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生平与时代【一部纠正性的传记,驱散许多关于肖邦的神话和传说,还原真实的肖邦】 (索恩系列)_AZW3_MOBI_EPUB_艾伦·沃克

内容节选

肖邦与键盘:钢琴界的拉斐尔 掌握演奏的方法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你的大脑比手指忙。如果别人需要成日与琴键缠斗,你通常只需不到一个小时。 ——米柯瓦伊·肖邦写给儿子的信(1831)[1] I 肖邦才到巴黎不到两年,人们就把他与当时的杰出钢琴家相提并论了。此时他只有23岁,基本属于自学成才,却创作出了一系列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我们可以在这个关键时期稍事停留,对他所说的为自己开辟的“新世界”进行一些探讨。 肖邦到达法国首都时,这座城市已吸引了众多作曲家兼钢琴家,他们炫奇争胜,无一不是为了在钢琴界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人包括阿尔康、德赖肖克(Dreyschock)、赫尔茨(Herz)、欣滕(Hünten)、卡尔克布雷纳、李斯特、皮克西斯、奥斯本、索文斯基、施坦密蒂(Stamaty)、塔尔贝格、齐默尔曼等。他们要么住在巴黎,要么在巴黎精彩亮相。由于过分追求高超的演奏技巧,如今这些钢琴家被一些业内人士开玩笑地称作“空中飞人学派”。在这里,人们能听到卡尔克布雷纳珍珠般的经过句,德赖肖克强劲有力的八度,还有塔尔贝格如同三只手演奏的奇妙效果。这一潮流被《音乐评论与公报》(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称为“特技剧场”,此时正处于鼎盛时期。[2]肖邦到达巴黎后不久,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了评价,并且他后来也一直坚持这样的看法:“我真的不知道哪里还有比巴黎更多的钢琴家,在别处能找到这么多笨蛋和演奏家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3] 海因里希·海涅将巴黎的演奏家比作“蜂拥而至的蝗虫,要把巴黎吃干抹净”。当海涅用犀利的目光看着他心目中的“音乐马戏团”时,他不由得拿起笔,写了一系列《来自巴黎的音乐报道》(Musikalische Berichte aus Paris),对这些虚荣自大的炫技者进行抨击。他以讽刺为剑,以挖苦为棒。对于德赖肖克聒噪的演奏,海涅评论道:“他发出地狱般的喧嚣声,人们听到的不是德赖肖克(Dreyschock)一个人的演奏,而是三乘以六十个(drei Schock)钢琴家的演奏。”为避免读者没读懂他的双关语,海涅还给出了致命一击,进一步说道:“由于演唱会当晚刮的是西南风,你在奥格斯堡(Augsburg)就能听到他的演奏了。让弗朗茨·李斯特见鬼去吧。”卡尔克布雷纳则是被几句话一带而过:“他就像是一颗掉进泥巴里的糖果。本身没有错,但没人会去理会它。”至于皮克西斯的演奏,海涅评论说他漂亮的旋律如此简单,尤其受到金丝雀贩子的追捧,因为这些曲子一听就会,贩子们可以回去教给他们笼子里长满羽毛的朋友来取悦顾客。而亨利·赫尔茨则和卡尔克布雷纳、皮克西斯一样,被归入“音乐木乃伊”之列。海涅说:“他一直死气沉沉的,但最近结婚了。”暗指赫尔茨与法国交际花泰蕾兹·拉赫曼(Thérèse Lachmann)刚刚建立的、有重婚之嫌的婚外情。泰蕾兹虽然让赫尔茨的身体重焕生机,但她的挥霍无度后来也让赫尔茨陷入了经济困境。李斯特和塔尔贝格也被海涅灭了威风。对于传说中两位钢琴家在贝尔吉奥乔索(Belgiojoso)公主沙龙里进行的钢琴对决,海涅评论说这只不过是一场“令人悲伤的误会”。除钢琴家之外,作曲家和文学家也受到了海涅的不少戏谑。海涅听说梅耶贝尔害怕猫时,就评价道:“那是因为他前世的化身是只老鼠!”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曾经是乔治·桑的情人]被嫌弃是个“前途无亮的年轻人”[4]。然而,即便最痛恨海涅的人也不会愿意看到他生命最后几年中遭受的那种痛苦。海涅早年染上的梅毒发作,致使他瘫痪在床,他自嘲说只能躺在“坟墓般的床垫”里。......

  1. 前折页
  2. 文前辅文
  3. 书名页
  4. 中文版序
  5. 目录
  6. 致谢
  7. 肖邦家谱
  8. 序言
  9. 肖邦的家世
  10. 华沙:童年与少年时期,1810~1824
  11. 游历波兰:萨伐尼亚的假期,1824~1825
  12.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1826
  13. 华沙音乐高中,1826~1828
  14. 第一次海外之旅:柏林和维也纳,1828~1829
  15. 康斯坦奇娅·格瓦德科夫斯卡:遥不可及的爱人,1829~1830
  16. 华沙起义,1830~1831
  17. 流亡巴黎,1831~1833
  18. 肖邦与键盘:钢琴界的拉斐尔
  19. 玛丽亚·沃津斯卡:“我的不幸”,1834~1837
  20. 英国插曲,1837年7月
  21. 诋毁与赞美,1833~1838
  22. 乔治·桑登场,1836~1838
  23. 马略卡岛上的冬天,1838~1839
  24. 在诺昂,1839
  25. 声名鹊起,1839~1843
  26. 米柯瓦伊·肖邦之死,1844
  27. 悲伤的结局,1845~1847
  28. 阴霾渐深,1847~1848
  29. 英国:日暮穷途,1848
  30. 肖邦之死,1849
  31. 尾声
  32. 附录
  33. 肖邦作品总目录
  34. 参考书目
  35. 索引
  36. 后折页
  37.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