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传_AZW3_MOBI_EPUB_安托万·德·巴克

内容节选

第五章 实验室时期 1963—1970 被《电影手册》请出门之后,侯麦得到了一些朋友的支持。其中包括他的几位密友:让·杜歇在发表了最后一篇评述希区柯克影片《艳贼》的文章之后,也终止了与《电影手册》的合作;巴尔贝·施罗德在菱形影业加倍工作,支持侯麦拍电影。乔治·萨杜勒从侯麦本人那里听说了这起“暴动”事件,于是寄去一则短信:“您的信让我感慨万分。我先前不了解情况,《电影手册》的行为并不光彩……我祝愿您顺利新谋高就,不过对于您的能力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一点毋庸置疑。我对您的遭遇深表同情。”[1]排挤侯麦的人也向他打听,“您何时再来杂志社?”[2]米歇尔·德拉艾无所适从地问他。特吕弗感到内疚,希望弥补:“亲爱的莫莫,我又看了一遍《狮子星座》以及你那些16毫米电影。我知道你觉得我在《电影手册》内部跟你对着干,也知道你怨恨我。我无法改变你的想法,但我仍然欣赏并喜爱着你,即使这是我单方面的感情。我是你忠诚的朋友。克劳德·纳加(Nadjar)是一位年轻的制片人,他想制作一个改编自爱伦·坡作品的电影系列,他希望能观看你的《贝蕾妮丝》,因为他打算买下版权,将其收入这个系列。此外他还希望你能再拍一部改编自爱伦·坡的35毫米电影。你想和他取得联系吗?”[3] 《电影手册》的没落 从《电影手册》的字里行间能看出杂志社的内部分裂。1963年7月,社论以礼貌的措辞介绍杂志的新走向:“从这期开始,《电影手册》将由新的编辑委员会接手。此举仅仅是我们内部组织结构的一次变动。新编委会既包含之前的成员,也有新面孔加入,我们希望这将使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地报道电影界的风云变幻。因此《电影手册》并未改变路线或走向,只不过我们发现,它除了完成文化与咨询平台的角色,还必须重新担当起战斗工具的作用。”[4]表面上的和谐(侯麦与杜歇仍位列编委会)仅仅是假象,尽管社论只提出一项革新——“重新担当起战斗工具的作用”,意即支持新浪潮——更深层次的改变也在进行。继让·杜歇之后,更多侯麦阵营的人陆续离开,包括让·多玛尔奇、费雷敦·霍维达(Hoveyda)、巴尔贝·施罗德、克劳德·贝利;除此之外,一些与侯麦意见分歧的新电影爱好者也纷纷辞职,例如贝特朗·塔维尼耶、雅克·瓜马尔(Goimard)、伊夫·波塞特(Boisset)等。自1964年11月起,杂志社形成了新局面。这是《电影手册》,批评界,乃至整个电影圈的一次分裂[5]。许多人多年的友谊就此崩塌,有些人再也没有言和。1964年10月,《艺术》刊登了克里斯蒂安·勒迪厄(Ledieu)的一篇文章,作者悲观地表示这是一场灾难,如同世界末日:“事实是,1963年7月的这篇社论背后隐藏着一场彻底的革命。侯麦退出后,其支持者也随之纷纷离开,除了几个例外——转而投奔里维特的叛徒。现如今事情进程加快,当时就预感要发生的情况已经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巴赞的去世以及‘大团队’的解散严重挫败了《电影手册》,使其陷入痛苦无法自拔。”[6]我们知道几乎自其创刊至今,《电影手册》变动多端的内部不时会出现背叛、否认、痛苦(甚至重生)的迹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1963年夏天,所有这些在侯麦身上留下了痛苦的烙印。[7] 人们常说,被逐出《电影手册》恰恰促使他走上导演之路,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遭遇,侯麦也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人。当事人自己也差不多这样认为,多年后提及此事,他称其为“可笑的阴谋”[8];而在1984年特吕弗去世时他写道:“我得承认,在某种意义上我欠他一份很大的人情。我跟他之间有过小小的争吵,但最终却对我有益。1963年他促使《电影手册》作出决定,让里维特接替我的位置。现在我可以说他当初是对的,因为我并不适合做一名记者,我更应该去做导演。”[9] 然而在1963年,侯麦对接下来的前景十分焦虑不安,尤其是经济方面:他需要负担家庭的开销,包括没有工作的妻子、2岁和5岁的两个儿子。侯麦一个人扛下压力,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我过得不好,内心疑虑或者身体有病的时候,我不喜欢对别人讲,尤其是我妻子,这不是她应该承受的。我会一个人待着,面对我的问题,我必须独自解决困难。”[10]苔蕾丝·谢赫印证了他的话:“他不太向我谈起工作上的事,主要是不想让我担心,更不想让他母亲担心。在电影行业,拍摄计划经常被延期,没个准数。他不愿意让我参与其中。而我也不坚持。”[11] 出于养家的压力,侯麦发出一份又一份简历,越来越经常地使用虚构身份:“埃里克·侯麦,1920年4月4日生于南希。”[12]大量简历不但表明侯麦这段时期到处找工作,还反映出他用双重身份向母亲和早年认识的人隐藏自己坎坷的电影生涯:被杂志社辞退,只能拍些业余影片。经过一系列考验,侯麦更加渴望独处和匿名,躲到早已在私下里完善的作品背后(即便在其他人眼中尚未完成)。侯麦一再拒绝公开露面或者出镜,便是这份渴望的例证,他在给里昂某位电影......

  1. 书名页
  2. 推荐序 神秘:侯麦电影与人生的全部表达
  3. 序言 谜一样的「大莫莫”
  4. 目录
  5. 第一章 莫里斯·谢赫的青年时代 1920—1945
  6. 第二章 从谢赫到侯麦 1945—1957
  7. 第三章 在《狮子星座》下 1959—1962
  8. 第四章 《电影手册》时期 1957—1963
  9. 第五章 实验室时期 1963—1970
  10. 第六章 四个道德故事 1966—1972
  11. 第七章 关于德国与教学活动 1969—1994
  12. 第八章 追寻帕西法尔的足迹 1978—1979
  13. 第九章 六部喜剧与谚语 1980—1986
  14. 第十章 城市的侯麦与乡村的侯麦 1973—1995
  15. 第十一章 光影四季 1989—1998
  16. 第十二章 拍摄历史 1998—2004
  17. 第十三章 冬天的故事 2006—2007
  18. 第十四章 病痛折磨 2001—2010
  19. 注释
  20. 电影目录
  21. 所选参考文献
  22.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