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读诗 (未读·文艺家)_AZW3_MOBI_EPUB_[美]斯蒂芬妮·伯特

内容节选

第一章 感觉 弗兰克·奥哈拉在其写作生涯早期所写的诗《文学传记》(Autobiographia Literaria)中就提到了诗人写诗、人们读诗的原因: 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 我自己玩 在学校的角落 全然孤独。 我讨厌洋娃娃,我 讨厌游戏,动物们 不友好,鸟 飞走了。 如果有人找我 我就藏身在一棵 树后并且大声喊“我是 一个孤儿”。 我就在这儿, 在所有美的中心! 写出这些诗! 幻想! “这些诗”也包括我们刚刚读过的这首诗。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否也曾忧郁、反叛、无助?大多数孩子不也是经常这般叛逆吗?回首往事,你或许一笑了之,或许依旧悲伤,或许两者兼有。你希望有人能够表达出这些感受,好让自己感觉被理解,或感觉不那么孤独。奥哈拉不赞成那种认为诗歌可以拯救生命的想法,不认为将痛苦感受付诸词语,就能让一个痛苦、孤单的孩子变成一个快乐的大人。与此同时,他似乎又认为这种想法是有可能的,不仅对他自己来说是这样,对所有人似乎都是如此。奥哈拉的诗看似用词普通、诗行变化随意。他甚至三次在“一个”(a)或“这个”(the)的地方随意转行。就像一架俯冲的飞机,奥哈拉将这首诗引向了他想与我们分享的那种幽默和喜悦。 这种分享或间接感受到的情感,能够通过一首诗——不仅通过内容,也通过形式、声音——传达给我们。这种态度和情感的分享与表达,是许多诗人写诗的主要目的,也是我们阅读很多诗歌的主要原因。我们先来看看留存至今的古罗马时代的短诗,再看看表现不同境遇的其他诗歌,那些充满保护欲的父母之爱,痛彻心扉后的解脱,还有感觉不被人理解、只有自己陷入窘境的孤独感受。 我们通常将把情感放在首位的诗歌称为抒情诗。这是一种写作类型、一种阅读方式,将诗歌作为表达感情的途径,正如它们曾经被人吟唱一样(有些至今仍在被吟唱)。本章中所举的每个例子,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诗歌种类,理解抒情诗。我们会看看一些抒情诗如何追根溯源,探讨人类为何会不可思议地、将最深沉的情感诉诸词语。其中一些是神话故事(如关于希腊半神诗人俄耳甫斯的传说),另一些是隐喻(如关于身体是牢笼的隐喻)。我们会看到那些跨越时间和空间、有着相似情感(及符号象征,如监狱)的古老诗歌。我们也会在另一些古老的诗歌,特别是约翰·邓恩的作品中,发现爱的形式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爱情洗礼的人来说是多么难以理解。我们甚至会看到年代更久远的诗人,他们探究当人们把表达感情的词语唱出来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 正如歌曲通过将词语嵌入旋律、声音表演和器乐编曲来传达(增强或加固)其中的感觉一样,抒情诗(其中一些也可以被演唱)通过声音、语法形式、词语选择、诗行形态、典故和形象,来表达(加固或有时削弱)词语所暗示的感觉。诗人是使用高级词汇还是低级俚语?诗行是在词组末尾断句换行,还是打破常规(如奥哈拉在“这个”一词处换行)?诗人的描述告诉我们关于描述者的什么信息?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的意图吗?当我们读一首诗的时候,诗的样貌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感受,诗中的言说者又作何感受呢? 这些问题适用于新诗,也适用于几千年前的古诗,如古罗马诗人盖尤斯·瓦勒里乌斯·卡图卢斯的这首两行诗:“Odi et amo. Quare id faciam,fortasse requiris?/Nescio,sed fierei sentio et excrucior.”很多作家把这首诗译成了英文(如果算上学校里的学生,恐怕要有数万人)。单是当代诗人弗兰克·比达特(Frank Bidart)就将其翻译了三次。比达特的其中一版译文为:“我恨、我爱。无知的鱼,甚至/在因痛苦而扭动时,想要飞行。”另一个版本是:“我恨我所爱。问问那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手吧,为何还握着扎进它血肉里的钉子。”拉丁文里没有鱼,但有十字架——还有一个权威版本译为:“我又恨又爱。你或许会问,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可我感受到了,疼得像被钉在十字架上。” 你和卡图卢斯并不完全一样。首先,你不是古罗马的居民。但你可能和他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比在你还没读这首诗时想象的共同点要多。卡图卢斯的两行“呐喊”是人们相对熟知的范例,它反映了一个更普遍的现象:这些幸存下来的古老短诗,在当代英语语境中生发出多个极富生命力的译本。可以看看李白、萨福,或印度南部的泰卢固语巴克提诗人(10)的作品[可参考A. K.拉马努詹(A. K. Ramanujan)的译本]。这些幸存的诗歌之所以能够吸引后来的诗人和读者,不仅因为它们是历史的一部分(又有什么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呢?),还因为这些诗歌是感情的语言模型,其中的一些感情至今仍然存在。你可能也有过一两次像卡图卢斯这样强烈而复杂的情感。 将复杂情感浓缩,用文字而非其他东西进行表达——使它们比任何一个时刻,或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要长——这是诗歌特别擅长的事。并非所有诗歌都是如此。有些诗歌因其所讲述的故事......

  1. 目录
  2. 前言 读诗
  3. 第一章 感觉
  4. 第二章 角色
  5. 第三章 形式
  6. 第四章 难度
  7. 第五章 智慧
  8. 第六章 共同体
  9.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