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与倭寇_AZW3_MOBI_EPUB_三田村泰助
内容节选
第五章 东亚一体 东亚的变动 14世纪后半期,首先在中国,元朝败退而明帝国兴起。仿佛是要追随中国一样,已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五个世纪的高丽王朝换成了李氏朝鲜。中南半岛上的安南地区也出现了黎氏王朝。要说这一切只是巧合也可以,但就在朝鲜李成桂登上王位的1392年,日本的南北两个朝廷统一,形成了足利义满称霸的局面。 这一连串的政权更迭并非没有共同点,这便是看似已经屈服在元帝国的强大压力之下的东亚民族,针对元帝国而爆发的反击和解放浪潮。而且,这些新生的政权不再是简单地沿袭以往的政治路线,而是根据新的政治原理建立了崭新的国家。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东亚是以蒙古人之元朝为轴心转动的,这种情况从历史上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已经到来,一国的动向如果不参照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关联就无法理解。 此外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许多东亚共同的历史现象。古老的贵族阶级或是没落,或是日渐衰微,而新兴阶级开始掌握社会的主导权。中国从宋代开始便出现了这种倾向,至明代还出现了佃农出身的王朝,更是鲜明地显示出这一动态。朝鲜半岛的王朝更替也包含这种特征。日本有新兴武家阶级的崛起,而北归的蒙古人当中也出现了新兴阶级崛起的情况。可以说,这是平民势力的崛起。这些新崛起的阶级开始热心追求生活文化的进步,这种热情使整个东亚世界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中国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强烈地吸引着周边诸国与之靠近。自然而然地,东亚开始一体化,成为一个拥有共通历史的世界。 元与高丽 在大元帝国内部,高丽不过是封土之臣,但它也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帝国的末期症状之中,日日经受内外交困的苦难。 首先是宗主家元帝室和高丽王室之间的关系在恶化。这两家自忽必烈汗以来就形成了通亲的惯例,高丽的王妃要出自元室。但是忽必烈汗一方却视高丽女性为卑贱之人,规定元朝宫廷绝不纳高丽女子。 但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却接纳了高丽宦官引荐的高丽女子祁氏。这位妃子做事滴水不漏,侍奉得妥妥帖帖,马上就抓住了皇帝的心。惊慌失措的皇太后命其早定皇后,于是权臣燕帖木儿之女被选为皇后。但是这位皇后眼高过顶,万分瞧不起这年少的皇帝。 皇帝宠爱祁氏,皇后见此燃了嫉妒之心,日夜鞭笞祁氏。后来这位皇后因隐匿谋反弟弟而被处以绞刑。 但是高丽女子祁妃的出现也意味着帝室家法已破,自此之后,有识之士都以为天下将乱。 紧接着,元室立了忽必烈汗皇后家曾孙一辈的妃子做了正皇后。这位皇后行事稳妥,却不得宠,所以最后还是立了祁氏为第二皇后。二人同时为后,这也是史无前例了。祁氏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 到这时候,顺帝已经开始沉迷于藏传佛教。两位皇后劝谏无果,而皇帝一怒之下两个月都没有踏入后宫一步。 以前就有句老话,说对朝鲜女子可不能掉以轻心。而祁氏也终于露出了本性,她从本国招来众多高丽美女,将她们都送到有权有势的蒙古大臣家中。因此大都的风气反而成了家中有高丽女子才是名门。这些高丽美女既端庄娴雅又美丽动人,而且侍奉妥帖,蒙古妇人完全不是对手,于是她们全都独占了宠爱。在此影响之下,宫廷的女官也大半都成了高丽女子,宦官也是如此,而大都的服饰也流行起了高丽风。如此这般,祁氏以大元帝国正皇后的身份拥戴着皇太子,隐然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而另一方面,在高丽本国,作为元室的女婿,国王以下全都拥有蒙古名字,恭愍王甚至不顾臣下劝谏而梳起了辫发,汲汲献媚于元室。 这里问题就出来了。祁氏家族原本是高丽的贵族,所以在高丽王朝内部,祁氏一族对高丽王当然应该行臣礼。但是祁氏这回成了高丽王所侍奉的大元皇帝的外戚,在门第序列上就排在了高丽王的上位,而且元室也确实给祁氏的父亲和祖父追赠了王号。如......
- 第一章 世易时移
- 南船北马
- 五彩的山东船
- 福建战舰
- 贸易立国
- 海上之狼
- 海运开创者
- 北地狱、南天堂
- 市民之都苏州
- 中国的南北
- 第二章 鼎革前夜
- 群雄竞起
- 首位枭雄
- 江南特使
- 盐党兴起
- 高邮之战
- 吴王据苏州
- 张士诚的功与过
- 《水浒传》的世界
- 弥勒佛下凡
- 红巾军兴起
- “梦幻强国”日本
- 宗教王国
- 第三章 大明兴起
- 朱元璋与丰臣秀吉
- 乞食僧
- 侠客云集
- 有志江南
- 龙凤诏书
- 占领南京
- 金华学派
- 红巾军的末路
- 龙湾之战
- 鄱阳湖之战
- 大明开国
- 谋杀小明王
- 第四章 走向绝对帝制注
- 大明的国号
- 元朝北归
- 太祖的政治姿态
- 传统的复活
- 绝对帝制
- 中央集权制
- 银与铜
- 政经一致
- 锁国
- 第五章 东亚一体
- 东亚的变动
- 元与高丽
- 红巾军
- 李朝兴起
- 儒教王国
- 朝贡的原则
- 市舶司
- 倭寇
- 倭寇与高丽
- 李成桂的反击
- 倭寇侵袭中国
- 日明谈判
- 不征之国
- 第六章 篡位者永乐帝
- 血光肃清
- 宗室封建
- 历史教训
- 燕王侧近
- 靖难之变
- 殉节之士
- 江西派阀
- 秘书政治
- 皇帝与宦官
- 远征蒙古
- 宣扬国威
- 日明复交
- 第七章 侧近政治
- 和平的到来
- 税金之诗
- 侧近政治
- 宫廷异闻
- 影子内阁
- 土木堡之变
- 社会弛缓
- 百年岁月
- 万贵妃
- 皇太子出生
- 明君的局限
- 不肖天子
- 内阁的崩溃
- 奸党与谋叛
- 贪污的宰相
- 北方世界
- 产业与商人
- 第八章 后期倭寇
- 官方贸易重启
- 贸易受限
- 宁波之变
- 市舶司的废止
- 走私贸易与海商
- 倭寇巨魁
- 正义的悲剧
- 海上之王
- 倭寇猖獗
- 占领兴化府
- 倭寇的战法
- 防倭对策
- 权谋与弹压
- 徐海之死
- 王直的结局
- 第九章 天下泰平
- 宰相政治
- 制作遗诏
- 隆庆维新
- 张居正的天下
- 帝王教育
- 富国强兵
- 财政改革
- 夺情起复
- 神宗的治世
- 反击张居正
- 豪华陵墓
- 皇帝自肥私腹
- 矿税与三大征
- 第十章 丰臣秀吉的幻想
- 秀吉的“大陆战略”
- 信长、秀吉、张居正
- 对大陆的野心
- 秀吉的征服欲
- 生丝之梦
- 秀吉的幻想
- 大唐与南蛮国
- “天下一人”
- 第十一章 出兵朝鲜与日明交战
- 朝鲜渡海
- 开战序曲
- 谒见秀吉
- 朝鲜与明朝的反应
- 下达动员令
- 从汉城至平壤
- 大明的行动
- 明朝援军
- 和平谈判
- 封贡的议论
- 谈判破裂
- 庆长之役
- 谁赢了战争?
- 日本与朝鲜文化
- 第十二章 衰运的老帝国
- 党争与宦官
- 言论自由
- 东林集团
- 三案问题
- 东林派与魏忠贤的对决
- 九千岁魏忠贤
- 紫禁城的落日
- 东北旋风
- 后金立国
- 败仗连连
- 清太宗
- 流贼蜂起
- 李自成称霸
- 景山悲剧
- 相关年表
- 编后记
-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