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讲述丛书(套装共6册)_AZW3_MOBI_EPUB_丰子恺

内容节选

音乐里的人生(三) 钢琴大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西洋音乐有史以来最大的钢琴家。他在钢琴演奏上有神出鬼没的技巧,在钢琴作曲上又有更高的手腕。十九世纪的音乐家而直接有影响于今世纪的音乐技术与作曲的,除瓦格纳以外,要首推李斯特。瓦格纳也说:“我听了李斯特的音乐,和声法为之一变。” 李斯特的远祖是匈牙利贵族。他的父亲与一德国女子结婚,翌年,一八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生李斯特。李斯特自小对于音乐及宗教有深的兴味。六岁即从父亲学习钢琴,未识文字时已先识乐谱。他的家庭住在匈牙利一小村中,本地无学校,他幼时全从双亲受教育。他的家庭中不用匈牙利语而用德语。他年长后长居巴黎,故操法语最为自由。匈牙利的国籍,受德语的教育,度巴黎的生活,这种多样的阅历,也许是造成李斯特的一视同仁的世界主义者的习性的一个原因。 一八二〇年秋,李斯特九岁时,第一次在公众前出席演奏。有贵族赞赏他的天才,赠他六年间的求学费,他就赴维也纳从师求学,他的家庭也迁居到维也纳。十一岁以后,时时开演奏会,以少年演奏家知名于维也纳了。后来随了他的父亲赴巴黎,拟入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凯鲁比尼(Cherubini)看他是一个外国少年,拒绝他入学。 一八二七年八月父殁,李斯特奉母居巴黎,设馆教授钢琴,以资糊口。学生中有一女子,对他发生了恋情,经过许多磨折,终于破灭。李斯特失恋之后罹了重病,几乎死去。一八三一年,听了西班牙大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演奏,音乐家的志望大为兴奋,决心欲学成“钢琴的帕格尼尼”。从此钢琴的技术日进不已。后又听了柏辽兹(Berlioz)的《幻想交响曲》,对于音诗的作风颇感兴味,就作钢琴曲《诗与宗教的调和》(Harmonies Poetiques et Religieuses)。这曲由十个小曲成立,于一八三四年完成,为李斯特的异端的作风的发轫。 一八三四年,李斯特与一女文学家达各尔伯爵夫人相知,渐渐由恋爱进于夫妇一般,同居至一八三六年,生子女三人。其第二女科琪玛(Kojima),即后来嫁与彪罗(Bülow),又改嫁于乐剧大家瓦格纳(Wagner)的。李斯特在结婚生活的数年间,努力作曲,歌剧自由式改编曲(paraphrases)及钢琴曲集《旅游岁月》(Années de Pèfelerinages)中的大部分,便是这时期中的作品。 —八三六年,维也纳钢琴家塔尔贝格(Thalberg)到巴黎,受一部分听众的热烈的欢迎。于是全巴黎的音乐家就分为李斯特派与塔尔贝格派两派,而互相竞斗,一时乐坛光景非常热闹。然人望终归于李斯特。明年,李斯特发表根据舒伯特(Schubert)而作的《维也纳之夕》(Soirées de Vienne),及《超级练习曲》(E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十二曲。名声大震于钢琴音乐界。从此李斯特以钢琴大演奏家著名于远近。其在维也纳开演奏会时,六星期以前入场券已售罄。此后赴各地演奏旅行,到处受人欢迎。他的气度非常豁达,乐善好施,常以演奏会所得的入场费周济他人。公共事业及个人,受他的恩惠者甚多。 《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 李斯特的宽大与博爱,可从这一段逸话中窥知:李斯特的演奏名望极隆的时候,有一个女洋琴家,冒充李斯特的弟子,也在某地开演奏会。因为她是一无名的女洋琴家,倘不借重于大名家,其演奏会恐无人来听。因此她在招牌上擅自标记“李斯特女弟子”字样,料想李斯特事务多忙,不会到她的地方来,绝不会注意到她的假冒。恰巧李斯特偶然来到这地方,看见了她开演奏会的旅馆门前标着这样的招牌,他就在那旅馆中投宿。那女子在旅馆名牌上看到了李斯特的名字,十分惊惶,连忙来到李斯特的室中,叩头,流涕,向他谢罪。然而李斯特对她绝无不快的表示,和颜悦色地扶她起来,对她说:“请你把演奏会中所弹的乐曲,在这里弹一曲给我听听。” 那女子就在李斯特面前演奏一曲,李斯特在旁热心地指导她。奏完之后,李斯特起身对那女子说道:“现在我已教过你洋琴,自此以后,你尽可称为‘李斯特的女弟子’了。这回你开演奏会,我可特为你出席演奏一曲,倘乐目尚未印刷,请添印一行。” 那女子惊喜之余,伏在地上泣谢。 《近世十大音乐家》 一八四四年,李斯特和他的夫人因性格不合,终于离婚。离婚之后,李斯特旅行法兰西南部各地,与少年时代的旧恋人相见。她已与别人结婚,且结婚生涯也是很不幸的。李斯特同情于她的生涯,又自伤其孤零,遂作歌曲《我要去远方》(Ich Möchte hinziehen)。这是很有名而很可爱的歌曲。曲中的半音阶乐句,后为瓦格纳取用为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olde)的动机(motif)。后两年又作《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十五曲,也是有名的乐曲。 一八四七年,李斯特与一波兰贵族卡洛林公妃(Carolyn......

  1. 在生活逆流中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辑:鲁迅家的大闸蟹
      1. 为了纪念鲁迅的六十生辰
      2. 在鲁迅家吃蟹
      3. “轻伤不下火线”
      4. 鲁迅就医
      5. 《鲁迅全集》出版始末
      6. 回忆秋白烈士
      7. 瞿秋白的文学贡献
      8. 瞿秋白刻印章
      9. 瞿秋白住我家
      10. 编印瞿秋白遗作
      11. 萧红(一):她的寂寞的悲哀
      12. 萧红(二):浅水湾的坟墓
      13. 萧红(三):含泪的微笑
      14. 萧红(四):一串凄婉的歌谣
      15. 萧红(五):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
    4. 第二辑:邹韬奋的大裤管
      1. 香港战争时韬奋的琐事
      2. 邹韬奋和《大众生活》
      3. 忆谢六逸兄
      4. 张元济(一):一面之识
      5. 张元济(二):开辟出版事业草莱
      6. 悼佩弦先生
      7. 丁玲:文坛的新姿态
      8. 庐隐:呼吸“五四”时期的空气
      9. 许地山:苦口婆心求学术
      10. 老舍:任劳任怨为“文协”
      11. 叶圣陶:作品乃人格之表现
      12. 初见郭沫若
      13. 哀悼邵荃麟
      14. 施蛰存归还失散图书
      15. 向端木蕻良打听好学校
      16. 贫病交加的王鲁彦
    5. 第三辑:马达的屋子
      1. 剽悍劲拔萧楚女
      2. 冷静诙谐恽代英
      3. 马达的屋子
      4. 悼念胡愈之兄
      5. 忆冼星海
      6. 我所见的陶行知先生
      7. 朴素坚贞的沈钧儒
      8. 敏锐善辩的蔡和森
      9. 于逢:一名文学青年的成长
      10. 短小精悍、天真快乐的丁聪
      11. 与孙毓修合译图书
      12. 第一次会见陈独秀
      13. 洪深:轰动上海滩的演出
    6. 第四辑:傅东华的“怪病”
      1. 夏衍改编《春蚕》《林家铺子》
      2. 傅东华的“怪病”
      3. 沈泽民病故
      4. 祝贺长征胜利的电报
      5. 胡风印象
      6. 与青年作家的“月曜会”
      7. 长沙逢旧
      8. 昆明回拜顾颉刚
      9. 赵丹、徐韬来新疆
      10. 史沫特莱辞行
      11. 与戈宝权撤退香港
      12. 栖身桂林
      13. 在桂林与柳亚子“论史”
      14. 重庆祝寿
      15. 游杭州
    7. 第五辑:延安的欢迎会
      1. 记“鲁迅艺术文学院”(一)
      2. 记“鲁迅艺术文学院”(二)
      3. 记“鲁迅艺术文学院”(三)
      4. 记“鲁迅艺术文学院”(四)
      5. “左联”(一):“左联”的问题
      6. “左联”(二):关于“左联”解散
      7. “左联”(三):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8. 景云里(一):隐居写小说
      9. 景云里(二):与鲁迅做邻居
      10. 景云里(三):陈独秀来访
      11. 初到延安
      12. 重庆见故友
  2. 我们的美丽神话与童话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辑:文明民族的美丽神话
      1. 神话的产生
      2. 神话的发生
      3. 神话是生活和思想的产物
      4. 创造神话的心理
      5. 史诗的诞生
      6. 神话是文学的源泉
      7. 神话、传说、寓言
      8. 寓言化的神话
      9. 解释的神话与唯美的神话
      10. 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神话
      11.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12.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的宇宙观
      13.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中的自然界
    4. 第二辑:中国神话的骨干
      1. 中国神话的种类
      2. 中国神话的系统
      3. 中国神话的骨干
      4. 中国神话的修改和增饰
      5. 中国神话的搜集
      6. 中国神话的采用
      7. 中国神话的保存
      8. 中国南方神话的枯死
      9. 中国神话的研究之路
      10. 中国北方神话的消歇
      11. 《山海经》中的神话
      12. 《楚辞》中的神话
      13. 开天辟地
      14. 女娲补石
      15. 精灵崇拜
      16. 幽冥世界
      17. 神之王
      18. 西王母的神话演化
      19. 关于乐土的神话
      20. 关于自然界的神话
    5. 第三辑:童话故事二十则
      1. 狮骡访猪
      2. 狮受蚊欺
      3. 傲狐辱蟹
      4. 学由瓜得
      5. 风雪云
      6. 平和会议
      7. 蜂蜗之争
      8. 鸡鳖之争
      9. 金盏花与松树
      10. 以镜为鉴
      11. 兔娶妇
      12. 鼠择婿
      13. 狐兔入井
      14. 大槐国
      15. 千匹绢
      16. 负骨报恩
      17. 寻快乐
      18. 驴大哥
      19. 蛙公主
      20. 树中饿
      21. 牧羊郎官
      22. 书呆子
      23. 一段麻
  3. 看见绚丽的阳光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辑:和文学发生来往
      1. 再度和文学发生来往
      2. 再弹“老调”
      3. 《幻灭》和《动摇》的创作
      4. 创作的态度
      5. 文学生涯的“里程碑”
      6. 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
      7. 观察人物的“三个阶段”
      8. 写作的习惯
      9. 写小说的凭借
      10. 《幻灭》
      11. 《动摇》
      12. 《追求》
      13. “茅盾”笔名的由来
      14. 《子夜》的创作
      15. 《子夜》的写作方法
      16. 《春蚕》的创作
      17. 《霜叶红似二月花》书名的由来
      18. 《清明前后》的创作
    4. 第二辑:看见绚丽的阳光
      1. 《庄子》
      2. 《庄子》中的神话
      3. 《淮南子》
      4. 《楚辞》
      5. 《楚辞》中的神话
      6. 《山海经》中的神话
      7. 《红楼梦》
      8. 《红楼梦》的成就
      9. 贾宝玉的形象
      10. 《水浒》的时代背景
      11. 《水浒》的人物描写
      12. 《水浒》的小说结构
      13. 读《呐喊》
      14. 《呐喊》和《彷徨》
      15. 论鲁迅的小说
      16. 论王鲁彦
      17. 志摩的诗情
      18. 庐隐的作品
      19.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20. 《倪焕之》
      21. 《倪焕之》的时代性
      22. 《呼兰河传》
    5. 第三辑:采撷最闪亮的星
      1. 《伊利亚特》
      2. 《奥德赛》
      3.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好处”
      4. 《神曲》
      5. 《神曲》:一场“大梦”
      6. 《神曲》与《离骚》
      7. 《十日谈》
      8. 《十日谈》与《神曲》
      9. 《哈姆雷特》
      10. 《堂吉诃德》
      11. 《失乐园》
      12. 《鲁滨孙漂流记》
      13. 《格列佛游记》
      14. 《浮士德》
      15. 《钦差大臣》
      16. 《大卫·科波菲尔》
      17. 《当代英雄》
      18. 《三个火枪手》
      19. 《包法利夫人》
      20. 《父与子》
      21. 《罪与罚》
      22. 《战争与和平》
      23. 《玩偶之家》
      24. 《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25. 《娜娜》
      26. 《复活》
    6. 第四辑:与时代巨匠对话
      1. 骑士文学
      2. 文艺复兴
      3. 古典主义
      4. 浪漫主义
      5. 苏格拉底
      6. 柏拉图
      7. 亚里士多德
      8. 吕西亚斯和伊索克拉底
      9. 德摩斯梯尼
      10. 莎士比亚
      11. 莫里哀
      12. 歌德与席勒
      13. 拜伦、雪莱和济慈
      14. 巴尔扎克
      15. 雨果
      16. 屠格涅夫
      17. 福楼拜
      18. 左拉
      19. 左拉与莫泊桑
      20. 契诃夫
      21. 梅特林克
      22. 高尔基
    7. 第五辑:话经验金针度人
      1. 文艺的时代性与社会化
      2. 文艺作品反映人生
      3. 论模仿
      4. 选择“题材”
      5. 文艺修养
      6. 研究与摹仿
      7. 文艺独创
      8. 广泛的诵读
      9. 准备人物形象
      10. 多做基本练习
      11. 搜集材料
      12. 所见所闻所感
      13. 取精用宏
      14. “概念化”危险
      15. 好的创作过程
      16. 防范“标本式”人物
      17. 创作的危险
      18. 矛盾中发展的关系
      19. 环境描写的标准
      20. 创作的方法
      21. 积极意义的大纲
      22. 创作大纲的要素
      23. 消极意义的大纲
      24. 人物
      25. 故事
      26. 结论
      27. 具有活力的艺术
      28. 文学作品的动作描写
      29. “合式”的材料
      30. 对作品进行完善
    8. 第六辑:写给初学写作者
      1. 爱好文艺的性习
      2. 文学青年的梦
      3. “眼高手低”
      4. 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5. 写作的计划
      6. 写作如何剪裁
      7. 写作如何观察
      8. 写作如何用字
      9. 写作如何摹仿
      10. 写作如何面对遗产
      11. 描写的技巧
      12. 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13. 如何断定材料已经成熟
      14. 作家应具备的“眼光”
      15. 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
      16. 新形式与新技巧
      17. 写作如何选材
      18. 创作先有主题还是先有人物
      19. 人物的描写比重
      20. 如何收集整理材料
      21. 写作如何设立大纲
      22. 写作如何凸显人物
      23. 心理描写与实际体验
      24. 以《羊脂球》看短篇小说
      25. 对文学的兴趣
      26. 文学作家具备的知识
      27. 如何读文学名著
      28. 如何读文学作品
      29. 文学作品的寿命长短
      30. 文学作品的技巧
      31. 文学作品的结构
      32. 文学作品的人物
      33. 文学作品的背景
      34. 文学创作的技术与技巧
      35. 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
      36. 文学作品的人物行动
      37. 文学作品的环境描写
  4. 人生三层楼
    1. 信息
    2. 前言
    3. 人生三层楼
    4. 天造地设的缘
    5. 憧憬孩子们
    6. 快乐在期盼中
    7. 不忘根本
    8. 音乐里的人生(一)
    9. 音乐里的人生(二)
    10. 音乐里的人生(三)
    11. 音乐里的人生(四)
  5. 人心的“趣味”
    1. 信息
    2. 前言
    3. 时人不识予心乐
    4. 绘画,必以人之常情为根本
    5. 意味深长的人生
    6. 平凡的伟大
    7. 雪舟以及绘事后素
    8. 漫画的前世今生
    9. 与人心的“趣味”相一致的漫画
    10. 西洋画的欣赏
    11. 古典派、浪漫派的横空出世
    12. 近代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绘画
    13. 艺术科学主义化:印象派
    14. 新印象派与后期印象派
    15.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16. 立体派、未来派与抽象派
    17. 表现派与达达派
  6. 别出心裁
    1. 信息
    2. 收藏的喜悦
    3. 不能辜负爱上刻印的这一生
    4. 篆刻的古往今来
    5. 篆刻的艺术风景
    6. 鲁迅的指引
    7. 封面设计不是随便画的
    8. 封面设计要有书卷气
    9. 创新,就先别出心裁
    10. 因书而宜,别致而佳妙
    11. 愈简愈有容量
    12. 附录:钱君匋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