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_AZW3_MOBI_EPUB_朱良志

内容节选

一 关于“无情说法”说 曹洞宗的无情说法理论是很有特色的思想,它对八大艺术哲学观念有明显影响。良价《玄中铭》说:“森罗万象,古佛家风。碧落青霄,道人活计。”[1]此数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八大山水花鸟即佛的思想。 在中国佛教哲学中,曾有“无情有性”的讨论。佛学将世界分为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有情世界指有感情、有知识的人;无情世界,指除人之外的一切对象,如被视为没有情识活动的草木、土石瓦砾等,也包括禽兽。天台、华严二宗曾争论过无情世界是否有佛性的问题。天台湛然(711—782)认为世界万物,有情世界,乃至山川、草木、大地、墙壁、瓦石等无情世界都具佛性,佛性遍一切法界,当然不可分有情无情。[2]湛然说:“一草一木,一砾一尘,各一佛性。”物物皆有佛性的观点,在湛然之前已有存在,但湛然的观点最有影响,也最清晰。这一理论遭到一些论者的反对,如华严宗的澄观(738—839)根据《大般涅槃经》“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的观点,认为无情世界并无佛性,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湛然理论的影响。 禅宗中的荷泽神会(668—760)认为无情世界是没有佛性的,他说:“岂将青青翠竹,同于功德法身?岂将郁郁黄花,等般若之智?若青竹黄花同于法身般若者,如来于何经中,说与青竹黄花授菩提记?若是将青竹黄花,同于法身般若者,此即外道说也。何以故?《涅槃经》具有明文,无佛性者,所谓无情物是也。”[3] 但他的观点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倒是南阳慧忠(?—775)的“无情说法”说广为禅门接受。慧忠曾就“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一传统佛学命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华严经》就有佛存在于万事万物的论述,翠竹既然属于万事万物,怎能不体现佛法呢![4]他还提出“无情说法”的命题。有僧问:“无情既有心,还解说法也无?”他回答说:“他炽然说,恒说,常说,无有间歇。”禅宗强调自心即佛,心法不二,一分别,即失本心,亦即失佛。闭上分别的口,让世界自在地说,一切有情世界、无情世界都可以自在地说法,“炽然”地说,即皎皎地、澄明地说,世界从知识的迷瘴中显露出来。“恒说”,是说永恒地超越时空限制地说;“常说”,是无有断绝地说。南阳慧忠禅法在清末的江西仍有影响。八大的老师弘敏上堂说法就曾举慧忠之事:“南阳忠国师于无阴阳地上,建一座无缝塔,巧飞铃铎,妙叶烟云,八面玲珑,不事丹雘。”[5] 这一思想几乎全被黄檗希运继承下来。希运一番话说得很通透:“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曾说着一字。”[6]这里有四个逻辑点:第一,佛不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字,终日说,未尝说,这意思并不是他的嘴没张过,而是说他没有以知识去说,没有落入概念。第二,世界自在说。满目青山,皎皎自在,它们终日在说,却没有说一字,山即是山、水即是水地说,是无概念无分别地说,即“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第三,以世界之说为说,则是这段话的落脚点。就是“一切声色,是佛之惠”,佛不说,佛以世界之说为说。满目青山,都是在为佛说,所谓溪山尽是广长舌,天下万事万物自在兴现,是佛赐给天下的恩惠。第四,世界皎皎地说,一如慧忠所谓“炽然”地说,世界从人的知识遮蔽中解放出来。山河大地,水鸟树林,自在活泼,不受妄念支配,只是自由地自在地呈现,大千世界是沙门一只眼。 禅以不二法门为其根本宗旨,在不二法门中,没有有无、有漏无漏等分别,当然也就没有有情和无情的分别,说无情其实就是“二”,就是分别见。所谓无情说法的观点,并非有情世界不可说,以无情代之,而是一切法界都在说,当有情世界闭上知识的口,去除情感欲望倾向性的时候,融入这世界,他便自在地说、一任自性地说、全然本心地说。 洞山良价继承慧忠们的无情说法观,并将其发展为曹洞宗一个代表性观点。良价初参沩山灵祐时,即以慧忠的无情说法论相问,沩山和他一起温习慧忠的观点,并让他去参拜云岩昙晟。云岩为他举《弥陀经》“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之说,为他解惑,他当下大会,并有一偈记其事:“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可知。”[1]关起耳朵,即关起见闻觉知的通道,而用眼睛“听”法。眼睛何以能听法?法即世界皎皎呈现,而非知识的分说,故可“见”之——不是看见,而是任由世界自在呈现。八大佛门四世祖《无异元来广录》卷二说:“释迦大士四十九年,横说竖说,逆说顺说,谁人奈得渠何?及入涅槃时,以虚空为口,沧溟为舌,日月星辰为庄严,山河大地为听众。横说竖说,逆说顺说,要且无人得闻。博山今日在此座上,横说竖说,逆说顺说,谁人奈得博山何?”在他看来,“月渚风林,流出现成公案;莺声鸟语,宣扬不二法门”[8],山河大地都是他的法,都在为......

  1. 引 言
  2. 第一章 八大山人绘画的“荒诞”问题
    1. 一 不东不西
    2. 二 不是“东西”
    3. 三 “东西”是实相的影子
    4. 四 实相就在“东西”中
  3. 第二章 八大山人的“鸟道”观
    1. 一 鸟道说的来源
    2. 二 空鸟:性空的真实
    3. 三 鸟路:无念的心法
    4. 四 鸟迹:空灵的美感
  4. 第三章 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
    1. 一 孤独是自性法身
    2. 二 孤独与人的尊严
    3. 三 “雪个”的含义
    4. 结 语
  5. 第四章 八大山人的“不语禅”
    1. 引子:由水仙说起
    2. 一 “哑”以及对“哑”的利用
    3. 二 一口吸尽西江水
    4. 三 “反知”的问题
    5. 四 猫为何睡去,鸟为何冷视
  6. 第五章 八大山人的“菩萨行”
    1. 一 对话
    2. 二 家园
    3. 三 平宁
  7. 第六章 八大山人的“涉事”说
    1. 一 “涉事”概念的提出
    2. 二 “涉事”的含义
    3. 三 “涉事”与权
    4. 四 “涉事”与形
    5. 五 “涉事”与真
    6. 余 说
  8. 第七章 八大山人的“无情说法”观
    1. 一 关于“无情说法”说
    2. 二 关于“回到世界”的思想
    3. 三 关于八大的“回互”观
  9. 第八章 八大山人艺术中的晋人气质
    1. 一 心如水镜
    2. 二 放之使飞
    3. 三 唯在意兴
    4. 四 重其神骏
  10. 第九章 八大山人的“实相无相”说
    1. 一 《河上花图卷》相关之问题
    2. 二 《河上花歌》大意
    3. 三 关于“实相无相”
  11. 第十章 八大山人《十六应真颂》读解
    1. 十一
    2. 十二
    3. 十三
    4. 十四
    5. 十五
    6. 十六
    7. 结语
  12. 第十一章 八大山人名号的含义
    1. 一 止八大山
    2. 二 八大人觉经
    3. 三 驴形小印
  13. 附录
    1. 一 八大山人传
    2. 二 八大山人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