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精注全译)(全八册)_AZW3_MOBI_EPUB_李伯钦
内容节选
杂记上 【原文】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①。如于道②,则升其乘车之左毂③,以其绥复。郑玄:如于其国,主国馆宾,予使有之,得升屋招用襃衣也。如于道,道上庐宿也。其有裧④,辎布裳帷⑤,素锦以为屋而行⑥。至于庙门⑦,不毁墙遂入⑧,适所殡⑨,唯裧为说于庙门外⑩。郑玄:去裧乃入庙门,以其入自有宫室也。毁,或为彻凡柩自外来者,正棺于两楹之间,尸亦侇之于此,皆因殡焉。异者柩入自阙,升自西阶,尸入自门,升自阼阶。其殡必于两楹之间者,以其死不于室,而自外来,留之于中,不忍远也。 ①复:指招魂。如于其国:如同在他自己的国家一样。诸侯死在本国之后,要拿着他的褒衣、冕服、爵弁服,登上屋顶不断地挥舞,以此来为死者招魂。②道:途中,半路上。③毂:车轴的两端。④:盖在装载尸体的车上的装饰品。裧:四周下垂的部分。⑤裳帷:围在车四周的部分。⑥屋:内部围在棺椁四周的装饰,形状像屋。⑦庙:这里指殡宫。⑧墙:即裳帷。⑨适所殡:殡棺之处位于堂上两楹之间。⑩说:通“脱”。 【译文】 诸侯到外国之后死在了外国的驿馆里,那么他的招魂仪式要像在他的国家一样来举行。如果诸侯死在了半路,那么就登上他所乘坐的那辆车的车轴的右端,挥动他上车时所抓的绳子来招魂。拉着诸侯灵柩的车上面有顶盖,四周有下垂的装饰物,柩车的周围还有用缁布做成的裳帷,还有用素锦做成的包裹着棺椁的像屋子一样的东西。柩车来到殡宫门前,不撤掉那些装饰品就进去,然后把棺椁运到殡棺的地方,进门之前只是将顶盖解开,放在殡宫门外。 【原文】 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如于馆死,则其复如于家①。郑玄:大夫复于家以玄冕,士以爵弁服。大夫以布为而行,至于家而说,载以车②,入自门,至于阼阶下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适所殡。士,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①其复如于家:为大夫、士举行招魂仪式就像在他们的家里举行招魂仪式一样。大夫死在家里,用他的玄冕来招魂;士死在家里,以爵弁服招魂。②车:一种用来载尸或灵柩的车,四轮没有辐条,全用木头做成。 【译文】 大夫、士死在半路,就登上他所乘的车的左边车轴的轴头,挥动大夫、士乘车时所抓的绥来招魂。如果是在外国的馆舍中死去,那么举行招魂仪式时就和在家一样。大夫的柩车前行时用布做成顶盖,到家以后就脱去顶盖,用车拉着棺柩进入殡宫的大门,到了阼阶下面以后把棺柩从车上抬下来,然后抬着棺柩登上阼阶,放到殡棺的地方。士的柩车也要有顶盖,在棺柩四周用苇席做成屋子的形状,柩车的四周就用蒲席作为裳帷。 【原文】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①。”郑玄:臣死,其子使人至君所告之。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②,敢告于执事③。”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子之丧,曰:“寡君之適子某死④。”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⑤:“某不禄。”讣于士亦曰:“某不禄。”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⑥、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⑦。”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①某:指去世者的姓名。②寡君:寡德之君,这是报丧的使者对死去国君的谦称。不禄:指士之死,但诸侯、大夫去世后在发讣告时为了表示自谦也称“不禄”。③敢告于执事:古人为了表示对别国国君的尊重,在报告时通常都说向国君身边的执事报告。④適:通“嫡”。⑤适者:同“敌者”,指身份地位相当的人。适,通“敌”。⑥外私:别国之与自己有恩好的人。⑦实:有误,应为“告”字。 【译文】 凡是大臣死后向国君报丧,就说:“国君的大臣某某死了。”如果死者是大臣的父母、正妻、长子,就说:“国君手下大臣某某的父亲某某,或者是母亲某某,或者是正妻某某,或者是长子某某死了。”国君去世而向其他国家的国君报丧,就说:“我们的国君不禄,特意报告给您的手下。”国君的夫人去世而向其他国家的国君报丧,就说:“我们的国君夫人不禄。”国君的太子死去,向其他国家的国君报丧,就说:“我们国君的嫡子某某死了。”大夫去世后向同国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报丧时说:“某某不禄。”向同国的士报丧时,也说:“某某不禄。”向其他国家的国君报丧时,说:“国君您在外国的大臣、大夫某某死了。”向其他国家与死者地位相当的人报丧时,说:“您在外国的好朋友、大夫某某不禄,让我来报告。”如果是向国外的士报丧,也说:“您在外国的好朋友、大夫某某不禄,让我来报告。”士去世,向本国的大夫报丧时,就说:“某某死了。”向士报丧,也说:“某某死了。”向别的国家的国君报丧,说:“国君您在国外的大臣某某死了。”向别的国家的大夫报丧,说:“您在外国的好朋友某某死了。”向别的国家的士报丧,也说:“您在外国的好朋友某某死了。” 【......
- 总目录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一册 大学 论语 中庸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总序
- 大学导读
- 大学
- 大学章句序
- 大学章句
- 论语导读
- 论语
- 学而第一
- 为政第二
- 八佾第三
- 里仁第四
- 公冶长第五
-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 乡党第十
- 先进第十一
- 颜渊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 宪问第十四
- 卫灵公第十五
- 季氏第十六
- 阳货第十七
- 微子第十八
- 子张第十九
- 尧曰第二十
- 中庸导读
- 中庸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二册 孟子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孟子导读
- 卷一 梁惠王上
- 卷二 梁惠王下
- 卷三 公孙丑上
- 卷四 公孙丑下
- 卷五 滕文公上
- 卷六 滕文公下
- 卷七 离娄上
- 卷八 离娄下
- 卷九 万章上
- 卷十 万章下
- 卷十一 告子上
- 卷十二 告子下
- 卷十三 尽心上
- 卷十四 尽心下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三册 诗经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诗经导读
- 风
- 周南
- 关雎
- 葛覃
- 卷耳
- 樛木
- 螽斯
- 桃夭
- 兔罝
- 芣苢
- 汉广
- 汝坟
- 麟之趾
- 召南
- 鹊巢
- 采蘩
- 草虫
- 采(艹频)
- 甘棠
- 行露
- 羔羊
- 殷其雷
- 摽有梅
- 小星
- 江有汜
- 野有死麕
- 何彼(衤农)矣
- 驺虞
- 邶风
- 柏舟
- 绿衣
- 燕燕
- 日月
- 终风
- 击鼓
- 凯风
- 雄雉
- 匏有苦叶
- 谷风
- 式微
- 旄丘
- 简兮
- 泉水
- 北门
- 北风
- 静女
- 新台
- 二子乘舟
- 鄘风
- 柏舟
- 墙有茨
- 君子偕老
- 桑中
- 鹑之奔奔
- 定之方中
- 蝃(虫东)
- 相鼠
- 干旄
- 载驰
- 卫风
- 淇奥
- 考槃
- 硕人
- 氓
- 竹竿
- 芄兰
- 河广
- 伯兮
- 有狐
- 木瓜
- 王风
- 黍离
- 君子于役
- 君子阳阳
- 扬之水
- 中谷有蓷
- 兔爰
- 葛藟
- 采葛
- 大车
- 丘中有麻
- 郑风
- 缁衣
- 将仲子
- 叔于田
- 大叔于田
- 清人
- 羔裘
- 遵大路
- 女曰鸡鸣
- 有女同车
- 山有扶苏
- 萚兮
- 狡童
- 褰裳
- 丰
- 东门之(土单)
- 风雨
- 子衿
- 扬之水
- 出其东门
- 野有蔓草
- 溱洧
- 齐风
- 鸡鸣
- 还
- 著
- 东方之日
- 东方未明
- 南山
- 甫田
- 卢令
- 敝笱
- 载驱
- 猗嗟
- 魏风
- 葛屦
- 汾沮洳
- 园有桃
- 陟岵
- 十亩之间
- 伐檀
- 硕鼠
- 唐风
- 蟋蟀
- 山有枢
- 扬之水
- 椒聊
- 绸缪
- 杕杜
- 羔裘
- 鸨羽
- 无衣
- 有杕之杜
- 葛生
- 采苓
- 秦风
- 车邻
- 驷(马十戜)
- 小戎
- 蒹葭
- 终南
- 黄鸟
- 晨风
- 无衣
- 渭阳
- 权舆
- 陈风
- 宛丘
- 东门之枌
- 衡门
- 东门之池
- 东门之杨
- 墓门
- 防有鹊巢
- 月出
- 株林
- 泽陂
- 桧风
- 羔裘
- 素冠
- 隰有苌楚
- 匪风
- 曹风
- 蜉蝣
- 候人
- 鸤鸠
- 下泉
- 豳风
- 七月
- 鸱鸮
- 东山
- 破斧
- 伐柯
- 九罭
- 狼跋
- 雅
- 小雅
- 鹿鸣
- 四牡
- 皇皇者华
- 常棣
- 伐木
- 天保
- 采薇
- 出车
- 杕杜
- 鱼丽
- 南有嘉鱼
- 南山有台
- 蓼萧
- 湛露
- 彤弓
- 菁菁者莪
- 六月
- 采芑
- 车攻
- 吉日
- 鸿雁
- 庭燎
- 沔水
- 鹤鸣
- 祈父
- 白驹
- 黄鸟
- 我行其野
- 斯干
- 无羊
- 节南山
- 正月
- 十月之交
- 雨无正
- 小旻
- 小宛
- 小弁
- 巧言
- 何人斯
- 巷伯
- 谷风
- 蓼莪
- 大东
- 四月
- 北山
- 无将大车
- 小明
- 鼓钟
- 楚茨
- 信南山
- 甫田
- 大田
- 瞻彼洛矣
- 裳裳者华
- 桑扈
- 鸳鸯
- (支页)弁
- 车辖
- 青蝇
- 宾之初筵
- 鱼藻
- 采菽
- 角弓
- 菀柳
- 都人士
- 采绿
- 黍苗
- 隰桑
- 白华
- 绵蛮
- 瓠叶
- 渐渐之石
- 苕之华
- 何草不黄
- 大雅
- 文王
- 大明
- 绵
- 棫朴
- 旱麓
- 思齐
- 皇矣
- 灵台
- 下武
- 文王有声
- 生民
- 行苇
- 既醉
- 凫鹥
- 假乐
- 公刘
- 泂酌
- 卷阿
- 民劳
- 板
- 荡
- 抑
- 桑柔
- 云汉
- 崧高
- 烝民
- 韩奕
- 江汉
- 常武
- 瞻卬
- 召旻
- 颂
- 周颂
- 清庙
- 维天之命
- 维清
- 烈文
- 天作
- 昊天有成命
- 我将
- 时迈
- 执竞
- 思文
- 臣工
- 噫嘻
- 振鹭
- 丰年
- 有瞽
- 潜
- 雍
- 载见
- 有客
- 武
- 闵予小子
- 访落
- 敬之
- 小毖
- 载芟
- 良耜
- 丝衣
- 酌
- 桓
- 赉
- 般
- 鲁颂
- (马冋)
- 有(马必)
- 泮水
- (门必)宫
- 商颂
- 那
- 烈祖
- 玄鸟
- 长发
- 殷武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四册 尚书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尚书导读
- 尚书序
- 虞书
- 尧典
- 舜典
- (伪)大禹谟
- 皋陶谟
- 益稷
- 夏书
- 禹贡
- 甘誓
- (伪)五子之歌
- (伪)胤征
- 商书
- 汤誓
- (伪)仲虺之诰
- (伪)汤诰
- (伪)伊训
- (伪)太甲上
- (伪)太甲中
- (伪)太甲下
- (伪)咸有一德
- 盘庚上
- 盘庚中
- 盘庚下
- (伪)说命上
- (伪)说命中
- (伪)说命下
- 高宗肜日
- 西伯戡黎
- 微子
- 周书
- (伪)泰誓上
- (伪)泰誓中
- (伪)泰誓下
- 牧誓
- (伪)武成
- 洪范
- (伪)旅獒
- 金縢
- 大诰
- (伪)微子之命
- 康诰
- 酒诰
- 梓材
- 召诰
- 洛诰
- 多士
- 无逸
- 君奭
- (伪)蔡仲之命
- 多方
- 立政
- (伪)周官
- (伪)君陈
- 顾命
- 康王之诰
- (伪)毕命
- (伪)君牙
- (伪)冏命
- 吕刑
- 文侯之命
- 费誓
- 秦誓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五册 周易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周易导读
- 乾卦第一
- 坤卦第二
- 屯卦第三
- 蒙卦第四
- 需卦第五
- 讼卦第六
- 师卦第七
- 比卦第八
- 小畜卦第九
- 履卦第十
- 泰卦第十一
- 否卦第十二
- 同人卦第十三
- 大有卦第十四
- 谦卦第十五
- 豫卦第十六
- 随卦第十七
- 蛊卦第十八
- 临卦第十九
- 观卦第二十
- 噬嗑卦第二十一
- 贲卦第二十二
- 剥卦第二十三
- 复卦第二十四
- 无妄卦第二十五
- 大畜卦第二十六
- 颐卦第二十七
- 大过卦第二十八
- 坎卦第二十九
- 离卦第三十
- 咸卦第三十一
- 恒卦第三十二
- 遯卦第三十三
- 大壮卦第三十四
- 晋卦第三十五
- 明夷卦第三十六
- 家人卦第三十七
- 睽卦第三十八
- 蹇卦第三十九
- 解卦第四十
- 损卦第四十一
- 益卦第四十二
- 夬卦第四十三
- 姤卦第四十四
- 萃卦第四十五
- 升卦第四十六
- 困卦第四十七
- 井卦第四十八
- 革卦第四十九
- 鼎卦第五十
- 震卦第五十一
- 艮卦第五十二
- 渐卦第五十三
- 归妹卦第五十四
- 丰卦第五十五
- 旅卦第五十六
- 巽卦第五十七
- 兑卦第五十八
- 涣卦第五十九
- 节卦第六十
- 中孚卦第六十一
- 小过卦第六十二
- 既济卦第六十三
- 未济卦第六十四
- 系辞上传
- 系辞下传
- 说卦
- 序卦
- 杂卦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六册 礼记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礼记导读
- 曲礼上
- 曲礼下
- 檀弓上
- 檀弓下
- 王制
- 月令
- 曾子问
- 文王世子
- 礼运
- 礼器
- 郊特牲
- 内则
- 玉藻
- 明堂位
- 丧服小记
- 大传
- 少仪
- 学记
- 乐记
- 杂记上
- 杂记下
- 丧大记
- 祭法
- 祭义
- 祭统
- 经解
- 哀公问
- 仲尼燕居
- 孔子闲居
- 坊记
- 中庸
- 表记
- 缁衣
- 奔丧
- 问丧
- 服问
- 间传
- 三年问
- 深衣
- 投壶
- 儒行
- 大学
- 冠义
- 昏义
- 乡饮酒义
- 射义
- 燕义
- 聘义
- 丧服四制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七册 春秋左传(上册)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春秋左传导读
- 隐公(元年~十一年)
- 传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桓公(元年~十八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十九年经
- 十九年传
- 二十年经
- 二十年传
- 二十一年经
- 二十一年传
- 二十二年经
- 二十二年传
- 二十三年经
- 二十三年传
- 二十四年经
- 二十四年传
- 二十五年经
- 二十五年传
- 二十六年经
- 二十六年传
- 二十七年经
- 二十七年传
- 二十八年经
- 二十八年传
- 二十九年经
- 二十九年传
- 三十年经
- 三十年传
- 三十一年经
- 三十一年传
- 三十二年经
- 三十二年传
- 闵公(元年~二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十九年经
- 十九年传
- 二十年经
- 二十年传
- 二十一年经
- 二十一年传
- 二十二年经
- 二十二年传
- 二十三年经
- 二十三年传
- 二十四年经
- 二十四年传
- 二十五年经
- 二十五年传
- 二十六年经
- 二十六年传
- 二十七年经
- 二十七年传
- 二十八年经
- 二十八年传
- 二十九年经
- 二十九年传
- 三十年经
- 三十年传
- 三十一年经
- 三十一年传
- 三十二年经
- 三十二年传
- 三十三年经
- 三十三年传
- 文公(元年~十八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宣公(元年~十八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成公(元年~十八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文白对照四书五经全本 第八册 春秋左传(下册)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十九年经
- 十九年传
- 二十年经
- 二十年传
- 二十一年经
- 二十一年传
- 二十二年经
- 二十二年传
- 二十三年经
- 二十三年传
- 二十四年经
- 二十四年传
- 二十五年经
- 二十五年传
- 二十六年经
- 二十六年传
- 二十七年经
- 二十七年传
- 二十八年经
- 二十八年传
- 二十九年经
- 二十九年传
- 三十年经
- 三十年传
- 三十一年经
- 三十一年传
-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经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经
- 十八年传
- 十九年经
- 十九年传
- 二十年经
- 二十年传
- 二十一年经
- 二十一年传
- 二十二年经
- 二十二年传
- 二十三年经
- 二十三年传
- 二十四年经
- 二十四年传
- 二十五年经
- 二十五年传
- 二十六年经
- 二十六年传
- 二十七年经
- 二十七年传
- 二十八年经
- 二十八年传
- 二十九年经
- 二十九年传
- 三十年经
- 三十年传
- 三十一年经
- 三十一年传
- 三十二年经
- 三十二年传
- 定公(元年~十五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 元年经
- 元年传
- 二年经
- 二年传
- 三年经
- 三年传
- 四年经
- 四年传
- 五年经
- 五年传
- 六年经
- 六年传
- 七年经
- 七年传
- 八年经
- 八年传
- 九年经
- 九年传
- 十年经
- 十年传
- 十一年经
- 十一年传
- 十二年经
- 十二年传
- 十三年经
- 十三年传
- 十四年经
- 十四年传
- 十五年经
- 十五年传
- 十六年经
- 十六年传
- 十七年传
- 十八年传
- 十九年传
- 二十年传
- 二十一年传
- 二十二年传
- 二十三年传
- 二十四年传
- 二十五年传
- 二十六年传
- 二十七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