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全2册)_AZW3_MOBI_EPUB_黄大慧

内容节选

第Ⅱ部 第七章 贫困与“单一民族” 在第Ⅱ部中,将对1950年代有关民族主义的言论进行分析。作为铺垫,本章将对该时期社会状况与言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从政治事件来看,1950年代被认为是始自媾和问题而终于安保斗争的十年。对于该时期的时代背景,首先需要明确两个社会要素。 第一,在1950年代,言论界人士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0年代后半期,即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开始发动全共斗运动。 以下各章可以看到,1950年代的左派运动中时常使用“民族”一词,忽视与战争时期的相关性便无法说明这种现象。 第二,当时日本社会的贫困程度与经济社会领域的两极分化。因战争而荒废的经济,直至1954年前后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即使19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人们对贫困及两极分化的关注,仍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才完全消失。 本章将以这两个时代背景,尤其是以后者为重点对1950年代左派的民族主义进行概述。 两极分化与民族主义 作为表明1950年代社会两极分化的事例,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加藤秀俊的《中间文化》一书中的一些趣事。该书出版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起步期的1957年。在该书中,受到美国大众社会论影响的社会学家加藤认为,日本也正处于大众社会化过程之中。关于这一点,他写道: 如果在以前,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拎着照相机去农村时,那里的年轻人一定会用充满羡慕和好奇的眼神惊讶地偷窥照相机这种难得一见的奢侈品。但现在,比如我在奈良的某村便经历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我拍照一般使用柯尼卡二型相机,而那个村里有一个年轻人,他在看了一眼之后却说:“啊,我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镜头是2.8的吧?”接着聊起了最近发售的富士能镜头的亮度等话题。[1] 只知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之后的日本的人,也许很难理解这件事情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地方。然而在1957年,一名深入第三世界国家偏僻之处进行调查的人类学家,从一名被调查村的村民那里得知对方也有一部和自己相同的相机,这件事情是十分令人惊讶的。 加藤在《中间文化》中还列举了许多在当时令人吃惊的事例。比如“一名工厂女工有一对耳环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在深山的村庄里,青年人也开始穿着高档西装步入舞厅,听爵士乐,也都有驾照”;“工厂的打工仔西装笔挺地去观光旅游,农家的女儿看了雷内·克莱芒导演的《酒店》之后会卓有见解地发表评论”;“二十岁的旋床车工,无论话题是佩奇叶山[2]、原田康子[3]的作品,还是新款摩托车,也无论对方是乡下姑娘还是大学生,都能口若悬河地聊上一番”;等等。[4] 由此可见,在1950年代前期的日本社会中,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二者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在当时也是必然的。在这种前提下,无论是“知识分子”与“民众”,还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等词,都不会让人感到不自然。 在战败后的日本,普遍贫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联合国1948年远东经济调查的数据显示,当时日本国民平均所得约为100美元,而美国则为1269美元。纵观当时各国的国民平均所得,锡兰(后来的斯里兰卡)为91美元,菲律宾为88美元,印度为43美元。因此,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当时的日本只是一个“亚洲落后国家”。另外,直至1957年,日本全国婴幼儿平均死亡率仍为4.0%,岩手县的山区甚至高达14.5%。[5] 面对这种现实,许多知识分子无法继续对政治置若罔闻。1958年,26岁的青年作家小田实通过富布莱特(Fulbright)留学项目来到美国,当时有两件事令他十惊讶。一是以猫粮罐头、热水供给系统等为象征的富裕生活,这在当时的日本根本无法想象;二是彻底习惯了这种富裕生活的人们,已经彻底对政治漠不关心。回国后,小田实对美国有过如下的描述: 在这个社会中很难发现贫困。……在纽约我结识了很多社会主义者,他们到处分发的美国版《赤旗》是那样没有说服力…… 从这点便能看出整个社会对政治是多么漠不关心。当然,无论在欧洲、日本还是其他地方,人们都可以不去接触政治,也可以假装不了解政治,但这些都是在摆姿态,多少有些做作,都能看出是在有意回避政治。而美国人身上却没有这种做作。[6] 人们在贫穷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政治。第四章中也提到,在战后的贫困时期,小田与其友人曾围绕宪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就“以红薯为主食的生活究竟如何成为‘健康及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这一问题彻夜长谈。小田曾表示:“夸张一点说,实际上,对于宪法,我们当时除了发表上述激烈言辞外已经别无他法了。”[7] 有过这种经历的小田,在回国途中经过叙利亚时,对贫穷的民众聆听纳赛尔总统演讲时的那种狂热产生了共鸣。在印度加尔各答,当地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曾兴奋地说,“这辆火车头是国内生产的”,小田表示:“他的眼神和表情要比关于民族主义的书籍更具感染力。”[8] 然而,与小田同行的“还有一些美国年轻人,他们的......

  1. 文前辅文
  2. 阅读日本书系编辑委员会名单
  3. 中文版自序
  4. 译者的话
  5. 目录
  6. “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 上册
    1. 封面
    2. 前折页
    3. 书名页
    4. 序章
    5. 第Ⅰ部
      1. 第一章 道德的焦土
      2. 第二章 总体战与民主主义
      3. 第三章 忠诚与叛逆
      4. 第四章 宪法爱国主义
      5. 第五章 左翼的“民族”,保守的“个人”
      6. 第六章 “民族”与“市民”
    6. 第Ⅱ部
      1. 第七章 贫困与“单一民族”
      2. 第八章 国民历史学运动
      3. 第九章 战后教育与“民族”
      4. 第十章 “血色民族主义”的记忆
    7. 后折页
    8. 封底
  7. “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 下册
    1. 封面
    2. 前折页
    3. 书名页
    4. 第Ⅱ部
      1. 第十一章 “自主独立”与“非武装中立”
      2. 第十二章 1960年的安保斗争
    5. 第Ⅲ部
      1. 第十三章 大众社会与民族主义
      2. 第十四章 “公”的解体
      3. 第十五章 对“尸臭”的憧憬
      4. 第十六章 死者的越境
      5. 结语
    6. 后记
    7. 阅读日本书系选书委员会名单
    8. 后折页
    9.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