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经典作品集(套装10册) 【世纪文景出品。2022年度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巫鸿教授 经典著作大收录】_AZW3_MOBI_EPUB_巫鸿

内容节选

3 秦权研究(1979) 一、秦权资料的整理 秦权,一般指秦代制造或加刻铭文的权。秦权是秦代实施统一度量衡法令的物证,并相当集中地保存了一部分秦代文字;加以秦权遗存数量很大,远远超过秦尺、秦量(1),因此成为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资料。 但是,在使用这批材料之前,必须对它进行系统整理,这不但是因为对某一秦权的选择引用难以反映整批材料包含的复杂而丰富的内容,而且因为旧社会伪制秦权盛行,著录中真伪杂糅,造成使用传世资料极大困难。 有关秦权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齐颜之推著《颜氏家训·书证》(2)。对秦权的正式著录则始于北宋末年,据当时赵明诚说:“世所谓秦权至多,铭文悉同。”(3) 但宋代录有秦权的图籍虽有四种,包含的却仅有二权,直至1894年《愙斋集古录》编出,才出现新收集的秦权。这以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出现了一个收集、仿制、著录秦权的高潮,短短四十年间著录有秦权的书籍达二三十种,所录秦权七十余器,数量大大超过前代。现将有关秦权的研究主要著录书目,所采用的著录方法,并新权、伪权的出现情况列表于下[表3.1]。 表3.1 秦权资料整理 书名 著者 年代 著录方式 著录权数 新出权数 新出伪权数 备注 文内缩称 形 铭 记重 照像 摹绘 摹写 考古图 吕大临 ○ ○ ○ 2 2 考古 续考古图 ○ 2 续考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薛尚功 ○ 2 1(?) 款识 啸堂集古录 王俅 ○ 1 啸堂 积古斋钟鼎彝器疑识 阮元 1804 ○ 2 积古 金石索 冯云鹏 冯云鹓 1827 ○ 原书所称六权 中四器为量 金索 愙斋集古录 吴大澂 1896 ○ 2 2 愙斋 奇觚室吉金文述 刘心源 1902 ○ 2 2 2 奇觚 陶斋吉金录 端方 1908 ○ ○ ○ 19 18 2 一权重出 陶斋 陶斋吉金续录 端方 1909 ○ ○ ○ 1 1 1 陶续 秦金石刻辞 罗振玉 1914 ○ 16 9 4 一权误为诏版 秦辞 权衡度量实验考 吴大澂 1915 ○ ○ ○ 3 1 权考 梦郼草堂吉金图 罗振玉 1917 ○ ○ 7 2 1 梦郼 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 罗振玉 1918 ○ ○ 1 梦续 簠斋吉金录 邓实 1918 ○ 1 簠斋 梦坡室获古丛编 周庆云 1928 ○ ○ 6 6 6 梦坡 贞松堂集古遗文 罗振玉 1930 ○ 6 4 贞松 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 罗振玉 1931 ○ 4 4 1 贞补 秦金文录 容庚 1931 ○ 45 8 2 一权重出 秦金 双剑誃吉金图录 于省吾 1934 ○ ○ 1 双剑 衡斋金石识小录 黄濬 1935 ○ ○ 1 衡斋 贞松堂吉金图 罗振玉 1935 ○ ○ 2 1 贞图 善斋吉金录 刘体智 1934 ○ ○ 8 3 3 善斋 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刘体智 1935 ○ 41 10 5 一权重出 一权误为诏版 小校 善斋彝器图录 容庚 1936 ○ ○ 4 善图 居贞草堂汉晋石影 周进 1929 ○ 1 1 1 居贞 尊古斋所见吉金图 黄濬 1936 ○ ○ 6 尊古 由于各书著录参差重叠,研究引用十分不便,1933年王国维、罗福颐著《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1936年福开森(John C. Ferguson)著《历代著录吉金目》,都包括秦权著录索引。福书出版略晚,收罗较富,但它仍存在许多根本缺点:书中遗漏较多,未做逐器对照,仍未解决方便引用的问题。此外,因编书年代的限制,以后出现的新权更不可能列入。 本文附表1包含对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秦权的整理,这些权不但大多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而且有准确的重量数据及完残情况,它们是研究秦权的最重要的资料。 本文附表2包含对新中国成立前著录及传世秦权的整理。整理工作有四项: 一、对著录各权逐器对照,列出目录。 二、补充著录所无的传世权,资料来源: 1. 1965年商承祚《秦权使用及辨伪》(4)(简称《辨伪》)附表所列商先生收集的传世权资料。 2. 近年国家计量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编辑《中国古代度量衡图录》,从各省市文博单位新收集的传世权资料。 三、实测高度、重量并折算出量值数、合秦斤数。 四、经比较鉴定,注明伪权及疑伪权。 二、铭文 首先对铭文进行分析,是因为目前只有铭文可作为秦权分期的可靠依据。作为分期依据的铭文包括:(1)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2)秦二世元年诏书,(3)其他具有年代特征的铭文。根据这三项内容的刻写及组合情况,基本可以判定一个秦权制造和延续使用的时期。 (一)除秦代刻铭外,尚有战国时期铭文 仅一例:高奴权⑲(5)。铸铭:“三年,漆工颐、丞诎造,工隶臣牟。禾石,高奴。”(6)传至秦代,又加刻始皇二十六年诏并“高奴石”三字,以及二世元年诏,可知此权为战国时造,始皇、二世时仍使用,制造和使用地点是“高奴”(7)[图3.1]。 图3.1 1964年陕西阿房宫出土高奴......

  1. 巫鸿经典作品集(套装10册)
  2. 总目录
  3. 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
    1. 书名页
    2. 信息
    3. 目录
    4. 解题 一个虚构的微电影脚本
    5. 楔子 “史前”大镜
    6. 上编 物件与映像
      1. 第一章 从凡尔赛到紫禁城:东西方联合创造穿衣镜
        1. 壁镜的时代
        2. 清帝的镜屏
        3. 《对镜仕女图》
      2. 第二章 从怡红院到养心殿:文学和视觉想象中的镜屏
        1. 曹雪芹的镜屏想象
        2. 乾隆的镜像幻想
    7. 下编 媒材与主体
      1. 第三章 从欧洲到全球:穿衣镜摄影模式的流通
        1. 克莱门蒂娜夫人的女儿们
        2. 新奥尔良的白奴女孩
        3. 暹罗国王的妃子
        4. 中国:传教士写作到影楼实践
      2. 第四章 从程式到主体:在镜像中发现自我
        1. 辛亥剪辫纪念照
        2. 莫里索的《赛姬》
    8. 尾声 大镜的失落
    9. 后记
  4. “空间”的美术史
    1. 书名页
    2.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序言
    3. 目录
    4. 自序
    5. 引言 美术史中的“空间转向”—一个被忽略的学术潮流
    6. 第一讲 空间与图像
    7. 第二讲 空间与物
    8. 第三讲 空间与总体艺术
    9. OCAT Institute Annual Lectures Series General Preface
    10. Preface
    11. Introduction The “Spatial Turn”in Art History: A Neglected Intellectual Current
    12. Lecture One Space and Image
    13. Lecture Two Space and Object
    14. Lecture Three Space and Total Art
    15. 英文信息
  5. 巫鸿作品集: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1. 信息
    2. 鸣谢
    3. 目录
    4. 中文版序
    5. 插图与地图目录
    6. 年表
    7. 导论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8.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
      1. 一 “礼器”的概念
      2.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
      3. 三 中国青铜时代
    9.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
      1. 一 宗庙
      2. 二 从宗庙到宫殿
      3. 三 从宗庙到墓葬
      4. 四 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10.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1.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2.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
      3. 三 惠帝和长安城墙
      4.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
      5. 五 王莽的明堂
    11. 第四章 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1. 一 家庭(一)
      2. 二 家庭(二)
      3. 三 友人与同僚
      4. 四 死者
      5. 五 建造者
    12.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1. 一 倒像与反视
      2. 二 “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3. 三 尾声:门阙
    13. 插图与地图出处
    14. 引用文献目录
    15. 译者后记
    16. 英文页
  6. 巫鸿作品集: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1. 信息
    2. 目录
    3. 绪论 屏风
      1. 空间,地点
      2. 边框,纹样
      3. 表面,媒材
      4. 绘画空间,转喻
      5. 诗意的空间,隐喻
    4.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
      1. 突破文本之圈
      2. 手卷
      3. 窥探的目光
    5. 第二章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1. 重屏
      2. 仕女屏风
      3. 幻觉与幻术
    6. 第三章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1. 山水屏风
      2.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3. 大众化与标准化
      4. 个性与陈规
      5. 狂士的屏风
    7. 第四章 皇帝的抉择
      1. 雍正的“十二美人”屏风
      2. 女性空间
      3. 皇帝的乔装
    8. 尾声 元绘画
    9. 参考书目
    10. 图片目录
    11. 英文页
  7. 巫鸿作品集: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1. 信息
    2. 目录
    3. 前言
    4. 第一章 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1.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2.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3.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4. 拓片:废墟的替身
      5. 迹:景中痕
    5. 第二章 废墟的诞生:创造现代中国的一种视觉文化
      1. “如画废墟”的流布
      2. 战争废墟:征服与存亡
      3. 圆明园:毁灭、荒废和重新发现
    6. 第三章 过去与未来之间:当代废墟美学中的瞬间
      1. 绝望与希望的能指
      2. 再现当代都市废墟
    7. 尾声 国家遗产
    8. 参考文献
    9. 英文页
  8.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一辑):传统革新
    1. 书名页
    2. 总序 阅读巫鸿
    3. 目录
    4. 1 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1979)
    5. 2 谈几件中山国器物的造型与装饰(1979)
    6. 3 秦权研究(1979)
    7. 4 三盘山出土车饰与西汉美术中的“祥瑞”图像(1984)
    8. 5 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1985)
    9. 6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1986)
    10. 7 中国绘画中的“空间”问题——西方对中国早期绘画艺术的思考(1986)
    11. 8 传统与革新——高福履藏中国古代玉器(1986)
    12. 9 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观察山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1987)
    13. 10 四川石棺画像的象征结构(1987)
    14. 11 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兼谈叙事绘画与叙事文学之关系(1987)
    15. 12 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1987)
  9.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二辑):超越大限
    1. 书名页
    2. 目录
    3. 13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1988)
    4. 14 从“庙”至“墓”——中国古代宗教美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988)
    5. 15 重述中国美术的故事 (1988)
    6. 16 汉明、魏文的礼制改革与汉代画像艺术之盛衰 (1989)
    7. 17 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 (1990)
    8. 18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1990)
    9. 19 玉与中国文化:一种艺术史观 (1990)
    10. 20 佛教美术如何植根中国? (1991)
    11. 21 何为变相?——兼论敦煌艺术与敦煌文学的关系 (1992)
    12. 22 敦煌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 (1992)
    13. 23 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 (1992)
    14. 24 五岳的冲突——历史与政治的纪念碑 (1993)
    15. 25 经变与讲经——唐代佛教美术、文学和礼仪的一个交接点 (1993)
    16. 26 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 (1994)
    17. 27 透明之石——中古艺术中的“反观”与二元图像 (1994)
  10.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三辑):陈规再造
    1. 目录
    2. 28 公元2世纪的天界图像——以武氏祠“后石室四”画像石为例(1994)
    3. 29 “私爱”与“公义”——汉代画像中的儿童图像(1995)
    4. 30 清帝的假面舞会——雍正和乾隆的“化装肖像”(1995)
    5. 31 再论刘萨诃——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1996)
    6. 32 画屏:空间、媒材和主题的互动(1996)
    7. 33 屏风入画——中国美术中的三种“画中画”(1996)
    8. 34 眼睛就是一切——三星堆艺术与芝加哥石人像(1997)
    9. 35 “玉衣”抑或“玉人”?——满城汉墓与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质料象征意义(1997)
    10. 36 陈规再造——清宫十二钗与《红楼梦》(1997)
    11. 37 “图”“画”天地(1998)
    12. 38 城市寺庙、可移动佛像及“行像”礼仪(1998)
    13. 39 世界是个大舞台——雅、俗艺术中对戏曲的表现(1998)
    14. 40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汉代丧葬艺术中的“柩车”与“魂车”(1998)
    15. 41 正面和背面——康熙皇帝的屏风和“历史物质性”概念(1998)
    16. 42 “体”与“面”的协商——朝向对身体表现的另一种叙述(1998)
    17. 本卷所收篇目原文出处
  11.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四辑):无形之神
    1. 书名页
    2. 目录
    3. 43 汉代道教美术试探(1999)
    4. 44 战国时代的美术和建筑(1999)
    5. 45 汉画读法(2000)
    6. 46 《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前言(2000)
    7. 47 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2000)
    8. 48 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2001)
    9. 49 敦煌323窟与道宣(2001)
    10. 50 “华化”与“复古”——房形椁的启示(2002)
    11. 51 无形之神——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2002)
    12. 52 《礼仪中的美术》序
    13. 53 何为敦煌艺术(2002)
    14. 54 说“拓片”:一种图像再现方式的物质性和历史性(2003)
    15. 55 时间的纪念碑:巨型计时器、鼓楼和自鸣钟楼(2003)
    16. 56 重访《女史箴图》:图像、叙事、风格、时代(2003)
    17. 57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三种典型中国艺术传统(2003)
    18.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12.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残碑何在
    1. 书名页
    2. 目录
    3. 58 玉骨冰心——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
    4. 59 说“俑”——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开端
    5. 60 动物、祖先和人:再思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意义
    6. 61 明器的理论和实践——战国时期礼仪美术中的观念化倾向
    7. 62 镜与枕:主体与客体之间
    8. 63 东亚墓葬艺术反思——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提案
    9. 64 墓中的“活者”: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
    10. 65 “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11. 66 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12. 67 石涛和中国古代的“废墟”观念
    13. 68 1644:残碑何在?
    14. 69 引魂灵璧
    15. 70 北齐艺术之再思
    16. 71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
    17.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