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套装共2册)(长销二十余年的心理学入门经典,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的科普读物,带你漫步两千五百年的人类心灵探索史)_AZW3_MOBI_EPUB_莫顿·亨特
内容节选
第八章 测量者 第一节 “何时想数,就数吧”:弗兰西斯·高尔顿 1884年,在伦敦国际健康展上,展厅里只有一张10米×2米的小展台,上面庄重地标着“人体测量实验室”。展台里面有3位服务人员,长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仪器,其中有一个摆锤和一个反应键,一个手柄和一个转盘,一台可用来比较小色块的光度计,还有一根长管子,在助手向这根管子里吹气时,它可以发出哨音,音调可通过操作管子终端一根有刻度的杆上的螺丝进行调节,直到参观者再也听不到为止。参观者只需花费3个便士,就可以测试和测量13项特征:反应时间、视力和听力灵敏度、色彩分辨力、判断长度的能力、拉力和拧力、吹气的力量、身高、体重、臂长、呼吸力量和肺活量。 人们为什么愿意花3个便士获取这些数据就很难说了,但展览期间,共有9337名观众真的为此付过钱。也许,这项活动本身就值得奖励。这是一个精确测量的时代,精确测量正成为科学的标志,享有极高的威望。人们无论对什么都要测量一番,即使脑海中没有明确目标。 如果说,到人体测量实验室参观的人们在心里根本没有明确目标可言,它的经营者倒是有。他就是弗兰西斯·高尔顿,一位矮个子的秃顶男人,他鬓角花白,有一双具有穿透力的蓝色眼睛和突出的鼻梁及狭长的嘴巴。所有这些赋予他一种大块头男人也要嫉妒的权威风度。 高尔顿是一位业余心理学家。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因此,社会应给最聪明的人生育奖励,以推进人类进化。可如何才能辨别出他们呢?他相信,若干遗传的生理特征或能力,特别是感官灵敏度和反应时间,都与智力相关,因而是辨识这些人的标准。(他这样想是源自自己的两项观察结果:其一,反应迟钝者感官分辨度较差;其二,对感觉敏感度有要求的工作,比如钢琴调音、品酒或羊毛分拣,通常由男性承担。他想当然地认为,男人应比女人聪明。) 高尔顿的遗传应和了他的智力观。一方面,他是著名医生和植物学家伊拉斯谟·达尔文的曾孙(另一曾孙查尔斯·达尔文是高尔顿的堂兄);另一方面,他还是非常成功的银行家的孙子和儿子。而且他还有额外依据。他早先收集了大量杰出男人的家谱,从而证明“杰出”——他认为它等同于智力——大都呈家族性。 高尔顿自己花钱在展览中搭建“人体测量实验室”,其目的是测量与智力相关的生理特征并收集结果。这样他就开创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形式,它既不同于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进行的实验法,也不同于詹姆斯在哈佛实践的内省法,更不同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与布罗伊尔商讨并在不久后在自己办公室采用的谈话疗法。 不管大家对高尔顿的观点作何感想,他本人倒不是一个无所事事、无聊至极的维多利亚沙文主义者,而是拥有超凡智力与天赋的科学家,热情、好奇,对工作专注。他是真正的博学者,成功的发明家,备受赞誉的地理学家,权威的游记作家和气象学家。他研究出第一个鉴别指纹的实用方法,并第一次对孪生子进行研究,以梳理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他还发明了关联分析法,这是心理学和其他科学最有价值的研究工具之一。 抛开这一切不说,高尔顿还是第一位开展智力测验的人,借此他还开创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全新模式和新领域:个体差异。其他心理学家,特别是冯特派心理学家,寻找的大多是通用心理学原则,比如,对声音产生反射时,无意识反应和有意识反应各需要多长时间。高尔顿寻找的却是个体特征(比如反应时间)之间的差异及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其他特征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尔顿对个体间差异的兴趣反映出他所处时代心理学在英国的地位。与德国大学不一样的是,英国大学并不支持心理学,既不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也不设心理学系。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不是将之视作生理学或心理疗法下的专业,而是全凭自己兴趣,将之视作个人爱好。如果是在德国的大学,高尔顿也许就被导入生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在英国,他所能做的只是随心所欲地寻求是什么使其成为天才人物,并探索社会如何才能增加像他这样的天才的数量。 1822年,高尔顿出生于伯明翰,远远年长于冯特、詹姆斯和弗洛伊德,但他对心理学的贡献大多是在其中晚年做出的,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与前面几位几乎就是同时代人。高尔顿天生聪慧。他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是家里7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2岁半开始阅读,5岁即可阅读任何英语文本,并懂得拉丁文及法文,还能解决最基本的算术难题。6岁时,他到当地一所小学就读,却瞧不起其他孩子,因为他们从未听说过《伊利亚特》。到7岁左右,他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是阅读莎士比亚和蒲柏的作品。 这颗极有希望的新星在寄宿学校里却显得十分黯淡,因为这里提倡的是死记硬背,而自然的好奇心和独立精神往往遭到鞭打、布道和惩罚性课外作业的压制。在转到剑桥学习后,他仍然未能混好:时刻处在出人头地的压力之下,忍受考试和学习成绩不如人的压抑。到大学三年级时,他的成绩依旧未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也看不到成为尖子生(数学成绩特别好的荣誉生)的希望。他慢慢......
- 总目录
- 心理学的故事上 源起与演变
- 序言:探索内心世界
- 第一部分 前科学心理学 PRESCIENTIFIC PSYCHOLOGY
- 第一章 猜想者
- 第一节 荣耀归于希腊
- 第二节 先驱
- 第三节 “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 第四节 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 第五节 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 第二章 学者们
- 第一节 漫长的休眠
- 第二节 评论者
- 第三节 罗马拿来者
- 第四节 教父改造者
- 第五节 教父折中者
- 第六节 黎明前的黑暗
- 第三章 原始心理学家
- 第一节 第三次造访
- 第二节 理性主义者
- 第三节 经验主义者
- 第四节 德国的先天论
- 第二部分 新科学的奠基人 FOUNDERS OF A NEW SCIENCE
- 第四章 物理主义者
- 第一节 魔术师——诊疗者:梅斯梅尔
- 第二节 相颅者:加尔
- 第三节 机械论者
- 第四节 特别的神经能量:弥勒
- 第五节 最微可感知差别:韦伯
- 第六节 神经生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 第七节 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
-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冯特
- 第一节 恰逢盛世
- 第二节 首位心理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 第三节 孔维特楼里的怪事
- 第四节 冯特心理学
- 第五节 难以言说的变迁
- 第六章 我行我素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 第一节 “这不是科学”
- 第二节 可爱的天才
- 第三节 美国心理学之父
- 第四节 卓越心理分析家的概念
- 第五节 詹姆斯的矛盾
- 第七章 精神的探索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第一节 关于弗洛伊德
- 第二节 准神经科学家
- 第三节 催眠医师
-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发明
- 第五节 动力心理学:早期论述
- 第六节 成功
- 第七节 动力心理学:发展及修正
- 第八节 它科学吗?
- 第九节 衰微与复兴
- 第八章 测量者
- 第一节 “何时想数,就数吧”:弗兰西斯·高尔顿
- 第二节 高尔顿的矛盾
- 第三节 走近心理年龄:阿尔弗雷德·比奈
- 第四节 测试旋风
- 第五节 智商论战
- 第九章 行为主义者
- 第一节 老问题,新答案
- 第二节 行为主义原理的两大发现者:桑代克和巴甫洛夫
- 第三节 行为主义先生:约翰·B.华生
-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凯旋
- 第五节 两大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
- 第六节 失势与衰落
- 第十章 格式塔学派
- 第一节 可视错觉与新的心理学
- 第二节 思维的再发现
- 第三节 格式塔定律
- 第四节 够不到的香蕉及其他问题
- 第五节 学习
- 第六节 失败与成功
- 心理学的故事下 源起与演变
- 第三部分 专业化与集大成 SPECIALIZATION AND SYNTHESIS
- 简介 心理学的裂变与心理学诸学科的融合
- 第十一章 人格心理学家
- 第一节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第二节 人格的基础单元
- 第三节 人格测量
- 第四节 乱中求序
- 第五节 习得性人格
- 第六节 身体、基因和人格
- 第七节 人格研究前沿的最新报道
- 第十二章 发展心理学家
- 第一节 “橡树再大,也得从橡子中长出”
- 第二节 宏论与妄谈
- 第三节 巨人与巨论
- 第四节 认知发展
- 第五节 成熟
- 第六节 人格发展
- 第七节 社会性发展
- 第八节 生命全程的发展
- 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学家
- 第一节 无人区
- 第二节 多重父系的社会心理学
- 第三节 定案
- 第四节 前进中的探索
-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
-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 第一节 有趣的问题
- 第二节 看待“看”的风格
- 第三节 看见形状
- 第四节 看见运动
- 第五节 看见深度
- 第六节 看待视觉的两种方法
- 第十五章 情绪与动机心理学家
- 第一节 基本问题
- 第二节 躯体理论
- 第三节 ANS及CNS理论
- 第四节 认知理论
- 第五节 缝缝补补的被子
- 第十六章 认知心理学家
- 第一节 革命
- 第二节 二次革命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语言
- 第五节 推理
- 第六节 人的心理是一种计算机吗?计算机是一种心理吗?
- 第七节 新的模式
- 第八节 谁是获胜者?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师
- 第一节 快速发展的行业
-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动力心理治疗者
- 第三节 作为实验动物的病人:行为疗法
- 第四节 全在脑海里:认知疗法
- 第五节 疗法种种
- 第六节 真的有效吗?
- 第十八章 心理学的利用与误用
- 第一节 知识就是力量
- 第二节 改善“人性设备”的人性用途
- 第三节 改善人类与其工作的适应度
- 第四节 测试的利用与误用
- 第五节 隐蔽式说服:广告与宣传
- 第六节 法庭心理学
- 第七节 界限之外
- 第十九章 今日心理学
- 第一节 心理学家素描
- 第二节 学科素描
- 第三节 分裂
- 第四节 心理学与政治
- 第五节 状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