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_AZW3_MOBI_EPUB_大衛.艾波斯坦 (David Epstein)
内容节选
這男孩的母親喜歡音樂與美術[1],但他試著徒手畫家裡的貓,畫得很糟,憤而把畫毀了,從此不肯再試。童年在荷蘭打彈珠,和弟弟滑雪橇,多數時候只是東看西看。知名育兒手冊建議別任由孩子自行晃蕩,免得「有害」想像力,但他偏偏成天獨自晃,在暴風雨裡走,在夜路亂逛,有時一連走上好幾公里,然後坐下來好幾小時盯著鳥巢,或是看水蟲渡過小溪。他尤其沉迷於蒐集昆蟲標本,分別標上拉丁學名。 男孩十三歲時進入一間位於巨大舊皇宮的全新學校,離家很遠,只能寄宿附近的人家。他上課心不在焉,卻是好學生,會趁空閒時間背詩。 美術老師很有名,堪稱教育界先鋒,認為設計這項學問該成為這國家經濟引擎的核心。這倡議無比成功,聯邦政府把徒手畫列為公立學校的必修課。這老師不是站在教室前面,而是叫學生坐在中間,他像縫衣針般穿來穿去做個人指導。多數學生喜歡他,但這男孩沒感覺。男孩成年後抱怨沒人教過他繪畫裡的透視法,雖然這老師極重視透視法,甚至特別列進美術教育的規定裡。 這男孩不喜歡跟陌生人同住,所以剛滿十五歲就離開了學校。接下來十六個月,他幾乎都在大自然裡散長長的步。這種日子無法永遠,但他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幸好他伯父是位非常成功的畫商,才剛封爵,給了姪子一份大城市裡的工作。這男孩不愛畫畫,倒愛賣畫,把在大自然裡琢磨出的敏銳觀察力用在版畫與照片上,像當年替昆蟲分門別類那樣。到了二十歲,他負責重要客戶,還出國賣畫,信心滿滿的對父母說,他永遠不需要再找工作了。可是他錯了。 他是在城市裡的鄉下人,難以圓滑處理與老闆的歧見,而且不愛和客人討價還價,覺得像是在占客人便宜。不久後,他換到倫敦的畫廊,沒有直接接觸客人。二十二歲時再度調職,調到巴黎。那時法國正經歷藝術革命。年輕的他走路去工作,經過一間間畫廊,那些畫家正在名聲鵲起。但就如日後他的傳記作者所寫道,他跟當年遇到美術老師時一樣「無動於衷」[2]。那時他正滿心著迷一件新的事:宗教。數年後,他和弟弟討論到這些掀起繪畫革命的畫家,他說自己「完全沒看到他們」[3]。 他最終離開畫廊,到英格蘭某個海濱小鎮的寄宿學校當代課老師,一天工作十四小時,教法文和數學等課程,監督宿舍,帶學生上教堂,外加幹雜活。這學校只是校長的營利事業,他只是廉價勞工。之後他找到另一間不錯的寄宿學校,擔任輔導老師,但才待幾個月就決定去南美洲當傳教士。父母出面反對,勸他別再「一意孤行」[4],回歸安穩生活。母親希望他找在大自然的工作,活得「快樂和平靜」,但他想跟隨父親的腳步,當個牧師。 這時父親替他安排書店店員的工作。他很愛書,從早上八點工作到午夜。當書店淹水,他發揮過人體力把一疊疊書搬到安全地方,把同事嚇了一跳。他的新目標是進大學,日後能受訓當牧師。他再次展現廢寢忘食的熱情,替一位私人教師工作,用手抄寫整本書的內容,對弟弟說:「我得熬夜到眼睛睜不開為止。」[5]他告訴自己「熟能生巧」,但拉丁文與希臘文並不好學。 他搬去跟一位叔叔住,那位叔叔是戰場英雄,個性嚴格,只敦促他「繼續努力」。這年輕人決定要在別人起床前就工作,工作到別人入睡以後。叔叔發現,他會在破曉時分讀書。 然而他的學習之路仍跌跌撞撞。二十五歲生日前,他聽牧師說經濟革命使有些人家財萬貫,那位經營畫廊的伯伯就屬一例,其他人則簡直一貧如洗。他決定不讀大學,及早傳福音,於是選了一個較短的教育課程,卻不擅長學校要求的簡潔有力式講道,表現糟糕,可是誰也阻擋不了他想布道的念頭,他前往產煤的鄉間,那裡最需要有人講道。 當這年輕人到了鄉間,看見陰暗天色,覺得像巴洛克書家林布蘭特的色調。在這裡聽他講道的礦工備受壓迫,說礦井上方的世界是「上頭的地獄」[6]。他抱持一貫熱情投入傳道,捐出衣物金錢,日夜照顧數量可觀的病人傷患。 在他到來不久後,發生一連串爆炸意外,導致一百二十一位礦工喪命,天然氣冒出地表,一道道火柱竄燒,似地裡熊熊燃著本生燈(Bunsen burner)1。這年輕人忙著安慰家屬,受苦受難的當地人驚訝於他的堅毅,卻也覺得他異於常人。他教的孩子都不太聽他的話,沒多久,他的臨時講道機會沒了。他二十七歲,沮喪失意,在第一份耀眼畫廊工作的十年後身無長物,一事無成,茫無方向。 他寫信給已是成功畫廊老闆的弟弟,掏心掏肺,自喻為春天的籠中鳥,胸懷大志,卻記不得是什麼志,只好「頭猛撞籠子,籠子紋風不動,他痛苦得快瘋了」[7]。他還自稱:「有時不知自己能做什麼,卻直覺感到,即便如此我還是很有本事的,我知道我能出類拔萃……我有一番好本事,但是什麼本事呢?」他當過學生,當過賣畫的,當過教書的,當過賣書的,當過預備牧師,當過巡迴傳道。在耀眼起步之後,每條路都走得灰頭土臉。 弟弟們建議他做木工,當理髮師也行。妹妹認為他當麵包師不錯。他愛讀書,做圖書館員也好。不過,在絕望之際,他把大把精力投注在一件此刻最想不到的事。下一封給弟弟的信很短:「我畫畫到一半寫信給......
- 好評推薦
- 前言 愈早刻意練習,還是花時間多元嘗試?
- 刻意練習的經典案例
- 多方嘗試也不阻礙發展
- 兩位世界冠軍養成之路天差地別
- 不少頂尖人物靠多方涉獵成功
- 世界需要更多有廣度、多元、跨界的人才
- 參考文獻(前言)
- 第 1 章 贏在起跑點的迷思
- 經驗和熟能生巧是兩回事
- 磨練多年的本事,最容易被機器取代
- 跳脫熟悉模式,超凡本領就破功
- 人工智慧非萬能,人類可以反敗為勝
- 單環學習無法因應環境驟變,反而養出玻璃心
- 最成功的專家不只專精,還能觸類旁通
- 參考文獻(第1章)
- 第 2 章 教育不能只教專業,得培養抽象思考力
- 為什麼智力測驗分數一代比一代高?
- 「前現代人」與「現代人」的差異
- 概念分類的科學眼光,讓人的認知更有彈性
- 學業成績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不成正比
- 人人都需要跨領域思考的習慣
- 靠費米式思考,憑有限知識拆解問題
- 不被機器取代,得懂觸類旁通
- 參考文獻(第2章)
- 第 3 章 真正的音樂奇才,皆非刻意練習而來
- 沒身世、外貌令人倒胃的一群女人,卻盛名歐洲
- 席捲歐洲的女樂手,一天只練琴一小時
- 想成為高手,多方探索的抽樣階段不可或缺
- 優異的音樂家平均練三種樂器
- 傳奇樂手都非正規出身
- 刻意練習的重點在修正錯誤
- 規範太多讓不易培養的創意被扼殺
- 參考文獻(第3章)
- 第 4 章 立竿見影的學習,反而欲速則不達
- 各國教學的通病
- 「有益的考驗」無法立竿見影,卻能促進學習
- 在刻意練習間,刻意不練習
- 考出高分不等於進步
- 交叉練習,更能融會貫通
- 慢慢學,最能建立複雜技能
- 參考文獻(第4章)
- 第 5 章 解決難題,與其鑽牛角尖,不如大破大立
- 類推思考,幫你了解根本看不見的問題
- 善用局外觀點,使狹隘的眼光變寬闊
- 解決問題的高手,擁有「多樣基礎領域」的概念
- 背景愈多元,愈有新見解
- 參考文獻(第5章)
- 第 6 章 看似不被擊潰的恆毅力,深藏危機
- 起步晚非劣勢,反而造就最後的成功
- 了解自己,比了解專業知識更重要
- 恆毅力量表,無法預測成功與否
- 為了堅持而堅持,反而會成為阻礙
- 繞路,有助於找到自己的路
- 參考文獻(第6章)
- 第 7 章 才華是透過「變」來展現
- 累積經驗,產生「無以定義的吸收消化過程」
- 多數成功人士,都是繞了圈子才解鎖成就
- 唯一恆定的就是改變
- 每個人都是由各種可能打造而成的個體
- 放手一搏,就是解鎖個人才華的鑰匙
- 參考文獻(第7章)
- 第 8 章 當個內行門外漢,才能打破極限
- 過度專業化,讓我們鑽牛角尖、陷入死胡同
- 懂得結合各種知識,才能掌握機會
- 僅用一張照片,救了陌生人的命
- 公共資源愈多,門外漢愈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
- 參考文獻(第8章)
- 第 9 章 π型人的優勢和現實困境
- 打破功能固著心理,舊技術也能有全新發明
- 「地上青蛙」和「前瞻之鳥」該共同合作
- 懂得毗連事物,發揮實質商業影響力
- 比起深度,資歷的廣度才可區分差異
- π型人在狹隘的求職中難以被看見
- 參考文獻(第9章)
- 第 10 章 學習「狐狸習性」,改掉專業盲點
- 許多專家從不承認自身判斷裡的系統缺陷
- 具有蜻蜓複眼的狐狸,是最佳預測員
- 人類不願相信反面觀點,是受到本能驅使
- 參考文獻(第10章)
- 第 11 章 不墨守成規,先放下熟悉工具
- 太過仰賴熟悉工具,因而造成慘烈悲劇
- 經驗老道的組織在高壓下,容易僵化且不知變通
- 面對不尋常的挑戰,卻仍想墨守成規
- 團隊同時具備階級與個人主義,才能存活
- 參考文獻(第11章)
- 第 12 章 低效率的閒逛、業餘時光,才有突破
- 刻意的業餘人士,對探索深感興趣
- 缺乏統合思考能力,再專業也無法突破
- 創造力,就是種「想法的進出口貿易」
- 只追求高效率,突破的機會只會微乎其微
- 突破界限的嘗試,必須保持低效率
- 參考文獻(第12章)
- 結語 一個人的跨能勝過各式專家的團隊
- 參考文獻(結語)
- 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