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疗愈:人这一生,终究要与自己和解【豆瓣9分心理学大师作品,为什么劝自己总比劝别人难?】_AZW3_MOBI_EPUB_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内容节选
第五章 在工作中以身为女性而自豪,别处亦如是 法特马·布韦·德拉迈松纳夫 巴黎圣-安娜医院女性酗酒问题咨询科的精神病医生。在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面对酒精的女人——反抗,走出来》(2010年)。 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工作来缩短与男性的距离的;只有工作才能为其带来真正的自由…… ——西蒙娜·德·波伏娃 是的,不过,正如库基·丁格勒在20世纪80年代唱的那样,“做个自由的女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长久以来,我们都隐隐地感到这种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解放的途径仍有待商榷,其负面效应一直被避而不谈。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女性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对生活与工作之间平衡的掌握。(1) 何时才能实现“两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女人们都希望能够做到生活与事业双丰收,这也没什么错,因为某些国家的女性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据我所知,在法国,关于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这些研究均指出,想实现生活与事业的双赢,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更多工作上的烦恼,两倍的自杀倾向,更容易精疲力竭或在工作中受到骚扰,以及持续上升的对精神类药物的需求。我们已经见过不少关于收入的不平等、责任的不断增大以及医学方面的各种数字等社会学研究数据,有了这些数据,职场压力与女性生活现状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明朗了。只有将社会心理学纳入思考的范畴,才能实现我所说的那种“两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身为职场女性 来找我咨询的女性,她们的生活状况在当今社会是被视为十分正常的。是的,我们已经被这种错误的看法洗脑了,女性的诸多烦恼都是天经地义的:“你感到疲惫,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你不但要工作,你还有孩子,还要做家务。”所有人都这么说。于是,无论是习惯使然、缺乏自信,还是出于负罪感或保持良好状态的欲望,女人们一直在为这种乱成一团的生活状态所累,有时甚至到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主要有两个障碍:找人照看孩子的困难(如果父母或者公婆可以帮忙,或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话,这个困难会比较容易克服)和事业发展上的困难。“发展”一词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指升职和进入管理层的可能性。 接受心理治疗的女性一般都会说自己感到心力交瘁。她们会讲述自己的疲惫感、抑郁感、焦虑情绪以及为减压而采取过的措施。她们的许多问题通常都围绕着自己这种受到威胁的女性身份,她们总是被这样一种矛盾的建议折磨着——“‘女人’一点没什么不好”,人们常说,“但也别太过头”。但是在持续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连时间的流逝都注意不到,又要怎样注意让自己“女人”一点呢?当女人们意识到该“女人”一点的时候,想要过上梦想中的那种家庭生活也为时已晚了。她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地位方面确实胜过了母亲那一代人,然而在其他方面却输得一塌糊涂。许多女性承认,她们必须要男性化一些才能够获得职场上的成功。确实,那些拒绝男性化的女性,即便工作再出色,也经常是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的。她们的努力从未换来相应的回报。她们的沉默和负罪感表现得不太明显,而这种状态让她们的老板感到很满意,反正她们的疲惫感还没到引起注意的地步。 生为女人并不是错 有些女性认为这种低人一等的生活状态是命中注定的,而我正希望帮助她们从这种沉默而长期的认命心理中走出来。不,我并不是苟同伊本·赫勒敦(2)那种“男性骨子里就有专横与互相压迫的倾向”(3)的观点,我只是说,女人是可以活得更好的。为了说服各位读者,我会列举当今职场女性具有的一些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之后与各位分享几个轻松做女人的窍门。 谁来照看孩子 克拉拉是一位音乐家,她孜孜不倦地埋头工作,从不去注意时光的流逝,也从没有稳定的感情生活。一直单身的她到了生孩子的年龄,决定像歌中唱的那样“自己生养一个孩子”。怀孕的那段日子必然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她似乎正在向着幸福大踏步地前进。于是,像法国很多将要做妈妈的女性一样,克拉拉也开始了漫长的战斗历程,真正展开了“寻找圣杯”的行动:给孩子找间托儿所!然而她的努力并未见效,甚至连轮流看护的法子都行不通。但这难不倒克拉拉,她不是那种能被轻易打败的人:她决定,一边在家工作一边自己照看孩子。 离群索居,不稳定的生活,抑郁 最初几周幸福的亲子时光过去之后,困难接踵而至。在家远程工作使她无法完成某些特定任务,因为客户经常要求与她面谈。克拉拉越来越不受信任,最终丢掉了工作。结果呢?她的生活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 很不幸的是,克拉拉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三岁以下儿童是由父母照看的,这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的孩子是由母亲一人承担照看的任务(4)。而那些独自抚养孩子的女性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如今,法国约有240万名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中大多数是和母亲一起生活(5)。孤立无援的单身母亲很难摆脱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某些心理障碍,并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 信息
- 目录
- 序言
- 心理医生也有“病”
- 好的心理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 你能做到吗
- 感谢
- 第一部分 谁都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 第一章 害羞、畏惧他人的目光与社交焦虑症
- 我是这样开始自我贬低的
- 自我肯定
- 一个受益匪浅的比喻
- 第二章 痛苦、恐惧和焦虑症
- 对疾病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 相信与倾听
- “我决定要幸福起来,因为我想活得更久一些”
- 死亡总是让人不安
- 第三章 那些谁都难免的抑郁
- 我们能够驯服痛苦吗
- 抑郁症来袭
- 与糟糕的回忆和平相处
- 通过冥想来获得宁静并接受自我
- 这样摆脱抑郁
- 让生活慢一点:防止抑郁的复发
- 你是打不倒我的
- 第四章 学习和接受自我的漫漫长路
- 什么是内心斗争
- “我想改变我所感知到的一切”
- 内心斗争到毒品成瘾
- 内心闭锁的形成
- 善意的目光助我改变
- 想通过离开来找回自己是不够的
- 分辨自我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之间的不同
- 学习的漫漫长路
- 向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前进
- 改变内心体验?不如改变自己的生活
- 第二部分 自我和解与自我平衡
- 第五章 在工作中以身为女性而自豪,别处亦如是
- 何时才能实现“两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 谁来照看孩子
- 你不能感到痛苦
- 女心理医生是不是更容易摆脱困境
- 第六章 如何无惧衰老与死亡
- 我所经历过的死亡
- 不同时代对死亡的理解
- 生命的必经之路:衰老
- 死亡的信仰
- 对死亡的恐惧
- 怎样才能无惧死亡
- 第七章 放松、冥想
- 找到属于自己的行动指南
- 训练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 让想象力主宰你的生活
- 冥想训练让你不再去想痛苦之事
- 放松疗法和冥想训练带给了我什么
- 花一点时间充分体验生活
- 第八章 与过去握手言和,才能活在当下
- 认识背负着的记忆
- 过去的痕迹
- 逃避又有什么用
- 靠近记忆,走下去
- 活在当下,才能治愈记忆的伤痛
- 第三部分 在人际关系中绽放自我
- 第九章 自我揭露:欣赏自己的不完美
- 单词拼写并非我的强项
- 我也会脸红
- 使我焦虑的完美主义倾向
- 简单,却不总是容易
- 解释,有时会让情况更加复杂
- 自我揭露的四大好处
- 五个步骤教会你自我揭露
- 第十章 由“不”引发的战争:应对成长中的叛逆行为
- 蒂博:我与“不”的第一次邂逅
- 心理医生该如何应对“不”的问题
- 如何处理“不”
- 对情绪起保护作用的“不”
- 家长们的“不”
- 日常心理学中的“不”
- 积分游戏:如何将“不”变成“是”
- 碰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 第十一章 与孩子沟通:爱、管制、倾听、尊重与理解
- 完美的母亲并不存在
- 自信起来: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 懂得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 为孩子着想,也别忘了为自己着想
- 管制、纵容、现实主义、家长权威、尊重……
- 自信与不自信
- 与孩子相处的几个要点
- 我又是怎么做的
- 第十二章 感同身受:情感同化是最好的沟通术
- 情感同化是如何产生的
- 理解,并与他人分享
- 从大脑的生理层面看情感同化
- 分享、理解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情感同化:必须要与他人有同样的经历吗
- 如何获得情感同化的能力
- 将情感同化移植到他人身上
- 第四部分 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
- 第十三章 我是如何调节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的
- 大家都会有紧张的时候,我也不例外
- 最让我紧张的是什么
- 我是否吸收了病人所有的焦虑情绪
- 我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 我是如何成为精神病医生的
- 我的三个重要建议
- 第十四章 积极应对来自别人的否定
- 经历逆境与他人的否定
- 让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的几个法则
- 以他人为榜样,而不受他人左右
- 第十五章 长期的痛苦: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的力量
- 事故、后遗症及治疗过程
- 第一战:认知行为疗法
- 第二战:接受与实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