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经典宝藏》精选专辑(套装共50册)_AZW3_MOBI_EPUB_星云大师

内容节选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讲话 第三分进入到探讨大乘菩萨发心的问题。要发什么样的心?度化的对象是什么?度化众生的目的为何?菩萨行者如何检验自己的发心是合乎正知正见?这几项疑问,在第三分佛陀有周详的解答,并且提出四点观念,令发心菩萨者有修学的次第。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槃。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这四点全面地指出,菩萨发心必须具备四种正观、四种次第、四种正见,以及四种成就。 一、广大心平等观 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不论是广义或狭义,佛陀教导咐嘱本无圣凡的差别。 摩诃萨,是具有大心的菩萨。摩诃曰大,其义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机。 第二、具有大智慧。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生逢大乘时。 第七、证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具有大心的摩诃萨,这大心即菩提心。如《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佛藏经》亦云:“菩萨为因,佛为果。”从经典中可以印证,发菩提心是三世诸佛成就的根本。发菩提心者慈爱护念的对象是什么?《金刚经》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是我们拔苦予乐的对象,这就是菩萨发心要具备广大心平等观。这一切众生之类,横为三界,竖为九地,是一切众生依存的所在。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仍属“迷界”,系难免受生生死死轮回之苦,为圣者所厌弃的。因《法华经·化城喻品》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亦即令三界众生勿以三界为安乐,当勤求真正的解脱。 对于发广大心平等观,慈爱一切众生之类,我们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因地修行时,不论为人身,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悲怀,纵使为鹿王、鱼王身,遇众生有难或有所求,都能广大平等地布施。欲发起“广大心”,必须具有平等的正观,才能不分怨亲、人我一切喜舍。 祇劫园有座大树林,树林里住着许多的鸟兽。有一天树林三面都着火,只剩下一面还没燃起火苗,却又偏偏给一条河截断了出路。林中的野兽恐慌地逃生到此,望着宽广的河,束手无策。眼看着火舌不断地蔓延过来,正当千钧一发之时,一只身强力壮的大鹿,用它的前脚和后脚跨踞河的两岸,让野兽们踏着它用身体架成的“桥梁”,陆续逃过河去,到达安全的彼岸。大鹿的背脊被踩得血肉稀烂,眼看着群兽都过河了,突然又跑来一只兔子。这时鹿的气力微弱,但仍拼命忍耐着,让兔子渡河到彼岸。所有的野兽都渡到彼岸,鹿的背脊也应声而断,最后落入水中身亡。 鹿王救渡群兽到达彼岸,没有大小、亲疏的差别,不就是菩萨的广大心平等观的示现吗? 二、灭度无住涅槃 经文中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依溥畹大师之注解,涅槃之义有四: 凡夫为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 声闻为有余涅槃——烦恼虽断,但业报之身尚存,仍未解脱饥寒老病之苦。 缘觉为无余涅槃——无学罗汉舍身悟入法性,不再有自他、物我、身心等质碍。 佛菩萨为无住涅槃——了知生死涅槃,体本如一,没有烦恼的生死相可断除,也没有菩提涅槃处可证入。因此不住生死涅槃二边。 经文云:“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无余涅槃实乃佛菩萨方便之用,先设有无余涅槃之乐,令众生生起欣羡慕求之心,再摄化众生入大般无住涅槃。据《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载,涅槃是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涅槃之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纵令驴腹马胎,涂炭吞火亦不减损半分。涅槃在经典上具有八种法味: 一、常住: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在。 二、寂灭:生死永灭。 三、不老:不迁不变,无增无减。 四、不死:原本不生,然亦不灭。 五、清净:诸障永除。 六、虚通:虚彻灵通,圆融无碍。 七、不动:寂然无为。 八、快乐:无生死逼迫之苦,而有真常寂灭之乐。 经典里把涅槃喻有八种法味,然而涅槃的真貌到底是什么?这则“不在别处”的禅门公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意会。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问云岩禅师道:“老师,如果您百年后,有人问起您的道貌风姿,我要怎么回答?” 云岩禅师答道:“我不在别处!” 洞山禅师闻言,沉吟许久。 云岩禅师喝道:“你以此思量心忖度,可要慎重小心!” 洞山不解老师的真意,难道慎思明辨也错吗? 直到有一天,洞山禅师在渡河时,看见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才廓然省悟,作了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涅槃如影相随,不在别处,更无须他觅。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

  1. 《劝发菩提心文》讲话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劝发菩提心文》讲话——讲于台北善导寺
      1. 解说本文的题目
      2. 本文的作者
    7. 本文讲解
      1. 1.绪言——序分
        1. 心愿是修行根本
        2. 心愿是立行的标准
      2. 2.本论——正宗分
        1. 发心的殊胜因缘
        2. 我们要念佛重恩
        3. 我们要念父母恩
        4. 我们要念师长恩
        5. 我们要念施主恩
        6. 我们要念众生恩
        7. 应时时念生死苦
        8. 尊重自己本觉灵性
        9. 修持需要忏悔业障
        10. 求生净土是大乘理想
        11. 我们要令正法久住
      3. 3.结说
        1. 我们须躬自反省
        2. 以虔诚普劝大众
        3. 苦与乐作一比较
        4. 殷勤地一再叮咛
    8. 附录
      1. 与茅静远居士书
      2. 劝发菩提心文
    9. 出版后记
  2. 安般守意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卷上
      2. 2 卷下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1. 禅修释疑
    7. 出版后记
  3. 百论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舍罪福品第一
      2. 2 破神品第二
      3. 3 破一品第三
      4. 4 破异品第四
      5. 5 破情品第五
      6. 6 破尘品第六
      7. 7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8. 8 破因中无果品第八
      9. 9 破常品第九
      10. 10 破空品第十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4. 百喻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引言
      2. 1 愚人食盐喻
      3. 2 愚人集牛乳喻
      4. 3 以梨打头破喻
      5. 4 妇诈称死喻
      6. 5 渴见水喻
      7.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8. 7 认人为兄喻
      9. 8 山羌偷官库衣喻
      10. 9 叹父德行喻
      11. 10 三重楼喻
      12. 11 婆罗门杀子喻
      13. 12 煮黑石蜜浆喻
      14. 13 说人喜嗔喻
      15. 14 杀商主祀天喻
      16. 15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17. 16 灌甘蔗喻
      18. 17 债半钱喻
      19. 18 就楼磨刀喻
      20. 19 乘船失喻
      21. 20 人说王纵暴喻
      22. 21 妇女欲更求子喻
      23. 22 入海取沉水喻
      24. 23 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25. 24 种熬胡麻子喻
      26. 25 水火喻
      27. 26 人效王眼喻
      28. 27 治鞭疮喻
      29. 28 为妇贸鼻喻
      30. 29 贫人烧粗褐衣喻
      31. 30 牧羊人喻
      32. 31 雇倩瓦师喻
      33. 32 估客偷金喻
      34. 33 斫树取果喻
      35. 34 送美水喻
      36. 35 宝箧镜喻
      37. 36 破五通仙眼喻
      38. 37 杀群牛喻
      39. 38 饮木筒水喻
      40. 39 见他人涂舍喻
      41. 40 治秃喻
      42. 41 毗舍阇鬼喻
      43. 42 估客驼死喻
      44. 43 磨大石喻
      45. 44 欲食半饼喻
      46. 45 奴守门喻
      47. 46 偷牦牛喻
      48. 47 贫人能作鸳鸯鸣喻
      49. 48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50. 49 小儿争分别毛喻
      51. 50 医治脊偻喻
      52. 51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53. 52 伎儿作乐喻
      54. 53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55. 54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56. 55 愿为王剃须喻
      57. 56 索无物喻
      58. 57 蹋长者口喻
      59. 58 二子分财喻
      60. 59 观作瓶喻
      61. 60 见水底金影喻
      62. 61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63. 62 病人食雉肉喻
      64. 63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65. 64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66. 65 五百欢喜丸喻
      67. 66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68. 67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69. 68 共相怨害喻
      70. 69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71. 70 尝庵婆罗果喻
      72. 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73. 72 唵米决口喻
      74. 73 诈言马死喻
      75. 74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76. 75 驼瓮俱失喻
      77. 76 田夫思王女喻
      78. 77 构驴乳喻
      79. 78 与儿期早行喻
      80. 79 为王负杌喻
      81. 80 倒灌喻
      82. 81 为熊所啮喻
      83. 82 比种田喻
      84. 83 猕猴喻
      85. 84 月蚀打狗喻
      86. 85 妇女患眼痛喻
      87. 86 父取儿耳珰喻
      88. 87 劫盗分财喻
      89. 88 猕猴把豆喻
      90. 89 得金鼠狼喻
      91. 90 地得金钱喻
      92. 91 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93. 92 小儿得欢喜丸喻
      94. 93 老母捉熊喻
      95. 94 摩尼水窦喻
      96. 95 二鸽喻
      97. 96 诈称眼盲喻
      98. 97 为恶贼所劫失喻
      99. 98 小儿得大龟喻
      100. 偈颂
    4. 参考书目
    5. 出版后记
  5. 般若心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1. 1 心经说略述
      2.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3. 3 般若心经思想史
      4. 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要
      5. 5 从智慧学模式的《心经》到安心文化传统的《心经》
    7. 参考书目
    8. 出版后记
  6. 碧岩录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卷一
      2. 卷二
      3. 卷三
      4. 卷四
      5. 卷五
      6. 卷六
      7. 卷七
      8. 卷八
      9. 卷九
      10. 卷十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7. 禅话与净话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自序
    8. 禅话
    9. 净话
    10. 附录
      1. 1 净法概述
      2. 2 易行门中的易行法
    11. 出版后记
  8. 大般涅槃经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寿命品第一之二
      2. 2 金刚身品第二
      3. 3 如来性品第四之七
      4. 4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
      5. 5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6. 6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7. 7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9.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1. 信息
    2. 星云法师序
    3. 谢冰莹老居士序
    4. 唯慈法师序
    5. 自序
    6. 概说
    7. 古文原译
      1. 1 卷一
        1. 序品第一
      2. 2 卷二
        1. 报恩品第二(上)
      3. 3 卷三
        1. 报恩品第二(下)
      4. 4 卷四
        1. 厌舍品第三
      5. 5 卷五
        1. 无垢性品第四
        2. 阿兰若品第五
      6. 6 卷六
        1. 离世间品第六
        2. 厌身品第七
      7. 7 卷七
        1. 波罗蜜多品第八
        2. 功德庄严品第九
      8. 8 卷八
        1. 观心品第十
        2. 发菩提心品第十一
        3. 成佛品第十二
        4. 嘱累品第十三
    8. 今译
      1. 1 卷一
        1. 法会盛况及说法因缘
      2. 2 卷二
        1. 开示知恩报恩之道(上)
      3. 3 卷三
        1. 开示知恩报恩之道(下)
      4. 4 卷四
        1. 舍俗出家的殊胜意义
      5. 5 卷五
        1. 如何做一个清净比丘
        2. 幽栖山林好修行
      6. 6 卷六
        1. 离世修行的因缘
        2. 观身法要
      7. 7 卷七
        1. 超越生死苦海的三大法门
        2. 住阿兰若的必具功德
      8. 8 卷八
        1. 观心法要
        2. 发菩提心的教示
        3. 即身成佛的大法
        4. 咐嘱弘扬
    9. 出版后记
  10. 大乘起信论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归敬颂
      2. 2 本论
        1. 造论因由
        2. 本论大旨
        3. 义理解释
        4. 修行与信心
        5. 论修行利益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1. 1 大乘起信论
      2. 2 大乘起信论序
      3. 3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4. 4 大乘起信论义记摘录
      5. 5 大乘起信论续疏自序
    7. 参考书目
    8. 出版后记
  11. 大佛顶首楞严经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序一
    7. 序二
    8. 序三
    9. 自序
    10. 开悟《楞严》
    11. 大佛顶首楞严经
      1. 1 卷一
        1. 佛说本经因缘
        2. 征心辨妄
        3. 论见显真
      2. 2 卷二
        1. 论见显真
        2. 万象皆由真心影现
      3. 3 卷三
        1. 万象皆由真心影现
        2. 揭示真心的实相
      4. 4 卷四
        1. 剖析世界成因与人生真谛
        2. 舍妄趣真的先决条件
      5. 5 卷五
        1. 解脱的程序
        2. 二十五位圣者的证道报告
      6. 6 卷六
        1. 二十五位圣者的证道报告
        2. 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7. 7 卷七
        1. 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2. 修证圣位的次第
      8. 8 卷八
        1. 修证圣位的次第
        2. 众生升沉轮替的因缘
      9. 9 卷九
        1. 众生升沉轮替的因缘
        2. 邪与正的辨识
      10. 10 卷十
        1. 邪与正的辨识
        2. 消除五阴妄想法要
    12. 后记
    13. 出版后记
  12.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卷一 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2. 1 卷二 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3. 1 卷三 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4. 1 卷四 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5. 2 卷六 再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6. 3 卷七 住江西云门庵语录
      7. 4 卷八 住福州洋屿庵语录、泉州小溪云门庵语录
      8. 5 卷九 云居首座寮秉拂语录
      9. 6 卷十三 普说
      10. 6 卷十四 普说
      11. 6 卷十五 普说
      12. 6 卷十六 普说
      13. 6 卷十七 普说
      14. 6 卷十八 普说
      15. 7 卷十九 法语
      16. 7 卷二十 法语
      17. 7 卷二十一 法语
      18. 7 卷二十二 法语
      19. 7 卷二十三 法语
      20. 7 卷二十四 法语
      21. 8 卷二十五 书信
      22. 8 卷二十六 书信
      23. 8 卷二十七 书信
      24. 8 卷二十八 书信
      25. 8 卷二十九 书信
      26. 8 卷三十 书信
    8. 源流
    9. 解说
    10. 附录
    11. 出版后记
  13. 大日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入真言门住心品
      2. 2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7. 参考书目
    8. 出版后记
  14. 大唐西域记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卷五
        1. 羯若鞠阇国
      2. 2 卷六
        1. 劫比罗伐窣堵国
        2. 拘尸那揭罗国
      3. 3 卷七
        1. 婆罗痆斯国
      4. 4 卷八
        1. 摩揭陀国(上)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15. 地藏本愿经外二部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地藏本愿经
      1. 题解
      2. 经典
        1. 1 卷上
          1.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2. 分身集会品第二
          3.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4.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5. 地狱名号品第五
          6. 如来赞叹品第六
        2. 2 卷下
          1. 利益存亡品第七
          2.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3. 称佛名号品第九
          4.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5.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6.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7.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3. 源流
      4. 解说
      5. 参考书目
    8. 佛说盂兰盆经
      1. 题解
      2. 经典
      3. 源流
      4. 解说
      5. 参考书目
    9.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1. 题解
      2. 经典
      3. 源流
      4. 解说
      5. 参考书目
    10. 出版后记
  16. 法句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卷上
        1. 1 无常品
        2. 2 教学品
        3. 3 多闻品
        4. 4 笃信品
        5. 5 戒慎品
        6. 6 惟念品
        7. 7 慈仁品
        8. 8 言语品
        9. 9 双要品
        10. 10 放逸品
        11. 11 心意品
        12. 12 华香品
        13. 13 暗愚品
        14. 14 明哲品
        15. 15 罗汉品
        16. 16 述千品
        17. 17 恶行品
        18. 18 刀杖品
        19. 19 老耄品
        20. 20 爱身品
        21. 21 世俗品
      2. 卷下
        1. 22 述佛品
        2. 23 安宁品
        3. 24 好喜品
        4. 25 忿怒品
        5. 26 尘垢品
        6. 27 奉持品
        7. 28 道行品
        8. 29 广衍品
        9. 30 地狱品
        10. 31 象喻品
        11. 32 爱欲品
        12. 33 利养品
        13. 34 沙门品
        14. 35 梵志品
        15. 36 泥洹品
        16. 37 生死品
        17. 38 道利品
        18. 39 吉祥品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7. 参考书目
    8. 出版后记
  17. 佛教的女性观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第一章 绪论
    8. 第二章 佛教兴起时代的印度社会和女性
      1. 第一节 佛陀时代的印度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
      2. 第二节 印度社会中女性的地位
      3. 第三节 四姓差别和佛陀的平等观
    9. 第三章 原始佛教时代的女性观
      1. 第一节 原始佛教经典中出现的在家女性相
      2. 第二节 女性出家与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10. 第四章 小乘佛教时代的女性观
      1. 第一节 有关女人五障说的检讨
      2. 第二节 佛三十二相和女人不能成佛说的检讨
    11. 第五章 大乘佛教时代的女性观
      1. 第一节 大乘佛教经典中出现的女性成佛观
      2. 第二节 权巧方便与女身
      3. 第三节 大乘菩萨和女性
      4. 第四节 师子吼
      5. 第五节 结论
    12. 第六章 结论
      1. 第一节 平等性的佛教女性观
      2. 第二节 今日台湾佛教女性概况及应有的体认与实践
    13. 参考资料
      1. 中文部分
      2. 日文部分
      3. 英文部分
    14. 出版后记
  18. 佛说弥勒上生下生经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
      2. 2 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8. 源流
    9. 解说
    10. 附录
      1. 1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
      2. 2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19. 佛学经典100句——法华经
    1. 信息
    2. 【推荐】
    3. 【导读】细说经王《妙法莲华经》
    4.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
    5. 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6.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7.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8.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9.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10.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11. 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12.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13.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14.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15.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己,导师方便说。
    16.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17.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18. 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19. 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敝、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
    20.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
    21.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是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22. 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
    23.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趋,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24. 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后世,如实知之。
    25. 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
    26. 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27. 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
    28. 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耳。
    29. 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如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30. 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31.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32. 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33. 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34. 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35.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6. 是善男子、善女子,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37. 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38. 于我灭后,若能奉持,如斯经典,是则为难。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而于其中,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39.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
    40. 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
    41.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
    42. 我等敬信佛,当着忍辱铠,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
    43. 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44. 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45.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46. 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
    47.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
    48. 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
    49. 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
    50. 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51.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踊出。
    52. 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
    53.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54. 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55. 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56.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57.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
    58. 佛说稀有法,昔所未曾闻,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说得法利者,欢喜充遍身。
    59. 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
    60. 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闻佛寿无量,一切皆欢喜。
    61.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
    62.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63. 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64. 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65. 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66. 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67. 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68. 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9. 以嗔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0. 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
    71. 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72. 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73. 能持是经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
    74. 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75. 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
    76. 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
    77. 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78. 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
    79.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
    80. 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81. 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82.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83. 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
    84. 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
    85.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86.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87.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88.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89.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90.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91.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92.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93.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94. 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
    95. 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
    96. 其王实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
    97. 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98. 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骄慢嗔恚诸恶之心。
    99.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100. 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
    101.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
    102. 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
    103.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
    104. 参考文献
  20. 佛学与科学论文集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引言
    7. 唐僧一行在科学上的贡献
    8. 无分别与对称性
    9. 我对“看”的反省——见山非山,见水非水
    10. 佛教的宇宙观
    11. 无限
    12.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
    13. 碎维与佛法
    14. 由现代实验数据探讨佛家六道轮回存在问题
    15. 从佛法看心物的交互作用
    16. 从佛法看生命的本质
      1. Ⅰ.生命的本质
      2. Ⅱ.演化的终极
    17. 量子力学与心灵的探讨
    18. 禅修、自我超越与自我成长——禅修风潮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19. 时间起于变易
    20. 法尘的存在与自然科学的认知领域
    21. 特异功能(神通)与科学
    22. 复杂科学与佛法
    23. 从来生、前世、今生谈佛法
    24. 临终的医学、法学与佛学
    25. 禅宗公案的创造性思维
    26. 出版后记
  21. 佛遗教三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四十二章经——题解
    8. 四十二章经——经典
      1. 1 出家证果
      2. 2 少欲知足
      3. 3 十善恶业
      4. 4 灭罪得道
      5. 5 以善待恶
      6. 6 为恶祸己
      7. 7 害贤殃身
      8. 8 博施福大
      9. 9 较量功德
      10. 10 天下五难
      11. 11 得道知命
      12. 12 人生四问
      13. 13 舍爱得道
      14. 14 明来暗灭
      15. 15 以道为念
      16. 16 恒念无常
      17. 17 念道行道
      18. 18 四大无我
      19. 19 贪名遭祸
      20. 20 财色苦本
      21. 21 爱患甚狱苦
      22. 22 色欲障道
      23. 23 远离爱欲
      24. 24 天女娆佛
      25. 25 无为保身
      26. 26 谨慎心意
      27. 27 正观女色
      28. 28 远离欲火
      29. 29 心寂欲息
      30. 30 心灭意灭
      31. 31 不爱忧畏无
      32. 32 精进得道
      33. 33 学道调心
      34. 34 垢除行净
      35. 35 人生皆苦
      36. 36 人有八难
      37. 37 人命呼吸间
      38. 38 念戒得道
      39. 39 佛经如蜜
      40. 40 恶尽得道
      41. 41 直心念道
      42. 42 富贵如幻
    9. 四十二章经——源流
    10. 四十二章经——解说
    11. 四十二章经——附录
      1. 四十二章经序
    12. 八大人觉经——题解
    13. 八大人觉经——经典
    14. 八大人觉经——解说
    15. 八大人觉经——参考书目
    16. 佛遗教经——题解
    17. 佛遗教经——经典
    18. 佛遗教经——解说
    19. 佛遗教经——附录
      1. 佛光永照(代跋)
    20. 佛遗教经——参考书目
    21. 出版后记
  22. 弘一大师文集选要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人生之最后
    7. 改过实验谈
    8. 律学要略
    9.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10. 佛法十疑略释
    11.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12.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13.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14. 敬三宝
    15. 改习惯
    16. 常随佛学
    17. 授三皈依大意
    18. 净宗问辨
    19.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20. 佛法大意
    21. 净土法门大意
    22.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23.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24.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25.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26. 附录
      1. 弘一大师传略
      2. 弘一大师年谱
    27. 出版后记
  23. 华严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2. 2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3. 3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4. 4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24. 金刚经讲话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作者序
    8. 法会启建因缘分第一
      1. 一、六成就的重要
      2. 二、如是我闻的我
      3. 三、一时师资合会
      4. 四、生活即是六度
    9. 劝转般若法轮分第二
      1. 一、中道权实合一
      2. 二、般若不在别处
      3. 三、如来护念咐嘱
      4. 四、安心两个问题
    10.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1. 一、广大心平等观
      2. 二、灭度无住涅槃
      3. 三、众生本性寂灭
      4. 四、菩萨心无四相
    11.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第四
      1. 一、布施不住六尘
      2. 二、福德喻如虚空
      3. 三、无相施福难量
      4. 四、心应无住而住
    12. 诸相非如来实相分第五
      1. 一、丈六金身非佛
      2. 二、佛身无住灭相
      3. 三、佛陀身随缘现
      4. 四、见法即见佛陀
    13. 真实信心解脱之道分第六
      1.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门
      2. 二、生实信种万亿善根
      3.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4.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14.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第七
      1.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2.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3.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4.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15. 般若为三世诸佛母分第八
      1.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2.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3. 三、般若是三世诸佛母
      4. 四、扬眉瞬目处处般若
    16.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1. 一、无惑断无四果证
      2. 二、离诤论得三昧味
      3. 三、灭习气人中第一
      4.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17. 庄严佛土无有住相分第十
      1. 一、成佛授记不着住相
      2. 二、随其心净佛土庄严
      3. 三、发大乘心应无所住
      4. 四、法身无相不可丈量
    18. 恒河七宝不如无为分第十一
      1.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2. 二、受持读诵第一供养
      3.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4.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19.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1. 一、平等说法天人供养
      2.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庙
      3. 三、奉行经教成就无漏
      4. 四、金刚妙谛具足三宝
    20. 如法受持第一义谛分第十三
      1.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2.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3. 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
      4. 四、广出妙法胜身命施
    21.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1. 一、深解义趣三界第一
      2.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3.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4.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22.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第十五
      1.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2.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3.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4.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23. 金刚功德业障冰消分第十六
      1.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2.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3.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4.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24. 直下究竟本无我体分第十七
      1. 一、无有众生实灭度
      2. 二、实无有法得菩提
      3.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4. 四、菩萨通达无我法
    25. 如来遍观众生心性分第十八
      1. 一、五眼遍观众生界
      2.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
      3. 三、如来悉知众生心
      4. 四、三际妄心不可得
    26. 不住三心实相布施分第十九
      1. 一、无住行施因缘殊胜
      2. 二、无为福德周遍法界
    27. 见身无住离相见性分第二十
      1.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2. 二、随形相好非真如体
    28. 解脱真性无法可说分第二十一
      1. 一、随缘说法不着法相
      2. 二、闻法无住假名众生
    29. 菩提性空得果无住分第二十二
      1. 一、证入空性得般若眼
      2. 二、圆满觉悟一无所得
    30.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第二十三
      1.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2.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31.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第二十四
      1.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2.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32.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1.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2.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33.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第二十六
      1. 一、观三十二相非真
      2.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34. 断灭知见造生死业分第二十七
      1. 一、不住离相因果俨然
      2. 二、发菩提心离断灭见
    35. 不受不贪无住福胜分第二十八
      1. 一、无我无法证无生忍
      2. 二、菩萨所作不贪福德
    36.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二十九
      1.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2.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37. 依报无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
      1.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2.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38. 总除诸执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
      1. 一、拂四见相解如来义
      2. 二、发菩提心生正知见
    39.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1.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2.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40. 出版后记
  25. 金光明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如来寿量品第二
      2. 2 分别三身品第三
      3. 3 灭业障品第五
      4. 4 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5. 5 依空满愿品第十
      6. 6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7. 7 无染着陀罗尼品第十三
      8. 8 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9. 9 舍身品第二十六
    9. 源流
    10. 解说
    11. 出版后记
  26. 景德传灯录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中华五祖
        1. 初祖菩提达磨
        2. 二祖慧可
        3. 三祖僧璨
        4. 四祖道信
        5. 五祖弘忍
      2. 2 道信、弘忍旁出法嗣
        1. 牛头法融
        2. 北宗神秀
      3. 3 六祖惠能及其法嗣
        1. 曹溪惠能
        2. 青原行思
        3. 南岳怀让
        4. 永嘉玄觉
        5. 荷泽神会
      4. 4 南岳系法嗣
        1. 第一世马祖道一
        2. 第二世大珠慧海
        3. 第二世百丈怀海
        4. 第二世南泉普愿
        5. 第二世庞蕴居士
        6. 第三世沩山灵祐
        7. 第三世黄檗希运
        8. 第三世赵州从谂
        9. 第四世仰山慧寂
        10. 第四世临济义玄
      5. 5 青原系法嗣
        1. 第一世石头希迁
        2. 第二世天皇道悟
        3. 第二世丹霞天然
        4. 第二世药山惟俨
        5. 第三世龙潭崇信
        6. 第四世德山宣鉴
        7. 第四世洞山良价
        8. 第五世雪峰义存
        9. 第五世曹山本寂
        10. 第六世云门文偃
        11. 第八世清凉文益
      6. 6 禅门达者
        1. 金陵宝志禅师
        2. 婺州善慧大士
        3. 天台丰干禅师
        4. 寒山子、拾得
        5. 明州布袋和尚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27. 净土三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无量寿经
      2. 2 观无量寿经
      3. 3 阿弥陀经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28. 空的哲理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1 空的哲理
    8. 2 人心惟危新论
    9. 3 人心惟危新论的脉落
    10. 4 匡谬篇
    11. 5 业力篇
    12. 6 论思想卫生与身心健康
    13. 出版后记
  29. 来果禅师语录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来果禅师语录序
    8. 1 卷一 解谤扶宗浅说
      1. 解谤说
        1. 宗谤教一
        2. 宗谤教二
        3. 宗谤教三
        4. 宗谤教四
        5. 教谤宗一
        6. 教谤宗二
        7. 教谤宗三
        8. 教谤宗四
        9. 宗谤净一
        10. 宗谤净二
        11. 宗谤净三
        12. 宗谤净四
        13. 净谤宗一
        14. 净谤宗二
        15. 净谤宗三
        16. 净谤宗四
        17. 宗谤律其一
        18. 律谤宗其一
      2. 扶宗说
    9. 2 卷二 参禅普说
      1. 参禅
      2. 救心
      3. 不懂
      4. 放得下
      5. 放不下
      6. 莫发急
      7. 长远心
      8. 无长远心
      9. 应有尽有
      10. 直指此法
      11. 直指此心
      12. 何不信心
      13. 不认得我
      14. 拨无因果
      15. 错大因果
      16. 错小因果
      17. 怕错因果
      18. 不错因果
      19. 前因后果
      20. 不倒单
      21. 怕动
      22. 求静
      23. 爱淡薄
      24. 不蓄钱
      25. 持午
      26. 打饿七
      27. 清素
      28. 持戒
      29. 威仪
      30. 细行
      31. 清规
      32. 忍苦
      33. 耐烦
      34. 戒贪
      35. 戒嗔
      36. 戒淫
      37. 禅法
      38. 修杂行
      39. 求神通
      40. 最易
      41. 真好
      42. 直接
      43. 好胜
      44. 想度人
      45. 怕苦事
      46. 怕规矩
      47. 喜交游
      48. 打同参
      49. 走俗家
      50. 喜诗偈
      51. 用外道功
      52. 蓄钱物
      53. 朝山
      54. 闭关
      55. 住山
      56. 化饭
      57. 我慢
      58. 多疑
      59. 世禅
      60. 误会
      61. 世疑
      62. 大志
      63. 嫌污
      64. 三常不足
      65. 爱丛林
      66. 当首领
      67. 当行单
      68. 禅堂
      69. 讲开示有厌
      70. 听法有厌
      71. 改过前非
      72. 永不再犯
      73. 专门
      74. 一心
      75. 一行
      76. 究实
      77. 持久
      78. 坚固
      79. 得力
      80. 散心用
      81. 有心用
      82. 无心用
      83. 真心用
      84. 功夫不被世转
      85. 功夫不被身转
      86. 功夫不被心转
      87. 功夫不被昏沉转
      88. 生死在抱
      89. 百尺竿头
      90. 悬崖撒手
      91. 绝后再苏
      92. 过祖师关
      93. 破重关
      94. 透牢关
      95. 悟后重修
      96. 悟后自休
      97. 悟后度人
      98. 开丛林
      99. 正法久住
      100. 护正法眼藏
      101. 发广大心
    10. 3 卷七 自行录
    11. 出版后记
  30. 楞伽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2. 2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3. 3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4. 4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5. 5 无常品第三之一
      6. 6 无常品第三之余
      7. 7 变化品第七
    9. 源流
    10. 解说
    11. 附录
    12. 参考书目
    13. 出版后记
  31. 楞严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卷一
      2. 2 卷二
      3. 3 卷三(节选)
      4. 4 卷四(节选)
      5. 5 卷五(节选)
      6. 6 卷六(节选)
      7. 7 卷七(节选)
      8. 8 卷八(节选)
      9. 9 卷九
      10. 10 卷十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32. 梁高僧传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慧皎序
      2. 2 译经
        1. 汉洛阳白马寺摄摩腾
        2. 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3. 汉洛阳安清
        4. 汉洛阳支娄迦谶
        5. 吴建业建初寺康僧会
        6. 晋庐山僧伽提婆
        7. 晋长安竺佛念
        8. 晋长安鸠摩罗什
        9. 晋长安佛陀耶舍
        10. 晋京师道场寺佛驮跋陀罗
        11. 晋河西昙无谶
        12. 宋江陵辛寺释法显
        13. 宋京师道林寺畺良耶舍
        14. 宋京师中兴寺求那跋陀罗
      3. 3 义解
        1. 晋洛阳朱士行
        2. 晋剡沃洲山支遁
        3. 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
        4. 晋庐山释慧远
        5. 晋彭城郡释道融
        6. 晋长安释僧睿
        7. 晋长安释僧肇
        8. 宋京师龙光寺竺道生
        9. 宋京师东安寺释慧严
        10. 宋京师道场寺释慧观
        11. 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
      4. 4 神异
        1. 晋邺中竺佛图澄
      5. 5 习禅
        1. 晋剡隐岳山帛僧光
      6. 6 明律
        1. 齐京师建初寺释僧祐
      7. 7 忘身
        1. 宋彭城驾山释昙称
      8. 8 诵经
        1. 晋蜀三贤寺释僧生
      9. 9 兴福
        1. 宋京师释僧亮
      10. 10 经师
        1. 宋安乐寺释道慧
      11. 11 唱导
        1. 宋京师祇洹寺释道照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33. 六祖坛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行由第一
      2. 2 般若第二
      3. 3 疑问第三
      4. 4 定慧第四
      5. 5 坐禅第五
      6. 6 忏悔第六
      7. 7 机缘第七
      8. 8 顿渐第八
      9. 9 宣诏第九
      10. 10 付嘱第十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34. 那先比丘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象王听闻佛法
      2. 2 象王听阿罗汉诵经
      3. 3 象王转生人道
      4. 4 学道证果的那先
      5. 5 那先游化人间
      6. 6 弥兰王论破野惒罗
      7. 7 王初见那先,问卿尊姓大名
      8. 8 以智者提问便与王对答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35. 摄大乘论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卷上
        1. 总标纲要分第一
        2. 所知依分第二
      2. 2 卷中
        1. 所知相分第三
        2. 入所知相分第四
        3. 彼入因果分第五
      3. 3 卷下
        1. 彼修差别分第六
        2. 增上戒学分第七
        3. 增上心学分第八
        4. 增上慧学分第九
        5. 彼果断分第十
        6. 彼果智分第十一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36. 胜鬘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
      2. 2 十受章
      3. 3 三愿章
      4. 4 摄受正法章
      5. 5 一乘章
      6. 6 无边圣谛章
      7. 7 如来藏章
      8. 8 法身章
      9. 9 空义隐覆真实章
      10. 10 一谛章
      11. 11 一依章
      12. 12 颠倒真实章
      13. 13 自性清净章
      14. 14 如来真子章
      15. 15 胜鬘章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37. 宋高僧传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序
      2. 2 译经
        1.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
        2. 唐洛阳广福寺金刚智
        3. 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
        4. 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
        5. 唐洛京大遍空寺实叉难陀
        6. 唐洛京长寿寺菩提流志
      3. 3 义解
        1.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
        2. 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
        3. 唐京师西明寺圆测
        4. 唐京师安国寺元康
        5.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
        6. 唐淄州慧沼
        7. 唐京兆大慈恩寺彦悰
        8. 唐新罗国黄龙寺元晓
        9. 唐中岳嵩阳寺一行
        10. 唐京兆西崇福寺智升
        11. 唐代州五台山清凉寺澄观
        12. 唐处州法华寺智威(附慧威)
        13.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
        14. 唐圭峰草堂寺宗密
      4. 4 习禅
        1. 唐蕲州东山弘忍
        2. 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
        3. 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
        4. 唐洛京荷泽寺神会
        5. 唐温州龙兴寺玄觉
        6. 唐京兆慈恩寺义福
        7. 唐京师兴唐寺普寂
        8. 唐南岳观音台怀让
        9. 唐润州幽栖寺玄素
        10. 唐均州武当山慧忠
        11. 唐南岳石头山希迁
        12. 唐洪州开元寺道一
        13. 唐荆州天皇寺道悟
        14. 唐新吴百丈山怀海
        15. 唐南阳丹霞山天然
        16. 唐池州南泉院普愿
        17. 唐赵州东院从谂
        18. 唐大沩山灵祐
        19.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
        20. 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
        21. 唐洪州洞山良价
        22. 唐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
        23. 唐袁州仰山慧寂
        24. 梁抚州曹山本寂
        25. 周金陵清凉院文益
      5. 5 明律
        1. 唐京兆西明寺道宣
        2. 唐京师恒济寺怀素
        3. 唐扬州大云寺鉴真
      6. 6 护法
        1. 唐朗州药山惟俨
      7. 7 感通
        1. 唐升州庄严寺惠忠
        2. 唐洪州黄檗山希运
        3. 唐明州奉化县契此
      8. 8 遗身
        1. 唐汾州僧藏
      9. 9 读诵
        1. 唐并州石壁寺明度
      10. 10 兴福
        1. 宋钱塘永明寺延寿
        2. 唐湖州杼山皎然
      11. 11 杂科
        1. 梁成都东禅院贯休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38. 唐高僧传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道宣序
      2. 2 译经
        1. 梁扬都庄严寺沙门释宝唱(附梁武帝)
        2. 元魏南台洛下永宁寺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3. 陈南海郡天竺沙门拘那罗陀
        4. 隋东都洛滨上林园翻经馆南贤豆沙门达摩笈多
        5. 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琮
        6. 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
      3. 3 义解
        1. 梁扬都庄严寺沙门释僧旻
        2.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释昙鸾
        3. 梁会稽嘉祥寺释慧皎
        4. 陈扬都兴皇寺释法朗
        5. 陈摄山栖霞寺释慧布
        6. 隋京师大兴善寺释僧粲
        7. 隋京师延兴寺释吉藏
      4. 4 习禅
        1.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2. 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磨
        3. 隋南岳衡山释慧思
        4. 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
        5.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
        6. 唐并州玄中寺释道绰
        7. 唐润州牛头沙门释法融
        8. 蕲州双峰山释道信
      5. 5 明律
        1. 梁扬都天竺寺释法超
      6. 6 护法
        1. 东魏洛都融觉寺释昙无最
      7. 7 感通
        1. 魏洛京永宁寺天竺僧勒那漫提
      8. 8 遗身
        1. 南齐蜀部会州寺沙门释法凝
      9. 9 读诵
        1. 魏泰岳人头山衔草寺释志湛
      10. 10 兴福
        1. 梁蜀都沙门释明达
      11. 11 杂科声德
        1. 陈扬都光宅寺释慧明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39. 天童正觉禅师语录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
        1. 明州天童山觉和尚上堂语录
      2. 2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五
        1. 明州天童山觉和尚小参
      3. 3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
        1. 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40. 维摩诘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卷上
        1. 佛国品第一
        2. 方便品第二
        3. 弟子品第三
        4. 菩萨品第四
      2. 2 卷中
        1.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2. 不思议品第六
        3. 观众生品第七
        4. 佛道品第八
        5.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3. 3 卷下
        1. 香积佛品第十
        2. 菩萨行品第十一
        3. 见阿佛品第十二
        4. 法供养品第十三
        5. 嘱累品第十四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
  41. 信愿念佛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大陆版序二
    5. 云开月露——序印光大师文选之一王静蓉
    6.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7. 我所见闻的印公大师
    8. 1 卷一
      1. 本分事
      2. 尘劳即解脱
      3. 亲证吧!
      4. 每饭不忘
      5. 修持专挚
      6. 即业识心
      7. 心若至诚,法法皆灵
      8. 智学证涅槃
      9. 朝觉
      10. 净念相继
      11. 慧庄
      12. 即俗修真,居尘学道
      13. 因果
      14. 如明镜
      15. 至诚的力量
    9. 2 卷二
      1. 迫切
      2. 五蕴空,诸苦灭
      3. 持着他的名号
      4. 医病
      5. 菩萨道
      6. 生死心切,不生一念疑惑
      7. 净土不思议
      8. 念佛重相感
      9. 慈悲愿深
      10. 信愿
      11. 念而无念
      12. 五常百行,无非孝道
      13. 净土法门的原则
      14. 坯器未烧,遇雨则化
      15. 云开月露
      16. 咸示第一义
      17. 青天彻露
      18. 照!
      19. 医病医心
      20. 良心药方
      21. 忽有船来
    10. 3 卷三
      1. 印光大师智言慧语
        1. 去疑生信心
        2. 信愿俱足
        3. 念佛方法
        4. 用心对治习气
        5. 勉修行人
        6. 临终之事
        7. 因果之理
        8. 因果之事
        9. 劫因
        10. 禅法与净土
        11. 悟证
    11. 出版后记
  42. 星云禅话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星云禅话序
    8. 1 不肯承担
    9. 2 滴水和尚
    10. 3 途中珍重
    11. 4 佛今在何处
    12. 5 禅师的眼泪
    13. 6 不愧为侍者
    14. 7 瞬目视伊
    15. 8 我不是佛
    16. 9 我也有舌头
    17. 10 佛法无二般
    18. 11 不许为师
    19. 12 将军的忏悔
    20. 13 一切现成
    21. 14 覆船生死
    22. 15 成见不空
    23. 16 嫌什么
    24. 17 佛心是什么
    25. 18 真假妄语
    26. 19 击碎虚空骨
    27. 20 一无所求
    28. 21 贵耳贱目
    29. 22 怎可动心
    30. 23 默然无语
    31. 24 谁在井中
    32. 25 待客之道
    33. 26 珍惜现在
    34. 27 云门内外
    35. 28 割舍
    36. 29 善恶一心
    37. 30 自了汉
    38. 31 到地狱去
    39. 32 不留平常心
    40. 33 本空非有
    41. 34 一休吃蜜
    42. 35 是邪是正
    43. 36 莫轻园头
    44. 37 佛子天然
    45. 38 安住何处
    46. 39 一室六窗
    47. 40 穿衣吃饭
    48. 41 无响无闻
    49. 42 好事不如无事
    50. 43 我们的禅道
    51. 44 炷香增福
    52. 45 画饼充饥
    53. 46 圆融之道
    54. 47 方便示教
    55. 48 知恩报恩
    56. 49 打车打牛
    57. 50 一路顺风
    58. 51 方外之交
    59. 52 化人说法
    60. 53 听与不听
    61. 54 每天吃什么
    62. 55 粥与茶
    63. 56 狗子佛性
    64. 57 要眼珠
    65. 58 不在别处
    66. 59 不能代替
    67. 60 因缘所成
    68. 61 什么冤仇
    69. 62 无言句
    70. 63 深不可测
    71. 64 肯定自己
    72. 65 从心流出
    73. 66 无情说法
    74. 67 一片菜叶
    75. 68 求人不如求己
    76. 69 谁去主持
    77. 70 三件古董
    78. 71 真正的自己
    79. 72 地狱与极乐
    80. 73 虔诚的心
    81. 74 像牛粪
    82. 75 三种病人
    83. 76 银货两讫
    84. 77 不能代替
    85. 78 未到曹溪亦不失
    86. 79 蝇子投窗
    87. 80 何法示人
    88. 81 吃饭睡觉
    89. 82 十事开示
    90. 83 悟与不悟
    91. 84 一坐四十年
    92. 85 十后悔
    93. 86 大小不二
    94. 87 快活烈汉
    95. 88 雪霁便行
    96. 89 我是侍者
    97. 90 国师与皇帝
    98. 91 虚空眨眼
    99. 92 有我在
    100. 93 参禅法器
    101. 94 不着相
    102. 95 活水龙
    103. 96 百年一梦
    104. 97 到了龙潭
    105. 98 禅非所知
    106. 99 割耳救雉
    107. 100 除却心头火
    108. 101 不如小丑
    109. 102 茶饭禅
    110. 103 人的声气
    111. 104 浮生梦中
    112. 105 一杯茶
    113. 106 敬钟如佛
    114. 107 比自己优秀
    115. 108 本来面目
    116. 109 不复再画
    117. 110 身心自在
    118. 111 锁虚空
    119. 112 鸟窠与白居易
    120. 113 真心不昧
    121. 114 你就是佛
    122. 115 情与无情
    123. 116 金箔布施
    124. 117 不病的体
    125. 118 不给人怀疑
    126. 119 净秽一如
    127. 120 不缺盐酱
    128. 121 青梅子
    129. 122 咸淡有味
    130. 123 师家搦槌
    131. 124 断指求法
    132. 125 责骂与慈悲
    133. 126 去了依赖性
    134. 127 卧如来
    135. 128 天生暴躁
    136. 129 洗碗扫地
    137. 130 荣枯一如
    138. 131 不曾空过
    139. 132 茶道
    140. 出版后记
  43. 药师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9. 源流
    10. 解说
    11. 参考书目
    12. 附录
      1. 1 药师净法讲要
      2. 2 净法遍述
      3. 3 菩提漫论
    13. 出版后记
  44. 瑜伽师地论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本地分
        1. 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2. 意地第二之一
        3. 意地第二之二
        4. 意地第二之三
        5. 有寻有伺等三地第三~五
        6. 三摩呬多地第六
        7. 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8. 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9. 闻所成地第十
        10. 思所成地第十一
        11. 修所成地第十二
        12. 声闻地第十三
        13. 独觉地第十四
        14. 菩萨地第十五
        15. 有余依地第十六
        16. 无余依地第十七
      2. 2 摄决择分
        1.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
      3. 3 摄事分
        1. 契经事行择摄
        2. 本母事序辩摄
    4. 源流
    5. 解说
    6. 附录
      1. 1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2. 2 瑜伽师地论叙·绪言
      3. 3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
      4. 4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缀言
    7. 参考书目
  45. 圆觉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文殊章
      2. 2 普贤章
      3. 3 普眼章
      4. 4 金刚藏章
      5. 5 弥勒章
      6. 6 清净慧章
      7. 7 威德自在章
      8. 8 辨音章
      9. 9 净诸业障章
      10. 10 普觉章
      11. 11 圆觉章
      12. 12 贤善首章
    9. 源流
    10. 解说
    11. 附录
      1. 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2. 2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
      3. 3 刻圆觉经解后跋
      4. 4 圆觉经讲义序
      5. 5 圆觉经
    12. 参考书目
    13. 出版后记
  46. 增一阿含经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序品
      2. 2 如来出世
      3. 3 缘起经
      4. 4 四念处经
      5. 5 四谛经
      6. 6 三十七道品
      7. 7 大乘菩萨
      8. 8 空义的宣扬
      9. 9 佛土思想
      10. 10 佛出人间
    8. 源流
    9. 解说
    10. 参考书目
    11. 出版后记
  47. 长阿含经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大本经
      2. 2 游行经之一
      3. 3 游行经之二
      4. 4 游行经之三
      5. 5 阇尼沙经
      6. 6 小缘经
      7. 7 转轮圣王修行经
      8. 8 弊宿经
      9. 9 散陀那经
      10. 10 十上经
      11. 11 三聚经
      12. 12 阿夷经
      13. 13 善生经
      14. 14 清净经
      15. 15 自欢喜经
      16. 16 阿摩昼经
      17. 17 梵动经
      18. 18 种德经
      19. 19 坚固经
      20. 20 裸形梵志经
      21. 21 沙门果经
      22. 22 布吒婆楼经
      23. 23 露遮经
      24. 24 世记经
        1. 地狱品
        2. 忉利天品
        3. 世本缘品
    4. 源流
    5. 解说
    6. 参考书目
    7. 出版后记
  48. 指月录
    1. 信息
    2. 题解
    3. 经典
      1. 1 七佛
        1. 释迦牟尼佛
      2. 2 应化圣贤
        1. 鸯崛魔罗尊者
        2. 善慧大士
      3. 3 西天祖师
        1.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4. 4 东土祖师
        1.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2.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3. 六祖惠能大鉴禅师
      5. 5 六祖下第一世
        1. 南岳怀让禅师
        2. 青原行思禅师
      6. 6 六祖下第二世
        1.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7. 7 旁出法嗣
        1. 牛头山法融禅师
        2. 牛头山智岩禅师
        3.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
        4. 鸟窠道林禅师
        5. 南阳慧忠国师
      8. 8 未详法嗣
        1. 师子捉兔
        2. 婆子到赵州
        3. 跨驴人
      9. 9 六祖下第三世
        1.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2.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3. 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4. 抚州石巩慧藏禅师
        5. 潭州三角山总印禅师
        6. 信州鹅湖大义禅师
        7. 京兆兴善惟宽禅师
        8. 五台山隐峰禅师
        9.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10.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10. 10 六祖下第四世
        1.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
        2.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
        3.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
        4. 赵州观音从谂禅师
        5. 五台山智通禅师
        6.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
        7. 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11. 11 六祖下第五世
        1.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
        2.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
        3.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4.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
      12. 12 六祖下第六世
        1. 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2.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3.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
        4. 越州乾峰和尚
      13. 13 六祖下第七世
        1. 郢州芭蕉慧清禅师
        2.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
      14. 14 六祖下第八世
        1.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
        2.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
      15. 15 六祖下第九世
        1. 莲花峰祥庵主
      16. 16 六祖下第十世
        1. 圆通缘德禅师
        2.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
        3.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4. 永明道潜禅师
      17. 17 六祖下第十一世
        1. 潭州石霜楚圆禅师
        2. 滁州琅琊慧觉禅师
        3. 浮山法远禅师
        4. 荆州玉泉承皓禅师
        5. 洪州云居道齐禅师
      18. 18 六祖下第十二世
        1. 隆兴黄龙慧南禅师
        2. 洪州翠岩可真禅师
        3. 东京芙蓉道楷禅师
        4. 东京慧林宗本禅师
        5. 东京法云法秀禅师
      19. 19 六祖下第十三世
        1. 隆兴黄龙祖心禅师
        2. 隆兴宝峰克文禅师
        3. 舒州白云守端禅师
        4. 金陵保宁仁勇禅师
        5. 邓州丹霞子淳禅师
      20. 20 六祖下第十四世
        1. 隆兴兜率从悦禅师
        2.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21. 21 六祖下第十五世
        1. 成都昭觉克勤禅师
        2. 舒州太平慧勤禅师
        3. 舒州龙门清远禅师
      22. 22 六祖下第十六世
        1. 平江虎丘绍隆禅师
        2. 径山大慧宗杲禅师
    4. 源流
    5. 解说
    6. 出版后记
  49. 中阿含经
    1. 信息
    2. 《中国佛学经典宝藏》大陆简体字版编审委员会
    3. 总序
    4.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5. 大陆版序一
    6. 大陆版序二
    7. 题解
    8. 经典
      1. 1 苦阴经——知欲无有乐,不为欲退转
      2. 2 阿兰那经——人命甚短暂,行善修梵行
      3. 3 喻经——无量善法中,不放逸为本
      4. 4 瞻波经——摈除不净者,众修清净行
      5. 5 优婆塞经——精勤持五戒,得四增上心
      6. 6 优陀罗经——知痈和痈本,静思勤精进
      7. 7 至边经——心被尘垢缠,难修沙门行
      8. 8 八城经——阿难启八城,十二甘露门
      9. 9 阿夷那经——世尊略说法,阿难广分别
      10. 10 龙象经——唯佛大龙象,为众所赞颂
      11. 11 世间经——自觉世间法,宣说世间法
      12. 12 说无常经——世中阿罗汉,知世为无常
      13. 13 鹦鹉经——众生自行善恶业,因业相应得果报
      14. 14 八难经——若有八难八非时,不见佛亦不闻法
      15. 15 雨势经——七不衰法雨势问,七不衰法比丘行
      16. 16 郁伽长者经——自尽形寿从世尊,得获八未曾有法
      17. 17 商人求财经——坚信佛说正法律,如乘马安隐度
      18. 18 水喻经——尊者解说五除恼,拯救众生不恚恼
      19. 19 箭喻经——应法应义佛宣说,非法非义佛不讲
      20. 20 贫穷经——世间多有贫穷者,佛于圣法譬喻说
    9. 源流
    10. 解说
    11. 出版后记
  50. 祖堂集
    1. 信息
    2. 总序
    3. 原版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4. 大陆版序一
    5. 大陆版序二
    6. 题解
    7. 经典
      1. 1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和尚
      2. 2 第三十二祖弘忍和尚
      3. 3 第三十三祖惠能和尚
      4. 4 荷泽和尚
      5. 5 靖居和尚
      6. 6 怀让和尚
      7. 7 石头和尚
      8. 8 天皇和尚
      9. 9 丹霞和尚
      10. 10 药山和尚
      11. 11 龙潭和尚
      12. 12 云岩和尚
      13. 13 洞山和尚
      14. 14 雪峰和尚
      15. 15 曹山和尚
      16. 16 落蒲和尚
      17. 17 玄沙和尚
      18. 18 云门和尚
      19. 19 马祖和尚
      20. 20 大珠和尚
      21. 21 杉山和尚
      22. 22 百丈和尚
      23. 23 五泄和尚
      24. 24 东寺和尚
      25. 25 南泉和尚
      26. 26 沩山和尚
      27. 27 赵州和尚
      28. 28 仰山和尚
      29. 29 临济和尚
    8. 源流
    9. 解说
    10. 附录
    11. 参考书目
    12.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