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代表作)读客彩条文库_AZW3_MOBI_EPUB_索尔·贝娄

内容节选

我去了东非看我母亲,去了波拿巴大街看我父亲。等我过了新年第一天后回到家里,发现了婚礼请柬,上面还标着“请勿转寄”。像这种品质的结婚请柬必须得提前几个月定制才行。像这种蒂凡尼风格带镂空工艺的请柬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得出来的。很显然,他们是在我出国之前很久就定制了。在舅舅开车送我去机场的时候,计划就已经制定好了。然而关于玛蒂尔达·莱亚萌,他一个字都没有提过。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带她外出约会了。而他还是通过我才认识的这个女人。母亲把玛蒂尔达介绍给我认识。母亲喜欢给在巴黎的美国女孩子指导指导人生,玛蒂尔达是她的女弟子之一。在欧洲住了几十年,母亲足以提供极有价值的指点与信息——也是极有用的人脉。如果你能哄得她高兴,她会把你介绍给别人,甚至会为她最喜欢的几个弟子举行派对。母亲将家门向漂亮的女人敞开,也许是在借此向老爸显示她有多么无畏。谁知道呢?我不相信她会想着成为他的同谋。她当然意识到自己嫁的是一个天才(一个四处留情的天才,直到现在也还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见多少真正出色的人物呢?贝恩舅舅的事给出了一个可堪类比的例子。他也是个出色的人物,尽管此时此刻在我对他的叙述中我不怎么愿意承认这一点。我心中的某个地方还在痛,因为他欺骗了我——他打破了我们之间相处的规则。 对了,玛蒂尔达从来就没跟老爸有过什么关系。她是母亲这边的,不过她的支持倒也不是母亲求来的。母亲跟老爸的关系属于官方秘密。玛蒂尔达给身处东非的母亲写信,但没有哪一封信提到过贝恩舅舅,而且给母亲的婚礼请柬直到二月才寄到,表明玛蒂尔达是在确保没有来自母亲的任何干涉。妈妈经常拿贝恩在女人方面的麻烦打趣。作为克莱德尔家族的一员,她继承了家族特有的风趣。她有一次说过:“在爱情上面,我弟弟就是那种血友病患者,虽说一碰就会出血不止,却还要在黑暗中用剃刀刮胡子。”等玛蒂尔达终于告诉母亲她和贝恩已经坠入爱河,而且圣诞节的婚礼非常美丽时,她还说能够跟母亲这么好一位朋友成为姑嫂真是一件特别的幸事。就算母亲最吃别人对她的吹捧,也觉得这事实在是过分。在给我写信说这件事时她把自己给择得干干净净,还总结道:“打死我都没想到过,像玛蒂尔达这样的女孩子,居然会把贝恩这种家伙当成结婚对象。” 在一篇长长的“又及”中,母亲评论了这桩婚事,批评了我跟舅舅的关系,以及我模仿他的倾向。她认定舅舅对我有了依赖性。“他用亲情(和妄想)捆绑住了你,不让你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现在你们俩不会再有那么多接触了,而你也会有兴趣要结婚了。特雷姬不是一个合适的妻子。她属于肯·克西[55]的迷幻文化,所有那套疯狂的东西现在都已经过时了,而且她还似懂非懂。迷幻文化没有创造出前卫的东西来,而这原本是它有资格存在的唯一借口。你在这里的时候,说起过一个叫迪塔·施瓦兹的年轻姑娘。你也许没意识到你提到她有多频繁。很显然她很乐于听你说话,出于受教育的目的。你拥有所有在巴黎的文化优势,而她只是一个美国妞儿,而且还是来自中西部,所以她哪儿哪儿都要学。这也许意味着,作为必然的结果,你哪儿哪儿都会有损失。叫独子要谨慎行事通常会刺激出更多的鲁莽之举来。不过现在你舅舅不会再像从前那样需要你了……” 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她不仅身处索马里,连脑子也停留在了索马里。舅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地需要我。 这里我要稍微倒回去一点,说个前因后果:玛蒂尔达当初到巴黎来是为了搜集有关纳粹占领时期文化活动的资料。她对那些大咖特别感兴趣,像是德国这边的恩斯特·荣格尔,法国这边的赛琳,还有德里厄·拉罗谢尔、布拉西拉克和拉蒙·费尔南德斯(真可惜,像费尔南德斯这么一个有天赋的人居然加入了法西斯文学圈)。母亲介绍了玛蒂尔达给玛格丽特·杜拉斯认识(那时杜拉斯还远没有成为名人),玛蒂尔达花了几个星期为自己的博士论文做笔记。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她的法语好得不同寻常;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她有着一流的推荐人;她是个漂亮女人,是那种能引人注意的倾听者,正是那种话多的受访者喜欢的类型。她在搜集信息时不知疲倦,而且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赢得了那些受访者的信心。这些人当中大多是欺世盗名的骗子,他们拥有奇怪的观念,要把战争时期的暴行和法国作为文明国度的最高目标调和起来。比如,为了替抵抗组织获得信息,有人会跟通敌者睡觉,或是在一个两头讨好的人被枪毙后你也许发现自己真的爱过他——反正是能想到的都有了:色诱、撕心裂肺的痛楚、被玷污的爱情、爱国主义,还有精致的文学风格,于是法国文化的纯洁得到了保全。简直是彻头彻尾的腐烂,彻头彻尾的堕落。没有哪个心智健全的人会去钻研这样一个话题。 玛蒂尔达回到美国后(她父亲是个医药界的大人物,很有钱)来找过我,贝恩就是通过我认识她的。我和他一起带她去吃饭。他说她长得不错——一个客观的陈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他不可能是在故意误导我。当时结婚的想法还没有进入他的脑子。那会儿是初夏,他正在研究他的北极苔藓,庆......

  1. 目录
  2.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3. 挣扎实录——代译后记
  4. 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