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生育的社会_AZW3_MOBI_EPUB_小林美希(Miki Kobayashi)
内容节选
第一章 为何无法成为父母 眼下,为何一旦成为父母就会被孤立 以生下头胎为契机,有四成女性会选择“生育离职”,合计有七成女性处于待业状态。根据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第14回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夫妇调查,2010年)所示,这一状况已持续近30年,从未改变(图1-3)。这是构建出“不让生育的社会”的根本原因。 此外,她们在待业之前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情况也是一大问题。当然,有的女性出于专心育儿的考虑,自愿离职,还有不少女性却是为“妊娠解雇”“育儿离职”所迫,不得已退出劳动市场。根据三菱UFJ调研咨询株式会社《关于两立支援 (1) 诸问题的综合调查研究》(2008年,厚生劳动省委托调查)显示,关于“按拥有孩子前就业形态的不同,妊娠或生育前后离职的理由”,公司正式员工中,每4人里有1人回答“虽然很想继续工作,但工作和育儿实在难以兼顾,因此选择离职”(26.1%),每10人里有1人是“被解雇、被劝退”(9%)。考虑受雷曼事件 (2) 的影响,上述比例还会增加,而紧随其后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便是“孤独育儿”。 图1 按调查分娩后人生阶段不同,统计妻子的就业状态构成 御茶水女子大学受文部科学省委托,曾做过“协调对性别差异敏感的工作方式与生活”项目中《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调查》(2011年)。据调查显示,尽管大学毕业后成为公司正式员工的女性达到75.4%,婚后这一数值却降至66.3%,生育前1年继续降至41.4%,而产子1年后甚至降到21.3%。由此可见,从就职到产后1年的这段时间,多达五成的正式员工从公司辞职。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待业比例为2.8%,结婚时为5.9%,产后1年则大幅攀升,达到57.4%。无论哪份调查,所示结果都大同小异,即有六至七成女性在产后短时期内处于待业状态。孕妇与产妇(怀孕中与产后不足1年的女性)的离职,也为职场带来某些变化。原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应待在职场的孕妇、产妇及哺育婴儿的“新手妈妈们”,这时却从职场回归家庭,她们的同事、后辈也由此失去了学习妊娠、分娩、育儿等基本知识的机会。 于是,婴儿理所当然变成来自异世界的存在。位于东京都内的“府中之森 土屋妇产科”诊所所长土屋清志指出:“来我们医院的孕妇中,有六成在抱自己孩子之前从没有怀抱婴儿的经验。” 事实上,随着采访次数增加,我们发现二三十岁的单身男女会异口同声地说:“婴儿和小孩好像异次元世界的生物。”他们也无法判断在街上看到的婴儿已经出生几个月,无法判断蹒跚学步的小孩是一岁还是两岁。与婴幼儿几乎没有接触的年轻人正在增多,他们甚至无法从外表猜想一个小孩的年龄。这样的他们却会在将来某天生下自己的孩子,成为父母,养育来自未知世界的“婴儿”。然后,他们中那些失去工作、遭受孤立的女性,几乎承担起养育孩子的全部重任。 这里有一份颇为有趣的报告。虽然是10年前的调查,但据结果显示,当时每3位母亲里已经有1人面临孤立无援的状况。 专攻幼儿、青春期领域的大阪人间科学大学副校长、精神科医生原田正文曾在被称为“大阪报告”“兵库报告”的两份调查中总结过日本母亲身处的状态。“大阪报告”是以1980年出生的孩子为调查对象的育儿实态调查,“兵库报告”是2003年进行的同规模调查。99%的参与调查者都是母亲。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这23年间,育儿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针对“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前,你曾有过喂其他小孩吃饭、换尿布的经验吗”这一问题,1980年阶段的调查里,约38.8%的母亲回答“没有”,而2003年这样的回答超过半数,增加到55.5%(图4)。另一方面,回答“经常有”的人从21%下降到16.9%,回答“有少数几次”的人从35.4%下降到26.8%(剩下的回答不明)。这意味着,对婴幼儿全然陌生却直接成为父母的年轻人数量激增。 图4 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前,你曾有过喂其他小孩吃饭、换尿布的经验吗 这份调查还指出了母亲被孤立的现象,将其称为“母子的胶囊化”。针对“邻居中平时有人与你闲话家常,聊各自的孩子吗”这一问题,在孩子出生4个月后进行体检的时期,回答“没有”的人从15.5%倍增至34.8%,回答“数名”的人从44.7%减少到30.6%(图5)。 图5 邻居中平时有人与你闲话家常,聊各自的孩子吗 此外,倍乐生下一代育成研究所的《妊娠、生产、育儿基本调查》曾在2006年与2011年以妊娠期至孩子2岁时的父母为调查对象,调查了他们的育儿意识与行动。针对“在一定地区内,通过孩子实现的人际交往”这一现象,对比2006年与2011年的结果,就“对我家孩子很在意,于是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这一问题回答“完全没有人”的人里,妻子占比从15.5%上升到21.9%,丈夫占比从24.8%上升到33.6%。丈夫那边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另外,就“让孩子们一起玩耍,彼此的父母站在一旁闲聊”这一问题回答“从未”的人里,妻子......
- 前言
- 目 录
- 第一章 为何无法成为父母
- 眼下,为何一旦成为父母就会被孤立
- 就业冰河期一代在妊娠期遭遇的问题
- 以妊娠为由实行的解雇
- 年年增多的35岁以上高龄产妇
- 年近40岁的助产士
- 变成消费品的“相亲”“备孕”
- “女性杂志风”的育儿误区
- 满足自我的妊娠
- 与“生命拣选”密切相关的产前诊断
- 直面“产后抑郁”
- 丢下3个孩子的“失踪”妻子
- 困难至极的都市育儿
- 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们
- 访问新生儿时感受到的危险信号
- 想成为父母?来自职场的否定
- 男性的育儿休假现状
- 第二章 流水线化的分娩
- 发出哀鸣的产科医疗
- 医师资源紧缺的妇产科
- 产科医疗的危机程度
- 医师工作过于忙碌造成的弊病
- 在哪儿工作都悲惨
- “医院不同,这一点也迥异?”
- 在“私人诊所”分娩
- 面对“简单体检”时的不安
- 人数骤减的资深助产士
- 东京以外地区日益加剧的恶性循环
- 第三章 被剥夺的孩子的幸福
- 被迫过劳工作的NICU
- 细致周到的看护却遭否定
- 失去“感谢”之音的职场
- 医师资源稀少的儿科医生遭遇妊娠解雇
- 父母成长的机会
- 在这家医院分娩,是件好事吗?
- 为何偏偏是女性无法工作
- 被幼儿园驱逐的“一无是处的孩子”
- 受看护的残障人士与不受看护的残障人士
- 正视虐待的现场
- 发生在爱婴医院的事
- “必须告诉大家,养育孩子不是儿戏”
- 让母子遭到孤立的食物过敏
- 第四章 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 想对即将迎来宝宝的父母这样说
- “正因为我在工作,育儿时才更有动力”
- 从育儿复归职场的助产士们的心声
- 让离职率锐减的住院部
- 奋战中的地方诊所
- 必不可少的是“寸步不离的助产士”“能严厉责骂的医生”
- 质问医疗水平高度发展之后的时代
- 当孩子的容身之处减少时
- 心疾患者的光明未来
- 收获好成绩的“职业妈妈小组”
- 理应重新认识的母乳价值
- 备受瞩目的“袋鼠式护理”
- 茨城县首次发行的“母乳券”
- 构筑互帮互助的场所
- 营造能够生育的社会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