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思想与文化_AZW3_MOBI_EPUB_吴晓群

内容节选

四、所谓的宗教“自由”与“压抑” 正是希腊宗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希腊宗教中以奥林波斯诸神为城邦守护神,并将他们作为主要崇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希腊宗教的自由程度以及城邦对宗教的压制尺度。 总的来说,希腊宗教具有宽松、自由的气氛,公民在共同敬奉本城邦的守护神外,只要不与城邦的律法相抵触,还可以选择其他崇拜的对象,也可以组织民间的宗教社团。这种宽松的宗教环境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首先,古代希腊神祇高度的拟人化,导致了希腊宗教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神人同形同性。希腊诸神在外形、性格上无异于凡人,唯一不同的是神具有永生性,这在古希腊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一点我们已在前文中进行了论述,神人的同形同性将神的道德标准降到了人的水准,使神失去了道德感召力,这一方面暴露了希腊宗教的幼稚和道德上的弱点,使其难以表达更深层次的宗教思想;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诸般言行有了种种借口和依据,而难加以约束与规定。由于诸神从来就不是完美道德的化身,人的七情六欲甚至恶念邪情,神也都会拥有。如文学作品中对诸神的性格弱点、道德劣迹的描写,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并不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人也可以对神表示不满,可以讽刺、挖苦、谴责诸神,例如,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在受了阿波罗的欺骗之后,咒骂道: 射神,最最恶毒的神明,你欺骗了我, 把我从城墙引来这里,要不还会有 许多人没逃进伊利昂便先趴下啃泥土。 你夺走了我的巨大荣誉,轻易地挽救了 那些特洛伊人,因为你不用担心受惩处。 倘若有可能,这笔账我定要跟你清算。 (《伊利亚特》XXII.15-20) 他们甚至还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去塑造和处理神的形象,即使是滑稽可笑或丑化了的神祇形象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就在《伊翁》《酒神的伴侣》等剧中责备天神的嫉妒、残忍,以及不道德。酒神狄奥尼索斯因受到忒拜国王彭透斯(Pentheus)的嘲弄和谴责而鼓动自己的信徒报复他,这些信徒包括彭透斯的母亲,但当彭透斯向她哀求时,在神的诱惑、煽动下她已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诗人写道: 但是她嘴吐泡沫,眼珠乱转,神经不正常,她已被巴克科斯迷住了,不听她儿子的话。她抓住他左边的小膀子,踏在这不幸的人胸上,把他的胳臂扯下来,不是倚靠自己的力气,而是倚靠神力,她的手才变得这样灵巧。伊诺在对面用力,把他的肉撕下来,奥托诺厄和整队的女信徒也扑上来。多么嘈杂的声音!他在尽力呻吟,她们却在欢呼。有一个女人拿着一只胳臂,另一个拿着一只脚,上面还有皮靴;他的肋肉被撕光了;她们把彭透斯的肉抛来抛去,每一只手都染了血。 (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1122-1136) 即使悲剧诗人对神的残忍手段做了如此生动的描述,也没有引起法律的干涉或社会的强烈反应。正是有这样一种大众共同的宗教心理,才可能导致如此宽容自由的宗教气氛。 其次,多神崇拜导致了希腊宗教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权威教义,没有《圣经》似的神圣典籍,甚至可以说,希腊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正统”教义。希腊人关心的不是宗教义理的探讨、抽象的思辨;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正确地履行祭神的仪式,避免触怒神灵,并得到好处。古代希腊宗教从未有过众所遵循的正统教义,因而也就无所谓“异端”了。种种名目繁多的大小神祇,各有其民俗神话渊源,各自拥有一批崇拜者,各有一套祭仪祭礼,各具地方特色,各种宗教派别彼此容忍,又相互沟通。城邦对大众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圣法祖制等方面,却不存在真正具有约束力的、权威的教条。只要不宣传无神论,不排斥城邦守护神,各种思想均可存在。这种缺乏权威、多元共存的情景,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这样的宗教状况下,谁又能够指责别人是异端呢? 再次,希腊宗教虽然仪式庆典繁多,神庙林立,但由于希腊人泛神的世界观和多神崇拜的传统,希腊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垄断宗教大权的祭司集团。在古希腊,祭司也是国家公职人员,只要是公民均可通过选举担任祭司,抑或是由某个家族世袭。祭司职务通常只是一种不需要专门训练和特定素质的临时职务,没有专门的组织使祭司组成一个有共同利益的阶层。总的说来,祭司特权对于希腊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祭司的职责只限于主持仪式、管理神庙等宗教方面的事务,此外别无其他。 虽然如此,希腊宗教所给予人们的自由却并不是无限制的。如果有人犯了渎神或是不虔诚等方面的罪行,希腊人是从来不予宽恕的,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可以说是很严厉的,而这也是由其宗教信念和城邦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在城邦制度下,公民养成了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强烈的个人责任感,他们通常认为,在公共场合中亵渎神灵的行为,严重的会给整个城邦带来灾祸,所以,人们对此极为重视。为了使公民在公共的宗教活动中有所依循,希腊各邦纷纷制定宗教律法,称为“圣法”(Sacred Law)。这些法规既是宗教活动中的祭礼规范,同时又是人们在公共活动中的行为准......

  1. 信息
  2. 前言 人神共存的世界
  3. 第一章 失落的文明:希腊远古文明探源
    1. 一、从神话到史实
    2. 二、爱琴文明发现的意义
    3. 三、“黑色雅典娜”:希腊远古文明中的东方因素
  4. 第二章 荷马时代的文化断层与承接
    1. 一、所谓“黑暗时代”
    2. 二、荷马及其史诗
    3. 三、荷马史诗对希腊人及其文化的影响
  5. 第三章 希腊的政治文化
    1. 一、城邦的基本情况
    2. 二、作为公共空间的城邦
    3. 三、城邦政体的三种类型
  6. 第四章 希腊的城市文化
    1. 一、神的居所与城邦的象征
    2. 二、公共建筑与城市规划
    3. 三、公共节庆
  7. 第五章 战争与希腊精神世界的变化
    1. 一、神谕与战争
    2. 二、战争所带来的民族认同与辨异
    3. 三、战争与民主制的盛衰
    4. 四、战争、瘟疫与城邦制的衰微
  8. 第六章 希腊的公民宗教
    1. 一、希腊人的神灵观
    2. 二、希腊人的神
    3. 三、信仰与仪式
    4. 四、所谓的宗教“自由”与“压抑”
  9. 第七章 哲人的理想与理想的哲人
    1. 一、早期的哲人
    2. 二、“希腊人的牛虻”:苏格拉底
    3. 三、“哲学王”:柏拉图
    4. 四、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10. 第八章 真实的历史与记录的史事:古典史学的兴起
    1. 一、从史诗到散文纪事
    2. 二、“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3. 三、求真批判之人:修昔底德
    4. 四、“阿提卡的蜜蜂”:色诺芬
    5. 五、“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
  11. 第九章 个人的诗歌与公众的戏剧
    1. 一、诗歌
    2. 二、悲剧
    3. 三、喜剧
  12. 第十章 贵族生活的范式及其变形
    1. 一、酒会
    2. 二、体育竞技
  13. 第十一章 会呼吸的大理石与普通人的艺术品
    1. 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希腊雕塑
    2. 二、彩陶艺术
  14.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交汇与思想的碰撞:希腊化时代
    1. 一、东西汇通的新时代
    2. 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与思想
    3. 三、世界主义的精神
  15. 结束语 作为一种典范的“希腊精神”
  16. 后记
  17. 修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