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人的经济学通识课_AZW3_MOBI_EPUB_单骥

内容节选

一 基本观念 1.供给与需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1037—1101) 在我演讲的场合,有许多次,若时间允许,我会与在场听众做个小互动,用以说明供给与需求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我会邀请场中任何一位自认为身心健康的听众出列,做个小测试。在测试之前,我也会向场中的听众说明,只要是身心健全的人,在做这个小测试时,都一定会失败。因此,失败没关系,也不丢脸,它只是再次确认,受测的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正常人。于是,终于有人勇敢地出列,接受考验。 一只眼的“偏见” 测试其实很简单,我只要求受测者把一只眼用手遮着,只用另一只眼来看两三米外我的左、右手食指。受测者以口头或手势指挥我的左、右手食指,如何向上或向下移动,直到受测者认为我两手的食指指尖已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可以相触时,就指示我合起来。此时,我就忠实地依受测试者的指示,试着让两手食指指尖对接,但结果通常是,两个指尖会彼此擦身而过,对接不到。当然,受测者没有通过考验,也证明他是个身心健全的正常人。 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前述测试时,除了受测者之外,在场的每个人都看得出来,受测者为何会做出错误判断。 这是因为受测者遮住了一只眼。当我举起双手、伸出双手食指,其中一根举得较高,另一根举得较低时,两根食指除了有高低的落差,其实也有前后的落差,也就是一根食指在前,另一根食指相对略后些。受测者很容易看出两根指头上下高低间的差别,但由于人类的单眼视觉无法正确判断“深度”,而无法轻易地看出两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食指在前后方的位置差距,因此必然产生视觉上的误判。受测者在指挥我调好两根手指上下间的高度后,常常就会告诉我可以了,然而,当我遵照指示,让两根手指试着彼此对接时,结果一定会发生两个指尖彼此擦身而过的失误。 上述测试或许说明,为何在我们所知的海陆空的生物世界里,只要是长着眼睛的动物(蚯蚓这类没有眼睛的动物可以不论),一定有两只眼睛(或是一对复眼),没有任何动物是三只眼或只有一只眼的。即使有,我们现今也看不到,因为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只有一只眼的动物终究会因无法正确判断猎物的距离、位置及深度,而在捕猎时常常失误,或是必须花许多时间以一只眼睛比对前后位置,而无法有效猎食,结果一定会被自然界淘汰出局。其实,这也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 市场的供需犹如人的双眼 同理,我们也可以把供给与需求视为人的两只眼,分别让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价格上涨时,站在需求面的消费者当然会少买些,反应也变得较保守;然而,从供给面观察,市场的供应者对于价格上涨的反应却较为热情,想多供应,希望多卖些东西。因此,由上向下变动的消费者需求曲线,与由下向上变动的供应者供给曲线,两者如同英文字母X般,有了一次交叉。这个交叉点代表市场出现一个均衡的交易价格与交易数量(如图1.1)。市场的这个均衡点能出现,是两种不同方向与角度的力量汇集后的结果,它的运作其实与人类双眼的运作相当类似。我们在思考经济问题时,如果只从供给面,或是只从需求面来看,就好像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可能会把问题看得太乐观或太悲观,看不到问题的深度,也找不到问题的焦点。就个人来说,我们会在问题的分析上失之偏颇;就企业而言,决策就会常常失误,结果企业就如同只有一只眼的生物般,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图1.1 供需曲线 当然,需求与供给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变动,到底是哪个力量较强、主导性较大;其空间的变动又是哪一方相对比较大,会因市场、时间、经济条件不同而异。因此,没有单一法则来做简单的决断;也因此,我们如能常保对市场的关注,多多留心市场的变化,对于未来的变化就能多一分掌握与较佳的判断。毕竟,这可以经由平日的留心多加自我训练。 我们也可在碰到一些经济情形时自己做一些推论与猜测,日后再看看自己猜的是否与实际发生的一致。若是一致,可以再想想为何如此,是否有除了自己想到以外的其他因素出现,而让自己“蒙”对了。相对地,若是日后实际出现的结果与自己的猜测不同时,那更是有趣了。我们更要想想,我们对于某一既存的供给或需求现象是否过于执着,而给了它不应有的注意与权重,让我们不够客观。其实,市场,是最没有色彩,也最没有主观与好恶之分的。市场,就如同墙头草,不论是供给还是需求,哪边的风比较强时,它就顺着风倒向那一方。 既互斥,又相依 若说市场的供需如同人的两只眼,我们也可再试着多看看市场可能的动态变化,试着多体会一下需求与供给这两股重要力量,如何彼此相互影响与相互依存。 举例来说,市场需求强劲可以带动市场供给量,因为负责供给的厂商不会坐视商机而不采取行动。相对而言,市场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需求量也会随之下降。由此可知,市场上的供需犹如正负电极般,原本是互斥关系,但却能彼此互依、互动,发展出动态关系。供需关系除了可用人的双眼形容,彼此互依、互动的......

  1. 写给年轻人的经济学通识课
  2. 书名页
  3. 自序 经济学,生活的科学与思考的利器
  4. 经济学的大前提
  5. 天堂里是否有经济学?
  6. 结语
  7. 目录
  8. 一 基本观念
  9. 1.供给与需求
  10. 2.弹性
  11. 3.供需均衡是必然还是偶然?
  12. 4.纳什均衡
  13. 5.萨伊定律
  14. 6.效用与边际效用
  15. 7.“微醺”经济学
  16. 8.消费者剩余
  17. 9.奇妙的无差异概念
  18. 10.无所不在的机会成本
  19. 11.长期与短期:时间的经济学
  20. 12.道德风险:是无心或是故意之过?
  21. 13.交易成本:一个必要之恶
  22. 二 微观·个体
  23. 14.生产与消费
  24. 15.航空公司的课题:生产可能性曲线
  25. 16.市场:一只越来越看得见的手
  26. 17.猴子的“援交”市场
  27. 18.成本的故事
  28. 19.人多、量大好办事吗?
  29. 20.市场竞争
  30. 21.寻寻觅觅谈搜寻:信息的不对称性
  31. 22.伯乐如何能识千里马?
  32. 23.信息对称下的恶性循环
  33. 24.管理与经济之一:工资决定的锦标赛理论
  34. 25.管理与经济之二:递延工资理论
  35. 26.管理与经济之三:幸福久久方程式
  36. 三 宏观·总体
  37. 27.货币的故事
  38. 28.货币的保卫战
  39. 29.国民所得的衡量
  40. 30.货币的乘数效应
  41. 31.经济体检指标
  42. 32.经济的跷跷板之一:成长与失业
  43. 33.经济的跷跷板之二:失业与物价
  44. 34.经济的跷跷板之三:物价与利率
  45. 35.经济的跷跷板之四:利率与股价
  46. 36.经济的跷跷板之五:利率与汇率
  47. 37.经济的跷跷板之六:汇率与贸易
  48. 38.我的子弹会转弯:减税与供给侧经济学
  49. 39.公共物品
  50. 40.市场失灵
  51. 41.政府失灵
  52. 四 延伸应用
  53. 42.神经元经济学
  54. 43.行为经济学
  55. 44.实验经济学
  56. 45.外部性效应:门前雪与瓦上霜
  57. 46.比较优势:十项全能vs百米短跑
  58. 47.人力素质与经济成长
  59. 48.人口与经济成长
  60. 49.劳动经济学:人力需求
  61. 50.劳动经济学:人力供给
  62. 51.法餐美食:“物极必转”的经济原理
  63. 52.教育经济学
  64. 53.幸福婚姻的经济ABC方程式
  65. 54.运动与经济
  66. 55.宗教与经济
  67. 56.经济与科技文明
  68. 57.技术进步与技术锁定
  69. 58.科技与幸福文明生活
  70. 59.战争与国防经济学
  71. 60.规模经济PK范围经济
  72. 61.饿肚子的艺术家
  73. 62.超级巨星经济学
  74. 63.老师父最后的绝学:知识产权的困局与发展
  75. 64.儒家思想、经济理论及管理哲学
  76. 65.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77. 66.网络经济
  78. 67.犯罪经济学
  79. 68.“窝里反”经济学
  80. 69.医疗保险经济学
  81. 70.资源经济
  82. 71.农业经济
  83. 72.区域经济学
  84. 73.巫术经济学
  85. 74.政治与经济:干预再干预
  86. 75.经济失灵?数量与价格的抉择
  87. 附录:国际经济
  88.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