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_AZW3_MOBI_EPUB_许晖

内容节选

沐猴而冠 不是给猴子洗澡后戴上帽子 很多人把“沐猴而冠”理解成给猴子洗完澡后,再给它戴上帽子,其实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北宋学者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中描述了猴子的特性:“猴善候,其字从侯。《白虎通》曰:‘侯,候也。楚人谓之沐猴。’旧云此兽无脾以行消食。盖猿之德静以缓,猴之德躁以嚣。”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引文则有不同:“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 李时珍也记载了猴子的特性:“其性躁动害物,畜之者使坐上,鞭掊旬月乃驯也。” 综上所述,楚地出于口音,把猴子就叫作“沐猴”,只不过是把这个音写成了“沐”字,不是给猴子洗澡。李时珍所说“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不过是想当然的附会之言而已。 至于“人言楚人沐猴而冠”,唐代学者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猕猴不任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猴之德躁以嚣”,猴子本性急躁,不能像人一样长久地戴着帽子。说客以此讽刺项羽就像猕猴戴上了人的帽子一样,看着是人样,骨子里仍然是一只野兽,同时也讽刺他性格暴躁,不能长久地经营关中之地。 有人向项羽转述了说客对他的这句评价,“沐猴而冠”的项羽一听登时大怒,“烹说者”,立马派人抓住了那位说客,投到大锅里活活给煮死了。 顺便说一句,这个故事也是“衣锦夜行”“衣锦还乡”等成语的出处。 《无双谱》之『西楚霸王项籍』,清代金古良编绘,朱圭刻,清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刊本。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绘者精心挑选自汉至宋一千四百多年间的四十位事迹举世无双的名人,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则是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均为当时名家。人物生动传神,刻工精美,号称诗书画三绝,乃清初浙派版画力作。 项羽是《无双谱》中第二个人物,画面描绘的是项羽兵败,歌垓下之曲,欲拔剑自刎一幕。史学家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一朝自刎,令后人纷纷痛惜他“身经七十战,一败竟无成”。画中虽英雄末路,神勇之气不......

  1. 信息
  2. 礼俗
    1. 一唱三叹
      1. 到底是怎样“唱”、怎样“叹”的?
    2. 入木三分
      1. 什么东西能够进得这么深?
    3. 大放厥词
      1. “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词”?
    4. 入乡随俗
      1. “随”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俗”?
    5. 十恶不赦
      1. 不能赦免的到底是哪十种“恶”?
    6. 三令五申
      1. 古代军事有哪“三令”、哪“五申”?
    7. 半截入土
      1. 原来指已过半年
    8. 以貌取人
      1. 这事儿竟然是孔夫子干的!
    9. 不分轩轾
      1. “轩”和“轾”分别是什么东西?
    10. 固若金汤
      1. “金汤”到底是什么东西?
    11. 文不加点
      1. 这个“点”是指标点吗?
    12. 引车卖浆
      1. 到底是什么职业?
    13. 白衣卿相
      1. 原来是推重进士的称号
    14. 皮里阳秋
      1. 本来是褒奖人有气度
    15. 正襟危坐
      1. “危坐”到底是怎样的坐姿?
    16. 当头棒喝
      1. “棒”和“喝”原来是禅宗的两种顿悟方式
    17. 美轮美奂
      1. 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
    18. 齐人之福
      1. 真是指多妻、妾的艳福吗?
    19. 如丧考妣
      1. “考妣”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父母?
    20. 伯仲之间
      1. 为什么比喻不相上下?
    21. 金声玉振
      1. 原来指奏乐从始至终
    22. 奇装异服
      1. 原来指不合礼制的服装
    23. 钟鸣鼎食
      1. 原来是形容严格的等级制
    24. 折冲樽俎
      1. 为什么比喻在酒宴中制敌取胜?
    25. 唯唯诺诺
      1. 原来是古人应答的声音
    26. 顺手牵羊
      1. “顺手”本来指右手
    27. 差强人意
      1. 原来是夸赞之辞
    28. 旁门左道
      1. 为什么比喻歪门邪道?
    29. 雕虫小技
      1. “雕虫”的“虫”到底是什么虫?
    30. 高屋建瓴
      1. “瓴”到底是什么东西?
    31. 债台高筑
      1. “债台”原来指洛阳的謻台
    32. 醍醐灌顶
      1. “醍醐”到底是什么东西?
    33. 锱铢必较
      1. “锱”和“铢”到底有多重?
    34. 靡靡之音
      1. 原来特指亡国之音
    35. 霜露之思
      1. 为什么指对父母、祖先的哀思?
    36. 稳操胜券
      1. “操”的原来是左“券”
  3. 造物
    1. 玉树临风
      1. “玉树”原来是槐树
    2. 八面来风
      1. “八面”来的都是什么“风”?
    3. 在劫难逃
      1. 一“劫”到底有多长时间?
    4. 三更半夜
      1. 这么晚了还在搞什么阴谋?
    5. 三魂七魄
      1. 到底是哪“三魂”、哪“七魄”?
    6. 凤毛麟角
      1. “凤毛”原来指像父亲的儿子
    7. 天花乱坠
      1. 真的是只会说漂亮话吗?
    8. 打草惊蛇
      1. 原来是形容两个贪官
    9. 阳春白雪
      1. 为什么形容高雅?
    10. 回天之力
      1. “天”原来指皇帝
    11. 沐猴而冠
      1. 不是给猴子洗澡后戴上帽子
    12. 牝鸡司晨
      1. “牝鸡”到底是什么鸡?
    13. 马齿徒增
      1. “马齿”跟人的年龄有什么关系?
    14. 地老天荒
      1. “天”到底有多“荒”?
    15. 冰清玉润
      1. 原来是翁、婿的美称
    16. 沆瀣一气
      1. “沆”“瀣”本来是两个人
    17. 饮鸩止渴
      1. “鸩”原来是一种有毒的鸟
    18. 尾大不掉
      1. 形容哪种动物的尾巴大?
    19. 青灯黄卷
      1. 为什么比喻清苦的生活?
    20. 昙花一现
      1. “昙花”到底是什么花?
    21. 金鸡独立
      1. 为什么用“金鸡”来形容?
    22. 蛛丝马迹
      1. “马”原来是灶马
    23. 兔死狐悲
      1. 兔和狐怎么可能是同类?
    24. 魂飞魄散
      1. “魂”为何会“飞”?“魄”为何会“散”?
    25. 城狐社鼠
      1. 为什么比喻小人?
    26. 烂醉如泥
      1. “泥”竟然是无骨的虫子
    27. 秋毫无犯
      1. “秋毫”到底是什么东西?
    28. 骨瘦如柴
      1. 原来是形容豺狼的
    29. 羚羊挂角
      1. 原来是为了避害
    30. 胆小如鼠
      1. 这个“鼠”原来指的是鼷鼠
    31. 薪尽火传
      1. 不是指火种传了下来
    32. 授人以柄
      1. “授人”的竟然是彗星之“柄”
    33. 集腋成裘
      1. “集”的原来是狐狸的腋毛
  4. 人间
    1. 向壁虚造
      1. 为什么非得对着墙壁虚构呢?
    2. 上下其手
      1. 真的是对女性耍流氓吗?
    3. 人浮于事
      1. 人怎么会“浮”在事情上呢?
    4. 飞扬跋扈
      1. “跋扈”指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5. 河东狮吼
      1. 河东的狮子到底是谁?
    6. 不欺暗室
      1. 为什么比喻光明磊落?
    7. 天之骄子
      1. 原来是匈奴的自称
    8. 斤斤计较
      1. “斤斤”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
    9. 半老徐娘
      1. 为什么姓徐?
    10. 咄咄怪事
      1. 原来是无声的抗议
    11. 东床快婿
      1. “东床”和“快婿”本来是两个人
    12. 出尔反尔
      1. 你做的事,最终会反加到你身上
    13. 司空见惯
      1. “司空”原来是官名
    14. 旧雨新知
      1. 为什么指新、老朋友?
    15. 左支右绌
      1. 原来是射箭的方法
    16. 偷香窃玉
      1. 为什么比喻男女私通?
    17. 望洋兴叹
      1. “望洋”竟然是一种眼病
    18. 血气方刚
      1. 不能用来形容青年人
    19. 拾人牙慧
      1. 拾的“牙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20. 食言而肥
      1. “食言”怎么会变肥呢?
    21. 难兄难弟
      1. 本来不是形容共患难
    22. 纵横捭阖
      1. “纵横”是指竖、横吗?
    23. 臭味相投
      1. 本来是形容同类相聚的褒义词
    24. 弹冠相庆
      1. 本来是形容好人之间的庆贺
    25. 掩耳盗铃
      1. 盗的不是铃,而是一口大钟
    26. 模棱两可
      1. 原来是讽刺唐朝宰相苏味道
    27. 燕尔新婚
      1. 本来是弃妇的血泪控诉
    28. 鹑衣百结
      1. 为什么比喻衣衫破烂?
    29. 数典忘祖
      1. 为什么比喻忘本?
    30. 焦头烂额
      1. 原来是救火造成的
    31. 斯文扫地
      1. “斯文”为什么会“扫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