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_AZW3_MOBI_EPUB_[日]沈国威

内容节选

第三章 新名词,来自日本的“丑怪字眼” 19、20世纪之交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转型时期,时代的变化要求语言也随之变化。王国维指出:“周秦之言语,至翻译佛经佛典之时代而苦其不足,近世之言语,至翻译西籍时而又苦其不足。”“故我国学术而欲进步乎,则虽在闭关独立之时代,犹不得不造新名。况西洋之学术骎骎而入中国,则言语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势。”如王氏所述,新词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外文化交流以及西方近代新知识的传入。首先,作为西学东渐的第一波,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士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新知识,并在引介的过程中创造了相当数量的新词、译词。但是耶稣会士引介的西学知识传播范围较小,其中的新词也没有引起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注意。继而,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来华,是为西学东渐的第二波。传教士们在文书传教以及其他翻译出版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译词。例如卢公明的《英华萃林韵府》就收入了传教士们编纂的19个术语集,展示了至19世纪中叶为止的阶段性成果。如前文所述,19世纪80年代以后科技术语的创制、统一问题日益重要,传教士及其有关团体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1] 其中医学术语的厘定工作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 [2] 但是传教士们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他们创制的译词最终绝大部分被来自日本的词语所取代。 严复之前的翻译多采用西人口述、中士笔录的方式,对中国人来说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译词创造问题。严复可以说是第一个认真思考新词、译词问题并付诸实践的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他于1895年至1896年直接从英文翻译了《天演论》。“天演”是严复自造的译词,为了表达西方的新概念,严复在《天演论》中还使用了其他不见于中国典籍的词语做译词。 [3] 《天演论》于1898年刊行后,以其崭新的知识和古雅的文体风靡全国, [4] 但严复的译词却没有引起过多的争论,“天演”“物竞”“群”等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词语。与此同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新媒体,如《时务报》《湘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其刊载的文章中也充满了不见于典籍的新词和译词。只是这些被称为“新名词”的词语受到了与严复译词完全不同的对待:拥护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歇斯底里的反对。本章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和词汇学(词源学、构词学)两个层面分析考察人们何时开始明确意识到新名词的存在,以及为何以如此不同的心态对待新名词。 一 来自日本的洪水猛兽:新名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日本途径”的开通,新名词强烈冲击中国社会传统的语言生活,而所谓“新名词”几乎无一例外是指来自日本的词语。柴萼(1893~1936)的《梵天庐丛录》卷二十七中有一篇名为《新名词》的文章, [5] 从一个保守文人的视角对甲午战败至五四前后新名词进入汉语的过程做了较详细的回顾,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背景材料。 [6] 兹全文引用如下([]中为夹注。原文不分段,在此为方便讨论做了分段处理)。 1.数十年来,吾国文章,承受倭风最甚。向者侯官严复译书,务为高古,图腾、宗法、拓都、幺匿,其词雅驯,几如读周秦古书。 2.新会梁启超主上海《时务报》,著《变法通义》。初尚有意为文,其后遂昌言以太、脑筋、中心、起点。《湘报》继起,浏阳唐才常、谭嗣同和之。 3.古文家相顾惶恐,观长沙王先谦与陈宝箴书可见矣。[见《虚受堂书札》中] 4.及留日学生兴,游学译编,依文直译。而梁氏《新民丛报》,考生奉为秘册,务为新语,以动主司。 5.吴士鉴典试江西,尤喜新词。解元熊生卷上士鉴批语,直奖其能摹梁文。 6.梁益为《世界大势论》《饮冰室自由书》,以投时好。[梁自言为赚钱,益专为考生作也] 7.湖南则自江标、徐仁铸号为开新,继以阳湖张鹤龄总理学务,好以新词形于官牍。其时督抚,亦招留学生入幕。 8.西林岑春蓂奏移广西省会于南宁。奏称,桂省现象,遍地皆匪,南宁为政事上要区,商业上中心。新词入奏疏,自岑始矣。 9.宪政论起,法政学生多主自治。所拟章程,召绅士讲习。于是手续、目的、机关、规则、场合、但书、成立、取销、经济、社会、积极、消极、有机、无几种种新语,学官搢绅,颇能言其意义。时或误会,亦足解颐。如樊樊山判牍所称引者是也。 10.迄宣统纪元,颁行先朝宪典,则四万万人,见于上谕。闻秉笔者即东海徐世昌也。 11.夫文字应时代而生,学术开海禁而变。日本译名,有出于吾书者,长沙杨树达考之最详。其定学名,有雅确于吾国者,海宁王国维称之最甚。 12.即张文襄公深恶新词,至因此谴责幕僚。然其官牍,亦不能尽废。 13.若端方批某生课卷,谓其文有思想而乏组织,惜用新名词太多,人传为笑。 14.惟陈鼎忠作《财政浅释》《宪法精义》,则颇同严复,尽用国文。盖新学者不能读古书,而老生又不解西籍。二者交讥,而倭文乃流行于禹域。 15.日本文学博士服部宇之吉谓日文势力,及于中华,颇讥吾人摹拟无识。吾人能......

  1. 前折页
  2. 书名页
  3. 目录
  4. 导论编
    1. 第一章 新词研究与近代新词
    2. 第二章 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
    3. 第三章 近代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 新词创造编
    1. 引言 汉文与汉字的悖论
    2. 第一章 日本的近代汉字新词创制
    3. 第二章 来华传教士的译词创造
    4. 第三章 严复的译名与新国语的呼唤
  6. 后折页
  7. 封底
  8. 语言接触编
    1. 引言 接触与应变
    2. 第一章 中国人遇到日本语
    3. 第二章 近代新知识的容受与日本途径
    4. 第三章 新名词,来自日本的“丑怪字眼”
  9. 词汇交流编
    1. 第一章 黄遵宪《日本国志》与日语借词
    2. 第二章 古城贞吉与《时务报》“东文报译”
    3. 第三章 《辞源》与日语借词
    4. 第四章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官话》)与其译词
  10. 词源考证编
    1. 第一章 “热带”
    2. 第二章 “陪审”
    3. 第三章 “化学”
    4. 结语 日语与汉语词汇体系的近代重构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辞源》中的日源词·日本参照词
  13. 事项索引
  14. 词语索引
  1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