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者说_AZW3_MOBI_EPUB_郑嘉励

内容节选

第一编 寻 墓上班就是上坟在广阔的田野,古墓葬是常见的文物。不消说,为配合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汉唐宋明墓葬总是最常遭遇的地下文物。大半因为分工需要,小半出于兴趣使然,我的考古工作对象,多半是些宋明时期的墓葬。2014年,我在武义明招山调查南宋吕祖谦家族墓地。宋室南渡后,自吕祖谦的曾祖父吕好问葬身明招山以来,“东莱吕氏”五代家族成员,悉数聚葬于此,从南宋初到元代,延续了一百五六十年。青山绿谷之间,到底埋有多少墓,墓主人分别是谁,位次怎样安排,史上著名的东莱吕氏家族如何规划墓地,我每日都在思考。上班下班,我总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坟墓。我写过一篇《吕祖谦墓》的文章,里头说到“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就是上坟”,略带自嘲之意,整体而言,还算是对工作的客观描述。后来,“上班就是上坟”这句话,脱离了具体的文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传播,很多朋友以为我是个“段子手”。我发誓,这绝对是误会,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是严肃的、真诚的传播者。当我发掘一座古墓,它连接着八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过去,墓主人曾经和你我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拥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而今天,眼前的这座古墓即将被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碾压摧毁,而公路通往的地方,名叫未来。我,一个考古工作者,在今天和古代之间的缝隙中生活,在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前沿阵地工作,在科学和人文的两头摇摆——我对古墓葬的记录和讲述,调子自然是深沉的,怎么可能会是娱乐化的段子手呢。以下的文字,就是围绕古墓的写作,许多篇章貌似有点稀薄的学术性,实为第一人称的抒情遣怀,内里却是文艺性的。它们的文体模糊,无法分类,不是学术,不像文艺,也许什么都不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以下故事,全部来自我在田野的生活、工作经验。我只是努力将考古、历史、读书、工作经历、生活体悟和个人情感,整合起来,煮一锅五味杂陈的文字。吕祖谦墓吕祖谦(1137—1181),浙江金华人,人称“东莱先生”,是曾经与朱熹、张栻齐名的南宋大儒,与之并称“东南三贤”,卒后谥“成”,后世也称吕成公。这是“百度”可以解决的问题,点到为止。吕祖谦墓,在武义县明招山。武义距离金华,感觉很远,其实还好。我的房东老陈,家住明招山下。当年他的父亲,挑着担子,步行至金华城内卖小猪,凌晨三点出门,星夜兼程,往返来回,晚上十点就可以到家。我估摸着,当年吕祖谦出殡之日,发自金华,八九个钟头,即可抵达明招山。我这考古工作吧,上班也就等于上坟,每天都能见到吕祖谦墓。如今的吕祖谦墓,是20世纪90年代重建的,面貌去古已远,就地表的墓园所见,与晚清民国的坟墓没有什么两样。以我长期调查浙江宋墓的阅历,对此是有发言权的。当然,大家都是“向前看”的人,谁会真的在乎宋朝与清朝的区别呢。很多人以为文物保护是近代才有的观念,并不完全对。像吕祖谦这种级别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金华就是“乡贤”,在武义则为“寓贤”,他的故居或坟墓,通常会受到所在地官府的妥善保护。尤其是坟墓,更要郑重登记在册,纳入金华府和武义县的“防护录”,由官府出资,雇人看护。墓地附近,大凡砍伐、动土之类的活动,一律禁绝。今日所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待遇,也不过如此。时迁岁久,风吹日晒,坟墓不免毁圮,需要不时维修。与今日不同的是,古人的文物维修并无“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每重修一次,必失真一等,多个回合下来,终至于面目全非。据我所知,清雍正年间,武义知县主持修过一回,今日尚存的“吕祖谦墓碑”就是当年重立的。清光绪十二年(1886),金华知府陈文騄,会同武义的县官和乡绅、东阳的吕氏后裔,又大修过一回,终于将吕墓“装潢”成今日可见的模样,距离南宋旧貌已远,古意全无。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物保护的“古不如今”之处。然而,过去的知府、县官、学官,每逢清明、冬至或其他日子,带领乡绅随从,不时莅临明招山,上坟致意。如此这般的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又是“今不如昔”之处。至晚在明代,吕祖谦墓前已建起祠堂五间、东西庑六间,里头陈列着很多不同时期、各级官员上坟时的“祭文”碑。人们以碑文的形式,纷纷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敬仰。晚清民国以降,这种盛况已不复见。光绪十二年(1886)的那回重修,是吕祖谦墓历史上的最后一次重建。接下来的日子,迎接它的将是毁灭。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山耕地挖一回,大炼钢铁砍一回。当年的农民穷啊,盖不起砖瓦房,纷纷上山挖砖头、撬石板,再毁一回。素面的砖头、石板用来建造房子,据说刻字的石头不吉利,只配用来铺设水渠,或者砌筑猪圈。不几年,吕祖谦墓的地表痕迹,荡然无存。距离今日重建的吕祖谦墓约200米处,有一通半截残碑,仆于化粪池的旁边。这是吕祖谦墓附近唯一存世的真正的古物。这通残碑在《正德武义县志》中有全文著录,原来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瑞在武义视学,特意前来上坟时所撰的《告东莱先生吕成公墓文》,其文曰:刘瑞敢昭......

  1. 信息
  2. 自序
  3. 第一编 寻 墓
    1. 上班就是上坟
    2. 道在瓦甓
    3. 风水术的起源
    4. 龙湾好风水
    5. 国宝·重光
  4. 第二编 语石
    1. 墓志八题
    2. 界碑
    3. 禁示碑
    4. 去思碑
    5. 戒石铭
    6. 客星山与三老碑
    7. 摩崖题名
    8. 沈括题名
  5. 第三编 读城
    1. 浙江城市考古漫谈
    2. 金华四记
    3. 南宋御街
    4. 嘉兴子城
    5. 嘉兴瓶山
    6. 城墙
    7. 丽水大猷街
  6. 第四编 格物
    1. 吾乡印象
    2. 写在瓷窑址考古边上
    3. 乡土文物漫谈
    4. 骑马
    5. 车轮
    6. 胡子史略
    7. 鉴宝记
    8. 考古人的独白(代后记)
  7.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