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滄桑六十年:吳江回憶錄(CUHK Series)_AZW3_MOBI_EPUB_吳江

内容节选

背負着脫党的“原罪”默默地工作 道德規範有時是不適於衡量歷史進程的。人類的發展絕不是善良和幸運相得益彰的坦途。——黑格爾 四﹑脫党的“原罪”和最初接觸的“理論” 我到解放區後,很長一段時間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一個黨籍問題。因此,在敍述我後來的經歷之前,先要把這個問題交代一下。和我一起離開家鄉奔赴延安的人,如果是黨員,據我後來所知,對原來的黨籍問題持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隱瞞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提在家鄉入黨的事,而以非党青年面目出現。因此,這種人提出入黨要求,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上面提到的先于我到達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的錢氏兄弟就是如此,這是他們離開晉察冀邊區赴晉東南抗大分校路經我處時親口告訴我的,他們還怪我說了實話,對我的處境表示同情(以後這兄弟兩人就杳無音信了,大概是犧牲於敵後了)。另一種就是像我這樣的,一到就亮相,直白說明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並寫材料請求組織把關係轉來。1938年10月我進陝北公學,首先做的就是這件事。但是,“轉關係”的事又談何容易,戰時環境,路途遙遠,交通阻隔,黨組織層次繁多,彼此又經常不連接,最要命的是不久之後家鄉黨組織遭大破壞,黨員星散,許多人被殺(我不知道這和當時執行王明的指導方針有多大關係),因此,“轉關係”的事就成了一場夢,而且是一場噩夢。在戰爭時期,黨組織的嚴密性是無可指責的。那時,除非是特殊人物(如郭沫若、葉挺這樣的人),一般失掉組織關係的人(我不認為我是“自由脫黨”,理由已如上述),過去的入黨簡直成為一種“原罪”,一舉一動受人注意,被猜疑,受審查,用一切辦法考驗你,有人還可以隨時在你身上做文章。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就身處這樣一種境況之中。這難免讓我感慨地想起還是像錢氏兄弟這樣的人“高明”,儘管他們缺乏一點誠實,但是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中,“誠實”又有什麼用?誠實、說真話有時不但不值一文錢,反而會因此招來大禍。說到這裏,我可以附帶說明我後來是如何解決黨籍問題的事了。我于1945年11月重新入黨,就是說,幾乎整個抗日時期我都在黨外生活;直至1983年3月才經中央組織部批准,恢復我從1937年11月至1945年11月那段時間的黨籍,那是因為我有幸找到了1937年介紹我入黨的那位上海工人馬行健。他竟還健在,還到北京來看過我一次,不過這時他已成為民主黨派人士了。為什麼?我也不好細問。總之,經過大災難能夠活下來就很不容易了。他年歲比我大,顯得既蒼老又憔悴,但頭腦還算清楚。至此,我總算完全解脫了脫党的“原罪”,雖然為時晚了些。現在可以談到達陝北後的學習經歷了。因為當年魯迅藝術學院(以下簡稱“魯藝”)不招生,所以我先進陝北公學分校。分校的地址在陝西省中西部的旬邑縣。陝西地形分陝北高原、關中平原、陝南山地三部分。延安屬陝北高原,其地廣布黃土丘陵和溝川地。旬邑縣則屬關中平原。關中是渭河沖積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是古代農業發達地區,古秦國就立國於此。抗戰初期,關中平原的大部分尤其是農村地區(咸陽以北)基本上受我黨控制,成為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當時習仲勳任關中分委書記兼分區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員,負責把守南大門。關中分委機構是否也在旬邑縣,就不得而知了。此時,前赴陝北公學的人都進分校,因為延安的總校正在收縮,已不招生了。分校由成仿吾、李維漢任正副校長。住地叫“看花宮”,地名很好聽,可惜其來歷不明,現在已是黃土地一片。原定學習期限為三個月(抗大、陝公、魯藝等學校都如此)。我離家鄉時原以為學習三個月後可以返回,但武漢失守,形勢大變,音訊難通,回鄉之念就徹底斷絕了。在分校學了三個月普通班,又學了三個月高級班。1939年春季經再三請求並經成仿吾親自談話(我雖在魯迅書中知道成仿吾其人,但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糾葛詳情,這次面對面談話,覺得他的態度還是比較誠懇的),他放我去延安,我這才如願進了魯迅藝術學院。到了延安,才知道關中的生活條件要比延安好得多,關中地區經常能吃到大米白麵,延安則是小米、窩窩頭居多。但我這裏要說的是,我在此時開始接觸到過去未曾接觸過的理論。過去我讀文藝書籍,其中包括車爾尼雪夫斯基、別林斯基等人的著作,但從未閱讀過真正稱得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書籍。要說我從蘇俄的文藝類書籍中接受了什麼思想,從我的行動和興趣看,恐怕首先自發接受的是知識分子與農民結合共同創造一個新社會的思想。而且說來奇怪,這種思想還不能說是“理論”,它多半是從形象思維中奇異地派生出來的東西,因此,它實際上也是一種接近於民粹主義的空想主義。陝北公學是一座抗日名校,它將許多青年培養成為抗戰的骨幹以及後來新中國的建設者。我記得有一首校歌,是成仿吾的作品,呂驥作曲。作為紀念,茲錄其歌詞如下:這兒是我們祖先發祥之地,今天我們又在這兒團聚,民族的命運全擔在我們雙肩。抗日救亡要我們加倍努力,忠誠,團結,緊張,活潑,戰鬥地學習!努力,努力,爭取國防教育的模範。努力,......

  1. 扉 頁
  2. 版權信息
  3. 目錄
  4. 序 言
  5. 踏上政治之路
  6. 背負着脫党的“原罪”默默地工作
  7. 一個“左”傾空想的狂亂時代
  8. 胡耀邦主持中央黨校工作
  9. 我所經歷的三次論爭
  10. 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公報和《歷史決議》的討論
  11. 全面改革啟動之後的遭遇
  12. 告別和留言
  13. 最後的晤談
  14. 結束語:成也農民問題﹐敗也農民問題
  15. 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