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从“支那”到“中国”的历史,亚洲激荡450年尽在其中】 (甲骨文系列)_AZW3_MOBI_EPUB_[日]冈田英弘
内容节选
第八章 北京的四十天 万历三大征 本章分析一下清朝的作战对象——明朝的国内局势。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到,于讴歌太平盛世的万历之时,日本的丰臣秀吉突然派兵入侵朝鲜,而明朝则派出大军救援之。 此次的援朝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与此同时,明朝的边境地区还发生了两次叛乱。一次是在援朝战争发生之前,是由西北宁夏地区投诚的蒙古人哱拜挑起的,另一次是在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之时,由西南地区播州(贵州省遵义县)的土司杨应龙所发动。然而,播州的叛乱在援朝战争结束后仍未被平定。 当然,明朝也派遣了军队对这些叛乱进行镇压,而这三次战争则被统称为“万历三大征”。战争是要花费大量金钱的,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不变的铁则。明朝为了这三次战争花费了数以千万计的银两。然而,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常规经费支出也不过400万两,与这个数字相比,三大征所花费的军费可以称得上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支出了。 然而祸不单行,正当援朝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1596年),紫禁城内廷的坤宁宫意外失火,火势随即蔓延到乾清宫,使万历帝受到了惊吓。第二年,外廷最重要的皇极殿(清代的太和殿)、中极殿(中和殿)、建极殿(保和殿)三座宫殿都遭遇了火灾。 而在这之前,万历帝于20岁时便已花费6年的时间为自己建造了豪华的地下陵墓。这座地下宫殿很早便由中国考古学者所发掘,它隐藏了300余年的神秘姿容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的关注。然而,此时万历帝又要着手于地上宫殿的重修了。坤宁宫和乾清宫这两座宫殿花费了数年时间完成重修,但其他三座宫殿的进展则更不顺利,直到万历帝去世数年之后才得以完成重建。并且,工程所用的楠木和杉木都是从长江上游地区运输过来的,耗费的银两更是多达千万。 在专制王朝的统治之下,宫廷的开销自然十分巨大。特别是到王朝的末期时,仅仅是皇室成员的繁衍所增加的负担就已经很重了,但皇帝和嫔妃们的生活越来越铺张浪费,宫中宦官和女官的数量也明显增加,甚至连女官的化妆费用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婚丧祭奠更是流于奢华,荒唐且不必要的支出就这样不断增多。 万历三十年(1602),万历帝正好40岁,加之改元已有30载,因此万历帝就以“七十大寿”的名义举办了豪华的庆典活动。此外,皇太子朱常洛于同年大婚,为了操办婚事又花费了200多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他父亲万历帝大婚费用的两倍还多。 因此,明朝仅应付常规性支出便已面临极大困难,更何况还要叠加一项又一项的临时性费用,故而其在财政上必定会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为了摆脱财政困局,万历帝制定了相应的财政对策。 矿税之害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万历帝开始实施对开矿和商业增税的新政策。这一举措与当时白银流通的扩大化是分不开的。由于白银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起来,商品的流通也极为活跃,故而万历帝将增收的着眼点置于此处。自明初以来,宦官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他们公开地参与政治活动,担任要职并奉命出使外国、巡视地方。有明一代,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现在,他们又被派往各地担任矿税太监。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对宦官们依仗皇权、横行跋扈的情况有所阐述,但因矿税太监的派遣更广泛、更直接地波及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身受其害者不计其数。而派遣到地方的宦官又大都贪得无厌,更与当地的无赖和有前科的罪犯相勾结,假借矿山开采与征税等名义压榨百姓,以中饱私囊。 比如说被派往长江中游湖广地区的矿税太监陈奉,对于有钱的大户人家,他就扣上随意开采矿山等罪名勒索钱财。甚至谎称富户的豪宅、坟墓下边有矿脉,并威胁如果不献上财物的话,这些地产就会被立即没收。在他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如果不执行他的命令,就会立刻招灾惹祸。此外,他的爪牙有数百人之多,一言不合便包围、抢掠民宅,剥光妇女的衣服并进行惨无人道的鞭打和凌辱。 而且,矿税太监们征税的残酷程度也无法用言语形容。他们在天津收取商店仓库用地的地租,在广东垄断珍珠业的开采利润,在浙江征收国际贸易的关税,在重庆还掠夺木材等实物租税。矿税太监们在各地除了征收特别税之外,每隔数里还会竖旗征收关税,若是碰到看起来胆小懦弱的商人则会没收其财产。除此之外,甚至是偏僻村落的鸡猪等牲畜都在课税的范围之内,百姓的生活自然是困苦不堪。 也不是没有对矿税太监们的恶行感到愤慨并向皇帝上奏的骨鲠官员。山东的知县(知事)[1]吴宗尧和巡抚(省长)尹应元二人就把矿税太监陈增10年间在山东肆意妄为的不法行为上奏给万历帝,但最后反而因参奏不实而被治罪。与地方官员对矿税太监的指控不被理睬相反的是,矿税太监的上奏立刻就能传达到万历帝的耳中,遭到弹劾的人也会被问罪,这种荒谬的现象简直是毫无道理可言。 对于不正当的横征暴敛行为,百姓也不可能永远顺从、隐忍下去,忍无可忍的民众在各地纷纷进行了反抗。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江南的苏州就发生了2000多名丝织工人纵火打砸的暴力行为,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反矿税太监事件。 矿山的开采和商......
- 前折页
- 文前辅文
- 书名页
- 译者前言
- 学术文库版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与支那
- 从支那到中国
- 南北支那的对立
- 支那与蒙古
- 万里长城
- 商路
- 占据优势的游牧民
- 第二章 从乞丐到皇帝
- 洪武帝的经历
- 红巾军
- 黑道集团
- 大宋皇帝
- 明朝的建立
- 后元朝时代
- 中央集权的强化
- 胡惟庸之狱
- 里甲制度
- 卫所制度
- 蓝玉之狱
- 第三章 北京的紫禁城
- 靖难之役
- 迁都北京
- 北京城与紫禁城
- 国际都市北京
- 二十四衙门
- 西南支那的开发与越南
- 明代社会
- 明代的文化发展
- 文人画
- 第四章 不灭的元朝
- 三个时期
- 瓦剌部的发展
- 克拉维约眼中的帖木儿
- 瓦剌帝国
- 土木之变
- 也先的末日
- 第五章 大汗与大喇嘛
- 蒙古最大的英雄
- 俺答称汗
- 汉人移民潮
- 和平的来临
- 西藏概况
- 格鲁派的胜利
- 达赖喇嘛的诞生
- 达赖喇嘛的政治影响力
- 第六章 日本国王
- 明朝来使
- 前期倭寇
- 李氏朝鲜的建立
- 日本国王
- 勘合制度
- 遣明船
- 琉球的登场
- 遣明船贸易的衰亡
- 走私贸易
- 后期倭寇
- 朝鲜之役
- 和平谈判
- 第七章 元朝的传国玉玺
- 狩猎农耕民族
- 由部落到卫所
- 努尔哈赤的崛起
- 后金的建立
- 萨尔浒之战
- 进军辽东
- 元朝的传国玉玺
- 大清皇帝
- 第八章 北京的四十天
- 万历三大征
- 矿税之害
- 东林党
- 魏忠贤的登场
- 农民军的发展
- 闯王李自成
- 悲剧的崇祯帝
- 吴三桂与陈圆圆
- 清军的入关
- 日本漂流民
- 第九章 国姓爷合战
- 北京的王座
- 薙发令
- 农民军的末日
- 南明小朝廷
- 桂王永历帝
- 三藩的权势
- 三藩之乱
- 郑氏的海上王国
- 风云人物国姓爷
- 美丽岛
- 攻占台湾
- 《国姓爷合战》
- 迁界令
- 南明与日本
- 第十章 康熙大帝
- 清朝的国家结构
- 多尔衮与顺治帝
- 康熙帝
- 内蒙古的合并
- 与沙俄的战争
- 准噶尔问题
- 储君问题
- 康熙帝的烦恼
- 第十一章 草原英雄
- 卫拉特部的发展
- 噶尔丹的活跃
- 喀尔喀VS卫拉特
- 卫拉特部对外蒙古的统治
- 噶尔丹的南下
- 多伦诺尔会盟
- 康熙帝的亲征
- 清朝对蒙古全境的统治
- 第十二章 布达拉宫
- 六世达赖的“人间宣言”
- 拉藏汗
- 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入侵
- 清廷对西藏的保护
- 第十三章 《大义觉迷录》
- 雍正帝的即位
- 皇权的强化
- 间谍网
- 文字狱
- 雍正帝之死
- 第十四章 十全老人
- 十全武功
- 七旬万寿
- 大中华帝国
- 乾隆帝的豪奢
- 圆明园
- 《四库全书》
- 第十五章 扬州的画舫
- 扬州
- 盐商
- 新安商人
- 好景气
- 画舫
- 暴发户的爱好
- 考据学
- 扬州学艺
- 《南巡盛典》
- 第十六章 紫禁城的黄昏
- 太上皇
- 宠臣和珅
- 财产清单
- 贿赂
- 白莲教起义
- 起义的爆发
- 北京的满族人
- 生计艰难
- 天理教
- 勇闯紫禁城
- 参考文献
- 年表
- 译名对照表
- 索引
- 页
- 后折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