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20年第24期_AZW3_MOBI_EPUB_读者

内容节选

生活·心理人生 曹操的心机 李国文 据《三国演义》,公元199年,官渡决战前夕,曹操挥师东进,刘备不信,因为袁绍大军压境,曹操哪能腾出手来收拾他。直到他看见曹操亲征的旗帜,才知道曹操深知袁绍谋而不决的性格,打了一个时间差,欲先将身边的隐患除掉。一看曹操动真格的,刘备便丢盔卸甲,落荒而逃。然后,曹军围关羽于土山,促降。以关羽万夫不当之勇,要突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他若杀出重围,他保护的刘备的两位太太,甘夫人和糜夫人,就有可能落入曹军之手,这不符合他做人的准则,结义弟兄,情逾骨肉,岂能顾一己之私。于是,传过话去,请先退军,勿逼人紧,容他再想想。曹操立即下令军队后撤,一退三十里。军师荀彧毛了,难道要放虎归山吗?曹操笑而不语。 苟彧乃博学之士,顿时明白了,为什么一退三十里,而不是二十里或四十里。这是一个典故,典出《春秋左氏传》,晋公子重耳落难,被逐出晋国,流落诸侯间,饱受炎凉,只是到了楚国,“楚子飨之”。“飨”,待以贵宾之礼。一次,楚成王问:“公子将来若返晋国称主,则何以报不榖?”“不榖”是古代君王的谦称。重耳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楚成王性子倔,偏要问个究竟:“虽然,何以报我?”于是,重耳就有了下面这番经典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治兵”是客气话,真义是若两国开战,我保证晋军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地退让君王。 曹操对关羽一退三十里,是他对关羽极其成功的攻心之举。假若关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推车”或“脚夫”的出身,不摆出儒将色彩,不作饱读经书状,也就不会中曹操的算计。一个人,本色最好。关老爷出名以后,就羞于提及这个本色,被曹操抓了个结实。曹操,这位三国英雄,自《三国演义》问世,便被定性为“奸雄”,着实冤枉了这位历史人物。其实,奸只是曹操的一面,雄,却是曹操的全部。曹操深知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一登高位,也许因为高处不胜寒,就要做出学富五车的渊博样子,很好笑,好笑的背后,也就暴露出相当程度的虚荣心。 关老爷的内心深处,必然这样想,如果一直推车,一直做脚夫,就不会考虑自己的学历问题。但是,刘备曾经师从郑玄、卢植,这份堂皇的学历,让自学成才的关羽难免自惭形秽。于是,他“弯道超车”,从更艰深的《春秋》入手,所以,自与刘备、张飞结义以来,手捧《春秋》,秉烛夜读,便成为他营造形象的经常性表演。 曹操何其眼毒,一下子抓住了关羽的心理弱点。 “一退三十里”,其来有自,关羽马上领悟,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他眼中的超级强人,居然了解他在攻读这部古籍,立刻产生一种共鸣,还有很大程度上的感动——他不是普通人,他是曹操,他为关羽一退三十里,因为他知道关羽读《春秋》,便按《春秋》的古风行事,关老爷精神上先就服了。这一服不打紧,也就马上降了曹操。当然,关羽降曹,断非完全因此,但不可否认,曹操此举对关羽所起到的心理冲击,非同小可。那种惊喜感应,是其降曹若干缘由中的一个,应是自然。当然,这是按《三国演义》想,正史并非如此。 拳击手都知道每个人皆有其不堪一击的软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谁肚子里有多少货色,一天不知道,两天不知道,第三天也就知道个七七八八了。但也是在这个世界上,你的朋友,你的说不上是朋友的朋友,会纵容你、蛊惑你,如果你缺乏最起码的警醒,你的带引号的朋友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蛊惑,肯定让你头晕起来,自以为是起来。正因为如此,曹公的忽悠能力、挖坑攻势,显得相当的凌厉和可怕。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曹操心机所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接着,曹操索性放他一马——既然留不住阁下,我何不将人情做到极致。虽然过五关、斩六将是演义笔墨,但曹操还是放他走了,这才是有智慧者的大手笔。关老爷的虚荣心,从未得到如此满足,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达到爆棚的程度,甚至到了襄阳之战,关羽进入生命倒计时之际,曹操还在挖坑,说要迁都以避其锋芒,关羽还往里跳,从帐上帐下围观其刮骨疗毒那表演性质的盛况看,就知道此人的精神状态,是何等的不可救药了。 关羽生前,十分看重名分,名分有如光环,第一提气,第二唬人。于是,关羽产生离地三尺的飘飘然感,那种如醉如痴、晕晕乎乎的微醺状态,令人享受,且极其过瘾,关羽如此,其他人也未必不如此。我们还看到,初显峥嵘的名流、身价忽然倍增的大腕,若是冷静下来,撇开那些偶然和意外因素,压根儿还是当初那舞台上群众甲或群众乙式的角色而已。偶尔客串主角,便以为自己不再是龙套,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看得太多的红了、亮了,然后灭了、没了的故事。殊不知,光环发光的同时,还会发热,首当其冲的便是脑袋。脑袋一热,必然膨胀;因为膨胀,必然失控;因为失控,随之而来的也就必然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落、误差,而跟着来的便是不知伊于胡底的沉沦。 这就是宋人胡寅在《读史管......

  1. 信息
  2. 卷首语
    1.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3. 文苑
    1. 猫生
    2. 比邻而居
    3. 爱情、死亡与瘟疫
    4. 当我还是孩子时
  4. 人物
    1. 宁浩,陷入沉思的“坏猴子”
    2. 见信如晤
    3. 抗美援朝电影往事
    4. 被绑票的一百天
  5. 社会
    1. 听着听着就老了
    2. 战时故事
    3. 读书当有光芒
    4. 赡养人类
    5. 何以解忧,最好独游
    6. 老不老是心里的事
    7. 战争击不倒音乐
    8. “扯淡”鉴别指南
    9. 被游戏塑造的一代
  6. 人生
    1. 作家陈光炅的盲人生活
    2. 一颗简单的心
    3. 厨房里的初恋
    4. 遗忘
    5. 她还能说出滚烫的情话
    6. 护士小范的机智生活
    7. 十四田虫
    8. 好吃吗
    9. 我离开之后
  7. 生活
    1. 食堂生态
    2. 少年时候的心痛
    3. 曹操的心机
    4. 两把宝刀背后的营销学演义
    5. 向上管理
  8. 文明
    1. 牛津笔记
    2. 请客吃饭点几个菜?
    3. 人人都爱刘姥姥
    4. 麈尾指坐
  9. 悦读
    1. 言论
    2. 幽默
    3. 今日店休
  10. 点滴
    1. 话语的深意
    2. 礼物归谁
    3. 爱的谜题
    4. 好一个多情底和尚
    5. 烹小鲜与治大国
    6. 针锋相对的气度
    7. 高明的“横向管理”
    8. 一斛珠
    9. 时光之物
    10. 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
    11. 懂得“割爱”
    12. 散步有益
    13. 言传身教
    14. 丽与骨
  11. 互动
    1. “《读者》光明行动”(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