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学_AZW3_MOBI_EPUB_向松祚

内容节选

绪论 曼德维尔和斯密 人性的本质是一切学问的终极基础。人的行为、人类的各种制度和组织,以及我们所看到的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源自关于人性本质的思想和理念,这是十分令人惊异却又是那么平凡无奇的事实。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最后一章那段著名的感慨时常为人所引用。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的名著《俗世哲学家》,以极为优美的文笔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述了从斯密到熊彼特等多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意在说明正是这些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后世人类经济发展的历程,乃至整个人类的福祉。熊彼特晚年和夫人一起,不辞辛劳、披沙拣金,撰写了《经济分析史》和《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内心深处亦是希望证明思想威力之无穷。马克思本人深信思想的威力,他的《资本论》或者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人类命运之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从经济学数百年发展历程而言,影响最为深远而且奇特无比的一个简单思想就是“人性自私”。众所周知,斯密《国富论》的基本主题就是人性自私以及自私的好处。毕生研究斯密生平和思想的英国人埃德温·坎南说:“渗透整部《国富论》的基本主题就是自私的经济利益,它同样为后世全部经济学奠定基石。”效用论的发明者边沁曾经自豪地宣称,我种下了效用这颗种子,我坚信它会长成参天大树。斯密所种下的“自私的好处”这颗种子,长成的已不仅仅是参天大树了,而是整个经济学那无边无际的茂密森林。说起来这是非常奇怪的人类思想发展历程,因为斯密的前辈学者,特别是他最尊敬的恩师、苏格兰启蒙运动大师哈钦森博士并不赞同“自私有利”的观点。 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大批学者,致力于人性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直接导致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兴起和经济学的诞生。斯密的恩师哈钦森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成员。哈钦森的经济学主张完全是重商主义学说。他对人性的观点则以“乐善好施”或“利他”为中心。哈钦森相信乐善好施是人的一切美德以及一切源自美德的人类行为的共同的显著标志。最伟大的乐善好施的行为则是致力于为最大多数人谋取利益或好处的行为。哈钦森认为“自利、自私或自爱”永远不能成为任何美德的基本原则或出发点,当然,只要不产生其他负面效果,人们照顾自己的利益无可厚非。 有意思的是,斯密非常尊敬恩师哈钦森,而其基本学说却与恩师分道扬镳。斯密的《国富论》与重商主义经济学彻底决裂,他对重商主义学说的批判可谓不遗余力。对于哈钦森“利他主义理想”,斯密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系统批评。斯密首先赞美哈钦森的利他主义思想体系“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体系,该思想体系有一种特有的趋向,那就是滋养和激励人内心深处所有情感里最高贵和最令人愉悦的那种情感”,然后话锋一转:“然而该思想体系却有一个重大缺陷,它无法充分解释人类为什么会欣赏那些并不怎么特别高贵或者比较低级的情感,譬如精明节俭、警惕小心、细心慎重、克制自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 斯密接着以优雅的语言赞美自私自利的好处:“很多情形下,关心和照顾自我的幸福和自己的利益,往往是非常值得赞美的行为准则。勤俭持家、勤勉工作、思虑周全、处事妥当、专心致志、善于思考,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行为和美德皆来源于自私自利的动机,与此同时,自私自利的动机被认为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品德和素质,它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重和认可。相反,粗心大意和懒惰荒怠普遍遭到指责和反对。然而,这些不良品质和行为不是源自缺乏乐善好施之心,而是源自对自己的利益和追求的目标缺乏适当的关切。” 当然,斯密对自私自利极其优美的颂扬,来自《国富论》里那两段举世知名的文字表述得更加清晰: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获得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我们的晚餐可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我们认为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是为了他们的自利…… 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会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关心的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作出的更大。 上述两段话是“个人自私自利能够促进全社会利益”这个学说的最佳阐述。两百多年的西方经济学不过就是对这两段话的不停阐发。斯密是如何创立这个学说的呢?埃德温·坎南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斯密自身思想逐渐演化发展的结果,二是可能受到曼德维尔思想的影响。 伯纳德·曼德维尔(16......

  1. 新经济学:卷一 主流经济学批判
    1. 总序
    2. 绪论
    3. 第一章 女王之问和主流经济学的危机
    4. 第二章 与现实脱节的学问
    5. 第三章 主流经济学的理念传承
    6. 第四章 新古典精神:主流经济学的精神血脉
    7. 第五章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内在结构
    8. 第六章 凯恩斯革命是真正的经济学革命吗?
    9. 第七章 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在矛盾
    10. 第八章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对经济学的深刻反思
    11. 第九章 新古典经济学最本质的洞见及其不足
    12. 第十章 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哲理基础及其重大缺陷
    13. 第十一章 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根本性错误
    14. 第十二章 超越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15. 参考文献
  2. 新经济学:卷二 新经济学范式
    1. 绪论
    2. 第一部分 综论人的经济行为之本质
      1. 第一章 综论人的经济行为之本质
      2. 第二章 以法则决定行为及其优先性和主导性
      3. 第三章 以效用决定行为及其从属性
      4. 第四章 何谓经济行为?
      5. 第五章 人类经济行为之划分和义利之辨
      6. 第六章 面向现在的选择行为和面向未来的创造行为
      7. 第七章 创造的规律
    3. 第二部分 详论新经济学范式——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范式
      1. 第一章 新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2. 第二章 新经济学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之对照
      3. 第三章 新经济学范式的市场和价格理论
      4. 第四章 从创造性视角看公司和一切经济组织
      5. 第五章 创造性范式和经济增长之根源
    4. 第三部分 新经济学范式的制度经济学
      1.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传统的辉煌成就
      2. 第二章 人心的创造性和人类制度的演化
      3. 第三章 私有产权和市场制度为何成为主流的经济制度
      4. 第四章 清教徒信仰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5. 第五章 清教徒信仰和美国的崛起
      6. 第六章 好的或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7.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根本缺陷
      8. 第八章 有没有一个理想的经济制度?
      9. 第九章 华为模式的启示
    5. 参考文献
  3. 新经济学:卷三 人心的无限创造性
    1. 绪论
    2. 第一章 新古典经济学是无本之学
    3. 第二章 人心的创造性
    4. 第三章 “一心开二门”和“两层存有论”
    5. 第四章 儒家论人心的创造性(上)
    6. 第五章 儒家论人心的创造性(下)
    7. 第六章 宇宙秩序与道德秩序
    8. 第七章 华夏儒圣心学的缺憾
    9. 第八章 佛家论人心的道德创造性
    10. 第九章 佛家论心之结构和心之创造性机理
    11. 第十章 心之力
    12. 第十一章 心之创造性和客观规律的本质含义
    13. 第十二章 人心为一切规律的最后根源
    14. 第十三章 人工智能革命与人心的创造性
    15. 第十四章 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实体或本源
    16. 第十五章 恢复经济学的人学本质
    17. 结语 经济学的终极哲理基础
    18. 参考文献
  4. 新经济学:卷四 经济体系的动态演化
    1. 绪论
    2. 第一章 人类经济体系演化的基本规律
    3. 第二章 熵增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 第三章 生命和创造的本质:负熵
    5. 第四章 熵减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定律
    6. 第五章 引入熵减的新经济观
    7. 第六章 非线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8. 第七章 自组织和经济体系的活力结构
    9. 第八章 经济进化论
    10. 第九章 经济体系里最重要的信息
    11. 第十章 创造性内能和创造性能量级
    12. 第十一章 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3. 第十二章 创造力的内在结构
    14. 参考文献
  5. 新经济学:卷五 创造、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1. 绪论
    2. 第一章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3. 第二章 创新的特征和规律
    4. 第三章 创新的国家和创新的民族
    5. 第四章 硅谷的秘密
    6. 第五章 乔布斯:硅谷精神的化身
    7. 第六章 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嬉皮士运动和个人计算机的起源
    8. 第七章 双星系统:创新者的个性和创新路径
    9. 第八章 创新的灵魂:富有创造力的研究性大学
    10. 第九章 极致创造:摩尔定律、贝尔实验室和英特尔
    11. 第十章 创新的秩序:互联网是怎么诞生的
    12. 结论 创新的规律和人类的未来
    1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