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时代:个体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衰落_AZW3_MOBI_EPUB_米歇尔·马费索利
内容节选
法文第三版序 找到词语 每当证据崩塌时,诗人都以喝彩回应未来。 ——勒内·夏尔(René Char) 一、初生的古词 时代并非无关紧要,至少对那些以目睹动荡为乐的人来说是如此。总体情况就是这样,非常简单,它也存在于所有深刻变革的时期。在这些时期中,一方面是社会的一些所有者,即那些拥有说和做的权力的人。他们满足于自己所习惯的表达机构和其他“决策中心”。他们在各自的教区公告中相互应和,并优先在公告中查阅最重要的信息:讣告。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失范的、任何情况下都是无序的野性生命。这是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部分。简而言之,既有制度的权力(le pouvoir)以其各种各样的文化、宗教、社会、经济形式,反对能够形成新制度的势力(la puissance)。 当然,这种二分法过于武断,需要加以斟酌。但是在有些时候,我们亦必须“用锤子进行哲思”(1)。讽刺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注意到一些显而易见的、且正是因为过于明显而难以觉察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国王没有穿衣服。”(2)在他最新的化身中,“五月风暴参加者”那一代人已经掌握了所有的权力,这使得现代精英只能“代表”他自己;也就是说,他们从一个不再承认精英的社会现实中字面意义上地抽离出了自己。 为了微不足道的好处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一代人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痛苦、悲伤和无果。他们满足于反反复复地讲述那些最终使他们拥有权力的哲学—政治秘诀。这些自19世纪开始被精心阐述的秘诀才刚刚完成,其切合性在今天就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共和派的秘诀、模范公民的秘诀、民主派的秘诀——这份空洞咒语的清单可以列得很长,它们在因循守旧和好为人师的“单一思想”方面达到了顶点,无休无止、不胜其烦地说着应该做什么事情、事情应该是如何。警察、法官和熟睡的神甫的怨恨或恼怒,都是建立在这种“应当如何”(devoir être)的逻辑之上的,他们都希望,或至少是声称希望可以使他人为自己感到幸福,有时甚至是那些反对他们的人。 我曾说过,那些背弃了美好梦想的人如今变得乖戾和悲哀。他们都成了记录员,站在了那些他们曾经嘘声不已的记录员的立场之上。因此,计划的通常机制旨在让这个世界看上去比实际上更加悲惨,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承担和拯救它了。但是这个世界能被那些不停抱怨的老顽固们拯救吗?他们不断地通过文章、节目、图书来教化“人们”,只是为了防止人们最终像他们一样,成为想要保留刚刚到手的象征和物质特权的老恶棍。 “没有客观性,也没有主观性。”乔治·卢卡奇(Georges Lukàcs)在他那个时代如是定义记者。这个说法当然可以用于整个现代精英阶层。这就是现代精英抽象、无根的原因,这就是他们傲慢和愤世嫉俗的根源。所有这些都分泌出了一致的思想,产生出了良好的情感和其他站在社会阶梯顶端的美丽灵魂们所具有的“道德主义”。中产阶级政治的中庸性在当下显而易见。众所周知,“挨着卡皮利托山的是塔尔皮亚岩”(La roche Tarpéienne est proche du Capitole)(3),拥有既有知识的人很快就会被赶上悬岩。因此,就这样顺其自然吧。 另一方面,参与每个时代都要面对的这项真正创造性的工作并非没有意义:找到尽可能不虚假的、用来描述“是什么”的词语。 找到词语来描述我们的时代。这是我这三十多年来的目标和追求。我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勇敢地面对那些可以毫无顾忌地拥护他们曾经忽视、否认和驳斥之物的通权达变者,面对他们沉默的共谋和或明或暗的敌意。日常生活及其仪式,以狄奥尼索斯的享乐主义为象征的集体情感或激情,身体在表演和沉思中的重要性,当代游牧主义的苏醒,所有这一切都在后现代部落主义的行列之中。 实际上,大约在十五年前,在尚未有人提及的时候,我提出了“部落”的隐喻,用来形容社会纽带的变化。这一术语被广泛使用。一些唯利是图的人抓住了它,一些知识分子(有时他们就是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也同意给予它应有的重视。当然,记者们过度地使用了它。他们别无选择。部落主义的现实就在那里,无论是好或坏都非常明显。那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且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4)。但我们仍然要对此展开思考。 这就是《部落时代》这本书的目的,它旨在进行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分析。在这里,我想说这与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价值是一致的,表明了一种刚刚开始的趋势。是的,部落主义将在所有领域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导价值。这就是用涂尔干的话来说,有必要找出它的“基本特征”(caractères essentiels)的原因。对于这个词,我取的是尽可能接近词源的含义:可能留下持久印记的事物。 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我所有的研究中,我都在尽力避免一个双重陷阱:一面是过度复杂的陷阱,任何时代的文人都可以借此来确保权力;另一面是匆忙肤浅的陷阱,这种表面性是某些新闻报道往往会喜好的。如果部落主义是一种基本趋势,那么在关于环境的社......
- 书名页
- 页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名家推荐
- 中文版序言
- 法文第三版序 找到词语
- 目录
- 权作引言
- 第一章 情感共同体:研究的论题
- 一、美学气氛
- 二、伦理实验
- 三、习俗
- 第二章 地下的势力
- 一、活力论方面
- 二、社会的神性
- 三、民众的“矜持”
- 第三章 抵抗社会关系的社会本能
- 一、超越政治
- 二、自然的“家族主义”
- 第四章 部落主义
- 一、情感星云
- 二、“无角色”的共在
- 三、“宗教”模型
- 四、选择性的社会本能
- 五、秘密法则
- 六、群众和生活风格
- 第五章 多文化主义
- 一、三位一体
- 二、在场与远离
- 三、民众的多神论,或神的多样性
- 四、有机平衡
- 第六章 邻近
- 一、命运共同体
- 二、地点守护神
- 三、部落和网络
- 四、网络的网络
- 附录 公共广场的思想
- 一、两种文化
- 二、为了民众的幸福
- 三、内部秩序
- 四、实际经验、邻近和有机知识
-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