪一年开始倒计时?
  4. 第一章 甲午前奏
    1. 第一节 甲申易枢:清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建立
    2. 第二节 长崎事件:暗藏北洋海军覆灭的线索
    3. 第三节 光绪亲政:被处处掣肘的最高统治者
    4. 第四节 高下立判:战前中日财政系统的比较
    5. 第五节 朝鲜事变:中华宗藩体系行将崩塌
  5. 第二章 梦断神州
    1. 第一节 战和不定:清政府决策体制的缺陷
    2. 第二节 不堪一击:陆军溃败激起日本侵华野心
    3. 第三节 全军覆没:北洋水师被“猪队友”坑惨
    4. 第四节 忍痛求和:光绪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再战?
  6. 第三章 康党崛起
    1. 第一节 路在何方:甲午战后三年的清朝政局
    2. 第二节 国政为民:康有为思想的真正价值
    3. 第三节 南海圣人:康有为引起朝廷关注
    4. 第四节 帝师被逐:翁同龢究竟犯了什么错
    5. 第五节 明定国是:光绪皇帝开启维新变法
  7. 第四章 百日维新
    1. 第一节 紧锣密鼓:康党的夺权野心
    2. 第二节 血雨腥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3. 第三节 托古改制:葬送变法统一战线
    4. 第四节 步履维艰:变法面临的现实困境
  8. 第五章 日暮穷途
    1. 第一节 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 第二节 民、教纷争:传教士自吞苦果
    3. 第三节 空前国难:谁才是罪魁祸首?
    4.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一场虚有其表的骗局
    5. 第五节 废除科举:一步最惊险的棋
  9. 第六章 王朝覆灭
    1. 第一节 革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 第二节 民国成立:导火索竟是一场金融暴雷
    3. 第三节 清帝退位: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
  10.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