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病:跳出思考陷阱的七个良方_AZW3_MOBI_EPUB_马修·E.梅
内容节选
思维病1 思维跳跃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那么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弄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就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小时候,我们总感觉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时间似乎是永恒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让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到惊奇。我们迫切地想要去探索,去玩耍,好奇心也越来越强。我们就像是海绵,如饥似渴地体验着身边的一切,用各种方式全身心地沉浸在其中。将我们放到一个沙坑里,给我们一个杯子、一把勺子,我们就可以认认真真地玩上几个小时,直到自己累了、渴了或者是饿了。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建立起数千个新的连接,生成新的知识。随着我们对语言技巧的掌握,好奇心促使我们开始不断地提出问题。接着到快上学的年纪时,我们的行为就变得更加结构化。我们懂得了规则,比如说,要坐如钟、涂色不能涂到线外、按时作息、要排队、和他人说话时不能只顾着自己一个人说,当然还有一个人独处时不要自言自语。小学时,我们懂得了必须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快速地重复老师所教的东西,这决定了我们的成绩,也影响到我们的表现。随着年级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都会被夸大、被强化。我们自己的问题逐渐变得不重要了,直到最后我们甚至没有了提问的欲望,因为我们害怕打扰他人。进入职场之后,我们也坚持着这种根深蒂固的“马上回答”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取悦老板,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占据了当年老师们的位置。等到25岁时,我们就已经成为经过精细调试、运转正常的效率机器,可以快速地回答问题,幸运的话,还能回答正确。有过这番成长经历后,也就难怪我们会从问题直接跳到答案了。症状:从问题直接跳到答案心理学家给“思维跳跃”贴上了众多标签,有复杂一点的“快速认知”(rapid cognition),也有更通俗一点的“妄下结论”(jumpingto conclusions, JTC)。在2005年出版的《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一书中,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称这种现象为薄片(thins licing)。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源于他和几位纽约警察局的警官们打的一次交道。他在书中也对那些警官们表示了感谢。正如他所述,在《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一书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蓄了长发。但对多数人来说,这两者之间实在没有因果关系。不过马尔科姆不这么认为。事实上,他的头发要比照片上的显得更凌乱[1]。突然之间,各政府部门对他开始倍加“关注”,在公路上他会被拦下来盘问,或者是机场安检会对他进行搜身检查。他在曼哈顿十四大街闲逛时,三位纽约警察拦下他进行审问。他们当时在搜寻一位重罪犯,犯人的标志性特点就是“一头卷发”。警官们看了一眼马尔科姆的头,就直接驾车冲上了人行道,然后跳下车拦住了他。除了发型之外,马尔科姆的长相和警方的犯罪嫌疑人画像根本不像。尽管如此,警察还是足足盘问了20分钟后才让他离开。“我的头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导致搜捕那位强奸犯时要考虑的其他因素都被忽略了,”格拉德威尔写道,“这段街头遭遇让我开始思考第一印象的神奇力量,因此也就有了《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这本书。我想,在感谢其他任何人之前,应该先好好谢谢那三位警察。”《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出版之时,正值我和洛杉矶警察局拆弹专家们在进行合作。时机再好不过了。在后面的几次会议中,我同警官们分享了格拉德威尔的那段故事。我们都认为不管接受过多少训练,拥有多少技能,人们都会有“思维跳跃”这个缺陷。针对这个缺陷,他们有自己的称呼,即“抢跑”(jumping the gun)。事实上,他们决定让我“自尝苦果”,还真是用上了枪。他们邀请我前往伊利森公园的洛杉矶警察学校。看来,他们的确要为那个洗发水练习“报仇”了。谢天谢地,他们给了我一把没有实弹的枪。这把枪连着视频训练设备。我前方是一个大屏幕。他们简要地指导了一下我如何拿枪,如何瞄准,以及如何射击。接下来,游戏开始了。屏幕上开始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是从我的视角看到的情况。也就是说,现在我就是一个戴着GoPro运动相机的警官。在第一个场景里,我拦停了一辆嫌疑车辆,打算对驾驶员进行询问。在我靠近那辆车时,驾驶员走了出来,手放到了自己的外套口袋里。我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时,他已经捅了我一刀。我倒下了。于是他们再次播放视频,而这一次我做好了准备。当司机将手伸到口袋里时,我一枪射中了他的肩膀。不过这一次,他只是想掏出自己的钱包。在这一连串看上去类似的情景中,为了生存,我的确必须在“眨眼之间”采取行动,而不是去“思考”如何应对。久而久之,我开始懂得了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而这种关系......
- 信息
- 目录
- 本书赞誉
- 致谢
- 序言 完美思考到底存不存在
- 引言 人人都有思维病
- 思维病1 思维跳跃
- 思维病2 思维内卷
- 思维病3 想得过多
- 思维病4 满足于最低标准
- 思维病5 降低目标
- 思维病6 非我所创综合征
- 思维病7 自我审查
- 附录一 越狱游戏解答
- 附录二 脑筋急转弯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