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先生宗教作品选辑(5册合辑)_AZW3_MOBI_EPUB_任继愈

内容节选

第十七章 明王朝与道教 明代道教上承元代,分为全真和正一两个大的派系。正一派的教团组织,不如全真那样明确严格,同时也缺乏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统一,其流传与维持,主要依赖其方术和各种各样的世俗信仰。明代之立国,即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之方术于明代政治的影响尤不能忽视。明朝历代帝王差不多都迷信方术,崇任方士、道士,方士、道士与权臣、内侍互相依赖牵引,左右帝王,干扰政治,导演了中国封建社会史上黑暗的一幕,明代道教之活跃,也主要是正一派。 一 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及其对道教的态度 (一)明代立国与宗教之关系 弥勒教自隋朝出现以后,成为历代组织民众起义的宗教。至宋代,逐渐演变为白莲教,与明教即摩尼教相结合,倡弥勒下生之外,又有明王出世之说。元末的农民起义即以此为号召,起义领袖韩山童就自称明王,其子林儿自称小明王。朱元璋投军,即受其节制,信奉其教,所以立国后,称国号为“明”。[1] 白莲教与佛教、道教都有密切的关系,关于朱元璋称帝之前的诸多传说也大多与和尚道士相联系,如《龙兴慈记》记其祖父听二道士指示葬地,才有称帝之应。《明史》卷300记其外祖得白衣人指示,紫衣人相助而死里逃生的事,这些都被当作是朱氏当有天下的瑞应。此外,朱元璋之降生,也与道士有关,《皇朝本纪》云: 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 《天潢玉牒》亦记此事,云陈后服“修髯簪冠红服象简”的道士之大丹始有孕。朱元璋生有异征,必受天命,后来南北征战,除病解厄,登基称帝等都有神人帮助,也大多离不开道士的参与,所以明代帝王崇尚方术,信奉道教,正是从朱元璋这里开始的。[2] 朱元璋假托神示与神佑,终究离不开对宗教的信仰,同样出于这种信仰,自然要任用方士与道士,朱元璋所征召与任用的人中,就有不少道士或精于道教之方术的人,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刘伯温。《明史》本传只说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事实上其学即出自道教。如《龙兴慈记》有刘伯温于青田山中从道士受兵书的事。《玉堂丛语》卷7有受学于术士曾义山的事。野史稗乘载刘伯温轶事颇多,大部分与道教中的各种方术有关,其得太祖推重,大概不只是因为“遇急难,勇气奋发,定计立谈间,人莫能测。”[3]也是因为他曾得密授,精道家之方术的缘故。 太祖所召之人,尚有传为刘伯温之师的黄楚望,名噪一时的铁冠道人张中,神异莫测的周颠仙。其他或征召或任用的道士还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道士刘渊然、丘玄清、冷谦、张三丰、时蔚、邓仲修等人。 (二)朱元璋的宗教政策 太祖征召术士,任用道士,可见其对道教与道教方术之推重,但立国以后,对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皆持抑制的态度。洪武元年,对侍臣宋濂等云: 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劳精神,卒无所得。使移此心以图治,天下安有不理?[4] 作为一个开国之主,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安定民心,稳定秩序,洪武五年(1372)下诏曰: 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禁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违者有司严治之。[5] 六年(1373),又以释道二教崇尚太多,令府、州、县,只存大寺观一所,择有戒行者领其事。除此之外,又有限制僧道的特殊办法,《万历野获编》卷27云: 弇州纪洪武中有诏,凡火居道士,许人挟诈银三十两,钞五十锭,如无,打死勿论。谓亲见于刑部所藏事例。 对于道教之方术,太祖也曾劝人戒之,《太祖实录》卷59云: 上颇闻公侯中有好神仙者,悉召至,谕之曰:“神仙之术以长生为说,而又谬为不死之药以欺人,故前代帝王及大王多好之,且有服药以丧其身者,……此乃欺世之言,切不可信。” 其实他自己就曾吃过周颠仙的丹药,又有《御制赤脚僧诗》云:“神怜黔首增吾寿,丹饵临久疾瘳。”他也相信丹药可致长寿。然而何以朱元璋对道教及其方术的态度如此矛盾?究其始末,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太祖尚节俭,以佛道太奢,故加裁抑。 太祖出身农民,深知稼穑艰难,民间疾苦,始终敦崇俭朴,戒于侈丽。其建宫宇,定礼乐等皆力求赅简,反对奢华。洪武十六年(1383)谕侍臣云: 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于勤俭,其败未有不由于奢侈,前代得失,可为明鉴。……大抵处心清净则无欲,无欲则无奢纵之患。欲心一生,则骄奢淫佚无所不至,不旋踵而败亡随之。朕每一念及,未尝不惕然于心。[6] 洪武六年(1373),责僧道太滥,“蠹财耗民,莫此为甚”,[7]制定了限制僧道出家的政令,所以洪武间,“汰黜天下僧道,禁令颇严”。[8] 第二,僧道有作乱之嫌。 太祖起自民间,曾利用过白莲教,建立大明后,当然不许再有“弥勒降生,明王出世”。而当时在野之明教、白莲教徒,又多以僧道身份出现,此类事实有明一代多不胜举,如洪武十九年(1386)妖僧彭玉琳反,“自号弥勒佛祖师,作白莲会,……自称晋王,建元天定,伪置......

  1. 总目录
  2. 中国佛教史(第一卷)
  3. 中国佛教史(第二卷)
  4.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5. 中国道教史(增订本)
  6. 任继愈宗教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