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

小升初,一场神秘的选拔? 自从小升初取消统一考试,去好学校就更难了,因为仍然要考,还不公开。 这些牛校都是怎么招生的呢? 在2018年,甚至后面的2019年,海淀小升初想进六小强,主要的途径还是点招(2017年约招1000人,2018年约招1000人,2019年约招800人)。 点招都要看孩子的简历和证书: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全优只是一个门槛,要看评没评上过三好学生或红领巾奖章——至少要区市级,拿没拿过奥数奖杯——最好是一等奖。至于英语过没过PET不太重要,如果能拿个FCE,可能会对上牛校的英语实验班有点儿用。 除了看简历,绝大多数学生还要通过六小强自己组织的考试。 第一道关是笔试,语数英都要考: 语文:要求文学素养和常识,含四大名著、大量古文古诗词。现在回头看,如果孩子把初中要求的古诗词和古文都熟练掌握,就基本差不离。作文不能落俗套,要写出新意和格局。 英语:阅读理解包括一些科技文章,比托福和雅思容易,相当于PET或国内中考水平。 数学:分数占比最大,也让家长最头疼,绕不开奥数。 连人大附中足球班(人大附中“三高”班)和清华美术班等(去年虽然取消了特长生,但特批项目还是保留),也要考文化课。 考试的第二道关是面试关:六小强不仅想要学习好的孩子,也想通过面试选取那些阳光自信、综合素质更高的孩子。 只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笔试出色的基础上,六小强才看你的素质。考六小强或同水平优质中学,就和考国外名校一样,学习成绩好,是最低门槛。 能不能绕过考试呢?也能! 1.六小强中唯一的派位校,是十一学校的三三制派位,为了就近入学,定点了学校周边的一些学区。 2.登记入学,也就是小派位,面向全海淀区,六小强每个学校只有40~80个名额。我说过,中签概率比中体育彩票大奖高一点儿,比北京摇车牌号低一点儿。 3.优秀到极致的简历或证书,比如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市三好,或者红领巾奖章(感觉101中学比较喜欢三好学生),前两年比如奥数杯赛一等奖…… 那么,怎么能看出孩子有没有进入六小强的实力? 前面我说过,如果是在海淀区的非重点小学读书,孩子成绩要进入全年级前1%;如果是重点小学,成绩大约要在前5%。当然,如果学籍不在海淀区,这个难度就更大了。 花生的小学处于海淀区重点小学中等偏上的水平,他们学校这几年进入六小强本校的在前5%~10%。 我当时没完全绝望,是因为花生虽然不能达到全校前5%,但10%以内还是有的,这5%,如果努力拼搏一把,还是很有希望的。 此外,六小强本校相当难进,但我也存了一点儿侥幸心理,我们也可以把六小强本校作为最高目标,把六小强的分校、民办学校、托管校等集团校作为更现实的目标,这下选择面看上去就宽了不少。 从成绩来看,一些六小强的民办学校,中考成绩和六小强相比,并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即使初中不能进六小强本校,在升高中时,六小强高中的政策还是会向集团校内部倾斜,也就是说会照顾本集团内部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直升比例,比起裸考上六小强高中部,还算是一种稍微简单一点儿的模式。 《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如果把《论语》中的这段话用在小升初上,意思是,你定了个六小强的目标,可能只能上个六小强民办学校,你定了六小强民办学校的目标,可能只能上个海淀区重点,如果你定了海淀区重点的目标,可能只能被派位,听命运安排大概率上个海淀普通学校了…… 有家长会问,北京不是还有校额到校吗?那进个普校做鸡头不是更容易吗?不是听说考500分多一点儿的都进了人大附中吗? ● 校额到校,就是为了教育公平,重点高中分配给普通中学的名额,只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比如按原先中考满分580分时是500分,2021年中考改革后满分660分就要达到570分,只要在普通中学内部排名,不用全区竞争,就可以进入重点高中。 实施校额到校后,那些中考500分多一点儿的,进入人大附中高中,并不容易跟上同学的节奏和成绩。通过捷径过了中考,但是到了高考还有校额到校吗?最后还得看实力。 窄门看起来一开始不好进,但是最终好走的还是窄门,因为它对孩子的未来是有更大帮助的。 只是,不管是六小强本校还是六小强集团校,甚至于我们用来保底的花生本校的附中,目前看起来都没什么希望了,小升初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比我们想象的还难。我只好对自己和花生说:“我们尽力就好。如果派位分到一个普通学校(大概率会是这样),那我们就需要加倍努力,等到中考再战,也还是有机会的。”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想进入六小强,有以下途径: 第一,看看你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处于小学前1%(普通校)或前5%(重点校)。 第二,如果达不到,就早点儿开始培养,努力达到,同时按照六小强考试标准备考。 第三,如果前两条实在做不到,或者说学习成绩不均衡,那就需要某一门学科特别厉害或有......

  1. 封面
  2. 作者序 寻找关键拼图:关于教育我们没看到的那部分
  3. 第一章 别人家孩子,看上去很美
  4. 在疯狂的海淀黄庄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5. 我家孩子素质教育的短板,就剩学习了
  6. 给5岁孩子报6个课外班,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7. 兴趣比较容易,特长相对奢侈
  8. 为什么选项多了,家长反而更焦虑了
  9. 第二章 家长的自我修养:至少不拖孩子后腿
  10. 有事白天约我,下午4点我要接孩子
  11. 小时候没有好好上的学,有了孩子都要补回来
  12. 陪读妈妈,做严监工不如做好教练
  13. 不管全职还是在职,都是一个好选择
  14. 第三章 养孩子就像开公司
  15. 作为孩子的CEO,我好像失职了
  16. 给孩子一年花的钱,够买10个铂金包
  17. 课外班的本质是外包,性价比很重要
  18. 教育中的“投资”和“消费”,傻傻分不清
  19. 第四章 择校择的到底是什么
  20. 公立、民办还是国际学校?我们的误解太深了
  21. 30万元一年的国际学校,老师却什么也不教?
  22. 在学校培养个性,或许是个陷阱
  23. 送孩子到新式实验学校,是做小白鼠吗?
  24. 如何定义好学校
  25. 做鸡头还是凤尾,这是个学问
  26. 第五章 好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27. 孩子得三年级水平,才能读一年级?
  28. 小升初,一场神秘的选拔?
  29. 越来越灵活的考试:跨学科核心素养
  30. 成绩只是最低门槛:考985难,申请TOP100烦
  31. 藤校招生官:华裔孩子的优秀惊人相似,但是缺少一种能力
  32. 我那个上斯坦福的女同学,真的已经出家了
  33. 第六章 身心健康是我们的刚需
  34. 孩子没上牛校,是陪读妈妈的失败?
  35. 一生这么长,谁还没个厌学期
  36. 当你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37. 家长是清北,孩子就该上清北吗?
  38. 你不能佛系很久,也不能鸡血很久
  39. 第七章 我是个海淀妈妈,我不需要铂金包
  40. 好的教育不是让人越活越窄
  41. 海淀六小强的纪律还不如美国学校好?
  42. 孩子的成绩走势,好像我的心电图
  43. 拉大孩子之间后天差距的关键:时间管理能力
  44. 做海淀妈以后,我离铂金包越来越远
  45. 第八章 上岸后回头望,什么才是起跑线?
  46. 提早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47. 试着把500强管理理念移植到家庭教育
  48. 富养并非仅靠金钱,寒门如何再出“贵子”
  49. 教育规划:既要以终为始,也要以始为终
  50. 第九章 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还需要补齐哪块拼图
  51. 万一孩子喜欢的东西没“前途”怎么办
  52. 如何和谐管理孩子的电子产品
  53. 世界需要的是生机盎然的人
  54.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