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出门买早点,却骑了一辆单车回家:隐藏在职场与生活中的决策陷阱究竟是什么?_AZW3_MOBI_EPUB_约亨·马伊
内容节选
第八章 快速做决定是好还是坏? 能够快速做决定常常被人拿来与“有决断力”或“乐于做决断”等正面积极的概念联系起来,但这个关联本身也带有诱导性。那么,快速做决定真的更好吗? 必须承认,在某些情境下,我们必须快速做决定,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考量每个选项的优缺点。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直觉?急诊医生、飞行员、消防员和商界领袖等类型的人常常面临必须迅速做决定的情形。如若不然,就会危及他人性命或失去与对手竞争的重要先机。 不过,即便无须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上也面临着必须快速做决定的时刻,例如: ·一个职缺的申请时限快到了,但你还是不确定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要不要申请呢? ·手机专卖店的优惠活动今天截止,但你手头的手机目前使用起来还很顺畅——新手机要不要买? ·车载广播通报了高速公路正在塞车的消息,但是另一条替代路线很多通勤族也很熟悉——是开上高速痛苦地慢慢挪,还是绕过高速去那条也可能堵着很多车的替代路线?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太快做决定是人性的弱点所致,并认为人们会因事先考虑不周和鲁莽冲动犯错。如果你是把这本书从头读到这里的话,大概已经判断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凭直觉快速做的决定完全可能比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更好。我们不能从做决定的速度笼统地评估其质量。关于这个问题,必须从其他角度切入。 哪些决定可以快速做出? 快速做决定是否有意义或者说是否恰当,首先取决于做决定的具体内容。例如买一套房子或一辆汽车,安排一次度假,辞掉一份工作或者组建一个家庭,这些都是需要谨慎思考的决定,因为这些决定一旦做出就是长期性的,而且影响深远。 此外,大概三种类型的决定是不宜反反复复、犹豫不定做出的。 1.无关痛痒的小事(无须做决定的决定) 不是每件事都值得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尤其是要做的决定涉及的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且无论做哪个决定我们其实都可以接受。还记得本书第二章提到的例子吗?你早上是否喝第二杯咖啡,或者中午是吃面还是吃饭——谁会在乎这种琐碎的事情啊?从长远角度看,无论做哪个决定,都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 2.常常重复做出的决定 相比新人,从业超过10年的经理人可以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做出决定,而且更有自信和把握,这绝非偶然。参照丰富的经验和按照标准流程行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找到解决方案,更容易判断出何处是陷阱,也能更快地发现自身优势。然而,这里也隐藏了一个危机——一直根据经验和程式化的流程做决定会使人变得平庸而不思进取。因此,我们必须经常不定期地检验那些重复做出的决定。 3.不知道该如何做出的决定 对于要做的决定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越少,这个决定做得也越快。这个观点乍看自相矛盾,生活中其实常常体现。假设你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去做一个彻底全面的决策分析,那么就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很辛苦地努力搜罗所有相关的信息后做出决定,要么就基于现有的认知,尽快做出决定。 但无论怎样做决定(哪怕是深思熟虑过),这个过程其实都很像是一场赌博。信息甚少但快速做出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坏,而做出好决定的概率也是50%。在对要做出决定的事情掌握的信息甚少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果似乎还不赖。 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数学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做了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我们是否能迅速做出决定,与我们大脑的某些特定构造有关。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指示受测者判断屏幕上显示的一些圆点在往左还是往右移动。原本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研究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使受测者的判断难度加大。在第一轮测试中,受测者被要求尽可能快地做出判断;在第二轮中,则要求他们必须尽可能回答准确;在第三轮测试中,也就是最后一轮,受测者必须快速并准确地回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始终监测着受测者的大脑活动情况。 一如所料,测试的结果差异很大。有些受测者轻轻松松就做出了又快又准的判断,而另一些人只有在时间充分的条件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当然可以把结果的差异归因于每个人的专注度和理解力的不同。不过,大脑扫描仪给了我们另一种解释。 那些快速做出正确判断的受测者,他们的大脑有些特定的区域特别活跃,尤其是前运动辅助区(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和基底核(你在第六章认识过这个区域了)。 这听起来太复杂、太专业了,不过上述两个术语也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前运动辅助区是大脑皮层的一块独立区域,主要作用是学习较复杂的连续动作,或是为较复杂的动作做准备。而基底核不仅储存我们的习惯,还调节我们的运动和认知能力,并过滤外部进来的刺激信号,再将其传导到其他脑部区域。所以,基底核对快速做决定很有帮助。在上述实验中,它能将感官认知迅速转化成具体行动。 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受测者不同的大脑活动情况决定了......
- 信息
- 目录
- 第一章 做决定为何那么难?
- 自测:面对认知失调,我会如何反应?
-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每次做决定都有两个大脑系统参与
- 第二章 吃饭还是吃面?今天我懒得做决定……
- 决策疲劳和决策瘫痪是怎么回事?
- 谁更容易做决定:男人还是女人?
- 谁做的决定更好:男人还是女人?
- 抉择让人疲惫
- 第三章 当我们做决定时,我们是在做什么?
- 每次做决定都是一场赌博
- 每个决定都是排除其他选项的结果
- 选择题:让谁搭你的车?
- 抉择的陷阱:双重束缚(double bind)
- 第四章 选项多寡对做决定的影响
- 选项越多越好吗?
- 布里丹的驴
- 诱饵效应:帮助做决定的选项
- 第五章 盲目行动或犹豫不决都是不好的
- 机长凡·赞顿的灾难决定
- 犹豫不决怎么办?
- 心理测验: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还是知足者?
- 第六章 把决定权委派给他人的艺术
- 习惯:无意识地把决定权委派出去
- 有意识地把决定权委派出去
- 第七章 用直觉做决定可靠吗?
- 索罗斯的背
- 我们为何称直觉为“肚子的感觉”(gut feeling)?
- 脑科学家达马西奥:“我感觉,故我在”
- 直觉有多可靠?
- 直觉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 有轨电车的难题
- 第八章 快速做决定是好还是坏?
- 哪些决定可以快速做出?
- 快速做决定的方法
- 没耐心:这个坏毛病从何而来?
- 为重要的决定腾出足够的时间
- 做决定是长远打算好,还是着眼当下好?
- 第九章 12种决策方法大盘点
- 赞成和反对清单
- 本杰明·富兰克林清单
- 决策树
- 决策思维导图
- 决策矩阵法
- 考虑所有因素法
- 考虑最重要因素法
- 切片法
- 转换立场法
- 最佳情况与最差情况分析法
- 问自己四个重要的问题
- 时间旅行法
- 第十章 要做决定了!没时间或没灵感怎么办?
- 五大经验法则教你如何在紧急关头做决定
- 思路卡壳时找到灵感的五个方法
- 膀胱越满,决定越佳
- 睡个好觉对做决定有帮助吗?
- 第十一章 这不是我最初想要的
- 决定做出后,我们就开始不满了
- 为何团体决策会偏离个人的本意?
- 第十二章 设定人生目标的诀窍和方法
- 人生中最重要的六个领域
- 心理测验:三步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 为何我们有时会成为自己的障碍?
- 第十三章 这些认知陷阱和思维惯性要避免
- 我们的认知一点也不客观
- 猜猜看:公交车在往哪个方向开?
- 七大认知陷阱你必须避免
- 六大思维误区你应该警惕
- 你的思维更偏直觉型还是逻辑型?
- 第十四章 买买买!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决策?
- 消费决策的四种类型
- 打折背后的卑鄙伎俩
- 饥饿感对做决定的负面影响
- 因纽特人为何买冰箱?
- 心理测试:我是哪种消费者类型?
- 小心!百货公司里到处都是诱惑
- 消费决策,男女大不同
- 第十五章 择偶:决定爱情的因素
- 有一见钟情这回事吗?
- 择偶标准,或者说,爱情是如何发生的?
- 陷入爱河的人为何会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 第十六章 择业:职场中的选择
- 你为什么从事这个职业?
- 追求自我实现还是高薪?
-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 高额奖金可以让人做出更好的决定
- 跳槽还是留下?
- 愤怒让决定更理性
- 想要做出更好的决定,就从椅子上站起来吧
- 第十七章 如何为自己的决定辩护?
- 为何我们想要主动向他人辩护?
- 如何为自己的决定辩护?
- 第十八章 完美的决定是否可能?
- 做错决定怎么办?
- 决策失误后的亡羊补牢
- 走到生命终点时刻我们会后悔哪些事?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