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传:现代科学之父的探索与抗争_AZW3_MOBI_EPUB_马里奥·利维奥
内容节选
第八章 假名之下的战争 彗星自古以来就令人着迷。1618年底,天上连续出现的三颗彗星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第三颗彗星尤其引人注目,它于11月27日被首次观察到,大约在12月中旬变得格外显眼——它有一条长得惊人的彗尾。历史上,人们认为彗星是一种噩兆,据说预示着国王的死亡或激烈的战争。就像是命运的巧合,这几颗彗星出现的时间恰好撞上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爆发,这场惨烈大战至少造成800万人死亡。 在1616年发生了反对哥白尼学说的骚动后,伽利略可能打算保持低调,但是彗星的出现显然让他不愿再沉默下去了。伽利略一开始没有直接对彗星现象发表意见,因为在彗星出现的那段时期,他一直因疼痛而卧床不起,不能亲自观察彗星。1619年,罗马学院的耶稣会数学家奥拉齐奥·格拉西(Orazio Grassi)发表了他以彗星为主题的公开演讲,标题是《关于1618年三颗彗星的天文学讨论》,这让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格拉西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科学家、歌剧舞台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于1617年接替格里恩贝格成为数学系主任。与沙伊纳一样,格拉西匿名发表了他的论文,他担心万一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就会让耶稣会蒙羞。格拉西的彗星理论勇敢地摆脱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彗星与地球的距离和地月距离差不多。然而格拉西追随第谷·布拉赫的脚步,认为彗星在相当远的地方,比如在月球和太阳之间。他的结论有一个根据:“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它们[天体]的位置越高,移动就越慢。既然我们彗星的运动速度介于太阳运动速度和月球运动速度之间,那它就应当在日月之间。”格拉西仍然坚持彗星、月球和太阳都是围绕地球运行的。顺便说一下,布拉赫关于彗星距离的最初想法,来自1577年彗星观测中没有发现任何明显视差(相对于背景中天体的偏移)的事实。 至于彗星的实际性质,当时许多天文学家仍在采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认为这些彗星是地球的喷出物,到达一定高度后因燃烧而可见,这些可燃物质一旦耗尽就会消失。然而,格拉西又追随布拉赫的理论,提出彗星是某种“类行星”(imitation planet)。事实证明,格拉西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比伽利略更准确,伽利略后来坚持认为彗星是一种光学现象,而不是实际物体。 1619年上半年,伽利略注意到了格拉西出版的论文。尽管这篇论文中从未提到伽利略的名字,其内容也丝毫没有攻击他,但有人告诉伽利略,罗马学院的耶稣会士和一群有影响力的罗马知识分子正在利用这篇论文反对哥白尼学说。罗马知识分子中包括弗朗切斯科·英戈利,正是他起草了教会对于哥白尼学说的修改意见。英戈利采纳的是布拉赫的旧论点,即如果地球真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由于地球运动,每六个月一次的观测中所有天体位置都应当存在视差。因为没有发现这种视差,所以英戈利得出结论说:“从彗星的运动来看,这不仅可以反驳哥白尼的理论,还可以支持地球固定不动的观点,其效力不容轻视。” 当伽利略一次性面对好几拨人对哥白尼学说的公开批评时,他仍沉浸在被耶稣会数学家抛弃的苦闷之中,再加上一些在罗马跟他有信件往来之人的鼓动,伽利略打算回应这些指责。不过他知道其中有风险,没有用真名发表这些评论,他以前的一名学生马里奥·圭杜奇(Mario Guiducci)新近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学院主管,伽利略便让他代自己发言。于是,圭杜奇在佛罗伦萨举办了三场关于彗星的系列讲座,并于1619年6月底将讲座内容作为论文发表,题为《论圭杜奇的彗星》(Discourse on the Comets of Guiducci)。 《伽利略·伽利雷文集国家版》(le Opere di Galileo Galilei: Edicione Nationale)的编辑安东尼奥·法瓦罗(Antonio Favaro)在19世纪末仅是粗略检查了这份手稿,就发现它大部分是伽利略亲自撰写的,其余部分也经过他的修改。虽然伽利略在《论圭杜奇的彗星》当中没有使用最激烈的言辞,但他对格拉西讲稿的评注中包含了不少火药味十足的侮辱,比如“一派胡言”(pezzo d‘asinaccio)、“小丑”(bufolaccio)、“蠢笨如猪”(elefantissimo)和“愚笨的白痴”(baldordone)。具体来说,伽利略冒充圭杜奇,在《论圭杜奇的彗星》中论述了几点意见。首先,他质疑人们是不是真的应当把视差应用在彗星问题上,彗星确实是一种固体,而不是光被蒸气反射产生的光学现象(比如彩虹、极光或光晕),但这在当时并不明确。伽利略指出: 可见的物体有两种,第一种是真实确切、独立不变的,而另一种只是表象,是光的反射、成像与游移的幻影。1这些东西的存在极其依赖观察者的视觉,它们不仅会随着观察者位置的改变而移动,而且我相信,如果观察者完全不去看它们,它们就会消失。 格拉西的出版物中的另一个论点遭到伽利略的抨击。格拉西写道:“长期的经验以及光学因素的证明发现,用......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反抗有理
- 第二章 一位人文主义科学家
- 第三章 斜塔与斜面
- 第四章 哥白尼的信徒
- 第五章 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反作用力
- 第六章 陷入雷区
- 第七章 愚蠢而荒谬的主张
- 第八章 假名之下的战争
- 第九章 《试金者》
- 第十章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 第十一章 风暴前夕
- 第十二章 审判
- 第十三章 “我声明放弃、诅咒并憎恶”
- 第十四章 一位老人,两种新科学
- 第十五章 晚年岁月
- 第十六章 皮奥·帕斯基尼的传奇故事
- 第十七章 伽利略与爱因斯坦对科学和宗教的看法
- 第十八章 一种文化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