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_AZW3_MOBI_EPUB_塔米.安薩里(TAMIN ANSARY)

内容节选

伊斯蘭曆四七四 — 七八三年(西元一○八一 — 一三八一年) 來自西方的攻擊 事實上,穆斯林世界經歷了兩場浩劫,一場較小,一場很大。較小的一場浩劫來自於西方世界。當時,穆斯林世界對西歐的認識就像是後來歐洲人對非洲內陸的認識那樣少得可憐。位於拜占庭和安達魯西亞之間的一切事物對於穆斯林來說,差不多只是一片蠻荒森林,森林裡住著極為原始,還在吃豬肉的居民而已。當穆斯林說到「基督徒」的時候,他們指的是那些在穆斯林統治的領土上活動的拜占庭教會或者更小的一些教會。穆斯林知道在西方世界曾經存在過一個發達的文明:人們在受到穆斯林定期攻擊的義大利半島或地中海沿岸的部分地區仍然能見到那個文明的蛛絲馬跡。 穆斯林的這種看法其實並非完全錯誤。歐洲的情形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很糟糕。他們在幾個世紀以來承受了日耳曼部落、匈人(Huns) 、阿瓦爾人(Avar) 、馬札爾人(Magyar) 、穆斯林、斯堪地那維亞人(Norsemen) 及其他各民族的攻擊,在這之後,西方文明只剩下了最低限度的文明。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是佃農,幾乎所有的佃農都從早到晚辛苦地勞作,只是為了能填飽肚子不至於餓死,同時供應一個人數很少,由軍事貴族和教士組成的上層社會。(由於教士不結婚,他們的地位逐漸由軍事貴族所補充。) 除了少數進入教會的人,上層階級的男孩子們除了會打仗,別的幾乎什麼都不會。 然而在十一世紀的某個時候,一連串技術上的小發明所造成的結果匯聚成了一股帶來質變的力量。這些發明都十分的細微,以至於它們到處可見卻一直沒有被人們注意到。其中的一個例子是經改良的鋼焊接「重型」犁具,這種犁具能夠切斷土裏的根,相比以前的犁,這種新型號可以在北歐的硬土和濕土中犁出更深的溝。重犁裝置讓農人得以清除森林,將農地範圍擴展到之前認為不適合耕作的土地。所以這種重型犁具給佃農們帶來了更多的土地。 第二項發明是馬的項圈,這項發明其實只是從原來套在牲口身上的軛做了些改良。早期的版本因為形狀的關係,只能用在公牛身上,如果使用在馬匹身上,皮帶會勒住馬匹的脖頸,讓馬無法呼吸。有一位不知名的發明家改良了牛軛,讓它剛好可以卡在馬的肩部和頸部下面。有了這樣的軛,佃農們可以用馬來代替犁地的牛,因為馬犁地的速度比牛要快上一半的速度,這也就意味著佃農們用同樣的時間可以耕更多的田地了。 第三項創新是三田輪作法。因為年復一年地耕種同一塊田地會耗盡地力,所以農人必須讓土地休耕一段時間,但土地休息的時候人的肚子可不休息,因此歐洲農人的習慣是將土地分成兩塊,在第一塊土地耕作時,讓第二塊土地休息,隔年再於第二塊土地上耕作,讓第一塊土地休息。 然而,經過幾個世紀,歐洲人開始了解農地並不需要每兩年休耕一次,把時間延長到每三年休耕一次,地力還是一樣肥沃。於是農人逐漸開始將土地分成三塊,每年種植其中兩塊,讓另一塊休耕,如此一來,農人每年多了六分之一的可耕地。 把這些小小變化帶來的結果加起來會產生多大變化呢?並不大。這些變化充其量只是讓農民多了一些餘糧。當他們有了一些餘糧的時候,他們就在選好的日子裡把這些糧食帶到十字路口處去,和其他有餘糧的人們做些交易。當他們交換到了種類不同數量更多的貨物後,他們就可以從他們辛勤勞苦的營生中騰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用品作為商品。一些固定的十字路口變成了長期性的市場,然後逐步發展成了城鎮。城鎮吸引了一些可以全職製造商品的人來到這裡賣東西換現金。有了這些現金,他們可以用他們全部的時間走訪不同的市場來做買賣。貨幣又重新在歐洲被使用了,隨著貨幣的通行,那些最富有的歐洲人開始有了旅行的慾望。 什麼地方會是這些歐洲人旅行的目的地呢?當時他們身處在一個充滿宗教和迷信行為的世界,他們會去一些聖壇尋找奇蹟。如果他們財力有限,那他們就會到附近的聖壇去,但如果他們可以付得起更多的花費,他們就去位於聖城耶路撒冷的各處聖蹟去。對西歐人而言,這是一趟漫長而危險的旅程,沿途沒有通用的貨幣,所以唯一的付費方式就是用金和銀,因此許多朝聖者便成了強盜的現成目標。為了讓旅途更加順遂平安,朝聖者集結成團隊,並且雇用保鑣,組成遠征團前住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他們造訪耶穌基督及其門徒走過,生活過以及去世的地方。他們祈求主的寬恕,讓自己離天堂的大門更近一步。他們從聖城帶護身符回去,期待能治癒身體的疾病,他們還在東方世界的市場上選購新奇的物品,為他們的親屬求取聖物和紀念品,最後打道回府並思慎這一生中最偉大的冒險。 塞爾柱人從寬容的法蒂瑪王朝和閒散無爭的阿巴斯王朝手中搶下了巴勒斯坦的掌控權。作為新皈依的信徒,這些突厥人有著十足的狂熱心。但他們的狂熱完全沒有表現在節制、謙遜或慈善事業這類的事物上,而是表現在對於退讓的零容忍上,他們對其他宗教的信徒表達出沙文主義的蔑視,尤其是對那些來自偏遠落後地區的人們。 基督教朝聖者們開始發現他們在聖地所受的遭遇非常......

  1. 目錄
  2. 地圖清單
  3. 關於名字與日期
  4. 前言
  5. 1章 中央世界
    1. 伊斯蘭之前的中央世界
  6. 2章 遷徙
    1. 伊斯蘭曆元年(西元六二二年)
  7. 3章 哈里發的誕生
    1. 伊斯蘭曆一一—二四年(西元六三二—六四四年)
      1. 第一位哈里發(伊斯蘭曆一一─一三年)
      2. 第二任哈里發(伊斯蘭曆一三─二四年)
  8. 4章 分裂
    1. 伊斯蘭曆二四—四○年(西元六四四—六六一年)
      1. 第三任哈里發(伊斯蘭曆二二—三六年/西元六四四—六五六年)
      2. 第四任哈里發(伊斯蘭曆三六—四○年,西元六五六—六六一年)
  9. 5章 伍麥亞帝國
    1. 伊斯蘭曆四○—一二○年(西元六六一—七三七年)
  10. 6章 阿巴斯時代
    1. 伊斯蘭曆一二○—三五○年(西元七三七—九六一年)
  11. 7章 學者、哲學家及蘇非
    1. 伊斯蘭曆一○—五○五年(西元六三二—一一一一年)
      1. 學者
      2. 哲學家
      3. 蘇非
  12. 8章 突厥人的入侵
    1. 伊斯蘭曆一二○—四八七年(西元七三七—一○九五年)
  13. 9章 浩劫
    1. 伊斯蘭曆四七四—七八三年(西元一○八一—一三八一年)
      1. 來自西方的攻擊
      2. 來自東方的入侵
  14. 10章 重生
    1. 伊斯蘭曆六六一—一○○八年(西元一二六三—一六○○年)
      1. 鄂圖曼人(約伊斯蘭曆七○○年—一三四一年)
      2. 薩法維王朝(伊斯蘭曆九○六年—一一三八年)
      3. 蒙兀兒帝國(約伊斯蘭曆九○○年至一二七三年)
  15. 11章 同時期的歐洲
    1. 伊斯蘭曆六八九—一○○八年(西元一二九一—一六○○年)
  16. 12章 由西方到東方
    1. 伊斯蘭曆九○五—一二六六年(西元一五○○—一八五○年)
  17. 13章 改革運動
    1. 伊斯蘭曆一一五○—一三三六年(西元一七三七—一九一八年)
      1. 瓦哈比主義
      2. 阿里格爾運動:世俗現代主義
      3. 伊斯蘭現代主義
  18. 14章 工業,立憲與民族主義
    1. 伊斯蘭曆一一六三—一三三六年(西元一七五○—一九一八年)
  19. 15章 世俗現代主義的崛起
    1. 伊斯蘭曆一三三六—一三五七年(西元一九一八—一九三九年)
  20. 16章 現代性的危機
    1. 伊斯蘭曆一三五七—一三八五年(西元一九三九—一九六六年)
  21. 17章 潮流逆轉
    1. 伊斯蘭曆一三六九—一四二一年(西元一九五○—二○○一年)
  22. 後記
  23. 參考文獻
  24. 致謝
  25. 譯後記
  26.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