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_AZW3_MOBI_EPUB_[美]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内容节选

第七章 荒凉平坦的沙地:误导人的近东案例 |恰尔尚巴冲积平原 |约旦河谷 |苏美尔与埃及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 《诗经·周颂·载芟》 在阿富汗的一天早上,我遇见了一列男子,穿着鲜艳的缀绣外套、灯笼裤、尖头鞋。他们带着两面鼓,唱着跳着,挥舞着镰刀。一群妇女跟在后面,都裹着披巾,显而易见也是在欢庆着。我站住用结结巴巴的波斯语问:“是有婚礼还是什么喜庆日子吗?”他们露出诧异的表情,说:“不是啦。我们只是要去田里收割小麦。” —— 杰克·R.哈伦(Jack R.Harlan), 《作物与人》(Crops and Man) 出产作物的泥土:密集农业的始祖 踩进泥巴,它会吱吱作响,会移动。把泥巴放在太阳底下晒,或是把它用模子做成砖再放进窑里烧,又可以用来建造坚固的房屋。有利的泥土甚至能成为建立文明的基础:富饶的泥土里面流动着生命,能塑造把它放入模子的社会,带给社会集体回报,这回报包括可经营管理的食物资源。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打造建庙宇用的第一块砖乃是国君的职责。阿卡德印章展现的就是神祇用泥土创造世界的景象,诸神把泥土混合好,带着泥土登上梯子,再把泥土制成的砖抛至已砌好的一层层构造之上。 洪水退下之后铺在陆地上的泥土,含有供给作物生长的丰富养分,定期泛滥的河水带来的淤积泥土尤其富含养分。这种泥土最方便利用:不用犁耕就可以栽种作物,也容易揉捏堆积做成非天然的砌块与堤墙。冲积平原可以养活稠密的人口,如果有强势的统治阶级规划农业,收获更不成问题。掌控粮食生产与分配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来实现理想中的环境,把泥土的景观打造成城市,建立大厦巨碑,累积闲暇,雇用能读写的阶级,出钱赞助艺术。 文明并不是“起源于”冲积土壤(虽然冲积土壤有利于文明壮大),农业也不是。但是这种环境的确能孕育某种类型的农业,孕育的农业又可滋养某种类型的文明:这类文明专门进行栽培一两种主食谷类的大规模量产农业,在土地上挖出疏洪沟渠和灌溉水道,在地貌上划下刻痕,塞满“非天然”的作物——因为它们不靠人为力量就不会进化也不能存活,所以是“非天然”的。这种农业是文明冲动的极度表现,喂养了拥挤、都市化且受到高度管控的社会——是人类的群居地,是集体目标的专制。 有人说,这种社会的“水利学”把它们变成了专制社会。以比较公允的观点来看,可以说这类社会是典型的乌托邦:按理想构建,被经验定型。管理水利之复杂不易(或更概括地说,对抗自然之不易)使这种社会任由组织群体的知识宰割,为了获取与处理得之不易的粮食时也会如此。过度调控的动机——比如过度开发环境的动机及其所导致的衰弱与灭亡——都深藏在人的野心之中,这野心就是追求文明的冲动。 其他环境后来也为了解决大量人口生存与统治的问题而各自诉诸同样的对策(见第二、第九章)。所以,虽然冲积土地特别适合密集农耕,但古人为什么会开始从事密集农耕却不是只凭冲积土地的属性就能解释明白的。我们自己的农业就是古代农业的直系后裔:我们种小麦的大草原就像古代农田的放大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研究者为什么在不久以前一直认为,上古的务农祖先是在努力要做到和我们一样:我们给自己的评价最高,所以认为以前的每个步骤都是进步,每一步当然都是经过理性判别的后果。可是,我们对于冲积谷地文明的早期农业知道得越多,就越会觉得任何社会都不应该放弃在富足环境之中狩猎采集的“原始富裕”生活。为了获利微薄又费力费时的农业而放弃狩猎采集,其实是自讨苦吃。 在传统研究里,没有人问过人类为什么想要发展密集农业——因为认定这是理所......

  1. 题记
  2. 自序
  3. 导论 文明欲:多种文明与单一文明
    1. 文明要素
    2. 有黏着性的环境
    3. 非洲面具与阿波罗雕像:近来的定义与视角
    4. 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统一性的达成
    5. 过程与进步
    6. 文明的核对表
    7. 回到自然:按环境分类
    8. 姑且为文明喝彩
  4. 第一卷 荒原:荒漠、冻原和冰
    1. 第一章 冰的主宰:栖居于冰的世界与冻原
      1. 歌革的大门之外
      2. 跟着冰走的人
      3. 牧驯鹿的人
      4. 海豹膀胱之友:北极区美洲对自然的敬重
      5. 比文明更强:因纽特人与欧洲人的竞争
    2. 第二章 土地之死:沙漠中的适应与反适应
      1. 向霍霍坎学习:如何在沙漠中建造文明
      2. 湖里捞虾:撒哈拉的文明极限
      3. 不安宁之地:不同文化之间的沙漠高速通路
      4. 打滑山的鬼灵:布须曼人与文明
  5. 第二卷 草叶集:不可耕作的草原
    1. 第三章 刮风:北美草原与茂密的稀树草原
      1. 难以驾驭的草原
      2. 稀树草原上的建筑师
      3. 萨赫勒的帝国主义
    2. 第四章 文明的康庄大道:欧亚大陆草原
      1. 歌革的荒原:欧亚大陆草原
      2. 儒士所见
      3. 蒙古帝国兴起
      4. 蒙古大路:文明的通道
  6. 第三卷 在雨中:热带低地与后冰河期森林的文明
    1. 第五章 原始林:后冰河期的温带林区
      1. 恐惧树木:学习清除森林
      2. 北美洲林地的早期文明
      3. 榆木长屋:常绿边疆旁的文明
      4. 欧洲人追着森林前进
      5. 树木的消失:12世纪的欧洲,从森林到城市
    2. 第六章 黑暗之心:热带低地
      1. 能住人的地狱:在沼泽地耕作
      2. 亚马孙流域区:雨林的挑战
      3. 开口说话的石头:低地玛雅
      4. 对蛇的钟爱:湄公河的高棉文明
      5. 死亡之城:贝宁
  7. 第四卷 发亮的泥地:渐干气候里的冲积土
    1. 第七章 荒凉平坦的沙地:误导人的近东案例
      1. 出产作物的泥土:密集农业的始祖
      2. 耶和华的园子:冲积土的原型
      3. 回到传播模型:大河谷地区
      4. 从苏美尔到巴比伦
      5. 从地下世界而来:“尼罗河的礼物”
    2. 第八章 鞋与稻米:超越发源环境的中国与印度
      1. 沙上的印记:印度河畔消失的城市与印度的起源
      2. 稷与稻,黄河与长江:中国的形成
      3. 商代文明一览
      4. 东方的浴火凤凰:中国之留存
      5. 扩张而不突变:中国大空间
  8. 第五卷 天空之镜:高地的文明化
    1. 第九章 云中的花园:新大陆的高地文明
      1. 高海拔与孤立状态:归类高地文明
      2. 攀上蒂亚瓦纳科:印加以前的帝国
      3. 诸神的所在地:阿兹特克兴起的背景
      4. 对比的世界:兼论阿兹特克与印加
      5. 纳贡者的复仇:环境与帝国势力
    2. 第十章 攀上乐园:旧大陆的高地文明
      1. 最后的黄金国
      2. 非洲的困境
      3. 拉塞拉斯山:埃塞俄比亚文明
      4. 高地的道路:俯瞰亚洲贸易路线
      5. 从中国西藏往下看
  9. 第六卷 水域边缘:海洋塑造的文明
    1. 第十一章 诸神的分派:小岛文明
      1. 一团乱岛:波利尼西亚航行
      2. 克服孤立:夏威夷与复活节岛
      3. 风之巢:阿留申群岛
      4. 靠泊港:从马尔代夫到马耳他
      5. 乐园的残骸:米诺斯的克里特岛
      6. 潟湖的产物:威尼斯的小岛文明
    2. 第十二章 海岸上的视野:沿海文明的本质
      1. 海上民族:随波逐浪
      2. 狭窄的海岸:腓尼基与斯堪的纳维亚
      3. 大西洋沿岸
      4. 边沿地的挫败:早期阶段
      5. “土与水的平衡”:从浅滩上诱发文明
      6. 跨出海岸:界定沿海文明
    3. 第十三章 追逐季风:亚洲的沿海文明
      1. 乘着台风的人:航海的日本
      2. 季风带来的商旅大队:阿拉伯人及其海域
      3. 蛇之环:东南亚的海域
      4. 牛奶与黄油之海:滨海的印度
      5. 中国的临海边疆:福建
    4. 第十四章 尤里西斯的传统:希腊罗马沿海
      1. 犁与船:与赫西俄德闲谈
      2. 追逐海神:希腊走向海上
      3. 波塞冬的索求:雅典与海
      4. 漫游古希腊:古代奇观
      5. 绕着中间的海:古罗马的沿海文明
      6. 古典文明所及范围: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全世界的传播
  10. 第七卷 破浪:驯服大洋
    1. 第十五章 几乎是绝地的环境:海洋文明的兴起
      1. 伊斯兰之湖
      2. 印度洋的早熟发展
      3. 达·伽马的影响
      4. 达·伽马的往返旅程
    2. 第十六章 亚特兰蒂斯再浮现:大西洋文明之形成
      1. 欧洲大西洋的起源
      2. 技术的集结
      3. 文化的力量
      4. 时机至上
      5. 白纸黑字的大西洋文明:帝国主义时代
      6. 奴隶所造就的世界
    3. 第十七章 大西洋时代之后:西方中心与全球视野
      1. 大西洋文明的危机与革新
      2. 西方文明:极限与缺陷
      3. 大西洋之后的下一站
      4. 尾声:德里克·贾曼的花园
    4.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