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上海三部曲(共3册)(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遗作!解密上海滩激荡风云,一窥近代中国的政治跌宕和社会变迁!)_AZW3_MOBI_EPUB_魏斐德
内容节选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艾经武:《复兴社河南分社的片断回忆》,见河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南文史资料》,第5辑,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114。 2.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和其他故事》,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 3.巴人:《喜事》,见《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上),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280—305页。 4.北京市公安局:《大事记》,北京:公安部1986年。 5.蔡少卿:《中国秘密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钱锺书:《围城》。 7.常兆儒:《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中国警察制度简论》,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8.陈彬:《沉寂三十五年的“中国福尔摩斯”》,见《警报》1985年第5期。 9.陈定山:《春申旧闻》,台北:晨光月刊社,1964年。 10.陈恭澍:《抗战后期反间活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蓝衣社内幕》,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印刷公司1942年版。 12.《英雄无名:北国锄奸》,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陈果夫:《十五年至十七年间从事党务工作的回忆》,见蒋永敬编《北伐时期的政治史料: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版。 14.陈建华:《无形之网》,见《广场》1990年第3期。 15.陈俊德:《上海西人居留区域界外马路扩张略史》,见《东方杂志》第28卷,第8期(1931年4月25日)。 16.陈森文[音]:《中共早期特务工作之研究》(硕士论文),台北政治大学1978年版。 17.陈卫民:《中共成立初期上海工人运动述评》,1988年上海现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8.陈蔚如:《我的特务生涯》,见张文等著《特工总部——中统》,香港:中原出版社1988年版。 19.陈修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入越受降纪略》,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0.陈修良:《党人魂——记潘汉年》(下),见《上海滩》1989年第1期。 21.陈尧甫:《清末上海设置巡警的经过》,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版。 22.陈允文:《中国的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23.程一鸣:《程一鸣回忆录》,北京:群众出版社1979年版。 24.戴笠:《政治侦探》,无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 25.《戴雨农先生年谱》,台北:“国防部情报局”,1976年。 26.邓葆光:《我所知道的戴笠和军统》,见《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5辑,第150—163页。 27.邓文仪:《从军报国记》(台湾)。 28.邓又平:《简析“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见《美国研究》1988年第3期,第26—39页。 29.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台湾。 30.翟为民:《上海租界两监管遇刺内幕》,见《世界日报》第1部分,1985年1月11日;第2部分,1985年1月12日;第3部分,1985年1月13日。 31.《东方杂志》。 32.费云文:《戴笠的一生》,台北:中外图书出版社1980年版。 33.傅湘源:《青帮大亨》,香港:中原出版社1987年版。 34.干国勋:《关于所谓“复兴社”的真情实况》,见《传记文学》(上)第三十五卷,第3期(1979年9月),第32—38页;(中)第三十五卷,第4期(1970年10月),第68—73页;(下)第三十五卷,第5期(1979年11月),第81—86页。 35.古僧:《戴笠将军与抗日战争》,台北:华新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版。 36.“国防部情报局”编:《戴雨农先生全集》(二卷),台北:1979年。 37.《中美合作所志》,台北:1970年。 38.《国民党中央调查局档案》。 39.海上名人传编辑部编《海上名人传》,无出版社和出版年月。 40.何理:《抗日战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1.何启登:《当前之警政机构问题》,见《力行月刊》第二卷,第5期(1940年8月30日),第18—23页。 42.何文龙[音]:《中国特务内幕》,香港:风雨书屋1947年版。 43.洪佐尧:《杜月笙与张啸林》,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0—43页。 44.胡梦华:《CC外围组织“诚社”始末》,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47—165页。 45.胡珠生:《青帮史初探》,《历史学季刊》1979年第3期。 46.黄楫清等编:《中国法西斯特务真相》,新华书店1949年版。 47.黄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见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期,内部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
- 信息
- 目录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 信息
- 目录
- 序
- 鸣谢
- 序言
- 第一篇 背景
- 第一章 法律与秩序
- 第一节 罪恶与内乱的解释
- 第二节 犯罪与娱乐
- 第三节 犯罪与治外法权
- 第二章 从巡捕到警察
- 第一节 早期的改革
- 第二节 士绅控制问题
- 第三章 不良分子
-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
- 第二节 黄金荣:罪犯头子和捕头
- 第三节 鸦片与犯罪
- 第四节 鸦片与统治
- 第二篇 新的警察理念
- 第四章 警察与维持新的城市秩序
- 第一节 建立新的城市秩序
- 第二节 重组警察系统
- 第三节 改革的公共基金
- 第四节 警察专业化
- 第五节 创建“现代”合理的框架
- 第六节 加紧现代化,争取控制权
- 第五章 以警权维护主权
- 第一节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 第二节 控制界外马路
- 第三节 重申路权与司法权
- 第四节 改革后的公安局试图管理每一个人
- 第六章 犯罪和社会控制
-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 第二节 公安局与犯罪控制
- 第三节 新市民社会中的难民和流氓
- 第四节 警察的家长式作风和社会控制
- 第三篇 有组织犯罪
- 第七章 罪恶
- 第一节 作为娱乐和犯罪的赌博
- 第二节 中国人控制赌博的努力
- 第三节 中国的娱乐和赌博机构
- 第四节 上海的娼妓
- 第五节 中国妓女
- 第八章 毒品业
- 第一节 花花公子、帮会和军阀
- 第二节 犯罪的重组
- 第三节 犯罪与政治
- 第四节 控制鸦片贸易
- 第九章 赤色分子
- 第一节 用于政治控制的警察
- 第二节 新的合作——公安局和公共租界警务处
- 第三节 帝国主义与警察的反共
- 第四节 作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报收集
- 第五节 牛兰事件
- 第六节 顾顺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 第七节 顾顺章事件之后
- 第八节 联合执法
- 第四篇 政治选择之于警政的意义
- 第十章 做出抉择
- 第一节 相互矛盾的压力
- 第二节 不同的政治威胁
- 第三节 用新的警务合作来控制异己
- 第四节 警务分歧的合法性问题
- 第五节 公安局工作重心的转移
- 第六节 日本人的到来
- 第七节 政府的混乱
- 第八节 对日立场的选择
- 第九节 抗日的情报工作
- 第十一章 日本入侵对上海警务的影响
- 第一节 日本人控制上海
- 第二节 将杜月笙赶出法租界
- 第三节 伪警察的终结
- 第四节 中国警权的恢复
- 第十二章 第二次机会:吴铁城市长当政
- 第一节 对上海未来的种种幻想
- 第二节 精英的联合统治
- 第三节 反共合作
- 第四节 压制反日抗议
- 第五篇 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 第十三章 新生活运动与民族救亡运动
- 第一节 警察改革的复兴
-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
- 第三节 民族复兴与法西斯
- 第四节 安内攘外
- 第十四章 警察国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 第一节 地方统治与国家警察体系
- 第二节 对上海的影响
- 第三节 建立秘密警察
- 第四节 上海区的扩张
- 第五节 对罪犯的尊敬
- 第六节 犯罪行为与爱国主义混淆
- 第十五章 政治罪犯化
- 第一节 蒋介石的毒品政策
- 第二节 蒋政府中的两面派
- 第三节 福建叛乱与吴市长的去留
- 第四节 利用毒品与新生活运动:“六年计划”
- 第五节 毒品贸易中的日本人
- 结束语 决心
- 第一节 市民武装
- 第二节 一个时代的结束
- 表格
- 附录
- 附录一 1927—1928年上海公安局禁止“花会”赌博的法令
- 附录二 1932年12月上海市保安团
- 附录三 上海的“白银风潮”与大萧条对上海警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后记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37—1941
- 信息
- 目录
- 序
- 中文版自序
- 致谢
- 缩略语表
- 序言 推论
- 第一章 孤岛上海
- 第一节 傀儡政府
- 第二节 日本特务机关
- 第三节 日本人对工部局警务处的压力
- 第二章 蓝衣社
- 第三章 救国
- 第一节 特务团
- 第二节 孙亚兴的暗杀队
- 第三节 7月7日
- 第四节 对策
- 第五节 暗杀郑月波
- 第四章 报复:亲日的恐怖活动
- 第一节 复兴会与黄道会
- 第二节 1938年8月至1939年1月的恐怖浪潮
- 第三节 马育航之死
- 第五章 激怒:陈箓暗杀案
- 第一节 警察权
- 第二节 暗杀伪外交部部长陈箓
- 第六章 投降:席时泰暗杀案
- 第一节 中国抗日分子的袭击与日本干涉的威胁
- 第二节 席时泰被刺案
- 第三节 绥靖
- 第七章 伪警察与极司菲尔路76号号
- 第一节 汪精卫伪政权与警权
- 第二节 极司菲尔路76号
- 第三节 汪精卫暗杀行动
- 第八章 恐怖活动与犯罪
- 第一节 不分青红皂白的恐怖活动与颠覆警察
- 第二节 颠覆警察
- 第三节 陈公博执政
- 第四节 林雄吉事件
- 第九章 不正当行业
- 第一节 公共租界对赌博的打击
- 第二节 汪精卫的“蒙特卡洛政权”
- 第三节 吴世宝
- 第四节 爱国战争
- 第十章 恐怖战争
- 第一节 报纸之战
- 第二节 法院之战
- 第三节 银行之战
- 第四节 厌倦
- 第十一章 暗淡前景
- 第一节 蓝衣社与频繁的恐怖活动
- 第二节 报复
- 第三节 “孤岛上海”的终结
- 结语 最终结局
- 日本投降之后的上海1945年8月
- 共产党解放上海1949年5月25日
- 共产党解放九天之后的上海1949年6月3日
- 参考书目
- 附录 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上海歹土》解读
- 译后记
-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42—1952
- 信息
- 目录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国民警察
- 第一节 加紧控制
- 第二节 共产党的初步渗入
- 第三节 国民党收复上海
- 第四节 国民党警察建立公共秩序
- 第五节 通货膨胀
- 第六节 金圆券改革
- 第七节 赤恐与警察骚乱
- 第八节 共产党在警察内部设立支部
- 第二章 解放上海
- 第九节 共产党的城市新政策
- 第十节 培训解放干部
- 第十一节 颠覆警察
- 第十二节 缩紧套圈
- 第十三节 上海“似乎坠入忧郁症”
- 第十四节 尖桩防卫
- 第十五节 终局
- 第十六节 穿越“上海长城”
- 第三章 社会秩序
- 第十七节 接管城市
- 第十八节 严峻时期
- 第十九节 公安
- 第二十节 社会秩序
- 第二十一节 警民关系
- 第二十二节 控制流氓与轻罪犯
- 第二十三节 镇压武装犯罪
- 第二十四节 国民党的海空封锁
- 第二十五节 回击外国媒体
- 第二十六节 救济难民与遣送回乡
- 第四章 动员
- 第二十七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二十八节 浦东的反革命
- 第二十九节 1950年“二六轰炸”
- 第三十节 反美、朝鲜战争及巩固政权
- 第三十一节 公敌
- 第三十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三十三节 铲除鸦片
- 第三十四节 清扫
- 第五章 尾声
- 第三十五节 论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