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吴晓波2021年新作,甄选新基建标杆案例,深入一线调研,大量一手独家资料)_AZW3_MOBI_EPUB_吴晓波

内容节选

所谓“生产”,既包括工业制造,也包括农业种植。两者皆为国之命脉,不可偏废其一。 美国之所以成为头号强国,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本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免遭战火。和其他主要大国相比,唯独美国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源源不断地生产粮食和工业品,并且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第一、第二产业都发达的国家。 中国首次提出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在1954年。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多次提及“现代化”,这个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文件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同步”。 关于工业的表述,从“工业现代化”改为了“新型工业化”,重点强调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阶,即在机械化基础上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关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文件强调了建设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相隔50多年,我们对工业和农业的倚重没有变,对“现代化”的认识却有了天壤之别。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第一动力,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 当下,如果你希望感受工业现代化的脉搏,可以去看看汽车制造工厂、富士康流水线,也可以听听服装厂里的车工、家具厂里的木匠怎么说。 如果你想观察农业和现代化的距离,可以去看看华北平原的联合收割机、新疆的农药喷洒无人机,也可以去看看大凉山里的土豆、长白山里的松子是怎么被端上餐桌的。 然后我们可以盘算一下,距离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小目标,还有15年时间。这15年时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将向何处去? 一个可以明确的答案是,向产业数字化进军——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可推动生产、服务环节的精益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2020年,满目不确定性中,数智化转型升级成了大变局中几乎唯一确定的事——数字经济(包含两点: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共识,在倒逼中建立起来。 一位阿里云四川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他可能好几个月也在办公室碰不上有些同事。都去哪里了?他们内部有个说法,“数据工程师去到田间地头,算法博士来到厂矿锅炉旁”。 他举了个例子:阿里云和一家大型养殖企业合作研发“AI养猪”,遇到一个行业难题——贪睡的母猪总是压死猪崽。为解决这件事,有一个工程师在猪场里蹲了3个多月,拿出了解决方案:在产床上安置麦克风,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分析出猪崽被压住发出的尖叫,通过产床震动“恐吓”母猪,并提示饲养员前往解救。用这个办法,每年每只母猪生下的猪崽多存活3只。要知道,近两年猪肉价格不菲,3只猪崽的价值,相当于一台旗舰机型的国产手机。 这位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计算机工程师后来在项目总结里写道:“要想真正帮助传统行业,必须弯下腰跳进猪圈、走进牛棚、去到田间才行。” 就在最近几年,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开始深入产业领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绝非停留在写字楼里研讨,形成一纸方案,而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去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熟知行业痛点,从业务需求着手,对生产场景精准把握,更懂技术,也更懂行业,双管齐下,不断迭代,才能做到技术与行业的双向、深度融合。 对工业、农业领域的企业而言,科技公司给他们带去的,是前沿理念,是严谨算法,是可视的数据生产资料,是在线的管理工具,是全新的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是一套技术组合加创新方法论,可赋能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带来创新与变革。 我们再来看看产业数字化的官方定义:在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 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山东省粮食产业是一个典型代表。自2018年起,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阿里云展开战略合作,探索山东粮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双方不仅合力创新出以“好粮有网”为代表的“互联网+粮油”新模式,更进一步围绕着“优产、优购(收购)、优储(仓储)、优加(加工)、优销”的产业全链路,开启了全省粮食产业的“智能化新基建”,全面构建粮食产业互联网,促使山东粮食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在这一篇章,我们将带你到“蔬菜之乡”寿光去看看。那里传统的塑料大棚,用工厂流水线的方式,以半自动化技术种植出了一棵棵蔬菜。还有“航天城”西昌,那里的炼钢高炉,对全流程工艺进行了AI优化,不仅每年节省数千万元成本,钢材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呼......

  1. 序言 期待在云上的中国,遇见你
  2. 01 商业的本质变了吗
    1. 第一章 产品智能化,让产品更懂我
      1. 双循环下的国货自信:波司登抵御寒冬的新战袍
      2. 数智化升级:红蜻蜓换上“新翅膀”
      3. 深圳台电:联合国的“沟通”之道
    2. 第二章 服务智能化,让运营变得场景化
      1. 云上丝绸之路:智慧化的西部机场
      2. 一路领“鲜”:百年光明新征程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以数为翅的中国飞鹤
      4. 科技赋能新保险:中华财险的数字化转型
  3. 02 云上的中国智造
    1. 第三章 从农场到餐桌的数字化搬运工
      1. 流水线上的农民:我在工厂种蔬菜
      2. 一颗汉源花椒的数字化之旅
      3. 蒙牛智慧牧场:最新鲜的牛奶来源于“数字牛”
    2. 第四章 大国重器,走向中国制造2025
      1. 钢铁是怎样用“数据”炼成的:攀钢的转型之路
      2. 德龙钢铁大脑:更锐的眼,更快的脑
      3. 为了沙漠中的奋进者:“视人为人”的陕煤曹家滩智慧矿区
      4. 东华水泥工业大脑:“AI师傅”的大本领
      5. 以一带千,集群“智”造:德恩云造的产业互联网探索
  4. 03 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1. 第五章 数字中国,让生活更美好
      1. 数字中国的浙江窗口
      2. 智慧旅游:识得庐山真面目
      3. 峨眉山上第三朵云: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
    2. 第六章 数据赋能传统基建,智慧改变交通出行
      1. 成都绕城高速:我有一双“慧眼”
      2. 成都TOCC:让堵城不再“成堵”
      3. 北京公交:全国最复杂的刷码乘车业务上线
    3. 第七章 数字时代人才紧缺,新基建赋能教育在线升级
      1. 让知识跑在线上:疫情加速教育上云
      2. 未来高校新基建:浙江大学的云上实践
  5. 结语 全速重构,数智未来
  6. 巅峰对话 吴晓波×张建锋对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