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_AZW3_MOBI_EPUB_金野晴贵(Konno Haruki)
内容节选
第1章 吸血企业的现状 吸血企业的“前史” 21世纪的前十年,是一个年轻人的雇佣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年代。要加深对吸血企业问题的理解,首先需要触及该问题的前史。我自2002年考上大学起,就一直将年轻人的雇佣问题当作自己这一代人的问题并思考至今。 在吸血企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之前,年轻人的雇佣劳动问题的中心,一直是企业非正式用工(1)不断扩大的问题。在日本,年轻的非正式员工被俗称为“零工族”,他们被认为不好好工作,心甘情愿做一些简单劳动。除了“零工族”,甚至有很多人连工作都不好好找,他们被称作“NEET”。 在日本,“NEET”被用来形容既没有工作也不上学的35岁以下的人群,带有较强的“家里蹲”的色彩。然而“NEET”这一定义较为笼统,它甚至将很多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从事家务,甚至那些因为工伤无法继续就业的人也包含进去,是一个有很多歧义的表达方式。有人指出,这个词是社会给处于以上状态的年轻人贴的负面“标签”。直到2005年之前,仍有很多出版物在宣扬“年轻人退化了”“年轻人的生态圈和黑猩猩有相似之处”之类的论调,还颇受市场欢迎。 直到2005年之后,舆论的风向才逐渐发生转变。日本社会开始广泛意识到,非正式用工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未来。比如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NHK)于2005年2月播出的特别节目《工作漂流》中介绍了年轻的非正式员工们,他们作为短工辗转于各个工厂之间。这些被称作“委托工”的年轻人,在没有加班,或因生病请假无法工作的情况下,月收入甚至低于10万日元(2)。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进行过调查。这些在制造业充当委托工、派遣工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自立”出来的意愿,但实际上却只能在各个工厂增产和减产的调整中不断更换工作,辗转于劳务派遣公司、委托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宿舍之间。一旦失去工作,他们就会被这些公司从宿舍里赶出来,沦为居无定所的流浪者。2008年12月广受关注的“过年派遣村”问题(3),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非正式用工问题受到关注,才使得社会对于年轻人的雇佣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转变。 制造业的派遣工、委托工不过是非正式用工问题的一个象征性例子,所有非正式用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劳动者无论怎样努力,都过不上稳定的生活。人们逐渐认识到,非正式用工的问题在于用工方将毫无发展性可言的工作强加给年轻人,无情地剥夺了他们的未来。很多人也认识到,年轻的非正式员工们正处于“贫困”状态。 然而,“年轻群体的雇佣问题就是指不稳定的非正式用工”这一观点却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年轻人对非正式用工造成的贫困状态的恐惧,发展出了围绕正式员工的岗位的激烈竞争现象。诚然,非正式用工的雇佣方式与日本传统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薪资待遇(4)、完备的企业福利正好相反。正因为如此,社会上都认为只要年轻人不选择“没有未来”的非正式用工,而选择成为“有未来”的正式员工就可以了。反过来说,那些成为了“没有未来”的非正式员工的年轻人怨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他们自己就业不慎。 有些学校甚至将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的终身收入差距以数据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他们进行威胁性的教育。“你当了零工族,就只能过这么悲惨的生活!”但是,因为用工方在不断提高非正式用工的比例,不是所有的年轻人仅凭个人努力就能当上正式员工。围绕不断减少的正式员工的岗位,残酷的竞争无法避免。“无论如何都要当上正式员工”,年轻人所背负的重担超乎我们想象。放眼现在的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4年时间几乎都耗费在找工作上,甚至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为了找工作而忙于志愿者活动、企业实习、参加国家资格考试等。 上面简介了吸血企业的“史前时代”,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吸血企业和我自身的关系。早在2005年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的胁迫性言辞在我的身边造成影响。当时还在中央大学法学院学习劳动法的我,对于“一定要当正式员工”这一胁迫性言辞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因为,明明是整个财界和政界都嚷嚷着增加非正式员工很有必要,热烈讨论着放宽相关限制的政策,并将其付诸实践,才造成这一恶果。对于我这样一个学习劳动法和劳动政策的学生来说,年轻群体的非正式用工扩大问题绝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劳动意愿所造成的”,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 因此,我于2006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建立了名为“POSSE”的NPO,开始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调查劳动问题并接受劳动咨询。我做这些活动的原动力,正在于因零工族群体的扩大和政策论点错位所产生的强烈危机感和愤怒。建立NPO后,我受理了超过1500起劳务和生活咨询,并进行了大量调查活动。 之所以在接受咨询之外还做调查,是因为我不想让在咨询中接触到的一个个案例仅仅止于“这是悲惨的事例”这样的结论。对于社会和年轻群体而言,某个案例是否属于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又具有......
- 信息
- Digital Lab简介
- 前言
- 【第1部 吸血企业给个人带来的危害】
- 第1章 吸血企业的现状
- 吸血企业的“前史”
- 与吸血企业不期而遇
- IT企业Y公司的事例——霸凌和彻底服从
- “应届生就是成本”“做人有问题”的训斥
- 通过霸凌行为“高效劝退”
- 披着“改善”外衣的人格破坏
- 搭讪培训、小品培训、性骚扰横行
- “成本是罪”的内化
- 通过大量录取、大量离职“过筛子”
- 服装销售行业X公司的事例——超大规模的优良企业中也有大量心理疾病患者
- 求职时是“精英”
- “宗教”一样的新人培训
- “自我提升”“半年升店长”的重压
- 入职后一直持续的“筛选”
- 内心被痛苦吞噬的瞬间
- 不办停薪留职就不能离职的理由
- 每天睡在地上的生活
- 无论经济好坏 待遇永远不变
- 第2章 将年轻人逼上绝路的吸血企业
- ①天气新闻公司——录用后仍须“预选”
- ②大庄——“夸大薪资”的陷阱
- ③和民——企业老总公然反驳劳动部门的工伤鉴定
- ④SHOP99——“有名无实”的店长领不到加班费
- 第3章 如何看破吸血企业的套路
- 吸血企业的标志:无法持续工作
- 套路1:夸大薪资待遇
- 套路2:正式员工有名无实
- 套路3:入职后持续“筛选”
- 套路4: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
- 套路5:不支付加班费
- 套路6:扭曲的“36协定”和超时劳动
- 套路7:设障碍阻止员工离职
- 套路8:职场崩溃
- 第4章 吸血企业劝退有方
- 在日本劳动法中解除劳动合同、主动离职、解雇有什么区别?
- 企业通过“解雇”以外的方式让员工离职的原因
- 故意让员工患上抑郁症
- “民事杀人”——剥夺年轻人维权的能力
- 逼迫离职的“技术”越发炉火纯青
- 不断进步的“柔性逼迫离职”
- 如何对抗日益高明的“逼迫离职技术”
- 第5章 如何正确维权
- 学会“具有战略性的思维方式”
- 患上抑郁症之前的五个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 维权手段
- 如何应对“筛选”
- 应对“用后即弃”式压榨
- “逃离”无法根除吸血企业
- 【第2部 吸血企业是一种社会问题】
- 第6章 吸血企业吃垮日本
- 问题一:摧残年轻人才
- 缺失的“未来蓝图”
- 被迫“因个人原因离职”
- 问题二:向社会转嫁成本
- 心理疾病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医疗费成为全体国民的负担
- 吸血企业催生出潜在低保人员
- 从“过山车社会”到“陷阱社会”“俄罗斯轮盘赌社会”
- 吸血企业榨干日本的资源
- 对正常企业的“人才培养”也失去信任
- 少子化——年轻人恋爱、结婚、养育后代难上加难
- 吸血企业危害消费者安全
- 日本成为跨国企业发射塔——吸血企业逃向海外
- 国破血企在
- 第7章 日式雇佣如何催生吸血企业
- 吸血企业无定义
- 滥用“日式雇佣”——企业的人事管理权
- “成员”缺位,企业过度压榨员工
- 所有日本企业都有变身吸血企业的可能
- “洗脑”式求职过程使年轻劳动者接受企业的违法行为
- 思想控制,美其名曰“自我分析”
- 求职中的“人岗不符”与洗脑改造
- “为成为正式员工而挑战?”——非正式用工的变化和永远的竞争
- 政府的劳动政策对吸血企业有利
- 新兴产业只求回报不愿付出
- 单一化(流程化)、零件化的劳动
- 正常劳资关系的缺失和“坊间停薪留职小组”
- “吸血专家”登场
- 中小企业“吸血化”的现状
- 传统大型企业一样受到影响
- 第8章 社会如何应对吸血企业
- 错误百出的年轻人就业政策
- “职业生涯教育”让年轻人放弃对吸血企业的抵抗
- 促进就业政策催生“安于现状”的心态
- 扩大“试用期雇佣”十分危险
- 真正必要的政策——限制企业的人事管理权
- 建立起普通人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
- 年轻人路在何方
- 根除吸血企业的社会战略
- 后记
- 参考文献