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哈贝马斯: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一位杰出知识分子的权威传记记,一部跃然纸上的德国当代史】(索恩系列)_AZW3_MOBI_EPUB_[德]斯蒂芬·穆勒-多姆(Stefan Müller-Doohm)
内容节选
第八章 新项目 收获成果。《交往行动理论》出版后,虽然也有一些负面反馈,但还是迅速得到了广泛认可,专业圈子对这部著作展开了热烈讨论。4年后已出版了第三版(从20500册增加到24500册),1985年,经作者审阅并新加了序言的第三版平装本上市。其他版本也陆续出版,包括苏尔坎普版图书系列出的版本和苏尔坎普学术口袋书系列1995年出的最后一版。[1]1986年6月,《交往行动理论》第一次专题会议在比勒费尔德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举行,奥特弗利德·赫费(Ottfried Höffe)和赫伯特·施奈德尔巴赫(Herbert Schnädelbach)是此次会议的组织者。哈贝马斯在比勒费尔德大学最大的礼堂举行了晚间公开演讲,演讲中哈贝马斯讨论了以下问题:“黑格尔与康德的分歧是否也适用于对话伦理?”[2]在两天的会议期间,他与阿佩尔讨论后者最热衷的“终极论证”(Letztbegründung)话题;针对马丁·泽尔(Martin Seel)对有效性要求理论的批评——他称该理论未能充分区分真实的知识和道德正确的行动——进行辩护,但承认他在处理表达性方面的缺陷;而在与汉斯·约阿斯(Hans Joas)和霍耐特的讨论中,哈贝马斯坚持将其交往行动理论和系统理论相结合的包含两个层次的概念,借助这样一个概念,生活世界的先验性就是可理解的了。[3] 1987年春,在歌德学院马德里分院举行了“行动与交往哲学”国际会议,唐纳德·戴维森(Danald Davidson)、罗蒂、塞尔和托马斯·麦卡锡等参加了会议,德国方面参会的除哈贝马斯外,还有阿佩尔、弗里德里希·卡姆巴尔德(Friedrich Kambartel)和施奈德尔巴赫。塞尔和哈贝马斯的争论成为这次会议的高潮之一。[4]在这一顶级哲学盛会上,两人虽有观点分歧,但都不赞成尼克拉斯·卢曼提出的命题:语言并不思考,思考的是意识自身。[5]在吉森(Gießen)召开的第14届德国哲学大会上,哈贝马斯晚上做了题为《多元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主张“有限度”的理性概念,这一概念为和平共存中可能的多元个体生活方式留下了空间。他以“未受损害的主体间性”概念来解释这种存在方式,认为这是“对非强制的相互承认的对等关系的预期。……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一种久已体现在有自我意识的生活、真正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性等观念中的未僵化为自我确认的人文主义。”[6] 1987年5月,哈贝马斯偕夫人赴丹麦,领取哥本哈根大学颁发的索宁奖(Sonning Preis)。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德国公民,颁奖理由很明确,既表彰其科学著述,也表彰其身为知识分子的积极介入行动。他发表了获奖感言,演讲内容于翌日,即5月15日,刊登在《法兰克福评论报》上。他在演讲中谈到在民主社会中政治认同如何形成等问题。演讲最后,他作出如下断言:在民主体制社会中,政治认同绝不是通过认同被美化的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相反,使个体对所属政治共同体产生归属感的是正义和团结的普遍性规范。 1988年3月11日,即在哥本哈根演讲近一年后,《法兰克福评论报》刊登了对哈贝马斯的详细访谈,主题为:学生运动20年后的政治文化。访谈由法学家莱纳·埃尔德(Rainer Erd)主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访谈中,哈贝马斯对当前政治形势总体上表示乐观。他认为,出现了进步趋势,甚至有“极端自由主义”趋势,即使在具有社会保守倾向的政治势力内部亦是如此,可将此看作学生运动引发的文化革命的长期后果。“在制度和结构的表层之下,社民党与自民党联合政府执政13年后,在动机和性格等软性要素方面发生的变化……多于在官僚机构这种硬件要素方面的变化。”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绿党的成功,显示出对伴随民主法治国建设取得的所有成就的一种敏感性。“展望未来新前景,将出现这样一种文化社会:在其中自主的公共领域会增多,能够形成与高度组织化的政治公共领域抗衡的颠覆性力量。”不过,一直以来,体现在这方面的德国特色是,政治反对派被宣告为内敌,左翼知识分子一概遭受贬抑,当保守派统治这个国家时,问题就更为严重。在他看来,“整个社会三分之二人口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个新的社会政治问题。[7] 哈贝马斯早就成了“旅行哲学家”,年复一年乘着飞机绕着地球马不停蹄地飞,去做演讲和报告,领取各种奖项,接受各种荣誉,这从他1988年的行程可见一斑。春天,他分别成为设在伦敦的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和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科学院的院士。4月,应哈佛大学人类发展中心(Center of Human Development der Harvard University)邀请,他做了关于道德哲学家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报告。8月,世界哲学大会在英国举行,他在会上做了关于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米德(Geo......
- 前折页
- 文前辅文
- 书名页
- 文前彩插
- 引言
- 一位批判理论家的未完成学历
- 目录
- 前言
- 序言 同类中的异类
- 第一部分 灾难与解放
- 第一章 作为生活常态的灾难岁月:在古默斯巴赫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 第二章 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的大学生活
- 第二部分 政治与批判
- 第三章 在马克思咖啡馆接受智识教育
- 第四章 在性格迥异的阿本德罗特和伽达默尔的庇护下
- 第五章 重返法兰克福: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之间的折磨
- 第六章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象牙塔中
- 第三部分 学术活动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 第七章 场所精神:第三次重返法兰克福
- 第八章 新项目
- 第九章 在政治思想论争的战区
- 第十章 反对德国性(Deutschtum)和民族主义
- 第四部分 世界公民社会与正义
- 第十一章 职业批判者:进入第三个千年
- 第十二章 驯化资本主义和欧洲的民主化
- 第十三章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中的哲学
- 第十四章 著作展
- 后记 内心的罗盘
- 附录
- 家谱图
- 大事记
- 哈贝马斯讲座和研讨课名录
- 始于1967年的客座讲学
- 参考文献
- 档案目录
- 图片来源
- 致谢
- 索引
- 译后记
- 页
- 后折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