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西域游历丛书(15卷本)(斯坦因备受争议的西域考古探险全记录,一套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历史探秘佳作。)_AZW3_MOBI_EPUB_奥雷尔斯坦因
内容节选
第一章 千佛洞 第一节 遗址概述 1907年5月15日,我结束了对汉代长城和烽燧遗址的考察,重返敦煌绿洲。对汉代长城烽燧的调查取得了累累硕果,令人感到振奋。自此以后,我便可以全身心地投身到对敦煌石窟寺(千佛洞)的考察中,这同样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部光秃秃的一座山脚下,是我考察伊始就已确定的目标之一。这年的3月我曾造访于此。尽管来去匆匆,但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和洞窟壁画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的艺术价值和考古学价值使我大为折服。五年前,拉乔斯·洛克齐(匈牙利地质学家,1879年曾到过敦煌探险——译者)先生对它们的赞誉之辞毫不为过。对我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个出土大量古代写卷的密室。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写卷。我抵达千佛洞以后,先是被一些事务性的琐事耽搁了一阵,后来由于这里一年一度的朝圣活动又迁延了更长的一段时间,成千上万的信徒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使得我的考察活动不得不推迟。这样,直到5月21日,我才在这里支起了帐篷,开始我的考察工作。 图1 敦煌千佛洞全景 我在千佛洞的考察紧张忙碌地进行了三个星期。在介绍考察经过和收获之前,这里有必要先将这一重要遗址的特征和概况作一介绍。 千佛洞谷位于敦煌东南约10英里的地方,它是疏勒河盆地的一处沙漠山谷。山谷口宽约1.5英里,往里缩成了一条窄窄的峡谷。一条不知名的小河穿过低矮的山峦向北流去。这条小河在很早以前的地质时代就已形成,由较高一些的南山余脉上的山泉汇集而成。山谷西部的山坡上满是流动的沙丘,向西一直延伸到党河,这便是敦煌绿洲的南缘。后来历史上的“沙州”就是得名于此。站在西部新近形成的高大沙丘上,可以俯视千佛洞山谷,从图1的背景中可以看见这些高大的沙丘。山谷的东部也是低矮荒凉的山丘,已经风化的山坡岩面全是光秃秃的。由于冰川的作用,山脚下形成了平整的沙砾地面。 顺着从敦煌过来的马车道进入这宁静的山谷,走了不到1英里,敦煌石窟最北端的一组洞窟(北区洞窟)就呈现在眼前。这里地势仍很开阔,洞窟就开凿在河床西面的悬崖上。山脚的那条小河,因为水分蒸发过多,到达这里时已完全干涸,宽广的河床上只能见到满目的沙砾。只有在偶尔发生的洪水到来时,河床里才有水流。这组凿在阴暗崖面上的黑森森的洞窟,远远望去,鳞次栉比,如同蜂巢一般。洞窟的规模都不是太大,排列有序,向上一直到达高出河床50~ 60英尺的岩面上。崖面上原本有通向这些洞窟的通道,由于岩面崩塌,现多已荡然无存。山体之所以崩塌,一方面是由于北面吹来的风的风蚀,一方面是由于崖脚洪水的不断冲刷。在距这组石窟近500码的地方,崖面上还孤零零地保留着一截廊道和台阶,显然是当时攀登石窟的设施。第二组石窟的情况与第一组大体相似,它比第一组石窟高出约150码。这两组石窟,一方面由于时间上来不及,另一方面也由于无法攀登,我没能够爬上去作仔细的观察。但有证据表明,它们的开凿年代似乎偏晚。这些洞窟绝大部分都很小,而且大多没有壁画,看来属于僧人居住的洞窟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阴暗的洞窟不禁使人联想到西方舍贝斯隐士们穴居的洞穴来。 敦煌石窟的主体部分在南区,其情形与北区的洞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沿着逐渐抬升的陡峭山壁绵延了约1 000码。图1展示的是其全景,它差不多摄下了敦煌主体石窟的南北宽度。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河滩对面(东南面)的戈壁上。山脚耕地上的榆木丛挡住了位置较低一些的石窟。不过,就是站到山脚近处,也很难看出这组石窟的总体特点和布局情况。这组石窟为数众多,布局上也显得无章可循。它们的分布事先似乎并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所以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组很难。 在敦煌石窟陡峭的悬崖上,不间断地排满了洞窟,高高低低,密密麻麻,有时甚至是一个叠着一个。洞窟的数量与其位置的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敦煌石窟群的最南端和最北端,今天所能见到的洞窟都只有一排。而其他地点的洞窟,如图2所示,则上下往往多至四五排。只有在Ch.IX窟附近的崖面上(图2),以及两个大型洞窟之间的崖面上(图3),才可以看出洞窟是按层来分布。这两个洞窟里面都有高大的坐佛像,它们自成一体,看不出它们属于哪一排,因为洞窟的规模太大。坐佛像用黏土做成,空腔,高近90英尺。大窟周围开凿了许多明窗,以便采光。 洞窟像座(坛基)前面往往凿出长方形的前厅(通道),厅的左、右、后三面墙和顶板都绘有壁画,壁画多已褪色。由于洞窟的前墙往往已经塌落,这些壁画从洞窟外面看去一目了然(图3、4)。洞窟的前墙,特别是大型洞窟的前墙,往往是在岩面上直接凿成。但也有一些洞窟的情况有所不同,它们的前墙往往用木制门户或廊道代替,可能是当时或后期作过改动和修复。这些木构设施在位置较高的洞窟前面还有保存(图2),只是残破得很。登上这些位置较高的洞窟往往得靠栈廊,现在只能看见支撑廊子的横木,或插横木的小洞......
-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从克什米尔到帕米尔
- 第一节 吉尔吉特路和克什甘加河谷
- 第二节 唐代和吉尔吉特的历史关系
- 第三节 唐代对吉尔吉特和通向克什米尔道路的控制
- 第四节 吉尔吉特和罕萨的古遗迹
- 第二章 萨里库勒和到喀什噶尔的道路
- 第一节 萨里库勒的地理位置和人种分布
- 第二节 唐代记载中的萨里库勒
- 第三节 萨里库勒的历史遗址
- 第四节 从萨里库勒到喀什噶尔
- 第三章 关于喀什噶尔的历史记载
- 第一节 喀什噶尔的旧称
- 第二节 汉代的喀什噶尔
- 第三节 唐代的新疆地区
- 第四节 唐代关于喀什噶尔的记载
- 第四章 喀什噶尔的古代遗迹及莎车和叶城绿洲
- 第一节 库尔干梯木和克孜勒德拜的佛塔
- 第二节 汗奥依附近的遗迹
- 第三节 叶尔羌(莎车)绿洲和城市
- 第四节 文献记载中的叶城
- 第五章 叶城至和田之路:古代地形和遗迹
- 第一节 沿着沙漠到和田
- 第二节 皮山绿洲
- 第三节 喀克夏勒的塔提
- 第四节 墨吉的古代遗存
- 第五节 从墨吉到和田绿洲
- 和田绿洲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和田绿洲的地理和人口
- 第一节 和田绿洲的地理特征
- 第二节 和田的农业和工业
- 第三节 和田人口的分布和特点
- 第四节 和田人口的体质特征和种族起源
- 第二章 关于和田的历史记载
- 第一节 早期文献记载中的和田及其名称
- 第二节 关于和田的传说
- 第三节 自汉至隋文献记载中的和田
- 第四节 唐代时的和田
- 第五节 晚期文献记载中的和田
- 第三章 和田绿洲的古代遗址
- 第一节 牛角山的山丘
- 第二节 约特干的文化地层
- 第三节 古代和田都城遗址
- 第四节 玄奘描述的佛教场所
- 第四章 丹丹乌里克遗址
- 第一节 前往丹丹乌里克遗址的沙漠之行
- 第二节 首次发掘佛教遗址
- 第三节 神庙内的艺术遗迹
- 第四节 首次发现古代手稿
- 第五节 发现纪年文书
- 第六节 来自护国寺的记录
- 第七节 全面调查丹丹乌里克的其他废墟及遗址
- 第五章 从丹丹乌里克到尼雅河
- 第一节 热瓦克遗址
- 第二节 犹太—波斯文文书
- 第三节 克里雅、尼雅和伊玛目·贾法尔·萨迪克
-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尼雅河尽头以远的古遗址
- 第一节 废墟N.I和首次发现的写板
- 第二节 发掘古代住宅N.II、N.III、N.IV
- 第三节 古代垃圾堆N.xv中的发现物
- 第四节 古代木板和皮革上的文书
- 第五节 古代垃圾堆N.xv出土的汉文文书和木简
- 第六节 解读佉卢文和汉文古文书
- 第七节 踏察废墟N.VI~N.VII与遗址纵览
- 第二章 安迪尔遗址
- 第一节 前往安迪尔河
- 第二节 发掘安迪尔寺庙
- 第三节 安迪尔遗址的废堡和佛塔
- 第三章 喀拉墩遗址探险和探寻媲摩古城
- 第一节 喀拉墩遗址探险
- 第二节 探寻媲摩古城
- 第三节 乌尊塔提和乌鲁克吉亚拉特遗址
- 第四节 吐噶墩和克里雅至和田大道
- 第四章 阿克斯皮尔与热瓦克遗址
- 第一节 杭桂塔提和塔木乌格勒遗址
- 第二节 阿克斯皮尔和克格里克遗迹
- 第三节 热瓦克佛塔
- 第四节 热瓦克寺院的雕塑
- 第五节 热瓦克遗址的年代和朱拜库木遗址
- 第五章 离开和田
- 第一节 伊斯拉木·阿洪及其伪造物
- 第二节 在和田绿洲最后的日子
- 第三节 从和田到伦敦
- 重返和田绿洲
- 信息
- Table of Contents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穿越斯瓦特和迪尔
- 第一节 库纳尔河与印度河之间的亚历山大遗迹
- 第二节 乌仗那地方的早期香客
- 第三节 唐代文献中的乌仗那
- 第四节 经行塔拉什和迪尔
- 第二章 经行吉德拉尔和马斯图吉
- 第一节 吉德拉尔的人种志与历史
- 第二节 吉德拉尔的古迹
- 第三节 马斯图吉的历史状况
- 第四节 马斯图吉的古迹
- 第五节 高仙芝的远征与德尔果德
- 第三章 从阿姆河到和田
- 第一节 早时期的瓦罕
- 第二节 瓦罕的古址
- 第三节 玄奘前往喀什噶尔的路线
- 第四节 喀什噶尔与莎车
- 第五节 昆仑山的极西部分
- 第四章 和田绿洲的古迹
- 第一节 绿洲中的古遗址
- 第二节 在约特干及和田一带搜集的古物
- 第三节 吉亚北部的沙漠遗址
- 第四节 阿克铁热克遗址
- 踏勘尼雅遗址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达玛沟一带的遗址
- 第一节 喀达里克的寺庙遗址
- 第二节 喀达里克遗址的出土物
- 第三节 喀达里克一带的小遗址
- 第四节 达玛沟亚尔及麻扎托格拉克的遗迹
- 第二章 尼雅遗址
- 第一节 重返尼雅河尽头附近的遗址
- 第二节 西北遗址群
- 第三节 档案室N.XXIV出土的文书
- 第四节 探察N.XXVI和东南边废墟群
- 第五节 最南边废墟群的踏勘及遗址总览
- 第三章 安迪尔遗址
- 第一节 比勒尔孔汗遗址
- 第二节 发掘安迪尔唐堡及其周围地区
- 第三节 唐代以前的遗存
- 第四节 安迪尔与覩货逻故国概况
- 第四章 从且末到若羌
- 第一节 且末的早期记载
- 第二节 且末周围的古遗迹
- 第三节 车尔臣河道与瓦石峡
- 第四节 若羌绿洲及其古遗迹
- 第五章 史料中的罗布、鄯善与楼兰
- 第一节 马可·波罗的罗布与玄奘的纳缚波
-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鄯善
- 第三节 《后汉书》中的鄯善
- 第四节 西汉时期楼兰的最早记载
- 第五节 楼兰更名为鄯善
- 路经楼兰
- 信息
- Table of Contents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穿越罗布沙漠
- 第一节 首访米兰
- 第二节 通过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 第三节 穿过侵蚀的古三角洲
- 第二章 楼兰遗址
- 第一节 发掘废住宅L.A.I
- 第二节 调查废住宅L.A.II ~ L.A.VI
- 第三节 古代垃圾堆L.A.VI.ii中的发现物
- 第四节 围墙遗迹
- 第五节 L.A废弃的窣堵波
- 第六节 一处佛寺遗迹
- 第七节 废墟L.B.IV ~L.B. VI中发现的遗物
- 第八节 楼兰遗址的汉文文书
- 第九节 楼兰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文书
- 第十节 汉文史料中的楼兰遗址
- 第十一节 楼兰的废弃
- 第三章 重返米兰遗址
- 第一节 前往车尔臣河三角洲
- 第二节 米兰废堡
- 第三节 米兰戍堡中的发掘
- 第四节 米兰戍堡中的各种发现物
- 第五节 米兰戍堡中发现的吐蕃文书
- 第六节 用如尼文字书写的一件突厥语写卷
- 第四章 米兰古代佛寺
- 第一节 废址M.II的雕塑残片
- 第二节 窣堵波内殿M.III及其壁画
- 第三节 内殿M.III的绘图饰带的残存物
- 第四节 内殿M.III中的天使护壁
- 第五节 发掘寺庙M.V
- 第六节 内殿M.V中的佛传壁画
- 第七节 内殿M.V的绘画护壁
- 第八节 M.V发现卢文题记以及米兰的遗迹
-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 第一节 从阿布旦到敦煌的道路
- 第二节 罗布沙道的汉文记载
- 第三节 马可·波罗及罗布沙漠之路上的旅行家
- 第四节 古代中国长城的第一批遗存
- 第五节 疏勒河沼泽旁的遗迹
- 第二章 敦煌绿洲及其北部的长城
- 第一节 下疏勒河盆地的地理特征
- 第二节 探寻北部“旧墙”
- 第三节 首次在烽燧T.XXVII发现汉代文书
- 第四节 寻找长城上的烽燧T.XXVIII~ T.XXX
- 第五节 调查通往安西的长城上的烽燧
- 第三章 南湖绿洲与阳关
- 第一节 敦煌与南湖之间的遗址
- 第二节 南湖绿洲及其目前的资源
- 第三节 南湖的古代遗址
- 第四节 阳关的位置
- 第五节 南湖北面的村落遗址
- 第四章 中国长城的尽头
- 第一节 长城的最后一站
- 第二节 长城的西南翼
- 第三节 古代烽燧T.VI.b及其文书
- 第四节 长城上的最后两座烽燧
- 第五章 最西端的长城
- 第一节 从长城的最西端到烽燧T.VIII
- 第二节 烽燧T.IX、T.X和沼泽地段的长城
- 第三节 废弃的烽燧T.XI、T.XII.a
- 第四节 在烽燧T.XII.a发现的纸质粟特文书
- 第五节 烽燧T.XII、T.XIII
- 第六章 玉门关
- 第一节 T.XIV废墟遗址
- 第二节 玉门关的位置
- 第三节 玉门关和阳关之间的辅助城墙
- 第四节 烽燧T.XIV.a及其垃圾堆
- 第五节 古代丝绸贸易的遗物
- 第六节 北新道
- 第七节 长城边上的古仓库
- 第八节 湖区的长城:烽燧T.XIX~ T.XXIII
- 发现藏经洞
- 信息
- Table of Contents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千佛洞
- 第一节 遗址概述
- 第二节 千佛洞的碑刻
- 第三节 王道士和藏经洞
- 第二章 发现藏经洞
- 第一节 密室的开启
- 第二节 藏经洞里的多种语言文书
- 第三节 密室藏经和艺术品的获取
- 第四节 后来对藏经洞的调查
- 第三章 千佛洞的绘画
- 第一节 绘画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 第二节 绘画的时间和环境
- 第三节 画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 第四节 佛传故事幢幡
- 第五节 佛和菩萨
- 第六节 天王和金刚
- 第七节 成组的神
- 第八节 佛教净土画
- 第四章千佛洞的织物和写卷
- 第一节 装饰性织物:起源、用途和工艺
- 第二节 织物中的中国风格图案
- 第三节 萨珊风格的图案及其仿制品
- 第四节 藏经洞中发现的婆罗米文和汉文写卷
- 第五节 藏文、粟特文、突厥文写卷
- 第六节 一些千佛洞石窟的装饰艺术
- 穿越塔克拉玛干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前往古代瓜州
- 第一节 瓜州绿洲及其历史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安西附近古迹和玄奘记述的玉门关
- 第三节 桥子一带的古遗址
- 第四节 万佛峡石窟
- 第二章 甘肃西北境
- 第一节 到万里长城之门
- 第二节 嘉峪关的城墙
- 第三节 肃州和中部南山
- 第四节 从甘州到金塔
- 第五节 从玉门县到安西的汉长城
- 第三章 哈密和吐鲁番之行
- 第一节 从安西到哈密:玄奘穿越沙漠
- 第二节 哈密的历史地位
- 第三节 阿拉塔木和拉布楚克遗迹
- 第四节 考察吐鲁番古遗迹
- 第四章 焉耆及其周围的遗存
- 第一节 焉耆的历史地理
- 第二节 硕尔楚克北部的明屋遗址
- 第三节 明屋遗址西北面发现的泥塑和壁画
- 第四节 霍拉遗址及铁门关
- 第五章 前往库车和克里雅河流域
- 第一节 库尔勒及其古遗址
- 第二节 从音其开河到库车
- 第三节 穿过塔克拉玛干抵达喀拉墩
- 第六章 和田东部和北部的古遗址
- 第一节 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遗址
- 第二节 F.XII寺院基址及其年代
- 第三节 从达玛沟到和田
- 第四节 和田北部的寺院遗址
- 第七章 从麻扎塔格到巴楚
- 第一节 麻扎塔格古堡
- 第二节 穿越阿克苏和乌什
- 第三节 翻越山脉前往柯坪
- 第四节 吐木休克和巴楚北部的沙漠遗址
- 第八章 从和田到伦敦
- 第一节 在和田做准备
- 第二节 翻越昆仑山脉
- 第三节 翻越喀喇阔拉穆前往英国
-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穿越齐拉斯、达丽尔和丹吉尔
- 第一节 从克什米尔到齐拉斯
- 第二节 齐拉斯及其历史
- 第三节 前往达丽尔
- 第四节 达丽尔之今昔
- 第五节 穿越下达丽尔和丹吉尔
- 第二章从亚辛到喀什噶尔
- 第一节 亚辛的历史和地理
- 第二节 穿过亚辛到德尔果德山口
- 第三节 从耶尔洪河的源头到塔克敦巴什帕米尔
- 第四节 在塔什库尔干山谷
- 第五节 沿喀拉塔什河前往喀什噶尔
- 第三章从喀什噶尔到和田河
- 第一节 沿天山外缘
- 第二节 巴楚以远的古遗址和道路
- 第三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条山脉
- 第四节 通过和田的麻扎塔格
- 第四章从和田到罗布泊
- 第一节 来自和田各遗址的遗物
- 第二节 达玛沟附近遗址上的发现
- 第三节 重访尼雅遗址
- 第五章前往罗布泊的途中
- 第一节 且末和瓦石峡
- 第二节 阔玉马勒和巴什阔玉马勒遗址
- 第三节 重新在米兰探险
- 重返楼兰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古三角洲上的遗存
- 第一节 L.K城堡遗址
- 第二节 L.L城堡遗址和L.M城堡遗址
- 第三节 穿越库鲁克河古三角洲
- 第二章 古楼兰遗址
- 第一节 再次在楼兰遗址及其附近探险
- 第二节 古墓地出土的遗物
- 第三节 L.C墓出土的织物
- 第四节 L.C墓出土织物上的装饰纹样
- 第五节 L.E城堡遗址和L.F台地遗址
- 第六节 从楼兰到阿勒提米什布拉克
- 第三章 追寻中国古道
- 第一节 到楼兰最东部的要塞去
- 第二节 龙城的位置
- 第三节 穿越结着盐壳的罗布泊
- 第四节 白龙堆
- 第四章 到疏勒河三角洲去
- 第一节 在干涸湖床的东岸附近
- 第二节 拜什托格拉克谷地
- 第三节 古代疏勒河的尾闾
- 第四节 疏勒河三角洲
- 第五节 楼兰古道上的交通问题
- 第五章 到敦煌和安西去
- 第一节 敦煌西北的长城
- 第二节 重访敦煌和千佛洞
- 第三节 沿汉长城去安西
-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追寻长城到肃州
- 第一节 疏勒河以北的汉长城
- 第二节 从桥湾城到十二墩
- 第三节 花海子及其长城遗址
- 第四节 花海子以东的长城线
- 第二章 从肃州到毛目段长城去
- 第一节 北大河沿岸的长城
- 第二节 经过毛目绿洲及其边远地区的烽燧
- 第三章 黑河三角洲和哈喇浩特遗址
- 第一节 黑河下游及其尾闾
- 第二节 哈喇浩特遗址
- 第三节 哈喇浩特城外的遗址
- 第四节 乡村居民点和额济纳城
- 第四章 前往甘州和南山中部
- 第一节 到甘州去的一条沙漠道
- 第二节 到南沟城和甘州河的东源去
- 第三节 从南山回到毛目
- 第五章 翻越北山到巴里坤
- 第一节 翻过北山的沙漠山脉
- 第二节 翻越天山最东段
- 第三节 经过喀尔里克山和巴里坤
- 第四节 巴里坤和哈密之间的历史关系
- 寻访天山古遗址
- 信息
- Table of Contents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到古城并翻越天山
- 第一节 从巴里坤到古城
- 第二节 北庭遗址和车师后国王庭
- 第三节 翻越天山到吐鲁番
- 第二章 吐鲁番的地理和历史
- 第一节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早期历史
- 第二节 从东汉到唐代的吐鲁番
- 第三节 回鹘统治下的吐鲁番
- 第三章 吐鲁番的遗址
- 第一节 古代高昌国的遗址
- 第二节 在吐峪沟遗址考察
- 第三节 在木头沟遗址的考古工作
- 第四章 阿斯塔那古墓地
- 第一节 阿斯塔那i组唐代墓葬
- 第二节 阿斯塔那ii~v组墓出土物
- 第三节 阿斯塔那未被盗掘的墓葬
- 第四节 阿斯塔那墓葬及出土纺织品综述
- 第五节 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纺织艺术品
- 第六节 在吐鲁番工作的总结
- 第五章 在库鲁克塔格中探险
- 第一节 从吐鲁番到辛格尔
- 第二节 到破城子和兴地去
- 第三节 到库鲁克河边的墓地去
- 第四节 阿弗拉兹·古尔的补充考察
-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 信息
- Table of Contents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孔雀河沿岸的古道
- 第一节 营盘遗址
- 第二节 孔雀河的古河道和注滨城
- 第三节 到库尔勒去的古道沿线烽燧
- 第四节 尉犁和现代喀拉库木
- 第二章 从库尔勒到库车
- 第一节 沿着天山脚下走
- 第二节 都护治所
- 第三节 从轮台到库车
- 第三章 库车古遗址
- 第一节 绿洲的地貌及境内古都的位置
- 第二节 木扎特河以西的遗址
- 第三节 在库车东南遗迹的收获
- 第四章 从库车到喀什噶尔
- 第一节 拜城的古代遗存
- 第二节 经阿克苏和巴楚到达喀什噶尔
- 第三节 唐代对阿克苏至喀什噶尔的道里记
- 第五章 穿越帕米尔
- 第一节 在喀什噶尔做准备
- 第二节 沿着阿赖谷地走
- 第三节 沿着帕米尔的西部边缘走
- 第四节 经过阿利丘尔和大帕米尔
-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 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在阿姆河上游地区
- 第一节 瓦罕的古代遗址
- 第二节 穿过伊什卡什米和加兰
- 第三节 舒格楠谷地
- 第四节 从罗申到达尔瓦孜
- 第五节 从喀拉特金到布哈拉
- 第二章在呼罗珊的东部
- 第一节 从阿什哈巴德到马什哈德
- 第二节 经过波斯—阿富汗边界
- 第三节 进入赫尔曼德盆地
- 第三章锡斯坦圣山
- 第一节 锡斯坦的历史地位
- 第二节 科赫伊瓦贾的遗址
- 第三节 壁 画
- 第四节 山顶的遗址
- 第四章波斯境内锡斯坦绿洲的遗址
- 第一节 沙利斯坦及其附近的遗址
- 第二节 锡斯坦坝以及赫尔曼德河的古名
- 第三节 扎黑丹遗址以及西北方的晚期遗址
- 第五章锡斯坦的沙漠三角洲
-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的遗址
- 第二节 史前居民遗址
- 第三节 一条古代边境线遗址
- 第四节 从锡斯坦到印度和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