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私人史(全2册)_AZW3_MOBI_EPUB_[以]耶胡达·阿夫纳(Yehuda Avner)

内容节选

第二部分 1959~1977年,结盟与对抗 列维·艾希科尔总理1963~1969年 1895年——出生于乌克兰奥罗塔瓦(Oratova)村的犹太哈西德教派家族。 1920年——德加尼亚基布兹[1]的早期拓荒者。 1937年——以色列国家水务集团(Mekorot)创始人。 1951年——担任农业部长。 1952年——担任财政部长。 1963年——担任总理和国防部长。 担任总理期间的重大事件 1964年——以色列国家输水系统(National Water Carrier)完工并投入运行。 1964年——叙利亚从约旦河上游引水,试图阻碍以色列国家输水系统运行。 1967年5月23日至6月5日——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动员部队封锁以色列港口城市埃拉特(Eilat),担任阿拉伯联合部队司令,宣布准备摧毁以色列。 1967年6月2日——梅纳赫姆·贝京加入紧急民族团结政府。 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打响。 1967年9月——阿拉伯国家在喀土穆(Khartoum)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拒绝以色列提出的和平倡议。 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在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并确立牢固和被认可的疆界。 1968年1月——鉴于苏联重新武装了埃及和叙利亚,艾希科尔要求美国总统约翰逊提供支援重新武装以色列。 1969年2月26日——总理列维·艾希科尔逝世,享年74岁,果尔达·梅厄继任总理。 第七章 外交部里的新手 我进入外交部凭借的是运气。当时每个主要公共机构都是马帕伊党[2]的内部地盘。马帕伊党不仅仅是政治实体。它有且只有一个政府理念,即凭借其在整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历史主导地位,牢牢掌握政治权力不受侵犯并流传下去。它构成了以色列的统治阶级,及其社会主义治理的实体和灵魂。马帕伊党人的家族之间彼此通婚,相互支持,相互提携,将外人挡在圈子之外。职位提升主要依靠对党的忠诚度,以及找对关系——说白了就是保护伞。马帕伊党人会出现在各个级别的行政部门、市政厅、地方委员会、大学评议会、军官团体、工业企业等的每一个重要岗位上。 甚至连外交部内也有马帕伊党的一个分支在运作;职位越高,就越容易成为党内活跃分子。这个马帕伊党分支不仅决定工作委员会每年的选举,而且还能拍板所有的外交任命。 在这个新生的国家里,梅纳赫姆·贝京被认为是一切反动事务的吹鼓手,谁一旦以积极的口吻说起他,就会被置于门外,或者被委派到世界另一端去从事毫无前途的工作。所以,要想在以色列外交部有所发展,你必须神通广大,掌握好几门语言,还得是个优秀的马帕伊党人——要不然就会像我一样有点怪。我非但不是马帕伊党人,而且还是左翼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政党“精神中心工人党”(Hapoel Mizrachi)的支持者。 我进入外交部全靠安迪·亚费(Adi Yaffe)帮忙,他是外交部政治新闻司的负责人。我当时正在犹太事务局做杂志编辑,挣着一份微薄的工资。然而走运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认识安迪·亚费,因此我时不时有机会在他的部门做兼职,写点向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示好的宣传材料补贴家用。 安迪是个性格开朗的人,浑身散发着抑制不住的乐观主义精神。一天,他来电话说,他的老板、外交部长果尔达·梅厄在非洲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新计划。这件事让他所在的部门备感压力,他已经获得授权招募额外的工作人员。“你有兴趣吗?”他问。 “非常有兴趣。”我回答,想想未来的前景心里有点激动。 “那好,我把你推荐给外交部的任命委员会。” “可我不是马帕伊党人。”我脱口而出。 安迪笑了。“没错,但你是个老基布兹啊,对果尔达·梅厄来说这就是个够格的社会主义者。” 我凭借基布兹的证明、流利的英语,以及对非洲事务的一点肤浅认识,通过任命委员会的考核,很快成为耶路撒冷外交部的一名试用人员。作为一个被围困的节俭小国的发言机构,以色列外交部自然是由军营一般单调的小屋子组成的了。 1959年上班第一天,我作为15个新人之一正襟危坐地聆听外交部长果尔达·梅厄讲话。她是以色列最著名的严苛廉洁的模范,她告诉我们,她正陷于和非洲的痛苦“恋爱”中。 她语气坚定,说着一口带密尔沃基(Milwaukee)口音的希伯来语,提出要往我们的头脑里反复灌输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认为帮助这些经历了数十年殖民统治的刚刚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是出于感情,”她说,“是为了获得全世界的民族自决和国际公正,这是我的社会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我新提出的非洲政策是我一直笃信的社会主义原则的合理延伸。第二件事是,我们犹太人和非洲人民一样,都经历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屈辱。犹太人和非洲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切实经历过种族歧视、压迫、奴役——它们并不仅仅是用来吸引听众的说法。它们也不是数百年前的遭遇,而是昨天和今天我们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我给你们念一段文......

  1. 文前辅文
  2. 目录
  3. 作者的话
  4. 致谢
  5. 主要人物
  6. 前言
  7. 以色列总理私人史(上卷)
    1. 封面
    2. 前折页
    3. 书名页
    4. 文前彩插
    5. 第一部分 1939~1952年,贝京主义者与反贝京主义者
      1. 1939~1952年
      2. 第一章 起初
      3. 第二章 一线希望,拼死反抗
      4. 第三章 埃丝特
      5. 第四章 独立日
      6. 第五章 加利利的采石人
      7. 第六章 牛津辩论社
      8. 过渡期
    6. 第二部分 1959~1977年,结盟与对抗
      1. 列维·艾希科尔总理1963~1969年
      2. 第七章 外交部里的新手
      3. 第八章 总理办公室的新人
      4. 第九章 与哈里·杜鲁门散步
      5. 第十章 背信弃义的叙利亚计划
      6. 第十一章 山雨欲来
      7. 第十二章 一份不寻常的建议,一次灾难性的广播
      8. 第十三章 哭墙边的祷告者
      9. 第十四章 深入得克萨斯腹地
      10. 第十五章 出人意料的大使,一位总理的逝去
      11. 第十六章 年度大使
      12. 果尔达·梅厄总理1969~1974年
      13. 第十七章 换岗
      14. 第十八章 果尔达和奥莉娅娜:一段罗曼史
      15. 第十九章 舍瑙之辱
      16. 第二十章 苏伊士运河的萨姆导弹
      17. 第二十一章 苏克往事
      18. 伊扎克·拉宾总理第一个任期:1974~1977年
      19. 第二十二章 匆匆上任
      20. 第二十三章 “耶杜哈”
      21. 第二十四章 萨尔斯堡的一场共谋
      22. 第二十五章 总统来信
      23. 第二十六章 恩德培——139航班
      24. 第二十七章 吉米·卡特来了
      25. 第二十八章 绝唱
    7. 后折页
    8. 封底
  8. 以色列总理私人史(下卷)
    1. 封面
    2. 前折页
    3. 书名页
    4. 文前彩插
    5. 第三部分 最后的元老
      1. 梅纳赫姆·贝京总理1977~1983年
      2. 第二十九章 剧变
      3. 第三十章 一个多才多艺的犹太人
      4. 第三十一章 耶歇尔与贝京
      5. 第三十二章 家庭招待会
      6. 第三十三章 《圣经》研究小组
      7. 第三十四章 华盛顿
      8. 第三十五章 会晤总统
      9. 第三十六章 晚宴
      10. 第三十七章 点亮灵魂
      11. 第三十八章 一场议会争斗
      12. 第三十九章 萨达特夜访
      13. 第四十章 僵局
      14. 第四十一章 拯救和平协议
      15. 第四十二章 埃尔阿里什之子
      16. 第四十三章 贝京的收获与负担
      17. 第四十四章 纯粹的武器
      18. 第四十五章 哦,耶路撒冷
      19. 第四十六章 德国——永恒与地狱的幻想
      20. 第四十七章 大屠杀幽灵重现
      21. 第四十八章 是资产,还是盟友?
      22. 第四十九章 总统之死
      23. 第五十章 有约必守
      24. 第五十一章 安息日女王
      25. 第五十二章 发动战争,宣扬和平
      26. 第五十三章 “我没有误导您”
      27. 第五十四章 一场徒劳的“和平”
      28. 第五十五章 贝鲁特难民营的犹太新年
      29. 第五十六章 物各有时
      30. 第五十七章 “我坚持不住了”
      31. 第五十八章 最后一程
    6. 后记
    7. 参考文献
    8. 索引
    9. 后折页
    10.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