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行动_AZW3_MOBI_EPUB_[加]布赖斯·霍夫曼(Bryce G. Hoffman);武上晖,范申译
内容节选
第7章抵押整个福特,尽最大可能多贷款 举债扩张是一回事,借钱来弥补管理不善和浪费造成的损失则是另一回事。 ——亨利·福特 2006年11月,艾伦·穆拉利听取了福特汽车CFO多内特·勒克莱尔与财务主管安·玛丽·佩塔奇(Ann Marie Petach)的报告,仔细审核了公司向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借款的计划。福特汽车希望能至少贷到180亿美元,助力公司复兴并且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一家不景气的本土车企而言,即使是在借贷宽松时期,这笔贷款金额都实属过高。不过这份报告很有说服力,勒克莱尔与佩塔奇陈述完后,穆拉利面带笑容。 “这真令人印象深刻,”穆拉利说道,“我想知道你们计划如何运作呢?”勒克莱尔与佩塔奇彼此紧张地对视了一眼。“我们需要您前往纽约做陈述,”勒克莱尔坦率地告诉穆拉利,“除了您我们别无他选。”几天后,穆拉利动身前往纽约,这是他首次以福特汽车CEO的身份造访华尔街。 尽管在说服比尔·福特取得“史上最大笔‘家居改善贷款’”方面穆拉利功不可没,但事实上,在比尔聘请穆拉利之前,挽救公司的筹备工作已在顺利进行。比尔深信,不管他选谁来领导公司,都需要巨额资金为重组做准备。 这是比尔·福特的金融幕僚卡尔·理查特多年来一直主张的观点。他的口头禅是“现金为王”,他常常向比尔本人、财务团队以及董事们反复强调这一点。即便公司朝着比尔·福特向华尔街许下的巨额收益之路进发时,这位资深银行家仍敦促比尔不要只顾着下一季度的营收数字。“盈利固然重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现金——现金、现金、现金。我们应该关注资金的流动性,”理查特对比尔说,“你永远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当你不得不考虑重组的时候。” 从福特汽车董事会退休前的数月内,理查特清楚地意识到某些情况即将发生。他告诉比尔信贷宽松的日子即将走到尽头了。2006年4月退休前,理查特提醒比尔说,“你不知道信贷宽松这扇窗户何时关闭,你应该尽可能多地拿到贷款。” 不过真正推动福特汽车获得最大规模贷款的却是勒克莱尔。这位福特汽车CFO越来越担心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理查特一样,他也为信贷市场的形势忧心忡忡。但勒克莱尔更担忧福特汽车的借款能力。随着皮卡和SUV需求的下降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也日益减少,福特汽车的信用评级正在迅速降低。与此同时,他认为马克·菲尔茨等高管对新车型的销售预期过于乐观。无论信贷市场走向如何,勒克莱尔都深信银行将很快关闭福特汽车的借贷窗口。那年春天在与比尔·福特的会面中,勒克莱尔敦促比尔批准最后一项贷款申请,大举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即使这意味着动用担保贷款。但这一点恰恰是比尔所忌讳的,因为这像是绝望的前兆。勒克莱尔指出福特汽车已经陷入绝望中,他坚持认为公司应不遗余力地争取贷款。比尔·福特却让他静观银行的下一步举措。 2006年夏天,勒克莱尔与佩塔奇正致力争取汽车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交易。在比尔·福特和乔·雷蒙招募穆拉利加入福特汽车之际,公司财务团队已开始接触各大投资银行。但情况并不乐观。若福特汽车想要获得巨额资金,就需要担保抵押,但老旧厂房和可用作开发房产的土地显然不够。为了能拿到期望规模的资金,福特汽车几乎需要赌上全部家当,包括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沃尔沃及所有美国国内资产。福特汽车还可使用特定资产贷款方案,但银行对获得像密歇根州韦恩工厂这类资产并无兴趣。如果福特汽车无法还贷,银行想要吞下整个公司。 理查特与勒克莱尔两人一语成谶。借贷窗口正在关闭。尽管此时距离按揭经纪人拒绝向没有收入证明的失业人群提供贷款尚有数月之久,但对福特汽车而言,信贷紧缩已经来临。 对这位姓氏挂在总部大楼外的人来说,比尔·福特正面临着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比尔坚信他已经找到能够力挽狂澜、救公司于水火的人。不过比尔深知他与穆拉利讨论的全球性、彻底性重组一定花费巨大,他也深知勒克莱尔是正确的。如果穆拉利没有改变主意,决定离开波音,那么就别无选择了。比尔·福特知道他要分秒必争。他厌恶赌上家族遗产的主意,但没有足够的资金,他照样会失去公司。最终,他决定放手一搏,这实属英勇之举。 “放手去做,”比尔对勒克莱尔说道,“尽你最大努力去多贷款。” 福特汽车开始与大型投资银行进行非正式谈判,并要求员工们通过工作联系,寻找有意借款的银行。与银行有渊源的福特汽车董事们,包括刚刚退休的汇丰银行董事长约翰·邦德爵士(Sir John Bond)、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兼花旗银行董事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等人在内的董事也开始纷纷联络人脉。在穆拉利加盟福特汽车的消息正式公布前,公司与花旗银行、摩根大通以及高盛等华尔街三大银行的谈判进展顺利。这三家银行即将成为福特汽车的贷款顾问以及牵头贷款的核心集团。当然,他们清楚“整个公司”意味着什么。 福特汽车需要抵押工厂、办公楼和专利在内的所有国内资产。银行表示,福特汽车的资产价值较低,因此企业范围内估......
- 页
- 推荐序 从艾柯卡、郭士纳到穆拉利,百年企业绝境重振需要什么样的CEO?
- 作者手记 福特汽车的故事
- 序言 比尔·福特交棒,艾伦·穆拉利登场
- 测一测 你是否了解让企业起死回生的策略?
- 目录
- 第1章 亨利·福特创建的公司
- 第2章 内斗不断,谁是福特公司的救世主
- 第3章 穆拉利的艰难抉择
- 第4章 “波音救星”空降底特律
- 第5章 拒绝无用会议,BPR进程呈现所有问题
- 第6章 全球化重组,“一个福特”战略
- 第7章 抵押整个福特,尽最大可能多贷款
- 第8章 重建高管团队,结束任人唯亲的时代
- 第9章 重新规划产品线,简化与聚焦
- 第10章 家族纷争不能危害公司目标
- 第11章 携手工会,劳工关系是合作关系
- 第12章 广告战略,赋予公司人性
- 第13章 股权之争,绝不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 第14章 华尔街崩溃,进入危机模式
- 第15章 团结供应商,也要团结竞争对手
- 第16章 前往华盛顿,底特律需要救援
- 第17章 放弃救援,福特是不一样的公司
- 第18章 站到聚光灯下,自己拯救自己
- 第19章 扭亏为盈,穆拉利兑现承诺
- 第20章 福特的未来,一家更均衡的全球化公司
- 结语 为美国制造业的灵魂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