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经典人物尼尔·弗格森系列(套装共14册)(以历史眼光见证金融格局变化,以经济视角剖析帝国兴衰变换,“影响世界的100人”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著作作品集收录!)_AZW3_MOBI_EPUB_尼尔·弗格森

内容节选

50 2001年9月11日 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巴别塔图书馆》好像变成了现实。在这本书中,作者想象了一个图书馆,里面不仅收藏了所有曾经写就的书,还有所有可能会被写出来的书。在掌握了无穷无尽的信息之后,人们的状态会逐渐从兴奋转向疯狂。一些人沉迷于“禁欲式的清理狂潮”,以“消除无用的作品”,这导致“数百万本书的无谓毁灭”。其他人则疯狂地寻找一本书,据说它是“所有其他书的公式和完美纲要”——或者他们会寻找读过这本书的图书管理员,并将他类比成“上帝”。在这座图书馆的一些地方,人们“匍匐在书前,野蛮地亲吻他们的书页,但他们却连一个字母都读不懂”。在其他地方,“流行病、异端冲突、盗匪的游猎活动使人民大量死亡”。[1]21世纪的世界似乎就是博尔赫斯所描述的这一景象的大规模实现。 21世纪的头几年,具有决定性的事件是一群恐怖分子对美国金融和交通网络发起的攻击,他们被认为是一个反社会网络。尽管以基地组织的名义行事,“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与更广泛的伊斯兰政治网络联系很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够逃脱侦查。 2001年9月11日,五角大楼袭击者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邪恶的天才计划。本质上,他们瞄准了美国日益网络化的社会主要枢纽,利用安全漏洞将原始武器(开箱子的工具刀)私藏到飞往纽约和华盛顿的四架客机上,纽约和华盛顿分别是美国金融和政治系统的中心节点。通过劫持飞机、接管控制权,然后直接抢夺飞机的驾驶权并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由此基地组织成员实现了恐怖主义历史上最大的阴谋。他们不仅在美国制造了持续数月的恐怖气氛,更重要的是,他们促使乔治·布什总统的政府做出了不对称的回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对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没有被削弱。 航空运输和金融系统似乎都是此类攻击的完美目标。而最近,两个系统都变得更加复杂了。直到2001年,左派和宗教激进主义者普遍认为全球化是美国帝国主义的新化身。[2]攻击者有充分的理由构建这样的愿景:通过破坏这些重要的节点,同时引发公众恐慌,从而制造一连串的混乱,并蔓延至其他网络。[3] 而且,攻击者自身也形成了一个网络。袭击发生后,克利夫兰的一位名叫弗拉迪斯·克雷布斯的咨询师利用名为“流入”(Inflow)的软件对该网络进行分析,表明穆罕默德·阿塔是9·11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见插图24)。19名劫机者中的16名以及与他们有关联的15名其他联系人都与阿塔产生了联系。在网络中的所有人当中,阿塔具有最高的中介中心性,最具活跃性(他联系别人的次数最多)和紧密度最高(他能够直接和别人联系而不需要中间人)。而美国77号航班的劫机者之一纳瓦夫·阿尔哈兹米在中介中心性方面仅次于阿塔,这表明他可能是这次行动的策划者之一。如果阿塔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被逮捕,马尔万·阿尔·谢赫拉维能轻易地接替他的领导角色。[4]然而,根据克雷布斯的研究,9·11网络的显著特点是它与更广泛的世界缺乏社会联系。这实际上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团体,其中许多人在阿富汗受过训练,他们几乎完全没有正常社交网络所具有的那种弱联系。此外,这些阴谋者到达美国后,彼此也没有多少关系:他们的网络很稀疏,通信保持在最低限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个反社会网络——人们几乎看不见它,因为隐蔽网络要想避免被发现,就必须如此。[5] 对克雷布斯来说,事情发生之后,这一切都明了了。然而,这种网络可以提前被发现吗?克雷布斯写道:“要赢得这场反恐斗争,好人似乎必须建立一个比坏人更好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网络。”[6]这样的网络应该在2001年就存在——其形式是一个名为“潜在危险”的陆军项目,该项目试图通过“识别大量数据中的联系和模式”来描绘基地组织的地图。问题出在了“凯文·培根假设”上——事实上,现在美国每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不到6度了,这样,被确认为潜在恐怖分子的人数就算没有数百万,也达到数十万。[7]“潜在危险”下的网络图有20英尺[8]长,因为字太小几乎完全看不清。[9]克雷布斯于是得出结论,在反恐战争中,人类情报是无可替代的;另一种可能是淹没在大数据中。[10]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随着恐慌慢慢平息,一些网络专家开始认为基地组织实际上是比较弱小的。确切地说,它隐蔽的、反社会的特点意味着它不容易招募和训练新人。[11]因此可以说基地组织的力量部分在于其权力的去中心化[12],但是如果奥萨马·本·拉登不能下令对美国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袭击,这种网络结构又有什么用呢?[13]如果在美国入侵阿富汗和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基地组织领导人在巴基斯坦某个地方被孤立,那么要做的就是“擒贼先擒王”。[14]一些学者将此与秘密犯罪网络相提并论,例如20世纪90年代蒙特利尔的“鱼子酱网络”——一个大麻和可卡因走私团伙。尽管他们也注意到了,这种犯罪网络与恐怖网络相比更加集中。[......

  1. 扉页
  2. 目录
  3. 帝国
    1. 扉页
    2. 目录
    3. 题记
    4. 前言
    5. 第一章 英国何以强大?
    6. 第二章 白人祸患
    7. 第三章 使命
    8. 第四章 天之骄子
    9. 第五章 帝国的旗帜
    10. 第六章 帝国的衰落
    11. 后记
  4. 顶级金融家
    1. 扉页
    2. 目录
    3. 前言
    4. 第1章 西格蒙德和他的堂兄弟们
    5. 第2章 第一次世界革命
    6. 第3章 一个共和国的衰落
    7. 第4章 流亡
    8. 第5章 与敌人交易
    9. 第6章 恢复原名
    10. 第7章 大西洋联盟
    11. 第8章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根基
    12. 第9章 完美的韵律
    13. 第10章 英国金融“诊断师”
    14. 第11章 西方世界的困境
    15. 第12章 昂贵的教训
    16. 第13章 成人教育
    17. 附言
  5.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
    1. 扉页
    2. 目录
    3. 推荐序
    4. 序言
    5. 导言
    6. 卷一
    7. 卷二
    8. 卷三
    9. 卷四
    10. 卷五
    11. 后记
    12. 致谢
  6. 金钱关系
    1. 扉页
    2. 目录
    3. 导论 旧的经济决定论及其新版
    4. 第一部分 开支与税收
    5. 第二部分 偿债承诺
    6. 第三部分 政治经济学
    7. 第四部分 全球力量
    8. 结论
    9. 附录
  7. 罗斯柴尔德家族(上)
    1. 扉页
    2. 目录
    3. 前 言 现实与神话
    4. 第一章 家族生意
    5. 第二章 “宫廷犹太人”
    6. 第三章 “金融界的拿破仑” (1813~1815年)
    7. 第四章 和政府做生意 (1816~1825年)
    8. 第五章 荣耀与诽谤 (1826~1829年)
    9. 第六章 虔诚的信仰
    10. 第七章 正式身份
    11. 第八章 突然的革命 (1830~1833年)
    12. 第九章 和平的枷锁 (1830~1833年)
    13. 第十章 世界的银行家
    14. 第十一章 领头人的去世 (1836年)
    15. 第十二章 爱情与债务
  8. 罗斯柴尔德家族(中)
    1. 扉页
    2. 目录
    3. 第一章 扩张与阻碍 (1834~1839年)
    4. 第二章 撤退与重整之间 (1840年)
    5. 第三章 铁路游戏 (1830~1846年)
    6. 第四章 革命的冲击 (1848年)
    7. 第五章 重新崛起 (1849~1858年)
    8. 第六章 动荡的年代 (1849~1858年)
    9. 第七章 民族主义与跨国企业 (1859~1863年)
    10. 第八章 鲜血和白银 (1863~1867年)
    11. 第九章 债券与钢铁 (1867~1870年)
    12. 附录一 价格与购买力
    13. 附录二 汇率与财务统计精选
  9. 罗斯柴尔德家族(下)
    1. 扉页
    2. 目录
    3. 第一章 德意志、共和国、国债 (1870~1873年)
    4. 第二章 “高加索皇族”
    5. 第三章 犹太问题 (1874~1885年)
    6. 第四章 “站在帝国主义一边” (1874~1885年)
    7. 第五章 政党政治
    8. 第六章 帝国的风险与收益 (1885~1902年)
    9. 第七章 金融与联盟 (1885~1906年)
    10. 第八章 军事——经济的复杂交错 (1906~1914年)
    11. 第九章 战争与家族危机 (1915~1945年)
    12. 后记
    13. 致谢
  10. 广场与高塔
    1. 扉页
    2. 目录
    3. 前言 历史学家网络
    4. Part 01 导言:网络与等级
    5. Part 02 君主与探险者
    6. Part 03 通信与集会
    7. Part 04 等级制度的重建
    8. Part 05 圆桌骑士
    9. Part 06 瘟疫与魔笛手
    10. Part 07 主宰丛林
    11. Part 08 巴别塔图书馆
    12. Part 09 结语:面对“赛伯利亚”
    13. 后记 广场与高塔的起源:锡耶纳中心广场的网络和等级
    14. 附录 尼克松-福特时代的社交网络绘图
  11. 货币崛起
    1. 扉页
    2. 目录
    3. 专家媒体热评
    4. 专家推荐 何妨以历史之名解读货币
    5. 导言
    6. 第一章 货币与信贷:贪婪之梦
    7. 第二章 债券市场:人性的奴役
    8. 第三章 股票市场:泡沫的产生
    9. 第四章 保险:风险的回归
    10. 第五章 房地产:安居梦的破灭
    11. 第六章 全球金融:从帝国到“中美国”
    12. 后记 货币的由来
    13. 致谢
  12. 巨人
    1. 扉页
    2. 目录
    3. 引言
    4. 第一章 美利坚帝国的局限性
    5. 第二章 反帝国主义中的帝国主义
    6. 第三章 冲突的文明
    7. 第四章 光荣的多边主义
    8. 第五章 支持自由帝国的理由
    9. 第六章 撤退和“有组织的伪善”,孰优孰劣?
    10. 第七章 “帝国”:在布鲁塞尔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欧洲
    11. 第八章 关上大门
    12. 结论 乡思
    13. 致谢
  13. 文明
    1. 扉页
    2. 目录
    3. 中文版前言
    4. 英国版前言
    5. 序言
    6. 第一章 竞争
    7. 第二章 科学
    8. 第三章 财产权
    9. 第四章 医药
    10. 第五章 消费
    11. 第六章 工作
    12. 结论 对手
  14. 西方的衰落
    1. 扉页
    2. 目录
    3. 前言
    4. 第一章 人类蜂巢
    5. 第二章 达尔文经济
    6. 第三章 法律全景
    7. 第四章 社会文明与野蛮
    8. 结语
    9. 注释
    10. 致谢
    11. 附录 《西方的衰落》英文版
  15. 虚拟的历史
    1. 扉页
    2. 目录
    3. 导言 虚拟的历史:有关过去的一种“混沌”理论 尼尔·弗格森
    4. 第一章 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 假如查理一世避免了内战会怎样? 约翰·亚当森
    5. 第二章 英国的北美 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 乔纳森·克拉克
    6. 第三章 英国的爱尔兰 假如1912年爱尔兰自治议案得到通过会怎样? 阿尔文·杰克逊
    7. 第四章 威廉二世的欧洲联盟 假如1914年8月英国“置身事外”会怎样? 尼尔·弗格森
    8. 第五章 希特勒统治下的英国 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 安德鲁·罗伯茨
    9. 第六章 希特勒统治下的欧洲 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 迈克尔·伯利
    10. 第七章 斯大林:战争还是和平 假如“冷战”被避免会怎样? 乔纳森·哈斯拉姆
    11. 第八章 “卡梅洛特”的继续 假如约翰·F·肯尼迪还活着会怎样? 黛安娜·孔兹
    12. 第九章 没有戈尔巴乔夫的1989年 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 马克·阿尔蒙德
    13. 后记
    14. 致谢
    15. 撰稿人简介
  16. 战争的悲悯
    1. 扉页
    2. 目录
    3. 前言
    4. 第一章 军国主义的幻想
    5. 第二章 帝国主义、协约以及爱德华时期的绥靖政策
    6. 第三章 英国的战争错觉
    7. 第四章 军队和人力
    8. 第五章 公共财政和国家安全
    9. 第六章 人类的末日——1914年6月28日~8月4日
    10. 第七章 战争狂热肆虐的八月
    11. 第八章 媒体之战
    12. 第九章 恣意挥霍的经济实力
    13. 第十章 战略、战术以及净阵亡人数
    14. 第十一章 困窘的战时经济
    15. 第十二章 人们为何而战
    16. 第十三章 受降者的两难选择
    17. 第十四章 如何偿还这场战争
    18. 后记
    19.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