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_AZW3_MOBI_EPUB_十年砍柴

内容节选

新翰林恳亲之旅的利益交换 道光十九年(1839),翰林院庶吉士曾国藩在老家湘乡休假。其中,四月至七月,八月至九月,他出门拜访湘中、湘南一带的曾氏宗亲,名义是修族谱——宗族出了个翰林公,以其声望修谱能让人信服,而另一个目的则是众筹去北京做官的路费。 看过《范进中举》的人就知道,一个穷书生成了举人,就有那么多人巴结,何况曾国藩是中进士、点翰林。在清代,翰林最为清贵,是“储相之地”。因此,多数宗亲愿意尽力解囊,也无非出于利益算计。 在曾国藩中进士前,他去北京参加会试时筹集旅费异常艰难,没多少宗亲愿意帮衬,如其道光十七年(1837)冬准备第三次进京应试,差点因没能筹够费用误了行程。其年谱记载: 十二月,公谋入都会试,无以为资,称贷于族戚家,携钱三十二缗以行,抵都中余三缗耳。时公车寒苦者,无以逾公者。 (1) 曾国藩一旦高中进士,且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锦绣前景在望,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宗亲此番愿意拿钱资助,是对本族的这位新翰林有所求:要么是希望曾国藩能凭借翰林的身份为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么是买长线股希望新翰林日后发达有所回报。 曾国藩这番恳亲之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次典型的、以人情来往为面纱的利益交换。 在这次恳亲之旅中,曾国藩前半年造访的是湘乡(凡文中所言湘乡县指当时的县境,包括今天湘乡市、双峰县、娄底市娄星区和涟源市部分)东南的衡州府和郴州诸县的宗亲,下半年造访的是湘乡县西部及宝庆府州县的宗亲。每到一地,他先拜曾氏宗祠,大多住在祠堂里,偶尔住富裕的宗亲家中。 四月初六,曾国藩从族伯曾希六家出发,初八日到松陂曾祠,并顺便扫墓三处。在此地,新翰林曾老爷向不通味的宗亲发了脾气。其在四月初十的日记中写道: 是日,松陂祠未具贺仪。又前年,父亲至此祠送匾,伊言当送钱来家贺,后食言。今又言贺仪八月送。又前日要余扫墓,情理不顺,余盛气折之,祠内人甚愧畏。 (2) 这个祠堂管事的宗亲大约有点鸡贼。宗亲之间,有喜事互相道贺、互壮声势是当时的常态。前年曾国藩之父到此地为松陂祠送匾,此番新翰林曾老爷又为松陂祠曾家的祖上扫墓,而此地宗亲竟然诳曾国藩,接连食言,想把贺仪欠着。也就是说,他们违背了族亲间人情来往的不成文规则了。曾国藩发火了,当地宗亲既羞愧又害怕,果然于十二日送“押钱陆十四千”,并请人从中斡旋说情。毕竟,新翰林曾老爷前程远大,得罪不起。 曾国藩祖上由衡阳迁湘乡,其在衡州府宗亲较多,且关系亲密。此次衡州府拜宗亲,他的足迹涉及衡阳县、衡州府城、常宁县、耒阳县、永兴县。 曾国藩此行,曾希六陪伴了数日。曾希六是曾家的恩人,如前文所述曾国藩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盘缠不够,衡阳县做煤炭生意的宗亲曾希六慷慨解囊,帮曾国藩渡过难关。后来,曾国藩对曾希六一家投桃报李,帮他在京中活动捐了个官。有顶子的商人,在地方与官府打交道方便得多,安全系数亦得以增强,而这个传统至今尚存。 一路走宗亲、拜宗祠、收贺仪,得到赞助的曾国藩还有义务为宗亲壮声势,排忧解难,交涉官府。在耒阳石湾,曾氏宗亲请曾国藩出面替曾氏的公寓上匾,原因是: 寓已赁与伍姓人开店。伍姓强悍,有霸占之意。曾氏修屏门为悬匾地,伍人坏碎,又彼此殴打、告官。余片书与宋公,宋亦未甚究。是夜,又作书让宋公也。竹台寺曾氏寓,邀下半天挂匾。 (3) 耒阳石湾曾氏宗亲把宗族公产租给伍姓人开店,但租客强悍,欺负房东,竟然想霸占,于是两姓人已到了斗殴、告官的地步。此番曾氏族人想请本族的新翰林曾老爷出面,来威慑伍姓人。曾国藩出面挂匾,伍姓人再强悍,断不敢造次。 曾国藩为此写信给耒阳县令宋凤翔,为自己的族亲说话。宋凤翔,字于庭,苏州人,虽然只是举人出身,但学问很好。宋凤翔和著名的学者刘逢禄是姨表兄弟,两人的舅父为著名的经学家庄述祖。曾在其日记中写道:“(宋)博通能文,颇有著述。” (4) 其实,在为宗亲关说之前,曾国藩已和宋凤翔县令见了面,且宋宴请了他。新翰林过境,地方官碍于情面要会见一下,请吃顿饭,这大约是官场通行的规则。曾国藩作《题宋于庭〈洞箫词〉后》两首,并派人送到宋凤翔县令的衙署。可这种铺垫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宋凤翔县令没给曾国藩面子,“宋于庭有复书来,不以余言为然” (5) 。大约宋凤翔县令对新翰林插手自己辖区内的纠纷,颇为不悦;也有可能是曾只听宗亲的一面之词,未必是真实情况,而两姓兴讼已久,宋县令想必了解得更全面。 在耒阳,曾国藩拜谒了他的文化偶像杜甫的墓及祠堂。史载,晚年杜甫飘零到耒阳,当时江水暴涨,杜甫断炊多日。聂氏县令乘船出迎,并赠牛肉和白酒给杜甫。不久后,杜甫死在船上。——当地的杜甫墓应该是衣冠冢。 这一年“七月半”即民间的中元节之前,去湘乡县东边衡州府、郴州拜会宗亲的曾国藩回到了荷叶塘的家。因为湘中风俗“七月半”必须在家“接老客”,将祖先的魂灵迎回家供养数日再送走,以显孝道。 七月二十二日,拜祭祖先完毕后的曾国藩再次......

  1. 目录
  2. 第一编 晚清名臣的家国情怀
    1. 大才赤忠难补天: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悲剧
    2. 李鸿章为何成为“门生长”?
    3. 1892年,李鸿章站在人生之巅
    4. 李瀚章:宗族的规矩,大哥还是大哥
    5. 曾国华:牢骚满腹的人福薄
    6. 故园好风水,何必葬扬州:有感于曾公吐槽魏源迁坟
    7. 李续宾:湘军第一将被皇帝的瞎指挥逼进了绝路
    8. 国家不幸个人幸:左宗棠诗中的桃源胜景只是幻境
    9. 精通一行就有饭吃:从大哥教导诸弟的家信说起
    10. 佃户的权利:读曾文正公一则日记有感
    11. 从一封家书可窥太平天国爆发的必然性
    12. 肃六爷拿胥吏也没办法:咸丰九年户部衙门的火灾
    13. 君民末世自乖离:清代最后一位重臣的临终悲鸣
    14. 丁宝桢为什么敢杀慈禧的心腹安德海?
    15. 郭嵩焘:已中洋毒的大臣,朝廷怎么可能给谥号
    16. 刘锦棠:身为封疆大吏,为何不能探望健在的母亲
    17. 湘军威名血染成:读《湘乡试馆记》有感
  3. 第二编 管理与统治的迷局
    1. 清代地方官为什么那么害怕“京控”?
    2. 清代大臣死后朝廷的恤典很讲究
    3. 一件冤案引发朝廷和地方督抚在司法权上的角力
    4. 赵舒翘:为效忠太后背弃职业伦理,下场悲惨
    5. 连文冲:起草宣战诏书的大才子命运,也是一把夜壶
    6. 对官员的“团团伙伙”太后无可奈何
    7. 禹之谟迫使官员就范的招数太损
    8. 皇帝痛恨捐官,但这样的生意他不得不做
    9. 养贪肃贪的游戏:看咸丰帝怎样勒索高官
    10. 1853年,中华帝国的三个男人
    11. 一项正规制度为啥走歪:以清朝户部报销制度为例
    12. 清末部吏索贿成风,老将军冲冠一怒没啥用
    13. 刚毅:《官场现形记》中频念白字的高官原型
    14. “吃瓜群众”为何揪住国子监祭酒的小错不放手
    15. 看清末新政如何一步步得罪社会所有阶层
    16. 明清时的犯官不能想死就死:自杀也须君所赐
    17. 清朝如何京津冀一体化:保定做了近三百年首都副中心
  4. 第三编 世情与人情的秘密
    1. 理学名臣也不喜欢“痴肥”的大妞
    2. 新翰林恳亲之旅的利益交换
    3. 以身作则是父母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
    4. 这才是生死之交:读郭嵩焘写给江忠源的诗有感
    5. 从刘坤一向荣禄请托可窥大权仍然在中枢
    6. 张之洞的遗折得罪了人导致谥号降格
    7. 不读书的人在张香帅手下做官很难混
    8. 商人买顶官帽有何用:以清代一件命案为例
    9. “反三俗”的巡抚养了个“坑爹”的儿子
    10. 张謇的知权善变和左孝同的不识时务
    11. 祁寯藻给曾国藩使绊子的猜想:恨天对其弟不公
    12. 族群矛盾酿大祸:一场看戏起哄引发的惨剧
    13. 师道尊严有条件:从一位遗老忆师恩说起
    14. 光绪帝大婚,维多利亚女王竟然来“送钟”
    15. 俞明震:在《苏报》案中放水,积德荫及子孙
    16. 英雄怕见老街坊:许应骙为什么讨厌康有为?
    17. 匡超人的成功学:纯朴青年进城要如何才有出息
  5. 第四编 末世不济运偏消
    1. 才与位错配的悲剧:郭嵩焘与左宗棠交恶
    2. 起点高的张集馨,为何却做不到封疆大吏?
    3. 人间不值得:叹息庚子事变中高官被冤杀后两个细节
    4. 唐际盛为何被曾国荃一封密折罢官回家?
    5. 在常州,想起清末两位清醒者——赵烈文和赵凤昌
    6. 光绪年间,兰州城有两位湘籍公子——谭嗣同和谭延闿
    7. 洞庭波送一僧来:忍辱负重为佛法的寄禅法师
    8. 赵烈文:一眼看穿大清的“中兴梦”
    9. 毓贤:一位自以为是而误国的清官
    10. 康有为若听从建议弥合帝后关系,变法结局将如何?
  6. 第五编 走不出的历史困局
    1. 天朝不跟蛮夷一般见识:曾国藩日记中的鸦片战争
    2. 日本“大河剧”中中国与中国书背后的历史真相
    3. “日本通”黄遵宪的悲剧:惊扰梦中人
    4. 李经方如何做了日本天皇的“驸马”
    5. 逼别人当烈士可耻:比较王炎午和曾广河的选择
    6. 耆英的悲剧:在皇帝和洋人之间两头哄骗
    7. 洗冤何以难:大错掩盖小错滚雪球
    8. 滇西北百余年前一个教案的复杂政治光谱
    9. 从举子应试看帝国的统治成本
    10. 江南士子被逼出来的“冒籍”
    11. 慈禧太后其实很喜欢洋货,洋制度除外
    12. 被时势逼到死地的赵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