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_AZW3_MOBI_EPUB_胡司德
内容节选
绪论 文化史视野中的动物 本书考察古代中国的动物[1]——不是动物史家、考古学家、寓言家或文学批评家研究的动物,而是战国和中华帝国早期的动物观念。对形形色色的动物怎么理解,对动物世界如何认识,是个意味深长的标本,足以透露这个时期思想世界的情形。我不打算描述动物自然史,也不是要分析古代中国对动物的原始科学探索(原因将在下文说明),本书的主题是动物观念的文化史,旨在探讨古代中国怎样解释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观念是一扇窗口,可以用来观察古代中国的世界观。所以这项研究要把动物观念跟人类的自我认识联系起来,把古代中国对动物的论述与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权威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 迄今为止,研究古代中国的大量成果集中在探讨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对人的世界如此专注,反映了一种传统认识,那就是把古代中国的思想特征和社会特征归结为人类中心论。多数论著都支持一个说法,即战国两汉思想家具有显著的人文主义倾向。大家认识到古代中国思想的理论核心是专注于社会秩序,向往建立人类行为的标准。占有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就热衷于阐明社会运行的机制、治国之术的发展、自我修养,以及个人在社会群体和天地宇宙间怎样定位。不仅儒家有这个特点,其他学派的学说大多也以此为要义。道家的主张倒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他们认为人不应该积极有为地治理社会——即使在这种形式中,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哲学论辩的首要关切还是个人的位置和社会的组织。诚如夏德安(Donald Harper)所说,自然界虽然没有完全受到忽视,但战国两汉思想家的传世文献除了在特定的哲学论证中用自然界打比方,就很少表现出对自然界的兴趣。[2] 把人文研究作为历史研究的重心,对理解战国和中华帝国早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至关重要。精英阶层的著述提供了此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无论是评价物质生活、重构重大历史事件,还是深入研究重要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都启发了我们对精英阶层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历来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古代中国研究这个领域,唯一富有成果的起点是研究人的活动。但汉学家也许是受了科学技术史家的鼓舞,已经从这种观念跨出了一步。这一点说来有些矛盾,可也是实情。诚然,古代中国是否存在科学或博物学传统,许多假设和结论尚未取得学界共识,然而,有些里程碑似的成果,由于把研究的焦点从人转向中国的自然观,是必定要受到推崇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著作就是这种情形。对中国自然观的探索一经唤醒,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笔者的研究就是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启发。不过本书把动物研究放在文化史的视野中,却与科学史家试图建立动物自然史或追溯中国动物学史的追求异路殊途。这项课题最初的设想是研究战国和中华帝国早期文献中的动物知识,但不久就发现:研究动物资料,就得探讨一系列相关问题,而不限于讨论实际存在的动物。 从古往今来的动物研究可以发现,自然观在很多方面透露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在欧洲传统中,虽然自然与人文的界线比中国划得清楚,但欧洲人对自然界的研究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宗教和哲学等方面气候的制约。自然观总是与人类的愿望分不开,彼此在感情上、美学上或理智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基思·托马斯(Keith Thomas)指出,英国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一般的见解是人类支配动物,而动物比人低等,命该被人利用,受人管制。到了18世纪末,“人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严格界线大为弱化”,于是自信的人类中心说就淡出了。[3]在19世纪的英国,达尔文推翻了上帝造物并推动进化之说,自然选择取代了神的创造,促进了人的自我认识与动物观念的相互影响。理性的人类与非理性的动物曾隔着一道鸿沟,达尔文的理论却在其间铺路架桥;另一方面,进化论也引起了争论,许多参与者认为这场争论不出自然神学的范围,而动物仍然是人类等级制度的各种秩序的象征,仍然受人控制。[4]总之,如沃尔特·伯克特(Walter Burkert)所说的那样,研究自然与研究人类的自我认识不应该再分开,即使很久以前苏格拉底认定分开是对的。[5] 不论什么社会,什么时候,人总要跟或多或少的动物共生共存。大家为什么把某些象征意义赋予动物,跟许多因素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人怎样认识自己在各类物种中的地位,怎样设想文化与自然的分际,又怎样划定人类与动物的界线。在战国和中华帝国早期,动物身兼多用,除了在畜牧、狩猎、运输、饮食等活动中发挥实用功能,还用作献祭的牺牲、仪式的对象和媒介,或在社会性权力模式的创建过程中充当象征和隐喻。人们表达社会、道德、宗教、宇宙论等方面的重要思想,也时常从动物世界这个丰富的宝库中取材。迄今为止,对古代社会中动物观念和人兽关系的探讨,大抵不离个别物种的历史和动物的社会经济作用,要么就集中在表现、形象和隐喻等问题上。关于中国的研究也不例外。至于动物和自然界对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的......
- 信息
- 出版说明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译者的话
- 翻译凡例
- 中译本序
- 致谢
- 绪论 文化史视野中的动物
- 第一章 动物定义
- 第二章 动物与职官
- 第三章 动物分类
- 第四章 动物与地域
- 第五章 化及鸟兽
- 第六章 动物变化
- 第七章 奇禽怪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