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系列 成功与财富(全 9册)_AZW3_MOBI_EPUB_尼克·巴蒂亚
内容节选
十四 “一将功成万骨枯”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国内股权投资开始进入热络期,创业企业家、投资家演绎了一幕又一幕中国版财富增长神话。对财富的贪恋和欲望,让各路“神仙”竞相进入这个市场,红色资本、券商投行、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融资公司、私营企业老板,甚至一些老百姓也被“忽悠”买了创投公司的集合投资产品,有媒体惊呼:中国进入了“全民PE”时代。 但我想说,任何成功都有假象。在PE行业工作多年,我见过成功,更见多了失败,知道那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有多少创业投资资金付之东流,又有多少平淡的项目成为铺垫,有多少创业投资机构不断演绎生生死死的轮回故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我多年来对创业投资最大的感悟。下面我用案例来诠释此话不虚。 ·“短寿”的BP机 BP机(传呼机)是什么,如今的年轻人可能毫无印象,但回到十多年前,手机没有像今天这么普及的时候,BP机是最流行的通信工具。当时,如果年轻人腰间挂着一个BP机,那是时尚和潮流的象征。 1999年我去深创投工作,在深圳市拟扶持上市的创业企业中,有一家就是BP机机站设备生产商,在全国细分行业中名列前茅。考察此项目时,我也随投资经理去了这家公司,企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厂房一边是忙碌的生产线,一边是打包发运到全国各省市的产成品。公司领军人物是在深圳市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他们也确实靠自身的多年努力,使企业走到细分行业的顶峰,从财务数据上看,企业过往的业绩都不错。 BP机 考察完公司之后,我们的投资经理将项目投资建议书提交给公司投资委员会,建议我们投资。但投资委员会进行投资决策时,就有人提出质疑:未来手机普及会不会对BP机形成冲击?但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理由是手机费用过高,无法普及,不可能完全取代BP机,即使考虑到未来手机进一步被普及,也不可能完全取代BP机,因为很多低收入群体还有需求。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人甚至拿海外养牛的案例进行论证,说海外牧场主在牛身上装上BP机,一呼,牛群就能自动归圈。经过激烈的考核和辩论之后,这个项目顺利通过。 之后,我们又投了与BP机相关联的一家BP机机站经营管理公司,原打算继续投资深圳的一家BP机通信公司,形成一条BP机产业的投资链,但事与愿违,与这家公司谈判过程中,一家境外基金捷足先登,一下子注入千万以上的美金,我们自然被排除在外。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谁都没有料到BP机如此“短寿”。随着手机价格下降,手机通信费降低,人们消费水平上升,手机很快普及,BP机自然失去了生存空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当时或之后对这一行业的投资只能被归纳为失败的投资案例。 由此可见,对于股权投资来说,行业分析多么重要,如果对行业发展的预期出错,投资失败则是必然的。 ·看走眼的新型电池 与上述项目不同,接下来投资新型铅酸电池企业的失败完全是因为看人走了眼。 这是一家注册在西藏自治区的生产新型铅酸电池的企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上创业板的项目。在考察项目时,我去了这家工厂。工厂建在成都市郊区,厂区很漂亮,绿荫环绕,在工厂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大型的喷水池,看起来真像一家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走进车间,两条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几十个工人紧张地劳作着。陪同我们的是公司董事长,他年富力强,相貌堂堂,谈起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激情。他告诉我们,这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急需进一步投入资金再建两条流水线。那年我们组织公司员工去拉萨市度假,自治区有关领导闻讯后,也盛情邀我们一行前往做客,期间也表达了对这家企业发展的支持,为此大家喝了好几大杯酒。 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完全具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投资? 回来之后,投资经理对这一项目经过尽职调查后提交了投资建议书,理由很充分: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此新型铅酸电池的市场前景看好;并且,此项目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创业板项目,上市有保障。在参考投资建议书的前提下,公司投资委员会同意投资,对此项目投入了不少的资金。 事隔几年,我已经不在深创投,但与老同事们谈起此项目,才得知当年的这项投资失败了,原因是我们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真正进入铅酸电池项目,而是被企业领导挪作他用。 所以,我们这些做投资的人聚在一起经常会说投资项目就是“投人”,这里的“人”是指被投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然,知人知面不知心,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看一个项目除了看项目本身的前景,看老总、看团队尤为重要,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在投一个好项目前首先要和公司首席执行官谈话、谈思想、谈理念、谈人的远虑近忧。项目中人的因素有时起决定作用,不可不查! ·超“忽悠”的世界级技术 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一个具有超级“忽悠”能力的企业的故事,这类事件至今在PE投资领域仍不断重复上演。 记得有一年,深圳来了一个拥有“世界级”动力电池技术的“高人”,自称利用他的专利技术生产的锂动力电池装在普通的汽车上,一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
- 总目录
- 民国中产阶级账本:体面地用好每一文钱
- 书名页
- 文前彩插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前言
- 一位民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透视:董士账本(1936~1942年)的证据
- 如何在沦陷区讨生活:日本侵略对账本主人的影响
- 文后彩插
- 页
- 封底
- 货币金字塔:从黄金、美元到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 文前辅文
- 书名页
- 作者简介
- 目录
- 总序 驾驭数字变革
- 序一 研究货币问题的新视角
- 序二 数字货币的节奏
- 引言
- 第一章 佛罗伦萨的金弗罗林
- 第二章 分层货币的出现
- 第三章 中央银行
- 第四章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 第五章 正在退休的黄金
- 第六章 残破不堪的美元
- 第七章 货币的文艺复兴
- 第八章 分层比特币
- 第九章 央行数字货币
- 第十章 货币面额的自由
- 参考文献
- 页
- 封底
- 匹配的艺术:生活乐趣背后的运营创新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他序(一)
- 他序(二)
- 自序(一)
- 自序(二)
- 相识
- 目录
- 1 运营管理:匹配之美
- 1.1 顾客方:“多、快、好、省”人人爱
- 1.2 企业方:“鱼”与“熊掌”不可兼
- 1.3 匹配的逻辑:对症下药
- 1.4 小结
- 2 匹配之美:外延与拓展
- 2.1 服务与流程之匹配
- 2.2 产品与供应链之匹配
- 2.3 匹配的“催化剂”:网络与平台
- 2.4 匹配的使能工具:“一个中心”与“五个化”
- 2.5 小结
- 3 衣:从衣着单调到穿搭时尚
- 3.1 大前线:体验+便利
- 3.2 “得寸进尺”:换装多还花钱少
- 3.3 大后方:“感知+响应”的创新
- 3.4 小结
- 4 食:从事必躬亲到坐享其成
- 4.1 买食材:希望便利与不贵
- 4.2 吃在家:享受健康与可口的“好”
- 4.3 吃在外:可以省事与省心
- 4.4 喝一杯:便捷与称手
- 4.5 小结
- 5 住:从何以为家到四海为家
- 5.1 在家住
- 5.2 在外住
- 5.3 房屋租赁:无房却有家
- 5.4 小结
- 6 行:从出行不便到说走就走
- 6.1 “开门”造车
- 6.2 室外出行
- 6.3 室内行走
- 6.4 小结
- 尾语:好钢用在刀刃上
- 暂别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美好生活经济学:摆脱焦虑,实现价值跃升与社会公平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篇 经济学家论公平:中产阶层为何焦虑?
-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法
- 中产阶层为何焦虑?
-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 多层次调节与社会公平
- 行业收入差距的正常与反常
- 贫富差距的缩小有赖制度创新
- 我国收入差距正迎来缩小的拐点
- 期待“收入倍增计划”的高质量实施
- 第二篇 经济学家思教育:聆听劳动力市场的声音
- 论教育自信
- 教育要更多聆听劳动力市场的声音
- 市场决定性作用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 论教育优先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的关系
- 给教育发展以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
-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
- 面向未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新环境下商学院教育发展需要做好五个平衡
- 创新仅强调教育还不够
- 以什么替代人口红利支撑经济增长
- “百年树人”新解
- 好为人师
- 中小学教材的城市偏向
-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逻辑
- 第三篇 经济学家悟人文:善有善报
- 善有善报
- 人挪活?
- 男怕入错行?
- 少壮不努力,老大何以徒伤悲
- 替代与不可替代
- 高铁的经济学意义
- 经济增长的颜色
- 初见俄罗斯
- 大学的文化
- “新日本”之新
- 出版社使命与和谐文化建设
- 阅读与人力资本
- 图书的时间价值
- 第四篇 经济学家观社会: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就业之基
- 高质量就业的逻辑
- 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
- 和谐劳动关系助圆中国梦
- 居于首位的是稳就业
- “五力”并举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 突出优先战略 精准施策确保就业稳定
-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 新挑战与新应对
- 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 夜间经济的就业效应与发展建议
- 第五篇 经济学家谈治学:学问靠真
- 经济学家的关键词
- 教授五月
- 经济研究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 学问靠真
- 忆陶大镛先生
- 科尔内的价值与智力外流
- “数字化”的陷阱
- 经济衰退与经济学繁荣
- 什么是一流的学术刊物?
- 如何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创投家笔记(1999~2019)
- 前折页
- 书名页
- 联名推荐
- 阚治东小传
- 序章 我的创投人生
- 目录
- 我的创投笔记 第一部分 创投人生、事业再出发
- 一 我是如何“被创投”的
- 二 我的第一次私募
- 三 谢绝30%业绩奖励
- 四 初探全国布局
- 五 我只投“差一步企业”?
- 六 早年那场走了调的争论
- 七 国内首家创业投资行业协会
- 八 达者兼善天下
- 九 潍柴—深创投联姻记
- 十 我们的第一步
- 十一 新能源项目“觅食记”
- 十二 从“团跑跑”跑回互联网
- 十三 海外“择偶”记
- 十四 “一将功成万骨枯”
- 十五 创投中的“另类失败”
- 十六 PE也要“上山下乡”
- 十七 “二战”华锐
- 十八 共享经济何去何从
- 十九 在路上,困境中再出发
- 我的创投笔记 第二部分 感悟创投、丰满人生
- 一 为什么PE遭人恨
- 二 行业自律需“以伐远扬”
- 三 政府引导基金的“尴尬门”
- 四 跟着国家产业政策走
- 五 创业板在冷暖交替中发展
- 六 创投人眼中的股市和楼市
- 七 新能源的“伪”危机
- 八 想想那个冬天
- 九 PE基金,谁主沉浮
- 十 鄂尔多斯不是传说
- 十一 PE业也要学着“猫冬”
- 十二 PE投资,知易行难
- 十三 2013年,末日传说和晨曦希望
- 十四 那些年,一起奋斗过的兄弟
- 十五 忆“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
- 十六 “伙伴”尉文渊
- 十七 行千里路,读一本书
- 十八 评《飞上天的猪》
- 十九 华为、中兴事件与创投人的使命
- 二十 科创板快闪登场
- 二十一 从“老证券”到“老创投”
- 我的创投笔记 第三部分 他山之石:创投海外行
- 一 走进美国VC(一)
- 二 走近美国VC(二)
- 三 创业投资在中国台湾
- 四 PE不妨也“出出海”
- 五 “哈韩”风与PE业的“哈中”风
- 六 创业国度以色列
- 七 农田里的世界农博会
- 八 美国的大牧场
- 九 创投跨境合作的机遇
- 十 伟大与脆弱:风险投资在中国
- 后记 我的二次挫折和四次转折
- 附录 媒体访谈(节选)
- 致谢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中国奇迹背后:改革的逻辑与学理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出版说明
- 目录
- 中国经验与发展经济学
- 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创新
- 四十不惑——从中国改革开放可以学到什么?
- 改革开放40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 转轨经济学与中国40年的改革历程
- 大国小康:中国发展路径再解析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水平、特征与经验
- 40年中国农业发展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
-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及发展前景
- 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力迁移与城镇化
- 中国扶贫40年: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
-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40年回溯、展望与理论问题
- 从生态平衡迈向生态文明:中国绿色转型发展的进程与展望
- 发展破局:应对挑战的新思维
- 扩大消费与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收入差距的近期变化
- 中国的金融发展:破解储蓄困局
- 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从平等的贫困到不均的繁荣
-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区间差距:地理与政策的角逐
- 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与应对方略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现代金融创新史:从大萧条到美丽新世界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写在前面的话
- 目录
- 上部
- 第一章 大萧条开启现代金融创新
- 第二章 战后消费金融与投资基金
- 第三章 全球化的媒介——欧洲美元
- 第四章 不确定年代的金融创新——衍生品与投资工具
- 第五章 并购潮中的垃圾债与私募股权基金
- 下部
- 第六章 现代金融创新核心——资产证券化
- 第七章 风险管理市场化工具——信用衍生
- 第八章 异军突起的市场化中介
- 第九章 金融创新与危机
- 第十章 数字金融
- 结束篇 金融创新的窘境
- 致谢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序言
- 第1章 中国为什么走上改革之路?
- 1.一度辉煌的“一五”时期
- 2.国有化、“大跃进”和“文革”
- 3.计划经济的成就和代价
- 4.农村经济的长期停滞
- 5.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
- 6.工业化的目的与效率
- 7.哪条路通向经济起飞?
- 第2章 如火如荼的80年代改革
- 1.使农民吃饱饭的农业改革
- 2.《未定稿》、“农发组”、“走向未来丛书”和思想解放运动
- 3.特区试验和沿海开放
- 4.“财政分灶吃饭”和地方政府竞争
- 5.创造一亿就业岗位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 6.国营企业和国有银行初步走向市场
- 7.莫干山会议和价格双轨制改革
- 8.体改所、方案办及两种改革思路
- 9.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建立
- 10.谁推动了经济加速增长?
- 11.走向市场的进与退
- 12.中国为什么能走上改革之路?
- 第3章 迈向市场的进展与挑战:90年代改革
- 1.两个标志性事件
- 2.住房改革:老百姓有了自己的财产
- 3.分税制改革:均衡分配政府资源
- 4.实现价格市场化和汇率并轨
- 5.国有企业改制:打破传统所有制观念
- 6.建立社保体系:市场的必要补充
- 7.经济增长:民企与国企的竞赛
- 8.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政治改革需要推进
- 第4章 发展、民生与结构问题:2000年代
- 1.加入WTO:成为国际贸易平等伙伴
- 2.城镇化进一步加速
- 3.民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 4.民生和社会保障改善
- 5.基础设施建设
- 6.收入差距与腐败
- 7.政府干预与结构失衡
- 8.土地制度亟待改革,城市建设应以人为先
- 9.环境污染状况堪忧
- 第5章 继续改革的期盼:2010年后
- 1.反腐与收入分配改善
- 2.结构调整与改革
- 3.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 4.国企改革与公平竞争
- 5.财税体制与民生
- 6.城镇化与户籍改革
- 7.土地制度改革
- 8.农村改革
- 9.民富与国强
- 10.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 11.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 12.继续改革是发展的火车头
- 后记
- 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卑贱者”最聪明
- 文前辅文
- 书名页
- 自序
- 目录
- 第一编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 经济理论应该怎样构造?
- 怎样传播经济理论
- 从发展经济学到“穷人的经济学”
- 经济学思维与经济学写作
- 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和过程
- 从澳大利亚在博弈论中“失局”所想到的
- 由华盛顿榆树想到经济学发展的南北互补
- 知识的矛盾与矛盾的知识
- 经济学家的性格会影响他们的结论吗?
- 经济学家为什么倾向于奉行“经济学帝国主义”?
- 经济学家与“阿堵之物”
- 第二编 公共政策的制定
- 谨防中西部陷入“梅佐乔诺陷阱”
- “雷尼尔效应”与地区差异
- 拿什么开发西部地区?
- 遥想攀枝花
- “索洛维亚”的馅饼
- 萨缪尔森迟到30年的答案
- 鹰和人都吃鸡
- 小药片反射的历史与逻辑
- 第三编 生活中的观察
- “众志成城”也是生产力
- 对表与赶超
- 专业领域的名人及其“物”与“值”
- 人多势不众
- “卑贱者”最聪明
- “卢卡斯除外”:吸烟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案
- 经济学规律的善用与滥用
- 世纪新人面临的“怎么办”
- 第四编 历史和艺术的启示
- 达利绘画与古典主义包容性
- “沉闷的科学”辩
- 摄影师眼中的移民母亲
- 人类的故事,我的故事
- “高水平均衡陷阱”是不成立的
- 记忆的经济史学
- 马尔萨斯何以成为最“长寿”的经济学家?
- 中国财富增长与“马未都效应”
- 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