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狂想曲(科幻界博尔赫斯!智商180的科幻天才,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作品启发了《黑客帝国》“红蓝药丸”概念,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世界范围内畅销4500万册。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翻到135页,只读28个字就让你脸上发烧)_AZW3_MOBI_EPUB_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内容节选

介绍 撰写介绍这门艺术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承认。长久以来,我始终背负着一种紧迫感,想要把这种写作形式从长达四十个世纪的寂寥之中解救出来——剪断其与正文之间的、阻碍了其成长的羁绊。假如不趁着如今世界大同——换句话说就是时机成熟了——那究竟要等到何时,才能真正赋予这门优雅却未被承认的艺术类型独立的地位?老实说,我曾指望会有别人主动来挑起这个重任,因为这么做不仅符合艺术审美观的演化,而且从道义上来说也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不幸的是,我错了。我的观察与等待落空了:不知怎的,并没有人来拯救介绍之撰写于水火,令其摆脱奴隶般的命运。所以,我没有选择:我将致力于拯救介绍写作,成为它的解放者和助产士,我这么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这个受迫已久的领域也确有其难堪的一面——都是些无趣的、为了钱而写就的违心之作,有些甚至从未发表,纯属自甘堕落。还有的虽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装腔作势,一如耶利哥城墙下的号角。不过,除了这些随大流的介绍之外,它也有进阶的等级,比如前言和序言,甚至连随大流的也各不相同,因为给自己的书写介绍是一回事,而给别人的书写介绍又是另一回事了。同理,用某人的介绍来推出首版,跟用同一个人的介绍来推出众多的后续版本,也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某个出版物不断地——甚至可以说是顽强地——再版之后,它也就积蓄了介绍之后的力量,即便介绍的文字本身寡淡无味,亦能将纸张变成力量之塔,能抵御毒舌书评家的长矛——因为又有谁胆敢攻击一本配备了如此厚重之护盾的书呢,护盾背后与其说是它的内容,还不如说是它不可侵犯的尊严! 有时,介绍是一张作者本人签署的承兑支票,是由他的尊严和骄傲锻造而成的誓词;然而,它也可能是受制于某种习惯势力的宣传,亲切但敷衍,透露着官方对书本那虚伪的承诺:它是一种安全措施,一张通往社会的通行证,是肉食者咀嚼之后的残羹——徒劳地想从注定的沉沦中打捞些什么。它属于不能兑现的支票,背后鲜有黄金支撑其价值,更遑论什么利息了。但我会把这些都忽略。我不想涉足介绍的分类学,或给这个过去遭忽视、遭束缚的类型做一个粗浅的区分。但凡套上了缰绳,千里马和劣等马跑起来就没什么区别。拉车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还是留给林纳尤斯之类的分类学家去忙吧。我这本小小的、意在解放介绍的集子,其开篇的立意并非在此。 写到这里,我们必须深入问题的实质。究竟什么是介绍?赤裸裸的吹嘘和自我宣传,没错,但也可能是施洗约翰或罗杰·培根在蛮荒上的呐喊。一旦想通了这一层,我们就能明白,除了作为作品的附庸,介绍本身也可以是杰作,因为对于任何一种神谕而言,学者们所做的经文和预言就是它的介绍——连接着我们的世界和神的世界。因此,想通了之后,你就能明白介绍的天地比文学要广袤得多,因为无论后者想要实现什么,前者只需在远处宣示即可。 回到那个滋扰已久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为解放介绍,将其拔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而奋斗呢?答案就藏在我刚才说过的话中。我们可以一下子说出答案,或是借助于更高深的诠释学。首先,要证明这项任务的正当性,无须层层论证——只需手里拿着计算器即可。我们难道还没受够信息洪流的威胁吗?用美摧毁美,用真理消灭真理,不正是它的恐怖之处?一百万个莎士比亚发出的声音,和一百万头北美野牛或是一百万朵浪花所发出的声音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样的嘈杂、一样的喧闹。内容倍增到如此地步,对思想没有任何益处,只能带来损害。在面对如此命运时,沉默本身就成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救赎之舟,因为通过沉默,作者可以收获不弹老调的声誉,读者也能从如此明显的自我否定之中体会良多。这是一定的。甚至,作者应该连介绍都尽量少写,但真要是不写了,人们就感知不到他的自律,他的牺牲也就白费了。所以,我写介绍就是为了揭示我想避免的罪恶,我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冷静的立场和纯粹的外部计算。然而,这解释仍然未能说透,介绍被解放了之后会变成何种艺术形式呢?我们都知道,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之后也会便秘。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我们怎么才能从自找的便秘中拯救自己?这里真的能找到救赎吗——正确的道路一定会途经“介绍”吗? 如同金光闪闪的救世主,诠释学方面的义勇军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受召前来,他当做出如下解释:将介绍与其本该预告的内容隔开,这其中的关键并非是为了取悦谁,甚至包括我在内——因为它不在乎。我们都是受体,无法对艺术形式的进化规律提出申诉。艺术无法止步不前或是原地转圈,正因如此,它的存在超越了取悦的范畴。如果你下了一个蛋,你必须孵化它;如果从里面孵出来的不是爬行动物,而是哺乳动物,那你就给它点能吮吸的东西;假如我们因此而感到不适甚至恶心,那也只能认了,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产物。我们拖着疲惫的步伐挣扎了这么远,一遍又一遍地被一个比取悦更高级的命令所驱使——驱使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和思想——去接受新的形式,它出现在通往更远更高的路途中,虽然还没人到过这里,也不......

  1. 莱姆小说的思想深度——《莱姆狂想曲》中译本序
  2. 论杜撰
  3. 目录
  4. 介绍
  5. 死灵
    1. 介绍
  6. 将语
    1. 介绍
  7. 比特文学的历史
    1. 介绍
    2. 第二版的介绍
  8. 维斯特兰德未来百科全书
    1. 预言
    2. 样品页
  9. 泥人十四
    1. 前言
    2. 介绍
    3. 说明
    4. 泥人的首次演讲——人类的三重性
    5. 第四十三次演讲——关于自己
    6.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